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022-03-16 来源:年旅网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就业性别歧视相关概念界定:

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并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的赞同和认可。

从我国《劳动法》第二章第13条可以看到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尽管我国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会偏向录用男性,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他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

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长了好多,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故意找茬,提高门槛,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性别歧视的表现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女大学生比同等学历的男性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花费的更多,但是都无法与同等学历的男性做一样的工作,无法做与自身条件相对称的工作,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男性。

麦可思数据显示,在各类用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是2014届男女毕业生就业比例最不平衡的。有29%的2014届就业的本科男生就业于国有企业,比本科女生(15%)高14个百分点。这表明国有企业更愿意接受男大学生。

图52014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二)职业分布中对女性的歧视

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女性就应该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少、声望和社会地位低的岗位和职业,事实上,我国“女性职业”分布中也是这样的。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很高,高于其他发展差不多的国家,但是女性能做的岗位少且层次不高。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7》的调查显示,女性比例最低的职业依次是:第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女性比例最高的职业有:第一,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者;第二,商业服务人员。

为什么说女性就业面狭窄?因为那些高端技术型岗位、政治领导岗位和科研岗位基本都由男性包揽,而有些女性从事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等岗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女性逐渐参与到男性的工作领域中,她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工资又低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女大学生无论是学识还是各方面的素质都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相比男性还是矮

一截,男性还是在职业分布中占据主要地位。

像女大学生这样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却不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歧视,这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女性和男性这个性别群体,看似平等,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女性低于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也比男性高,男性在这样一个性别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远远高于女性,所获得的就业机会也比女性多很多。男性在职业分布中还是占据主要地位。

(三)同工不同酬劳的差别待遇歧视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早就出现在我国劳动法中,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女性和男性干同样的事,所取得的报酬就是低于男性,这种不公平的尴尬局面时常发生。就业中的同工同酬是指:从事同种或者相似强度的劳动不以性别为基础,而是以工作类型,劳动强度等作为发放劳动薪酬的标准,即男性和女性从事某种同种或类似的劳动就应该给付同等的劳动报酬。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员工,从各方面考虑,企业都会选择他们认为的人力投资回报率高的男性,实际上是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做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即使招聘女性,在薪酬福利上也会有降低,变相的剥削女性劳动。

一些不良的就业单位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一些手段和说辞与女大学生签订不公平的劳动合同,还利用女大学生刚出校门法律意识薄弱对她们提各种无理要求,所以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低很多。有些劳动合同只为保障企业单方面的权益,对女性各种苛刻,甚至提出一些变相无理的要求,限制她们结婚生子的权利等。有些企业虽然没在表面上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是一遇到突发事件,如若要请假,那奖金、晋升等就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像这样的一些规定严重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导致女大学生就业艰难。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4届毕业的本科女生半年后的月收入(3505元)比本

科男生(4012元)低507元。

从中期职业发展来看,2011届毕业的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5671元,相较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856元),涨幅比例为99%;2011届本科男生月收入从半年后的3340元增至三年后的6696元,涨幅比例为100%。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无论在就业初期还是就业发展期,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男大学生,并且收入水平会逐渐拉开。

图32011届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及三年后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研究,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研究。

三、女大学生就业遭受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女大学生在劳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处于劣势,她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是歧视现象仍然是比比皆是,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一)社会封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1.社会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分工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一直都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即便现在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不是说能改变就改变的,一直以来,男性所担任的角色就是家里的支柱,经济的来源。而女性则应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些家务活,不是要去社会上实现自我价值。“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很显而易见,就是因为这样的传统思想,长久以来一直压抑着女性的工作积极性。

在传统对性别的认识还有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下,让女性的就业面变得很狭隘,很多女性被禁锢在那些要求低、收入低的工作岗位中,才华得不到施展。就业性别歧视的本质问题是把女性生理局限性过于扩大化,得出一个完全不合理的结论,虽然女性身体素质是没有男性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女性的职业能力,思维逻辑等都弱于男性,现在大多数女性都不甘心在家做一个家庭主妇,她们的工作能力和逻辑思维都很强,完全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2.社会和家庭中女性双重角色的矛盾

女性在家庭中一直被认为是情感满足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如今

女性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都不亚于男性,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已经成为很多女性,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也为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她们不仅要做好在单位的工作,要比男性加倍努力,而且还要承担家里繁重的家务活,但是企业不但对她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对她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如果一个女性为了追求事业成功而忘我的工作并取得成功,但是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那就会为日后的家庭矛盾埋下隐患,面临事业和家庭的二者选择,女性通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女性结婚生育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额外成本 1.女性结婚生育休养会耽误很长一段的工作时间。

我国规定结婚可享受3天的婚假,如果是按照法定年龄结婚的。其中符合晚婚晚育的享受15天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对于生育假期我国的硬性规定是不少于90天,在女性生育期间内用人单位除了必须支付女性员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外,还必须承担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支出,女性本身在工作上也产生了中断,重返岗位后又需要调整和恢复,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成本支出。

2.由于女性生理原因特别是孕期和经期导致女性的劳动效率较低。 由于怀孕的周期较长,通常只有到怀孕的后期才允许休假,虽说怀孕期间是正常工作,但孕妇由于生理原因,在体力和精力上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势必给用人单位带来间接的经济损失。

(三)有关性别歧视相关法律存在缺陷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因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有很明确的规定,作为社会劳动者其中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是享有同等的就业和择业机会。但是在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女性都有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比如提高对女性的招收录用条件,这些保护女性公平就业的法律条文都显得苍白无力,对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就业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具有关于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律法规,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可依,大学毕业生法律维权意识薄弱,这就给有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提供了对女大学毕业生歧视和排斥的机会。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对女性的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生育问题上,这

也是女大学生就业遭受用人单位排斥的主要原因。女性生育后一般要暂停工作在三个月到五个月之间,而这段时间都是带薪休假,单位还要支付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所以企业单位招聘员工时都会优先考虑男性,因为他们觉得招收男性的回报率高。因为相关法律条文的强制性较弱和实际操作性太低,导致在现实中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依旧很大程度的存在着。

(四)高等教育因素

教育缺乏针对女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指导。现阶段高校的教育都是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男生女生在一起上课,采取一致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但实际上男女在本质上还是有差别,比如在兴趣爱好啊,心理特质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采取统一的教育是反倒是不利于他们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很多元化,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却缺少对女大学生针对性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她们没有属于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

(五)女生自身因素 1.生理原因

女性的生理结构特征与男性不同,女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对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正值婚育年龄,在工作后不久需要面临暂停工作生育的问题。在这期间,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她们工资和福利,而且还要重新调整人员结构,需要另外找人顶替她们在生育期间的工作,这势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经济成本。而且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女性退出工作一段时间,会造成一定的脱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适应,这也造成了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损失。

2.心理因素

一方面是焦虑心理。择业焦虑是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紧张状态,有些女大学生为自己的学校或是专业不佳而担忧,这种焦虑的情绪影响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是依赖心理。女大学生普遍比男大学生更有依赖性,遇到一点麻烦或者困难会喜欢向父母或者男生求助,有些女大学生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最后是自卑心理。部分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评价过低,自己看不起自己,害怕受到挫折,这样也会影响就业成功率。

四、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转变社会性别歧视的观念,重新认识社会性别平等

想要阻断中国性别的传统歧视就必须阻断与传统性别歧视相关联的其他社会问题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封建传统性别歧视思想由来已久,想要彻底消除这根深蒂固的封建性别歧视思想,只有社会各个领域通力合作配合才能实行,比如借助媒介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加大宣传成功女性的正面形象,增加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的承认和认可,使用人单位意识到新时代女性具有和男性同样的甚至高于男性的工作能力,完全能胜任和男性同等的工作。还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生育是女性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不应该因为生育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二)加强就业立法的完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国家和社会应贯彻“男女平等”的思想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完善我国各项关于就业的立法和反性别歧视的立法,对女性在就业中的公平性和应该享有的权益给予制度性加以强制保护。其次国家应该对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促进女性的充分就业,这样一来用人单位没了顾虑,自然会平等的看待男性和女性。保障女性的切身权力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根据女生特点,实现差别教育模式及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针对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实行有性别差异的教育方式,结合个人特点实行因材施教,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对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把对女生教育的培养与她们的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从教育角度入手解决女大学生在现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可以专门为女生量身打造根据性别实施差别教育,实质在于针对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女大学生的教育成长、自身发展和将来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高校应该针对如今就业市场需求和女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女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根据不同性质的招聘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包括就业面试技巧和就业岗位选择等方面。

(四)在完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促进建立生育保障机制

想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觉得女性的生育费用应该由国家、企业、

社会和个人这四个方面共同承担起来,而不是由企业独自承担,也不能由个人独自来承担。简而言之就是把女性生育的补偿金从单位的用人成本中抽出来,由多方承担这笔费用,加快改革我国现有的不完善的生育保障制度。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规范的生育保险制度,并将生育保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险种从其他保险中独立出来,再设立专门的生育保险机构,建立监督生育保险运行的监督机关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并消除企业在招聘中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女大学生才能公平就业。

(五)面向女大学生设立专项招聘

依据女大学生的特点,地方就业部门应积极了解调研各岗位所需技能,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从而挑选出适合女大学的就业岗位,为女大学生创造专项的就业岗位的平台,让女大学生能依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其自身职业发展的岗位,更利于女大学生的发展

(六)女大学生调整心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女生自身就业优势。女大学生可能在体力、耐力、身体素质方面不如男生,但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处理问题的灵活周全与人际交往方面相比男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许多的用人单位也表示女员工在工作态度、负责程度、耐心等方面都优于男员工。所以女性应该将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不断的加强学习,完善自身,相信一定会找到自己再社会中的价值,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研究也表明正常男女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所以女性一定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女性不比男性弱。

首先,女大学生必须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科学的做好职业规划,转变“终身就业”的传统老套的择业思想,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择业观念。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和发展以及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女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争取工作岗位,积极勇敢的面对就业竞争,迎接挑战,而不是把就业希望寄予父母、亲戚朋友或者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态。最后,女大学生要利用自己本身的优势,积极抓住政府的优惠政策,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自主创业。

五、影响及意义

(一)缓解就业矛盾与压力

合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就业那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女大学生发挥自身所学展现高等教育成果。

缓解就业压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女大学生就业也是就业问题中及其突出的问题,合理、有效、高质量的解决好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矛盾就可以加快推动解决就业压力的大课题,利于全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

(二) 增加女性在就业及社会中的地位

解决好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好就业平等问题,一旦问题得以解决,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平等,男女平等、就业平等、社会地位平等都是很重要的体现。

(三) 社会进步的体现

妇女在就业中尤其是社会中的地位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文发展水平,而女大学生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群体能否的到平等的待遇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层次的重要考证。唯有积极推动平等的就业观念,促进就业的平等,才能有效提高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充分发挥女性的职业特点,展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