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炮制学考试复习题

2021-09-18 来源:年旅网
中药炮制学考试复习题

名解 1、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水飞法 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类药物,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3、饮片 狭义—切制成的片、丝、段、块等形饮片状的中药。

广义—中医理论指导下,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生产中成药用的中药.包括霜、油、片、丝、段、块 4、相资为制 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炮制药物,以增强药效。 5、看水性: 检查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的软化程度,即检查药材的吸水量。 6、煅淬法 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趁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液)中浸淬,使之酥脆 7、火候: 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是药物受热程度、加热时间、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即指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炮制的质量要求。 8、炒炭存性: 炒炭时只能是药物外部碳化,内部人保留其固有的气味,花、叶全草类药物仍可清晰辨别其原型,且勿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9、净制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霉变品、虫蛀品及灰屑等,使药物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处理方法。 10、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其他:

1。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约五世纪) 《炮炙大法》(明·缪希雍,1622年) 《修事指南》(清·张仲岩,1740年)

2。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探讨炮制原理

研究中药减毒、增效、缓和药性及产生新药效的原理等。

3。炮制的历代称谓 : 炮制、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等

4。a.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那几方面? 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对升降沉浮的影响;对归经的影响;对中药毒性的影响 b.炮制对药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加热处理,水处理和辅料处理)

5。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三例说明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马钱子——砂烫或油炸,毒性降低。

苍耳子——炒后毒性蛋白变性,毒性降低。 川乌——生用大毒,多外用 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酒炙黄连——缓和寒凉之性。 大黄酒炙——缓和峻泻作用

熟地甘温——性温主补:滋阴补血

三、增强药物疗效 :

王不留行、决明子等被有硬壳,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炒后表皮爆裂,有效成分易煎出 杜仲盐炙——降压作用增强

醋制柴胡、香附——增强疏肝理气作用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大黄 酒炙——上行清上焦热毒(目赤齿痛)。 莱菔子 炒后——以降为主:定喘止咳

五、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

砂仁 盐制——增强温中暖肾、理气安胎作

柴胡 醋制——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增强对肝经的作用)。 六、便于调剂和制剂:

 当归片、麻黄段-----切制成片、丝、段、块后,既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也便于调配处方、分

剂量

 砂烫马钱子、煅石决明-----火煅砂烫:矿物类、贝壳类、动物骨甲类药物,经煅制砂烫后,质

地酥脆,易于粉碎、调剂、制剂、煎出有效成分。

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桑螵蛸蒸制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

黄芩、天麻:含苷类中药——加热——可杀酶保苷,以利久储()。

八、矫臭矫味,利于服用:紫河车、乳香、刺猬皮

经炙(酒炙、醋炙、蜜炙)、炒(炒黄、麸炒、米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制霜、漂洗等处理后,可达到矫臭、矫味,利于服用的目的。 九、制备新药:

血余炭(人发煅制):止血散瘀。 黑豆: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解毒。

黑豆馏油(黑豆干馏品):消炎、抗菌、收敛

6。a)中药常用炮制辅料,各种炮制辅料的作用及炮制作用,适用于炮制哪些药物 液体辅料 辅料 1。酒 辅料的作用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 炮制作用 缓和药物的苦寒之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矫臭矫味) ,防腐) 适用药物 补益药:地黄、女贞子。 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芩、黄柏。 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牛膝、白芍等。 祛风通络药:威灵仙、桑枝、续断。 动物药:乌梢蛇、蕲蛇、白花蛇。 2.醋 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 增加溶解度,提高疗效,引药入肝, 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矫臭矫味,杀菌防腐。 3.蜂蜜 能补中润燥、解毒、缓急止痛,矫味矫臭。 4.食盐水 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矫味。 5.生姜汁 6.甘草汁 7.黑豆汁 8.米泔水 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去痰止咳,缓急止痛。 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 协同作用,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的功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火,疗疝止痛作用);引药入肾 抑制药物的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溶(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 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 吸附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降低毒性、燥性 >增强疗效 活血化瘀止痛药:延胡、莪术、乳香、没药等 疏肝行气药:柴胡、青皮、香附等。 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芫花 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乳香、没药、五灵脂。 化痰止咳药:麻黄、紫菀、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 补中益气药:甘草、黄芪、党参。 补肾固精、利尿、疗疝止痛、泻相火的药物——知母、巴戟天、杜仲、泽泻、黄柏、砂仁、车前子、菟丝子、补骨脂、荔枝核等。 厚朴、竹茹、草果、半夏、 天南星、白附子、黄连等。 远志、半夏、吴茱萸、巴戟天。 何首乌 苍术、白术等。 益气,除烦止渴,解毒,清热凉血,利小便,对油脂有吸附作 用。 9.胆汁 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润燥。 10麻油 11.羊脂油 辅料 1.稻米 清热,润燥,生肌。 补虚助阳,润燥,祛风解毒. 天南星、黄连。 使质地酥脆,降低毒性,增强滋马钱子、蛤蚧、三七等 补作用 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淫羊藿。 炮制作用 >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降低刺激性和毒性 >矫正药物的腥臭味 >作为附加判断指征 缓和燥性,去除异味,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吸附油质, 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 防腐,降毒增效 较强的沉淀与吸附作用,可降低药物毒性,去除污物 降低药物刺激性,增强疗效,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使药物受热均匀 适用药物 斑蝥、红娘子、党参等 固体辅料 辅料的作用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2.麦麸 和中益脾。 枳壳、僵蚕、苍术、肉豆蔻等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藤黄、珍珠(花珠)、硫磺 白术、山药、当归、白芍 3.白矾 4.豆腐 解毒防腐,祛痰杀虫,收敛燥湿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 5.土 6.蛤粉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利尿,清热,解暑。 >除去药物腥味及滋腻性,增强疗效,有中间传热体作用,使药受热均匀. 阿胶、鹿角胶。 7.滑石粉 8.河砂 >使药物质地酥脆,降低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使药物受热均匀。 >中间传热体,使药物受热均匀。使质地坚硬的药物松脆。降低药物毒性。除药物的非药用部位 镇惊,安神,解毒。 增强药物宁心安神作用。 刺猬皮、鱼鳔胶、水蛭、黄狗肾、象皮等。 马钱子、穿山甲、骨碎补、狗脊、龟甲、鳖甲等。 麦冬、茯苓(神)、远志 9.朱砂 b)对含生物碱的中药常用哪些辅料炮制------酒、醋等

7。”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一话是谁提出的 (陈嘉谟)

8。归纳 “雷公炮制十七法“的作者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中归纳总结而成。

9。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具体内容是什么?

6种:1.雷公炮炙十七法 2.三类分类法 3.五类分类法 4.药典分类法 5.药用部位分类法 6.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10.a)中药净选的主要内容及适用药物?

清除杂质 分离药用部位 清除非药用部位 他加工(碾捣、制绒、揉搓、拌衣)

b)常需搌捣的药物---某些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切制,而整体应用又会影响有效成分煎出的药物 1.矿物类:自然铜、龙骨、龙齿、石膏等。 2.甲壳类:穿山甲、龟甲、石决明、牡蛎等。 3.果实种子类:苦杏仁、桃仁、苍耳子等。 4.根及根茎类:川贝母、制半夏、三七等。 5.其他类:神曲、雷丸、乳香、五倍子等。

11。药物发芽与发酵的条件

 发酵的条件:1.菌种:微生物 2.培养基(营养物质):水、氮、碳、无机盐 3.温度: 30℃~37℃ 4.湿度: 70~80%。 5.其他 pH4~7.6,有充足的氧或二氧化碳  发芽条件

1.种子或果实成熟饱满,发芽率85%以上。 2.温度:18℃~25℃ 3.湿度:喷淋清水2~3次/日,湿度42~45%。 4.适当避光。 5.充足的O2。

12。扣锅煅时,判断药物煅透的方法

1.贴纸法:贴于盖锅上的白纸变深黄色。

2.滴水法:滴水成珠(水滴于盖锅上即沸,并成珠状不散)。 3.放米法:放于盖锅上的米变深黄色。 4.留孔观烟法:烟雾由白→黄→青→无烟。

13。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a.相反为制(反制) --- 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制约中药的偏性 或改变药性。制药方法:改变药物的性能(性味功效升降浮沉)。例:酒炙大黄(上行清上 焦血分热毒) ;酒炙黄连 (缓其寒凉之性) ;胆汁炙 天南星(降低其毒性,改变药性)

b.相资为制(从制) ---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炮制药物,以增 强药效。制药方法:调整药物的五味或矫正劣味。例:盐炙知母 (滋阴降火作用 );酒 炙仙茅 (温肾助阳作用 );蜜炙百合 (润肺止咳功效)

c.相畏(相杀)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药物)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 制药方法:改变药物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例:生姜、白矾制半夏、天南星

d.相恶为制 ---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炮制药物,以减弱药物的烈性. 制药方法:改变药物 的性质(药性功用)或质地。例: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米泔水制苍术(米泔水可缓 和苍术的燥性)。

14。中药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及适用药物,药物的干燥湿度

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加热软化法

适用药物: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药;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物。 如:薄荷、荆芥、佩兰、香薷、枇杷叶、陈皮、甘草 干燥湿度:合格饮片的含水量控制在7~13%。

15。常见的饮片类型及切制原则 1 2 3 4 5 6

质 地 致密、坚实者 松泡、粉性大者

为突出鉴别特征,或美观,或方便切制

形态细长,成分又易煎出的 皮类、宽大的叶类药材 为了方便炮炙(如酒蒸)

切制类型 薄片 厚片 直片、斜片等

段 丝 块或片

16。哪些药物经炮制后可产生治疗作用:血余、棕榈、炉甘石、石膏

17。各种炮制方法的含义、操作方法、分类及适用药物

i.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 质、霉变品、虫蛀品及灰屑等,使药物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处理方法。

操作方法: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刷净、刮除、剪切、火燎、压碾、燀、水飞等。

ii.切制=将净制、软化好的药材,利用一定的机械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的炮制工 艺 操作方法:软化----切制(手工:切、镑、刨、锉、劈。机械:各种切药机)----干燥 iii.炮炙

炒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大小分档,置预热的炒制容器内(加或不加固体辅料),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

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操作方法:(1)热锅 --- 容器热后投药 (2)投药:锅热到一定程度,投入净制与大小分 档的药物 (3)翻炒:投药后及时、迅速、均匀、有规律的翻炒,先慢后快,要亮锅底 (4)出锅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拌入定量的液体辅料,待吸收后进行拌炒,或先将药物炒至一定程度后再喷洒定量液

体辅料进行拌炒的炮制方法。 即液体辅料与药物拌炒的方法。

操作方法:1.先拌辅料后炒药 (润炒)----- 药物+辅料,拌匀闷润汁液吸尽,炒制容器,用文火或中火、炒 干或炒至不粘手、黄色或色泽加深。

2.先炒药后加辅料 (喷炒)------ 药物炒到变色、色加深、有爆鸣声或表面微溶,然后喷洒液体辅

料,再炒干、黄色、显油亮光泽

适用药物:(一)先拌辅料后炒药:大多数药物

(二)先炒药后加辅料1.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材:乳香、没药、五灵脂。 2.含粘液质多的药材:知母、车前子。

3.质地致密:百合、槐角。 4.个别炭药:醋艾叶炭。 煅法用高温 加热处理药材,使之酥脆易碎的方法 操作方法: 1.敞锅煅:将药物置煅锅内煅烧。 明煅法 2.炉膛煅(炉口煅):药物直接置炉火上烧至红透。 3.平炉(马丁炉)煅:将药物置炉膛内武火加热煅至药材发红或红透 4.反射炉煅 将药物置反射炉镗内烧至红透。

武火 煅淬法 趁热 质地 红透 淬液 药物 取出 煅烧 投于 酥脆 放凉 反复数次煅淬 煅烧 口锅煅法 药物 密闭武火 自然冷 煅锅内 成炭 煅2~5h 却取出适用药物:明煅法和煅淬法:矿物药、贝壳类和化石类药 闷煅法:质地疏松或质地特别坚硬的植物药和动物 蒸煮燀法 A.蒸---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药汁等)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操作方法:药物水润透或拌辅料润透,然后蒸制容器隔水加热到一定程度:蒸软(黄芩、天麻) 蒸透心(川乌) 蒸黑(地黄、黄精) B.煮----将净制后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 操作方法1.清水煮 ①药物浸泡→内无干心→置煮制容器内(加水没过药面)→武火煮沸→文火→煮至内无白心 (乌头) ②将多量水置容器内→武火煮沸→投入净药材→煮至一定程度→取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黄芩)

2.药汁煮或醋煮:净药材与定量的液体辅料或药汁拌匀→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药面→武火煮沸→文火煮至

药透汁尽→取出晒干或切片后干燥。

3.豆腐煮(蒸):将药物置两块豆腐中间(如珍珠),或将豆腐挖一长方形槽,将药物置于其中,再盖上豆腐(如

藤黄),置适宜容器内,加水没过豆腐,煮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除去豆腐。

C.燀----将净选后的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亦称为水烫法。 操作方法:水沸投药,烫5-10分—至种皮膨起--冷水浸漂--分开种皮、种仁。

适用药物:须去种皮的种子类药材。 苦杏仁、桃仁、扁豆

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后,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操作方法 净选 清水浸漂工序 辅料浸泡工序 蒸煮工序

适用药物: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将药物与辅料共同将净药物置于浸药池或其他将药物与辅料同置于容发酵、发芽法 发酵----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药物发泡、生衣(即使微生繁殖浸泡 溶器中,用清水反复漂洗 器中蒸或住。 )的方法。

 发芽----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放置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下,促使其萌发幼

芽的方法,又称蘖法。

发酵方法1.制曲法——药料与面粉混合后进行发酵 半夏曲、神曲、建神曲、沉香曲 2.造豉法——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 淡豆豉

发芽 置漏水、透气的容器内,或竹席上,盖湿布,避光,淋水2~3次/日。保湿42%~45%,温度18-25℃,2-3天

萌芽。

制霜法----药物去油制成松散粉末,加工析出细小结晶,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操作方法:去油制霜法:巴豆霜 渗析制霜法:西瓜霜 升华制霜法:砒霜 煎煮制霜法:鹿角霜 其他制法

A.烘法——将药物置于近火处或利用烘箱、干燥室等设备, 适用药物: 使药物充分干燥。 某些昆虫类药物,如虻虫、蜈蚣 B.焙法——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于金属容器或锅内,用文火短时间加热, 并不断翻动,使药物颜色加深,质地酥脆。

C.煨法-----将药物用吸附油质的辅料(湿面粉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 麦麸(或滑石粉)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或铺于筛上)置炉火旁,隔纸加热----以除去油质的方法 操作方法:麦麸煨,滑石粉煨,面裹煨,纸煨

适用药物:含油脂及需要增强收涩作用的药物(肉豆蔻、诃子、葛根、木香)。

D.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的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 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的方法。

操作方法 1.降温结晶(冷结晶) 2.蒸发结晶(热结晶)

适用:易溶于水的矿物药(芒硝、硇砂)。

E.水飞法----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加水进行反复研磨,以分离 制取极细粉末的方法。

操作法法:药物破碎加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多量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立即倾出混悬液,下沉的粗粒再行 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研细。最后将不能混悬的杂质弃去。将混悬液合并静置,沉淀后倾去上面 的清水,干燥沉淀物磨成细分。

适用药物: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

F.干馏法----将药物置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之产生汁液的方法。 操作方法:1.砂浴加热法 2.容器周围加热法 3.武火炒制法 适用药物:鲜竹、鸡蛋黄、大豆等

18。炙法与加辅料炒法的区别 辅料性质 温度 火力火候 加热时间 操作方法 炙法 液体 较低 文火(个别药物用中火) ,炒干 长 先拌辅料后炒药或先炒药后加辅料 加辅料炒法 固体 较高 中火或武火,黄色或加深 短 先加热辅料后投药拌炒 19。酸枣仁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注意事项 炒枣仁 :文火炒至鼓起,色微变深,有爆裂声,断面浅黄色。用时捣碎。 注意:本品不宜久炒,否则油枯失效。

炮制作用:炒后种皮开裂,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并能杀酶保苷. 炒后性偏温,宜入温剂。养心安神>生品:阴血不足或心气不足

20。 药物 炮制品种及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杜仲 盐杜仲:杜仲丝或块→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吸尽→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取出→晾凉(盐2%)。 1.酒黄连:黄连片→加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去屑(酒12.5%)。 2.姜黄连:黄连片→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去屑。(生姜12.5%,或干姜4%) 3.萸黄连:吴茱萸汁与黄连片拌匀→闷润至药液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去屑。(吴茱萸汁:10%吴茱萸加5倍量的水煎煮) 1.蛤粉炒阿胶:热锅→蛤粉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阿胶丁→翻埋→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取出→筛去蛤粉→放凉(蛤粉30~50%)。 2.蒲黄炒阿胶:热锅→蒲黄中火加热至微变色→投阿胶丁→翻动→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取出→筛去蒲黄→放凉(蒲黄30~50%) 。 盐杜仲:引药入肾,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增强——治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和高血压症。 酒黄连:引药上行,缓和寒性,善清头目之火——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 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用于湿热呕吐、泄泻等。 萸黄连:抑制苦寒之性,善清气分热、散肝胆郁火——用于积滞内阻之胁肋胀满、下痢脓血等。  1.蛤粉炒阿胶:降低滋腻性,矫臭矫味,善于益肺润燥,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烫后质地酥脆,宜入丸散。 2.蒲黄炒阿胶:善于止血安络,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 黄连 阿胶 苍耳子 炒苍耳子 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刺焦,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1.醋柴胡:柴胡片→加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醋20%)。 2.鳖血柴胡 柴胡片→与新鲜鳖血及适量冷开水(or黄酒)拌匀→闷润至鳖血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辅料用量:鳖血13%,黄酒25%。 3.熟地: 生地黄片置于蒸制容器隔水蒸或炖(清蒸或酒蒸)。蒸12h,闷12h,如此蒸闷3次以上;常压蒸24h,或加压蒸4h到乌黑发亮味甜,晾至外皮黏液稍干,切厚片,干燥 4.生地炭:武火→炒至焦黑色、发泡、鼓起。 5.熟地炭:武火→炒至外皮焦褐色→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炭。 1.炮姜:武火 河砂呈灵活状态 投干姜片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2.姜炭:武火→炒至外焦黑色,内棕褐色。 柴胡 ①降低毒性。长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鼻渊头痛,风湿痹痛。②去除非药用部分。 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挥发油↓),疏肝止痛作用增强(柴胡皂苷↑)——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证。 鳖血柴胡:填阴滋血,增强清肝退热功效——用于热入血室,骨蒸劳热。 地黄 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目昏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崩漏,须发早白。 蒸制——性味甘温,滋腻碍脾。酒制——能行药势、通血脉,滋而不腻。 生地蒸制为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 炮姜 :苦辛温,温中散寒,温经止血,辛温之性和温里弱于干姜。长于温中止痛,止血,止痛。 干姜 姜炭 :苦涩温,长于温经止血,其欣慰消失,温经作用弱于炮姜,但止血之力强之。 1.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 归头--止血; 归身--补血;归尾:破血 2.酒当归:当归片→加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 全当归:补血活血 尽→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酒10%) 2.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用于3.土炒当归:灶心土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当归经闭痛经,风湿痹痛,瘀血疼痛。 当归 片→中火炒至当归片挂土→取出→筛去土→摊3.土炒当归:增强入脾补血作用,缓和油润而不凉。(土30%) 致滑肠(补血不致泻)。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4.当归炭:当归片→中火炒至微黑色→取出→痛。 晾凉。 4.当归炭:止血和血。用于崩漏、月经过多。 炒 莱菔子 :文火炒至微膨胀鼓起,爆鸣声减炒 莱菔子:性降,药性缓和,有香气,可避免莱菔子 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有萝卜香气透出。 生品服用后恶心的副作用,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消食除胀作用:炒 > 生品 1.麸炒苍术:热锅→撒麸→冒烟投药→中火炒至麸炒苍术:缓和辛燥之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深黄色→取出→去麸→放凉(麸10%)。 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青盲雀目。 苍术 2.焦苍术:热锅→中火炒至焦褐色时喷少许清水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用于→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脾虚泄泻、久泻。 1.土炒白术:土粉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药→土炒白术: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土25%)。 便溏(理中丸),胎动不安。 白术 2.麸炒白术:中火热锅→撒麸→冒烟→投药→炒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补中至焦黄色,有焦香气(麸10%)。 益气汤),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2.盐黄柏:黄柏丝或块→加盐水拌匀→闷润至盐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泻水被吸尽→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盐2%) 虚火、退虚热作用,用于阴虚发热,盗汗,咳嗽咯3.酒黄柏:黄柏丝或块→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血 酒黄柏:缓和苦寒之性,引药上行。用于热壅上黄柏 被吸尽→文火炒干 (酒10%)。 4.黄柏炭:黄柏丝或块→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焦之目赤咽肿、口舌生疮及血分热证。 内部深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便血,崩漏。 枯矾:敞锅煅。 枯矾:酸寒之性降低,减少刺激性,涌吐 作用 净白矾→敲成小块,置煅锅内 →武火加热至熔减弱,增强收涩敛疮、止血化腐作用 白矾 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用于湿疮湿疹,阴痒带下,久泻,便血,崩干燥→停火→放凉取出→研成细粉。 漏,鼻衄齿衄,鼻息肉等。 1.醋香附 (1)净香附颗粒或片+米醋 拌匀,闷润,文火炒干 (2)净香附药材 + 米醋 + 水(与米醋等量)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切薄片;或取出干燥后碾成绿豆大粒块(米醋20%)。 2.四制香附: 香附 净香附颗粒或片 + 生姜汁、米醋、黄酒、盐水拌匀,闷润至汁液吸尽,文火炒干。每100kg香附,用生姜5kg(取汁),米醋、黄酒各10kg,食盐2kg(清水溶化)。 3.酒香附:净香附颗粒或片 +黄酒 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黄酒20%)。 4.香附炭:净香附药材,大小分档,中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 煅石膏:炉膛煅或平炉煅。 石膏 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热容器中→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煅自然铜L:武火煅红后醋淬至外皮脆裂,质地酥脆,黑褐色、光泽消失,干燥→碾碎。(醋自然铜 30%) 注意:煅制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和升华硫,应做好防护。 醋鳖甲:砂用武火炒至灵活状态→投药→炒至表面深黄色、质酥脆→筛去砂→趁热投入醋液中→鳖甲 略浸,捞出干燥。(醋20%) 醋炙后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酒炙后能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寒疝腹痛,瘰疬流注肿块。 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用于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证。 香附炭苦涩温,多用治崩漏等证。 煅石膏:煅后产生新疗效,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多外用,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自然铜:质地酥脆,便于粉碎,易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散瘀止痛作用。多以煅制品入药。 醋鳖甲:①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②矫臭矫味。 ③增强消积软坚作用:积聚症瘕 米炒党参:气变清香,增强和胃、健脾止泻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泄泻。 蜜党参:增强补中益气、润燥养阴作用,用于气血两虚证。 1.米炒党参:热锅→撒米→中火炒至米冒烟→投党参 黄芪 甘草 山楂 麦芽 知母 党参片、拌炒至老黄色(米20%) 2.蜜炙党参: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与党参拌匀、闷透→置热锅→文火炒至黄棕色,不粘手(蜜20%)。 1.蜜黄芪:黄芪片与稀释炼蜜拌匀,闷润→文火蜜黄芪:甘温偏润,长于益气补中。用于脾肺气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蜜25%)。 虚,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 脱肛,子宫下垂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的等出血证。 蜜甘草:净甘草片与炼蜜拌匀、闷润→文火炒至蜜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老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蜜25%)。 脘腹疼痛。 1.炒山楂:中炒至颜色加深 2.炒山楂:减弱酸味,缓和对胃的刺激,善于消食2.焦山楂: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化积,用于脾虚食滞或食积停滞,食欲不振. 3. 山楂炭: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3.焦山楂:减弱酸味,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食积泄泻、痢疾。 4.山楂炭:收涩力强,能止血、止泻,用于胃肠出血、脾虚腹泻兼食滞,或小儿乳积泄泻。 1.炒麦芽:按炒黄法,文火→炒至表面棕黄炒麦芽 增强开胃消食作用,并能回乳。用于脘色,鼓起,有香气→取出→晾凉。 腹胀慢,食积不化以及回乳。小儿消化不良多用 2.焦麦芽:按炒焦法,中火→炒至表面焦褐焦麦芽 消食化积作用更强。用于食积泄泻。成色,鼓起,有焦香气,爆裂声→取出晾凉。 人食积多用。 盐知母:知母片→文火炒至变色→喷淋盐水→炒盐知母: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干→取出→晾凉→去屑(盐2%)。 用,善清虚热。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潮热 盗汗,腰脊酸痛。(虚热证) 1.盐巴戟:净巴戟段加盐水拌匀润透,文火炒干。或净巴戟加盐水拌匀蒸软去木心去,切段,干燥。 巴戟天 2.制巴戟:甘草汤 + 净巴戟 文火煮透,趁热抽去木心,切段,干燥。(甘草6%)。甘草汁: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去渣,取汁液约50kg 1.燀杏仁:净杏仁投于10倍量沸水中—煮5min—种皮膨胀,捞出,凉水稍浸—取出—分离杏仁 种皮与种仁—干燥 —筛去种皮。用时捣碎。 2.炒杏仁:燀杏仁→文火炒至微黄色,略带焦斑,有香气→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1.制南星 净南星→清水浸漂→微有麻舌感→与生姜、白矾水共煮→至内无干心→取出→凉至4~6成干→切薄片→干燥、去屑。天:姜:矾=100:12.5:12.5 2.胆南星 天南星 (1)制天南星细粉+净胆汁(或胆膏粉与清水)拌匀→蒸60min至透 (2)生南星细粉+净胆汁拌匀,放阴凉处→发酵→蒸或炖 (搅拌1次/2h,以除去腥气)→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切成小块。制南星细粉∶胆汁(胆膏粉)=100∶400。 制白附子:同制天南星。 白附子 1.黄芩: a..除杂→洗净→蒸制容器中隔水加热→圆气后半小时,质地变软,可弯曲,趁热切薄片 b.或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吃水约1/3,中间有硬心),闷8~12h,至内外黄芩 湿度一致 2.酒黄芩:黄芩片→加酒拌匀→文火炒至微干、色深黄、香气溢出 3.黄芩炭:黄芩片→置热锅内→武火炒至外黑褐,内深黄色(黑中带黄)。 盐巴戟:引药入肾,温而不燥,补肾助阳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肾虚阳痿、尿频,月经不调。 制巴戟:缓和药性,增强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用于肾气虚损,腰脚疼痛,筋骨无力。 燀杏仁:①降低毒性,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②分离种皮、种仁,去除非药用部位。③杀酶保苷。 炒杏仁:降低毒性,性温,长于温肺散寒,多用于肺寒喘咳,久患喘疾。 制南星:毒性降低,燥湿化痰作用增强——用于顽痰咳嗽。 胆南星:毒性降低,燥烈之性缓和,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力强——用于痰热喘咳、惊风、癫痫。 制白附子:毒性降低,麻辣味消除,可供内服。祛风痰作用增强——用于偏头痛,痰湿头痛 生品(蒸制/煮制品):长于清热泻火解毒——用于热病、泻痢、黄疸、痈疮。 酒黄芩:缓和苦寒之性,入血分,性升提——用于肺热 黄芩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吐衄、血痢。 21。 大黄 川乌 何首乌 肉豆蔻 麻黄 炉甘石 的炮制方法,炮制原理,炮制作用与临床用 药物 炮制方法 炮制作用与临床用 炮制原理 1.酒(炙)大黄: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酒10%)。 2.熟大黄 (1)蒸熟大黄:大黄片或块→置蒸制容器内→隔水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取出 (2)酒熟大黄:大黄片或块→黄酒拌匀→闷至酒被吸尽→密闭→隔水炖约至内外均呈黑色→取出→干燥(酒30%)。 4.大黄炭:大黄片或块→武火→外表呈黑色→取出→晾凉。 酒炙大黄:泻下作用稍缓,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治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酒熟大黄:泻下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增强活血化瘀。用于瘀血内停之腹部肿块、经闭、跌打损伤。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用于血热出血症。 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痞积。 泻下作用减弱的原理: 酒炙后——结合性蒽醌↓ 熟大黄、清宁片——结合性蒽醌显著↓ 大黄炭——结合性蒽醌被大量破坏(无泻下作用) 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原理: 大黄酚、大黄素-6-甲醚能缩短凝血时间。 炒炭后其含量 ————止血作用 。 大黄 5.醋大黄:与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炒干 (醋15%)。 6.清宁片  ①大黄片或块+水(超过药面)→武火煮烂→30%黄酒搅拌→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  ②细粉、黄酒、炼蜜混合成团→蒸透→取出→揉匀→搓成14mm的圆条→烘至七成干→容器内闷至内外湿度一致、有挺劲→切厚片。大: 酒: 蜜=100:75:40 制川(草)乌:生川乌,大小分开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后,煮沸4-川乌 6h或蒸6-8h至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晾至6成干,切厚片干燥 制何首乌: 首乌+黑豆汁拌匀润透,用非铁质蒸制容器(防蒽醌衍生物与铁何首乌 反应)密闭隔水蒸制,汁液吸尽药物棕褐色(蒸32h)取出干燥。 何首乌:黑豆=100:10 1.麦麸煨 肉豆蔻+麦麸 用文火翻埋至麸焦黄色、肉豆蔻深棕色--出锅,筛去麸,用时捣碎 2.滑石粉煨 滑石粉(50%)中火炒至灵活状肉豆蔻 态,投药--文火翻埋至肉豆蔻深棕色有香气逸出 3.面裹煨 肉豆蔻面片包裹或水泛丸法包裹面粉,文火炒热滑石粉中至面皮焦黄色 1.蜜麻黄:麻黄段与炼蜜拌匀→闷润→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蜜20%)。 2.麻黄绒:麻黄段→碾绒→筛去麻黄 粉末。 3.蜜麻黄绒:净麻黄绒与炼蜜拌匀→闷润→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 →晾凉(蜜25%)。 1.煅炉甘石:武火煅至红透→水中浸淬→搅拌→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液,残渣继续煅淬3~4次,炉甘石 至不能混悬为度→合并混悬液→静置→取沉淀物→干燥。 2.制炉甘石:煅淬后还需水飞。 (1)黄连汤制:黄连汤 + 煅炉甘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泻下 逐瘀不伤正之功。如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久病患者。可单用。 制川乌 毒性降低,可内服。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 制首乌: 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不能造成腹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软 煨肉豆蔻:除去部分油质,刺激性减弱,增强固肠止泻作用——虚寒泄泻、 脘腹胀痛、呕吐等。 乌头炮制减毒原理: 毒性较强的遇水、加热后分解生成毒性较小的乌头原碱,二是炮制过程中生成了脂碱,从而使川乌毒性降低 致泻作用减弱:总蒽醌、结合蒽醌(有泻下作用)含量下降 滋补作用增强:磷脂类、还原糖、游离蒽醌(有补益作用)增加,滋补作用增强。 降毒增效,消除副作用—— 制后止泻作用增强,刺激性减弱,毒性降低。 蜜麻黄: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力强——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者。 麻黄绒:作用缓和——用于老人、幼儿及虚人感冒。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用于表症已解,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体弱者。 煅炉甘石:产生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生肌敛疮的作用。煅淬水飞后刺激性减少,可作为眼科用药和外敷药。 黄连或三黄汤制: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作用,用于目赤肿痛,眼睑赤烂,疮疡不敛、脓麻黄主要含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 蜜炙后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成分含量增高。 炉甘石煅制后产生治疗作用。 碳酸锌(无治疗作用)分解成氧化锌(有治疗作用) 石细粉→拌匀,汁吸尽→干燥。 (2)三黄汤制:三黄汤(黄芩、黄连、黄柏煎汤)+ 煅炉甘石细粉→拌匀,汁吸尽→干燥。 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22。半夏常用的炮制辅料,炮制品种,炮制作用与应用

清半夏--白矾(长于化痰: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等), 姜半夏--白矾+生姜(长于降逆止呕:用于痰饮呕吐),

法半夏--甘草:生石灰(长于祛寒痰,调和脾胃: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23。神曲的原料组成及炮制作用

组成:苦杏仁、赤小豆、鲜苍耳草、鲜辣蓼、鲜青蒿、面粉

炮制作用:a.炒神曲:麸炒后具有甘香之气,以醒脾和胃为主,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不思饮 食,肠鸣泄泻等。还可除去发酵时产生的酸臭,杀死杂菌。 b.焦神曲:长于消食化积,用于食积泄泻。

24。败片含义?具体内容?

败片——所有不符合切制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 ; 内容:

1.连刀片(拖胡须、蜈蚣片)——饮片之间相牵 连、末完全切断的现象。 2.掉边:饮片的外层与内层相脱离,形成圆圈和圆芯两部分。 炸心:药材切制时髓芯随刀具向下用力而破碎。

3.皱纹片(鱼鳞片)——饮片切面粗糙,不光滑,具鱼鳞样斑痕。 4.油片(走油)——药材或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黏液质渗出。 5.发霉——药材或饮片表面长出菌丝。

25。半夏、川乌的炮制研究

a).半夏---半夏含有刺激性苷及其苷元高龙胆酸——刺激舌根,有强烈的涩味。 ➢ 半夏蛋白可引起流产。

➢ 半夏用生姜、白矾、甘草、皂角等辅料炮制,均可达到降低毒性及刺激性的目的。

➢ 姜半夏不仅消除生半夏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性,保护胃黏膜功能,又能拮抗生品加速胃肠运动导致的吐泻而起到

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 工艺:应缩短水浸泡时间,以辅料解毒,方可避免有效成分损失。 b).川乌--- 1.化学成分研究

*川乌主要成分为生物碱。

*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且具麻辣味,其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是川乌的主要毒性成分,但同时又是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 2.炮制降毒原理

*乌头炮制减毒原理:一是炮制后毒性较强的双酯型生物碱遇水、加热后分解生成毒性较小的乌头原碱,二是炮制过程中生成了脂碱,从而使川乌毒性降低。

*采用水浸后再蒸或煮的湿热处理方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题型

1。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单选20分、多选10分) 2。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6分 3。填空:每小题1分,共30分 4。名解:每小题4分,共16分 5。论述:每小题9分,共18分

P.S : 这份资料共同学们参考。题目的答案都是从老师给的power poi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