绪论与第一章
1.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事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2.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其涵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教育指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3.幼儿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A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B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C减轻父母教养幼儿的负担并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状况。
D幼儿教育担负着保护幼儿,教育幼儿,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协助家庭教育,为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准备等多方面的责任。
4.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为此他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 5.1903年,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当时,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模式,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6.1989年6月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1989年8月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7.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福禄倍尔(1782—1852)
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倍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 A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D亲子教育。 (二)蒙台梭利(1870一1952)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她于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她的教育理论要点是:
A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B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C教师的作用。D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E重视感觉教育。 (三)陶行知(1891—1946)
陶行知先生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A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B重视幼儿教育。C生活是教育的中心。D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E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四)陈鹤琴(1892—1982)
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A反对半殖民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B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C幼儿园课程理论。D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1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3.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A教育目的。B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4.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①教育目的/②幼儿园教育目标/③各个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5.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6.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A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B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7.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A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C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8.幼儿园教育的原则(重要考点)(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环境创设原则相结合) (一)教育的一般原则
A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B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 第四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去复习) C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D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大教育观) (二)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仅适用于幼儿园的特殊原则)
E保教结合的原则(结合第九章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去复习)(联系幼儿卫生学知识去理解) F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结合第八章 幼儿园游戏去复习)
G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结合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去复习) H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结合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去复习)
第三章 婴儿教育
1.婴儿教育的意义:A婴儿阶段是儿童期生长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阶段,适宜的教育可保证孩子发展顺畅。B婴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许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可塑性最强,适宜的教育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C婴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初始时期,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能够促进婴儿身心的发展有良好的开端并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2.婴儿的发展特点:从出生到3岁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婴儿的发展具有主动性、有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身心发展关联性等特点。
3.婴儿教育的任务: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D对美的感受与兴趣的发展
★4.婴儿教育的原则:A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原则。B注重感知与动作发展的原则。C主动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婴儿教育的方式:3岁以前婴儿教育的方式有家庭教育、托儿所或托班、社会亲子教育等。其中家庭教育占主要地位。 6.婴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一)婴儿的喂养/(1)提倡母乳喂养。(2)及时添加辅食 (二)婴儿的生活护理/(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设备。(2)保证衣着干净、整洁、
2
舒适。(3)培养良好睡眠习惯。(4)培养良好卫生习惯。(5)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三)婴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四)婴儿的语言能力培养。(五)婴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六)婴儿的情绪情感、社会性与个性培养。
7.婴儿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婴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具体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离)园所、过渡活动、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类似于P299第九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8.婴儿进餐活动的组织要求:----为婴儿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并以表情、语言引导婴儿,激发婴儿食欲,让婴儿保持良好的进餐兴趣。就餐过程可播放一些轻音乐。注意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9.婴儿睡眠活动的组织要求:----合理安排睡眠的次数,确定睡眠和起床的顺序;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可播放催眠曲。注意安排婴儿入睡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蔼,培养婴儿按时入睡与起床,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等习惯。学习做穿脱鞋袜和衣裤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10.婴儿盥洗活动的组织要求:----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季节经常给婴儿洗头、洗澡。每天给婴儿洗脚、洗屁股,注意水温适宜,最好用流动水。培养婴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盥洗活动,能愉快配合。
11.婴儿如厕活动的组织要求:----根据婴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气候、饮食和环境变化,掌握婴儿大小便规律,善于观察大小便的情况,注意培养婴儿定时坐盆,大小便时用语言进行指导,让婴儿对大小便时的习惯语言以及姿势形成条件反射。坐盆时不能吃食物或玩耍。夜间要根据婴儿小便规律把尿。
12.入、离园(所)活动的组织要求:---入园或离园时,应热情接待婴儿,主动与婴儿及家长问好,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婴儿在家各方面的情况,稳定好婴儿的情绪。
13.婴儿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A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集体教学活动计划,目标要简单具体,内容与途径要贴近婴儿的生活和实际需要。B应为婴儿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准备可供婴儿操作的、直观的活动材料。C应注重婴儿活动兴趣的激发,宜采用启发、诱导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体现游戏性。
14.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求:A应让婴儿的身体和感官充分作用于客观材料。B应尊重婴儿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婴儿的需要。C要与婴儿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热情接纳、鼓励、帮助每一个婴儿的正面行为。D让婴儿放松、随意而坐,与婴儿保持亲近的距离。E注意将集体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相结合。
第四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1.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和谐发展。具体表现: 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 (1)幼儿体育的意义:
A、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B、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体育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并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幼儿智育的意义:
A、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重视幼儿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奠定基础。
B、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智育可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为以后
3
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3)幼儿德育的意义:
A、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代表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B、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德育可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4)幼儿美育的意义: A、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重视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对幼儿实施美育,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
B、对个体发展的意义-----美育可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3.幼儿体育的含义:幼儿体育是指在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4.幼儿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A.保护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 B.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是增进幼儿健康的必要条件)
C.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主要目的不在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5.幼儿体育的内容:
(1)做好卫生保健工作:A.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B.制订、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C.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D.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E.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积极开展体育活动:A.体育游戏 B.基本动作练习 C.基本体操 ★6.幼儿体育的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锻炼与保护并重,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为养成幼儿终身锻炼的习惯打基础 (3)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因为幼儿体育的某些目标,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仅仅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成的,还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和训练。因此,要实现体育的目标,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7.幼儿智育的概念
-----就是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认识活动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8.幼儿智育的目标
A.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B.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的粗浅知识,形成对一些事物的初步概念 C.发展幼儿智力 (幼儿智育的核心) D.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9.幼儿智育的内容
1.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 4.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4
★10.幼儿智育的实施
(1)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组织多种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 (4)引导幼儿应用语言来表述和归纳自己所获得的经验。 11.幼儿德育的概念:---幼儿德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就是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12.幼儿德育的目标
(1)萌发爱的情感(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诚实、自信、勇敢、活泼开朗)。-----独生子女的个性问题 13.幼儿德育的内容:A萌发爱的情感 B.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C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14.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1)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3)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15.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1)热爱与尊重幼儿。 (2)遵循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
①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 ②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 ③注意个别差异。
16.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育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17.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8.幼儿美育的内容:A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B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C培养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想像力和初步的表现能力。 ★19.实施幼儿美育的途径: (1)创设和利用美的生活环境。 (2)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丰富源泉。
(3)社会生活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广阔天地。 (4)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有力手段。
20.实施幼儿美育应注意的问题:
(1)幼儿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2)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3)重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1.幼儿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2.幼儿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1)教师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2)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3)教师是幼儿与社会沟通的中介者。A. 教师是幼儿初步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引路人; B. 教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C.教师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 ★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5
(一)事业心:(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2)热爱幼儿-----对幼儿的爱是理智的爱(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1)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2)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必须加强身心修养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1)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幼儿教育发展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2) 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工作。
(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A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B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
C沟通的能力: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D教育监控能力,它包括:①计划与准备 ②反馈与评价 ③控制与调节 ④反思与校正
E教育研究能力。
4.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的要求:把握幼儿的特性,明确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注意影响幼儿发展的各方面因素,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5.幼儿的特性:
(1)幼儿是完整的人。A.幼儿是整体发展的人。B.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2)幼儿是独特的人。A.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B.幼儿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C.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人。
6.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A幼儿是教育的客体(对象)。B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者,客观世界的探索者、发现者)。C幼儿是自身权利的主体。
7.影响幼儿的发展的因素:(1)实践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2)早期教育。 (3)幼儿的发展也受个体因素,其中主要是遗传素质的影响。 8.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9.幼儿园环境的分类: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10.幼儿园环境的功能:(1)幼儿园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给予幼儿的影响是有目的、系统的。
(2)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长是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教育因素。(3)幼儿家庭所在的社会生活小区,即社区的自然环境和富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革命历史和人物及为儿童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 ★1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6
(二)适宜性原则(重点难点) (三)幼儿参与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结合第十一章 家园合作、幼儿园与社区合作) (五)经济性原则
★12、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重视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A教师是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者。B教师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引导者。
13.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
★14.课程的要素:A课程目标;B课程内容;C课程组织;D课程评价。
15.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16.教师在参与编制课程方案、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或设计具体的教育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应学习先进的课程理论,具备科学的儿童观,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规律与原理;
(2)要掌握课程实践的基本技能,正确处理课程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课程各要素之间以及每个课程要素的各因素之间的一致性,使之形成合力。
★17.幼儿园课程的性质:A幼儿园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B幼儿园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
C幼儿园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D幼儿园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18.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B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获得对生活环境的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 19.教育目标的表述两个角度:
一是从教师的教育出发,表述期望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的学习成果。
二是从幼儿的学习出发,指出幼儿在学习以后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表现。 20.教育目标的表述两种情况:
A.阶段性目标,是分层次来描述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求,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 B.一日活动和具体单个活动目标的表述应具体而具有可操作性。
★21.制订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A国家关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B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C幼儿园的环境条件。
★22.制订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A依照相关的政策法规;B反映社会的要求;C遵循教育的总目标;D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2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A是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 B是制订教育活动计划的
依据。C引导教育活动过程的方向。D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
幼儿园教育的评价就是检验目标是否达成。课程目标是建立幼儿教育评价体系的标准,如果没有目标,就很难编制出符合教育目的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
7
程评价体系。
★2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形态有:A知识与经验。B人、事、物的现象与情境。C活动。 -----在课程中,要认识到三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体上说,幼儿是通过活动,在情境中与人、事、物相互作用,最终获得知识和经验,实现发展的。
25.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A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
作用。B符合幼儿的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对幼儿来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C联系幼儿的实际
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D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对幼儿的学习具有挑 战性。
★2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
------要遵循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的“内在大纲”构建“教育大纲”的过程。编制方式有:
A分科课程(以科目为单位编制,如五大领域课程)
B核心课程(又称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主题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 27.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应该包括的内容: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幼儿园的教育计划的分类:A年龄班(全年)计划。B学期计划。C月(周)计划。
★28.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方式的选择:
(一)依据教师的指导方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 (1)直接教学,包含教师的直接教和幼儿的接受学习。直接教学是以实现知识的直接传授、引导幼儿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
(2)间接教学,包含教师的间接教和幼儿的发现学习。间接教学是以利用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引导幼儿发现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 (3)如何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29.依据组织形式,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1)集体活动。它是一种最经济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难以照顾到每个幼儿的需要,难以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不宜过多采用。
(2)小组活动。它是由少数幼儿组成小组进行的活动。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谈论或交流,并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做所要求做的事。分组的依据:幼儿的经验水平、活动场地划分及幼儿和教师人数等。
(3)个别活动。它是指幼儿单独或一两个幼儿在一起进行的活动。
个别活动可以是由教师安排和组织指导的,也可以是幼儿的自发自主活动。 ★3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4)评价要具有客观性
8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涵义: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活动 2.幼儿园教学与中小学上课的区别? 中小学上课的因素,但并不等同于上课
A首先由于幼儿没有学习系统学科知识的任务,所以学习内容没有任何强制性。
B其次,教学活动是幼儿通过在具体活动中的感知和体验来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坐着听和看的过程。
C再者,在教学活动中,即使事先有计划,仍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反应随时调整既定的方案。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生活性与启蒙性。(二)活动性与参与性。(三)游戏性与情境性。
4.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 (一)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教师是教的主体。 (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概念:教学活动的原则是组织教学活动和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施德语,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二)积极性原则
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三)发展性原则
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直观性原则
原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过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五)活动性原则
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保证幼儿有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6.幼儿园常用的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电化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
★7.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活动法
A游戏法: 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规则游戏组织幼儿学习的方法。
B实验法: 是指教师提供一定的材料或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
9
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过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这就是实验法。
C操作练习法: 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掌握和巩固某种技能的方法。 (二)直观法
------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幼儿园常用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A观察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演示和示范
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
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 ------ 示范为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三)口授法
A谈话: 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讲解与讲述:
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 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在实践中,一般不宜孤立运用讲解法。根据需要,可将他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1)讲解与操作相结合。(2)讲解与设疑相结合。(3)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8.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的含义: 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有机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利用和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订或修订教育计划的过程。教师应树立“为幼儿的发展而设计”的观念。 ★9.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的类型
A预演设计----是指教师在分析幼儿目前的知识能力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设想活动的进程、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写出计划并预演的过程。
B现场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现场,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和价值,为决定接下来所要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临时设计。 C反思设计----是指教师在某个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反应的观察记录、对自身的行为的分析思考以及自己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等,对已完成的活动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过程。
★10.活动计划的结构与书写要求: (一)活动目标 A.认知目标
B.动作与技能目标 C.情感态度目标 (二)活动准备
A.先写精神准备:是指幼儿参加该活动需要具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
B.再写物质准备:包括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教具的选用或制作、有关设备、设施、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及人员配备行等。
(三)活动过程: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探索研究→表现与表达→评价
(1)开始部分: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导入活动
10
的方法有:演示教具、组织游戏、演唱或欣赏歌曲、通过提问或猜谜制造悬念、讲故事或念儿歌、直接告诉幼儿本次活动的内容和任务。 (2)基本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其要求是: -----教师应灵活、熟练地实现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过渡,运用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表现,主动学习,并随机教育。
(3)结束部分: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学习经验给予评价,引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四)活动延伸: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活动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11.怎样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结合P206第六章第三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方式的选择) (一)直接教学
(1)含义:是以实现知识的直接传授、引导幼儿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的直接教和幼儿的接受学习。
(2)优点: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
(3)缺点: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师生难以双向互动交流,幼儿自主学习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 (4)适用范围:
A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B讲必要的规范、规则和社会生活常识。 C教给幼儿有一定难度但是必需的知识和概念。 D某些技能技巧(如工具和物品的使用方法)E传递必要的信息。 (5)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
-------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教具和材料,较多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灌输。 (二)间接教学
(1)含义:以利用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引导幼儿发现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的间接教和幼儿的发现学习。
(2)优点: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尝试主动学习和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
(3)缺点: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容易陷入零散,缺乏系统,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 (4)适用范围:
A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B讲必要的规范、规则和社会生活常识。 C教给幼儿有一定难度但是必需的知识和概念。 D某些技能技巧(如工具和物品的使用方法)
E传递必要的信息。
(5)运用这一方法的要求:
------应注意灵活地协调物质环境、幼儿同伴和教师自身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给以及时有效的支持。
12.教师应注意从哪几个方面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1)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2)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
(3)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其兴趣和需要,感知其困难,给予幼儿学习上及时有效的支持。
11
13.组织形式多样化: A集体活动,作为一种以全班幼儿统一进行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活动,能较好保障教学的效益。教师要将同伴群体视为幼儿学习的宝贵资源。
B小组活动,能更好地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应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小组活动更容易让幼儿积极地操作材料,和同伴、教师交谈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1)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应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2)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以及分组的原因;(3)建立必要的纪律和规范;(4)教师还应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控,确定对不同组的指导策略和指导的先后顺序等;(5)小组活动结束时,针对各组的活动进行集体讲评。
C个别活动,是指教师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的个别教育活动。 ★14.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有哪些?
(一)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结合P206第六章第三节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
导方式的选择)
(二)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三)组织形式多样化 (四)注意教育内容的综合
(五)将教育任务有机渗透在游戏和日常生活环节中 (七)研究教学行为
(六)重视家园合作,取得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支持 第八章 幼儿园游戏 1.幼儿游戏的含义:
(一)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1.幼儿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中心的,游戏占据着幼儿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2.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十分向往的自主而快乐的活动 (二)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认知、运动、交往、操作和探索、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2.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 (三)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
1.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游戏认识周围的环境,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2.幼儿在游戏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学习,它与其他学习活动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 A.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自身;B.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C.学习是潜移默化的。
★2.幼儿游戏的特点(简答或者论述)
A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B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 C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D游戏是虚构的活动。 ★3.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A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大、小肌肉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B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分类、概念、组合、思维,理解他人语言、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
C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表达情感、学习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感) D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轮流、合作协商、分享和互相帮助)
12
4.怎样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要求我们不以成人的功利性观点看待幼儿游戏,把它们仅仅当作毫无意义的玩耍、嬉戏的活动,应当认识到游戏与学习不是截然分离的,更不相互对立的,它是幼儿的一种独特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幼儿一种积极行为。
(2)要求我们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效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5.游戏的种类: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2)有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一般包括: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此类游戏的的核心是游戏规则。
★6.教学游戏: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 ★7.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满足幼儿游戏的多种需要
(2)创造良好的能引发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环境,保证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时间 (3)通过观察确定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和途径,引导游戏进程,提高游戏水平 (4)按照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5)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8.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A.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 B.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 9.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1)小班的幼儿应丰富其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了解游戏规则,逐步学会合作游戏。
(2)中班的幼儿处于创造性游戏的高峰时期,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满足其开展各种游戏的需要,同时注意引导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游戏。
(3)大班的幼儿创造性游戏水平较高,并开始对复杂的有规则的游戏感兴趣。因此,可以逐渐减少创造性游戏的时间,增加棋类等竞争性规则游戏的内容。 10.角色游戏的特点:
(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11.角色游戏的指导要求: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加强对游戏过程的具体指导
A.对于小班的要求:应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B.对于中班的要求:应注重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C.对于大班的要求:应注重鼓励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使用,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 12.结构游戏的种类:(1)积木游戏(2)积竹游戏(3)积塑游戏(4)金属构造游戏(5)拼棒游戏
(6)拼图游戏(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13.结构游戏的指导要求是什么?
(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引导幼儿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 (3)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13
A.小班应侧重认识结构材料,学习初步的结构技能,稳定结构主题并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学会整理和保管玩具材料的最简单方法,养成爱护玩具材料的好习惯。
B.中班应在进一步掌握结构技能的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共同构造,并能相互评议结构成果。
C.大班应侧重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并引导幼儿进一步美化自己的结构物。
13.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①识别与使用材料的技能;②结构操作技能;③设计构思能力;④掌握结构分析技能;⑤集体构造的技能。
14.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2)表演游戏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
(3)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表演游戏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它是幼儿的一种自娱活动,即使没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15.表演游戏的指导要求:
(1)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能理解而又适合表演的作品 (2)帮助幼儿熟悉文艺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内容 (3)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作品
(4)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A.小班幼儿不会玩表演游戏,教师可以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玩表演游戏的兴趣;
B.中、大班幼儿应由他们自愿、自由地玩表演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适当予以帮助,但不能干涉幼儿表演,使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16.有规则游戏的种类和特点 (一)智力游戏
(1)感官游戏。案例:《听听是谁的声音》、《奇妙的口袋》 (2)比较异同的游戏。案例:《哪一个不一样》《哪里错了》
(3)分类游戏。案例:按颜色、大小、形状、性质、作用等标准分类。 (4)推理游戏。案例:A比B高,B比C高,谁最高?谁最矮? (5)记忆游戏。案例:记忆两张画的异同、记数目字。 (6)计算游戏。案例:比多少,看谁算得快; (7)语言游戏。案例:绕口令,谜语等; (8)纸牌和棋类游戏。 (二)体育游戏。案例:《贴烧饼》《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房子》《滚铁环》《小青蛙跳田埂》《吹泡泡》《小蜜蜂采蜜》。 (三)音乐游戏。案例:《许多小鱼游来了》《抢椅子》《老猫睡觉醒不了》 ★17.有规则游戏的指导 (一)做好游戏的准备
(1)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游戏。 (2)教师要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准备好游戏的场地和材料 (二)教会幼儿正确地玩游戏
(三)组织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幼儿掌握正确的玩法
(1)在“教”幼儿玩游戏的同进,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4
(2)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
A.对于小班的幼儿,游戏玩法和规则的讲解要力求生动、简单、形象,要注重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注重在游戏中逐步提出游戏规则;
B.对于中班的幼儿,还是需要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并在游戏中着重检查游戏玩法的掌握情况及游戏规则的执行情况,要鼓励幼儿关心并努力争取好游戏的结果,可开展规则简单的竞赛游戏。
C.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用语言讲解游戏,要求幼儿独立玩游戏,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能对游戏的结果进行评价,并可开展较为复杂的竞赛游戏。 (四)做好游戏结束工作
------鼓励幼儿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对幼儿游戏做出评价,对胜利者予以口头表扬,鼓掌,颁发小红旗等。
第九章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
1.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它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它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如厕、入园和离园、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蕴含着保育和教育因素。
★2.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幼儿园课程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A日常生活活动是完成幼儿体育,促进幼儿健康必不可少的手段;
B日常生活活动渗透着幼儿智育,生活各个环节可以进行智力训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C幼儿德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日常生活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D幼儿最初的美育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在生活活动中可以发展幼儿对生活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形成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3.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各是什么? (一)入园和离园
(1)入园时的晨检的时间(早晨起床或入园时)和要求: 一问:询问有无不舒服,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二摸:摸幼儿额部、手心是否发烫,摸腮腺及淋巴结有无肿大; 三看:观察幼儿的精神、咽、口腔、眼和皮肤等有无异常;
四查:检查幼儿口袋里有无不安全的东西,如小刀、弹弓、别针等。
(2)离园时,要组织整理环境和个人用品,简要评价,安排安静活动,与家长交换意见;严格接送制度,保证幼儿安全。
(二)进餐、饮水、盥洗、入厕和睡眠活动 A进餐:(1)创设安静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不能让幼儿吃“气饭”,掌握每个孩子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因人施教,区别对待。
(2)培养与进餐有关的文明卫生习惯,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B饮水:(1)保证幼儿每天喝足够和清洁的开水,建立饮水时的常规要求。
(2)讲究饮水卫生,养成主动喝水及喝白开水的好习惯,不喝生水,少喝冷饮。
15
C盥洗:(1)因地制宜创设实用的盥洗设施,实行流动水洗手洗脸。 (2)指导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刷牙的动作技能,养成洗浴的好习惯。 附注----洗手的程序:初学时,可帮助小朋友卷好袖子。
①接水把手浸湿;②擦肥皂;③反复搓手指、手心、手背;④接水冲洗干净;⑤用干毛巾擦干。
《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D入厕:(1)保持厕所整洁,建立常规,培养定时大小便的习惯。 (2)不要蹩屎蹩尿,在活动间歇,提醒幼儿入厕,便后洗手。
E睡眠:(1)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2)建立寝室常规,按捺幼儿准时上床,按时起床;
(3)培养幼儿按照实用便捷的程序穿脱衣物、鞋袜、扣扣子、拉拉链、系带子等。 (三)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
A过渡活动:可做的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手指操》《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套圈、念儿歌,诵古诗,猜谜语,可做节奏性的拍手及听音乐做动作。
B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限定范围,消除不安全因素,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四)散步:散步前的准备,散步中的观察与提示谈话的主题,注意清点人数。
★4.组织指导日常生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育教育相结合(二)建立合理的常规(三)生活技能的练习 5.幼儿劳动的特点:(一)游戏性(二)生活性 6.幼儿劳动的教育作用:(1)幼儿劳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2)劳动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7.幼儿劳动内容、形式和指导各是什么? (一)自我服务劳动
(1)指导小班的要求:要从培养兴趣开始,方法具体形象,调动幼儿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示范讲解法与分组、个别辅导法)。
(2)指导中、大班的要求:更多利用语言进行指导,要求更高,范围扩大,使自我服务劳动不仅成为幼儿的自我需要,也能逐步形成习惯,并感到光荣与快乐。 (二)为集体服务的劳动:
(1)集体劳动的要求:劳动前,说明劳动的内容和要求,提出规则,宣布分工。劳动中,要观察了解幼儿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对体质弱或自控能力差的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劳
16
动结束前,要求整理工具,检查劳动结果,并作简单的评价或总结,鼓励进步的,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 (2)个别委托劳动的要求:立足于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委托劳动的内容,明确要求,讲清注意事项,鼓励完成任务。要求主动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并听取教师的评定和意见。 (3)值日生劳动的要求:任务要从小到多、从易到难地逐步提出;可指派能力强的幼儿担任值日生
做出示范和榜样;适时轮换值日的项目内容;加以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
(4)家务劳动的要求:家园合作,同步教育,培养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表现一个样的健全人格。
(三)种植、饲养劳动指导要求:将集体劳动的指导方法和种植饲养劳动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并侧重于引导幼儿掌握观察动植物生长变化的方法,学会一些管理动植物的技能。 (四)手工劳动
★8.组织幼儿劳动应住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明确幼儿劳动的目的要求 (二)为幼儿劳动创设适宜的条件 (三)科学安排幼儿劳动内容 (四)劳动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 (五)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9.幼儿园的节日活动的教育作用:
(1)节日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节日庆祝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带给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乐趣。 10.幼儿园的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
-----节日活动应有计划、有特色、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11.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形式和组织: ------全园庆祝会(1小时左右为宜)、联欢游艺活动、班级庆祝活动、慰问活动、 节日后的教育工作(谈话、游戏、绘画等) 12.娱乐活动的教育作用:
A增添乐趣,促进幼儿智力和体力的发展; B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 C幼儿在欢笑中接受教育,得到美的享受。 13.娱乐活动的组织:
------娱乐活动的选择和组织安排,要符合教育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 A全园性活动要求:一小时左右为宜,举行的次数不宜太多。 B班级娱乐活动的要求:
(1)小班娱乐活动内容简单、时间短,以欣赏为主;时间在15分钟----20分钟之间。 (2)中班娱乐活动可增加竞赛的万分,欣赏表演的范围有所扩大,适当增加语言成分。 (3)大班娱乐活动更要丰富多彩,要求有趣味性外,还应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竞赛性质。 14.迎新活动的要求:
(1)入园前,请家长带幼儿到园内参观,和教师见面,熟悉幼儿园环境; (2)入园的第一天,可让家长陪同幼儿参加几项日常活动;
(3)入园的第一周,以娱乐活动、游戏和生活活动为主,时间要短,形式要灵活。 15.毕业欢送活动的形式与要求:
(1)形式:演讲和表演,颁发毕业证,赠送学习用具。
17
(2)要求:气氛要热烈,时间不宜长,节目不宜多。幼儿感到愉快,有个回忆便可。 16.生日聚会的形式与要求
(1)形式:送蛋糕或糖果,为幼儿戴花环或头饰,唱生日快乐歌,祝贺语,画生日肖像的动物形象,贴过生日者照片。
(2)生日聚会前,要和幼儿讨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准备表演节目,请家长准备礼物。
17.亲子活动的含义与要求:
(1)含义:请家长到幼儿园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形式。它是实行家园同步的好形式。
(2)幼儿园可结合节日娱乐活动、迎新活动、毕业活动及生日聚会、幼儿运动会、幼儿劳动等活动的时间,邀请家长到园参加活动。 18.郊游(适合春秋季)的意义与要求:
(1)意义:了解历史遗迹,增长幼儿的见识,发展观察力,有益幼儿身心健康。 (2)要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幼儿疲劳,安全第一,加强安全和管理工作。
第十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不同的教育特点) A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 幼儿园教育事业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在操作摆弄等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的指导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没有作业和考试制度;小学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上课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固定,有作业和考试制度,学习成为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 B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幼儿园教育事业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游戏时间较多,生活管理没有强制性,没有出勤的要求,教师对幼儿在生活上照顾的比较多;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而紧张,作息制度严格。游戏较少,教师对孩子的照顾较少。 C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育事业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具体;小学阶段师生接触主要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窄。 D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
幼儿园阶段的教师的环境布置生动活泼,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中,有丰富的玩具和材料供幼儿操及摆弄,幼儿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的选择游戏及与同伴交往;小学阶段教室环境的布置相对严肃,教师的桌椅摆放固定,教师没有玩具,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余地较少。 E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社会及成人对幼儿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全社会都认可。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压力小,也没有来自完成学习任务的苦恼;小学的孩子压力较大,自由少,孩子为了完成家长的期望不得不奔波在学习中。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儿童的思维发展,前一阶段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小学后就是以逻辑思维的发展为主。但是各个阶段的发展是连续的,前、后两个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
18
在这一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这一时期教育学上被称为过渡期。两类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阶段性,而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这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 ★2.幼小衔接工作的的意义与任务 A使儿童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生活; B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A培养主动性 B培养独立性
C发展人的交往能力
D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A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园合作,严格一致)
B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学习兴趣、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 C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反对重知识轻思维能力的培养) 4.儿童上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一)身体适应方面
(1)主要困难表现: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甚至频频生病等。
(2)教育策略与措施: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其幼儿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与方法,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 (二)社会适应方面(列表比较) 主要困难表现 主要原因 教育策略与措施 缺乏任务意识
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 包办过多,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少,教育者过分关注幼儿完成任务的结果。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还给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并多给幼儿正面鼓励,组织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能力。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 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
的能力薄弱 不知道规则或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制定班级规则以幼儿为主体,平时多与幼儿做约定,定下来的事一定要做,从小养成对规则的关注和遵循的习惯。了解一些风俗习惯以及特定社交场合的交往规则。多正面强化,经常与幼儿分享自己交往中的心得。 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 能力较差 包办过多,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少,教育者过分关注幼儿完成任务的结果。 加强家园合作。创造机会,从小处教育,严格要求。及时鼓励,正确强化。教给予幼儿正确和安全的行为方式,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人际交往能力缺乏 情绪不能自控,没有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的规则和方法。 观察了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树立榜样;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教育的同情心;教给一些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
19
(二)学习适应方面
(1)主要困难表现在其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包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注意力、坚持性、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等,而不是在智力与知识上。表现在:
--------有的不会翻书、上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写字姿势不正确,写作业时间太长(边写边玩)等。
(2)教育策略与措施:
A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与技能,使他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B通过绘画和其他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用笔的灵活性,为其入学后的书写打好基础; C把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自制力和坚持性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
D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加强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5.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工作应贯串于整个幼儿期 (二)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三)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四)协调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十一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1)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价值,2.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能够形成全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由先天决定的血缘关系使家庭教育呈现如下特点:A亲情性 B随机性 C连贯性 D复杂性
2.社区的概念与社区教育的特点:社区指人们聚集生活的一定区域,社区是幼儿从一出生就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对幼儿最早产生影响的,除家庭之外的外部环境。社区教育的特点有:
A渗透性 B广泛性 C随机性 D复杂性 3.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可扩大教育资源与教育空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4.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目的:
A使家庭与社区了解幼儿园。 B获得家庭与社区的积极支持 C发挥幼儿园作为专业幼教机构的引导作用。D增进幼儿对家庭与社会的认识 ★5.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内容:
A主动向家长了解孩子出生、成长的情况和个性特征
B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其具体表现 C保障家长的参与权,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与监督
D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吸纳家长的意见,并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E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高其养育孩子的能力 6.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主要途径或形式有:
------家长学校、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亲子活动、定期家访、家园联系册、家庭教育宣传橱窗、网上家庭教育论坛。
20
7.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与途径各是什么? (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
A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帮助社区居民掌握合理的早期教育方法 B幼儿园应主动宣传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获得社区居民的支持 C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的丰富资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服务
D幼儿园应积极参加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从社区的反馈中改进自身管理与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橱窗、社区专家讲座、社区文化活动,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及亲子园等途径或形式与社区进行广泛的合作。 ★8.家园合作的方法: (1)家长直接参与方面
①家长开放日——定期让家长来园参观或和幼儿一起活动(如运动会、生
②“爸爸、妈妈老师”制度——家长可以不定期地来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活动。 ⑧亲子游戏——家长来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举行各种活动。 ④夏令营活动——幼儿园和家长一起组织的野外活动。 (2)家长间接参与方面 A个别方式的家园联系
①家访——多在开学时进行,教师上门了解幼儿与家庭的情况,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②家园联系簿——是一种日常性家长工作形式,优点是能双向沟通,有连续性,可保存。 ③个别谈话——也是家园沟通的渠道,如利用家长接送幼儿之机相互交换情况。 B集体方式的家园联系
①家长专栏——设立“家园之窗”、“家教须知”、“幼儿园一周活动(或食谱)”等专栏,供家长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情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等。
②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推选产生,参与和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③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幼儿园工作,反映幼儿情况,发动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 ④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参见照片
第十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
1.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幼儿园教育评价,其目的是对幼儿园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实态把握,以调整和改进幼儿园教育工作。
2.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涵义:是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通常包括对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师工作情况两方面评价。 ★3.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
A鉴定作用 B诊断作用 C改进作用 D导向作用 4.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A健康与动作发展评价 B认知与语言发展评价 C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评价 D艺术与情感发展评价 E习惯与自理能力发展评价
5.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A安全工作 B卫生保健工作 C对幼儿的管理 D环境创设工作 E家长工作评价: ★6.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评价(高考重点)
21
(1)活动目标的评价指标:
A.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设立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 B.目标的设立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体现一定的层次和梯度,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C.活动目标的确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保证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活动内容的评价指标: A.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难易短路,容量恰当。 B.活动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科学性与教育性有机结合。 C.活动以游戏为主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情趣. (3)活动组织的评价指标:
A.根据活动的需要创设环境,场地宽敞、整洁。
B.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适用的操作材料,材料安全、卫生,便于操作,幼儿取放自由。充分利用废弃物。
C.严格遵守幼儿一日常规,不随意打乱作息时间,各项活动时间安排合理,衔接自然,无拖延等待现象。
D.活动形式多样,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并做到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层次分明。
E.活动面向全体,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尽可能为幼儿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幼儿情绪积极愉快,动手动脑。
F.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教育机智,专业技能运用娴熟,师生互动和谐、民主。 (4)活动效果的评价指标:
A.幼儿对活动有兴趣,积极参与,正确运用感官去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B.幼儿能熟练、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和学习工具及各种材料,动作发展协调。
C.活动巩固和强化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有促进作用
D.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师生交往频繁,合作愉快。 (5)教师的教育技能的评价指标:
A.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恰当。
B.能恰当运用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C.有吸引幼儿注意和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个人技能。 D.教育方法机智灵活。
E.能根据教育内容,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 7.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
(一)按评价的参照体系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按评价的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三)按评价的主体分类: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8.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访问谈话法、问卷调查法、档案袋评定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统计分析法 9.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A.应严格遵守客观性原则。 B.要采用恰当的记录方法。
C.两人以上的观察结果应进行一致性检验。
D.采用观察记录法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时,要将平时的观察记录和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教育的谈话、交往、活动作品等结合起来。
22
10.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步骤 (一)确定评价的目标 (二)设计评价方案:
(1)分解目标,形成指标体系 (2)界定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3)形成计量体系
(三)实施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11. 幼儿园教育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2) 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 (3) 充分、合理地运用评价结果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