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2022-05-25 来源:年旅网
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模拟题

一、单选题(共

48分)

1.(本题3分)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下图中属于前朝贵族封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本题3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称帝的同时追封其父庄襄王“太上皇”,汉高祖仿秦尊太公“太上皇”,此后历代开国皇帝追封先父先祖成为惯例。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B.借助神权以稳定社会秩序 C.宣扬孝道以强化道德教化 D.团结皇族以避免权力纷争 3.(本题3分)“(曹)魏以中书、尚书为主,两晋中书地位更加重要,门下逐渐崛起、与中书分权。但是东晋在权臣控制下,三省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南朝时,政虽出自三省,但三省长官大权旁落。”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三省权力出现此消彼长态势 B.监察体制尚未出现 C.三省制度处于孵化孕育状态 D.三省擅权成为常态 4.(本题3分)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朝代 西汉初期 表现 七国之乱 原因 分封诸侯 教训 唐朝中叶 安史之乱 节度使权力过重 唐朝末年 藩镇割据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A.国家是否统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5.(本题3分)下图为清咸丰元年的一份户籍凭证。这份“凭证” 1

该户人家: 曾祖,祖、父母,叔祖、伯祖,伯父、叔叔,子、媳、女,兄、嫂,弟、弟媳、孙,孙媳,侄、侄媳,仆,奴、雇工、店.... 注意事项: 举行保甲,专为稽查奸究,几钱粮词讼及别项事件不在其内,如有不肖生监及地棍藉端扰诈良民者,立即严孥究辩。 A.是研究当时基层治理的一手史料 B.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C.是研究当时人身控制加强的实证 D.体现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加强 6.(本题3分)《十五贯》是清初戏曲作家朱㿥创作的传奇。该作品以熊友兰、熊友蕙兄弟的案件,揭露批判了主观臆断和循规蹈矩的官僚作风。根据昆曲的剧本结构推断,《十五贯》的结局最有可能的是 A.遇到贵人冤案得以平反 B.熊友兰为复仇而举兵起义 C.熊友蕙屈打成招被判死罪 D.熊友兰、熊友蕙含冤下狱 7.(本题3分)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过一系列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本题3分)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 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1904 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决定废除科举。晚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 ) A.表明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B.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说明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 D.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9.(本题3分)1935年7月到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有关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在它的影响下 A.工农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B.中国共产党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 C.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中日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10.(本题3分)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这次人口普查结合选民登记同时进行。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过节日一样,挂灯结彩,敲锣打鼓,然后到人口调查登记站来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我国首次人口普查的情形可以说明 A.人民拥有当家作主权力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 C.计划生育成为社会共识 D.社会主义制度获得人民认可 11.(本题3分)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几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这些城市分布从西起地中海沿岸,东到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直抵印度河流域的印度等广大地区。由此推知,亚历山大东征( ) A.旨在推广希腊直接民主制 B.推动了亚洲城市经济走向繁荣 C.畅通了欧亚丝绸贸易通道 D.促进了欧亚非不同文明的交融 2

12.(本题3分)“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罗马法强调( ) A.君权神授理念 B.理性精神 C.自然法精神 D.法律面前的平等性 13.(本题3分)如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 A.通过A航线到达的新大陆是美洲 B.B航线沟通了欧洲和美洲的联系 C.通过C航线是由哥伦布开辟 D.沿着D航线是达伽马开辟 14.(本题3分)第一国际成立时,各国工人运动中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还占统治地位,马克思没有立即宣布《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原则。巴黎公社爆发后,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深刻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并将其作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宣言发表。这一变化表明( ) A.工人运动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B.马克思主义被各国工人阶级所接受 C.第一国际有力支持了巴黎公社运动 D.国际工人运动中消除了旧思想干扰 15.(本题3分)一战时连一辆汽车也造不出来的俄国,在二战时四年里竟生产了10万辆坦克,近14万架作战飞机和48万门大炮。一战时尚被人看不起的落后的俄国,二战后竟成了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这说明苏联( ) A.以军事工业作为支柱产业 B.以雄厚的实力取得崇高的地位 C.为反法西斯做出突出贡献 D.开创了卓有成效的工业化道路 16.(本题3分)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这 A.推动了现代科学的诞生 B.激化了美苏的关系 C.带来了国家职能的强化 D.推动了科学的转化 二、材料分析题(共

24分)

17.(本题12分)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3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杯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是如何促进民族主义发展的? 18.(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三、论述题(共

40分)

19.(本题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民族交融的特点 春秋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加快统一进程,在统一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国 华夏族逐渐形成 秦汉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融合 魏晋南由于民族迁徙和改革,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朝 4

隋唐 宋元 明清 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各民族间的交融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达到另一个高峰 北方少数民族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并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局面;蒙古族入主中原王朝。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居,民族融合规模空前 明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将中央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逐渐确定下来, 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与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解读表格,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本题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人类对能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人类开发利用的能源类型一直在拓展,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种拓展和进步的动力源于既有能源结构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其次,能源结构的演进有历史的阶段性。能源的转型往往是一种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一个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原有能源利用方式的消失。再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能源的丰富与能源类型的转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源技术的创新及能源新用途的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因获得丰富的能源,而是能源技术创新造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差异。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一直在增长,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能源稀缺构成了一对矛盾,由此也成为引发各种社会冲突的一大根源。 ——摘编自滕海键《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人类能源开发利用历史的相关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人类开发利用能源”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