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年秋季学期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2022-07-12 来源:年旅网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杜甫。当时,杜甫在饱经“安史之乱”后到了成都,建了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感到很欣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吸引。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每首诗都紧扣“花美”这个主题,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二首诗为宋朝有名的政治改革家、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他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朋友高洁的人格和朋友家周围清新的环境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并把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工整地书写。

2.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自觉积累优美的诗句。

4. 通过同题阅读,感受到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 2、课文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在课内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板题) (二)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公元60年写于成都。当时,杜甫在饱经“安史之乱”后到了成都,建了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感到很欣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吸引。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每首诗都紧扣“花美”这个主题,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是组诗的第五首。 (三)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通读顺。 生自由练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师及时进行正音。(注意倚、簇的读音) 同桌互读、齐读。 (四)自主设疑: 1、指导学法。

我们以前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古诗的?(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

2、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五)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看看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二、解疑合探 (一)交流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共同探究。

(1)理解题目的意思: “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独自在江边散步赏花 (2)理解重点词语。

黄师塔:一位姓黄的僧人的墓。 江水东:江水向东流去。 一簇:一丛 无主:不知主人是谁。 (3)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重点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句。

师:“可”是究竟的意思。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喜爱。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

师: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 这深红的桃花像―――――――――。 这浅红的桃花像――――――――。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 (二)领悟情感

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

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1)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的,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后一句? 指导读出一种惊喜。

(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多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丽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

(指名问:你能说清楚吗?),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丽?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用一个肯定的说法就是——————————————————。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 3、教师点拨:

①同学们觉得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4、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6、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三、质疑再探

1、学到这里,我们理解了诗意,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预设:春风本来是不能倚靠的,作者为什么说春光懒困倚微风呢?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

1、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自编习题:

(1)学生自己编一两道题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2)评价学生自编自测的情况。教师推荐好的自测题,让学生巩固练习。 3、教师补充题:读杜甫的同题诗。

4、小结:这首诗通过对江边美景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江水 春光 桃花 (喜爱、赞美)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课题:书湖阴先生壁(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课题) 2、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我们比较熟悉的诗有《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 墙壁上的诗。 (二)通读全诗,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师及时进行正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这些字的读音(畦 闼 ) 同桌互帮互读。齐读。个人自由朗读。 (三)自主设疑: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一首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指名回答)

师:现在就让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读懂意思,体会情感。 (四)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看看自己从这首诗中都能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句子中

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二、解疑合探 (一)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共同探究。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排: 推的意思;闼,门。

(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

(4)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二)领悟情感

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

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点拨:

(1)师:想想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看出庭院的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如: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生发言、补充评价

师引导学生抓住后两句中护、绕、排这几个词语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 3、指导学生美读全诗。

(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 (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 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预设:作者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题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2、生答,师随机引导。 四、运用拓展

1、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设计作业: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 3、教师适当补充检测题。

把本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

景画。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院内 净无苔

花木成畦 院外 水护田

山送青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