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医三境界

2023-10-17 来源:年旅网
行医三境界文/高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历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窃以为,有大愿力、欲成大医家者,亦可以此类之:甫行医时,初生牛犊,满腔热血,大有“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之感,希望来诊的患者越多越好,并自信能为所有的患者解除疾苦,此第一境界。行医既久,患者越来越多,治不好的病也越来越多,乃生“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之叹,于是反躬自省,上下求索,唯期不负患者之信任于万一,此第二境界。经历了初出茅庐的年少轻狂和自省求索的苦乐悲欢,医术日益趋于精纯,内心逐渐归于平淡,虽仍时遇诸般疑难杂症,却已在日复一日的尽心临证与用心读书中陶然忘机矣,此第三境界。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凡病,无论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抑或经络、脏腑辨证等,皆不外虚实、表里、寒热六纲。六纲有差,则阴阳不平;阴阳不平,故病也。中医治病,非治“病”本身,实以中为度,平调虚实、表里、寒热六纲,令其人阴阳和合,则“病”自愈。故曰:中求,“中”则不病,是为“医”。中医把阴阳失衡的状态称之为“病”,把阴阳和合的状态称之为“平”。简单地说,治病就是用药物的阴阳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譬如我们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秘诀就在于:1.找对落点;2.找好重量。所不同的是,达到平衡之后,就应撤掉药物,而靠人体自身机能来维持这种稳态。很多时候,药物的作用只是帮助,

观点

而不是替代。

诊病如断案。临证治病,每一症、每一舌、每一脉,皆有其隐藏于内之病因病机。为医者须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全面诊察,洞隐烛幽,方能于纷繁错杂中提纲挈领,找到病机,切中要害,从而药到病除。譬如清官断案,每须于蛛丝马迹中收集线索,明察秋毫,审冤问苦,去伪存真,方能令审查无误,证据确凿,进而擒得真凶,为民除害矣。

治病如缉凶。断案须思维缜密,明察秋毫,于错综复杂之案情资料中,检得涉案之要证,推得致病之原凶。原凶既定,则察其动机之阴阳,审其罪行之轻重,量其实力之强弱,度其所遁之远近。据此制定方略,遣将派兵,将原凶缉拿归案,轻则教改,重则量刑,则病自愈。病愈之后,又当昌明法纪,重修德治。俾德法俱全,并行不悖,正气内足,邪无由干,则国自泰而民自安矣。

治病如开锁。六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如GPS,用以知悉疾病之锁所在地区、街道及周边环境。初步辨证之后,继续找寻具体门牌号,并酌情选方,是为方证。门牌既定,则根据具体药证,准确选定药物配伍之钥匙。最后,代表方药之钥匙与代表病机之锁孔精确配对。锁一开,病便好了。

医道说尽,唯用心尔。制心一处,无病不治。精诚所至,疴疾为开。此之谓也。

TCM HEALTHY LIFE-NURTURING67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有病不治“病”,常从“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