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2023-12-31 来源:年旅网
.

1、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有以下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给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的有着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不仅要看到个人与个人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意到教育的影响作用,还要注意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形成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和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效果检验思想。两者之间在很多时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而我们可以通过人的思想预知其行为,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分析其思想。然而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也是经常发生的,表现为表里不一,知行脱节。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思想,并帮助人们客服这种思想和行为不一致的矛盾,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达到统一,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

.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即教育者。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1)受教育者在受到教育影响时,是客体;(2)教育者在内化教育时,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要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贯彻疏导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等。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分别标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但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也就是说在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可见,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为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科学的促进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对管理手段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它们,管理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紧密联系,为在实践中更好的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