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的是( C )。
A.《大学》 B
.《论语》
C.《学记》 D .《礼记》 2.在班级的制度管理中,成文的制度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二因此,成文的制度也就是要求对班级管理实行( A )。A.常规管理 B .平行管理 C.目标管理 D .民主管理
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A.古代教育 B .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 .原始教育 4.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C ) 存在的。
A.先知者 B .管理者
C.促进者 D .指导者
5.-般来说,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越强,则学习效果( A )。A.越好 B .越差
C.没什么不同 D .不一定 6.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 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7.下列教学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是( A )。A.强化基本知识的传授 B .及时批改作业 C.举行学科竞赛 D .改善师生关系 8.你觉得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B ) A.班主任工作 B .课堂教学
C. 活动课
D .品德课
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 A.准备律 B .练习律
C.动机律 D .效果律
10. 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
教育目的的( B )作用。 A.导向 B .评价
C.激励 D .指导
11. -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
于 ( A )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内倾型 D .外倾型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从事智力劳
动
C.从事体力劳动 D .接受教育
13. 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C )。
A.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B .形成认知地图
C.形成新的完形 D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C )。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
C. 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D. 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地发展
15.( D )强调“废除以教师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A.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6.4 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后他知道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B )。
A。同化性迁移 B .顺应性迁移
C.一般性迁移 D .重组性迁移
17.我国 1 982 年《宪法》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A )。
A.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B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C.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D .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1 8.学生先学习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学习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A )。
A.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 .命题学习
19.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的是
( B ) 。
A.运气 B .努力
C.能力 D .任务难度
20.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
A。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21.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
是( D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2. 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B )。
A.自我学习 B .自我调节 C.自我控制 D .自我反省
23. 最早对班级的组织、构建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 B ) 。
A.苏格拉底 B .夸美纽斯
C.赫然巴特 D .康德
24.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
( B )时期的特征。
A.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 .道德成规前期
25. 1970 年,教育家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D )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 .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 .终身教育
26. 规定了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内容范围和进程安
排以及教学时数与作业布置、考试要求和教法建议的文件是( A )。A.课程标准 B .教学计划 C.课程 D .教材
27.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是( A )。
A.以自我为中心 B .概念守恒 C.抽象思维 D .运算思维
28. 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B )o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29. 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明显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30. 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 A )法律责任。
A.行政 B .民事 C。经济 D 。刑事二、多项选择题
1. 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
因素的有(ABD)。
A.能力高低 B .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 D .身心状态E.运气
2. 班级建设的原则有( ABCD )。
A.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B. 以学生为主体C.民主性原则 D .开放性原则 E,协调性原则
3. 下列关于新型的师生关系,说法错误的有( BE )。
A,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B.应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 C.师主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D.在社会道德上,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E.教学过程中应以儿童为中心
4. 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 ABC )。
A.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 .计划策略
E.调节策略 5.德育教育的体谅关心理论的特征有( ABDE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6.下列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正确的有( ABDE )。
A.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B.教学策略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C.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设计 D.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人手和着眼 E.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7.下列属于教师的职业角色的有( ABCDE )。 A.传道者角色 B .授业解惑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 .管理者角色 E.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8.下列属于课程目标的特征的有( ABCDE )。A.整体性 B .阶段性
C.持续性 D .层次性
E.时间性
9. 下列属于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的有( BCDE )。
A.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B .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C.确定教学目标分类 D E.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
10. 教育活动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
.列出综合性目标
种教育是指(ACD)。
A.家庭教育 B .道德教育C.学校教育 D .社会教育E.自我教育
11.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BCE )。
A。心理相容 B .民主平等C.尊师爱生 D .严格要求E.教学相长
12. 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有( ABCD )。
A.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B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C.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D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E.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13.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为人师表内容可以概括为
(ABCD)
A。教师的行为示范 B .教师的语言示范 C.教师的衣着、仪表示范 D 。教师的举止示范E.教师的教学能力示范
14. 场独立型的人( ACE )。
A.善于抽象思维 B .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 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D .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
15. 人格差异研究对教育的启示有( ABCD )。
A.教师应具备学校心理学的知识 B .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人格C.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格 D E.提高学校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16. 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BCE )。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A.让 1~2 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 10 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 5 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 10 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 4 次
E.由于小明迟到,被教师罚站
17.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有( ABCD )。
A.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B.个别咨询与辅导
C.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D.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E。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18. 在英语单词学习中将 tiger 联想为“泰山上一只虎”属于
( BCE ) 。
A.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C.认知策略 D .复述策略 E.谐音联想法
19. 下列属于法的特征的有( ABCDE )。
A.规范性 B .程序性 C.国家强制性 D .国家意志性
E.普遍性
20.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BCD )。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
三、判断简析题 1.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此观点正确。题干全面地概述了智育的概念。我国普通中小学在智育
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2.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此观点错误。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教育目的的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是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一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和根据。总的来说,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据此可以看出,教育目的并非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3. 教育中针对所有学生“一刀切”的做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
平衡性。
此观点错误。所谓的“一刀切”是指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一样
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等。个体的身心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造成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4.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等于刚好能
回忆起来的次数,如果再继续过度学习,也没有任何学习效果。 此观点错误。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但是,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 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 短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0. 25 -2 秒。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
原样,而且有当大的容量。
此观点错误。题于是对瞬时记忆的描述。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在 1 分钟之内。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 个组块。另一个
成分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贮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
某学校一位实习教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人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该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 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初中都没上。
问题:(1)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
(2)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1)①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②原因: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变相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严重后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五、阅读分析题
漫画家丰子恺曾回忆说,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大学求学时,一次上音乐课,有一个学生老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执教的李叔同先生早已发觉,却并未当场批评,而是在下课时轻声说:“××和 ××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学生离开教室后,李先生缓缓地说:“下次上课你们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这两个学生一离开教室,看到在教室外面等候的丰子恺等学友,不禁满面绯红。从此以后,全班同学都为李先生的雍容和“爱人以德”的风范所折服,也都改掉了上课做小动作的习惯。
问题:试结合教育学相关原理评析上述材料。
(l)学生违纪、犯错,批评固不可少,因为这是帮助学生认识缺点、错误,改进思想、改正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批评学生不能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不计分寸。李叔同先生的“微鞠一躬”,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多此一举,也未免有失“师道尊严”。当然不能说批评学生都要温文尔雅,有时“怒形于色”的效果反而会更好些。问题在于,不论何种方式的批评,都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爱人以德”的基础上。那种“居高临下”的所谓“师道尊严”,是与融洽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格格不入的。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如果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并且发挥言教不如身教的功用,就能收到春风化雨、出人意料的效果。李叔同先生的“一躬”,之所以那样富于魅力、那样令丰子恺先生铭记不忘,根本点就在于李叔同先生高尚的人格力量以及对学生表现出的真诚
的尊重与爱心。
六、论述题
1. 试述教育目的确立中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选择、确立教育目的, 如果其价值性问题不确定,那么教育目的也就难以真正得以确立;如果价值性问题明确了,那么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也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和原则。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18 世纪至 19 世纪上半叶,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广泛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和爱伦·凯、德国的福禄培尔等。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一般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发展。
(2)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迪尔凯姆、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普等。在他们看来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社会才是真正
2020
的目的,个人不过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
式。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1) 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
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②有利于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③有利于建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④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2) 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有:
①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②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如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