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四部曲”

2024-01-15 来源:年旅网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四部曲”

作者:尤丽娜 赵林萌

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2期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正式教学。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可遵循的路径为:导读课,略读浏览,初识故事;研读课,梳理情节,复现故事;探讨课,赏析语言,体悟情感;延伸课:课外迁移,绘制阅读地图,让学生爱上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低年级绘本阅读课四部曲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正式教学,意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读,和大人一起读,主动读,用心读。吕叔湘先生认为,阅读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循序渐进中推进整本书阅读。

我们尝试通过导读课、研读课、探讨课和延伸课,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本文以师生共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阐释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导读课:略读浏览,初识故事

“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作‘略’。”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节导读课,引导学生大体上了解书的内容,弄明白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主要人物,这些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 (一)看封面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提示语“每次拿到书,我都要看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直接表明:讀书前看封面。书籍的封面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不少绘本通常还包含跟书本内容相关度极高的封面文字信息。

在上《猜猜我有多爱你》导读课时,笔者首先出示绘本封面(见下页图1),让学生认真观察,分别从“图片上都有谁”“他们在说什么”“他们会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读了题目你有哪些疑问”等层面谈谈自己的想法。看图是低年级学生的长项,很快他们就发现:封面大图中,小兔子抓着大兔子的耳朵,好像在说些什么;大图下面的两幅小图都展示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场景。封面图片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想象空间,刺激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读图片,展开猜想。抓住契机,笔者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猜测情节,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图1

(二)看环衬、封底和扉页

一般来说,环衬、封底和扉页会包含作者或编者对一本书主要内容的概括或一些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对书内人物形象的分析。赏读整本书,可以让学生放慢速度浏览,欣赏环衬、封底和扉页,读出自己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疑问,为后面的深度阅读做好准备。

翻阅《猜猜我有多爱你》前,笔者告诉学生:“读绘本,我们要一页一页地慢慢翻,因为每一页都会有信息传输给我们,都蕴含一定的用意。”《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环衬没有图案,是浅绿色。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笔者没让他们在此处过多停留。只是建议他们带着“这张绿色的纸是环衬,当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一张环衬与它相呼应。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本绘本为什么要用绿色的纸做环衬呢?这可是别有用意的。我先不告诉大家,读完故事你们或许能领悟到。”

扉页中有三幅图(见图2),分别是大兔子背着小兔子跳跃的镜头。学生纷纷认为这三幅图再现了大兔子和小兔子的日常,渗透着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此时,笔者启发学生:“大兔子对小兔子无私的爱,就像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这种爱,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满足,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就会向爸爸妈妈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绘本中的小兔子是如何向大兔子表达他的爱的呢?过会儿在文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如此,学生的阅读欲望就更强烈了。 图2

读封底,引导学生观察大兔子和小兔子的表情,猜测此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品读封底的一段话:“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短短几行字,涵盖了绘本的主旨,让学生想要表达爱,想知道该如何表达爱。

(三)浏览正文

进入正文阅读,学生往往会兴冲冲地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读,或是“东翻西翻”,大致看看。这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他们概要了解整本书的内容与情节。导读环节,笔者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读,可以跳读,想看哪一页就看哪一页,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或是印象最深的一页或几页。这一页或几页,可以是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是精湛美妙的文字,也可以是表述吸引人的语言,等等,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

导读课的任务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需要在每个环节做详细讲解,只需做方向性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明确封面、环衬、扉页和封底是怎么回事,各自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在这本书中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即可。 二、研读课:梳理情节,复现故事

阅读通常是一个个片段阅读的总和。当学生粗浅阅读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节研读课,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并回忆情节,然后将这些情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梳理情节,复现故事,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允许他们表达时磕磕碰碰,允许他们思维逻辑欠缺,必要时要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让他们能够自主复现故事。 (一)话题启示

整本书阅读,教师要注意聚焦重点话题,在关键环节“敲重锤”,在无关紧要的环节一带而过,在能够引发情节地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表达。

《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笔者围绕“找找能够凸显大兔子对小兔子爱的情节”这一话题,让学生品味图画,抓住细节体会大兔子与小兔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从小兔子举胳膊、倒立、跳跃等动作中抓取到了小兔子用小小的肢体语言竭尽所能地表达对大兔子的爱意的细节;从小兔子看到的小路、小河、月亮等抓取到了景色中渗透的亲情。 (二)情节预测

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在丰富故事情节、拓宽学生阅读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整本书阅读离不开预测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根据整本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预测故事,丰富故事内容。

《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与小兔子的对话呈现出反复的特点,如,小兔子的“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指头”……大兔子的回应“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头”……都是可以预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初步把握情节、熟读前两处对话后,笔者出示小兔子跳跃的图,配文“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让

学生猜测大兔子的话。当学生依据前两句的表述特点猜出大兔子会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时,笔者出示小兔子和大兔子站在小河、山丘旁的图片以及小兔子的话“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让学生再次猜测大兔子的话。相比于前三处几近雷同的情节和表述,此时的表述对象从小兔子的胳膊、腿等一下子转到了小河、山丘,增加了难度。笔者让学生化身为大兔子,想象此时接什么话才能更深切地表达自己对小兔子的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联想到了跨过小河、翻过山丘、越过了森林、迈入了云霄……随着他们猜测内容的延展,文本情节也丰富起来。

三、探讨课: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阅读是学生吸收言语的过程,更是及时输出言语、实现语文学习深度融合——读与写交融互生的过程。探讨课,可在整本书阅读进入精读阶段后,引导学生理解书的核心主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挖作者想要传递的讯息。探讨课上,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置问一问、读一读、说一说、猜一猜等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语言,与作者、与书中人物对话,深度演绎故事情节。 (一)角色演绎对话

小学阶段的必读整本书大都属于叙事类,离不开人物形象间的对话。对话除了展示本书作者的表述风格外,还发挥着凸显人物性格、推进故事情节、暗示文本内涵的作用。引导学生重点赏析对话,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深化他们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在学生基本掌握小兔子和大兔子的对话内容和故事基本情节后,笔者让他们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读出小兔子对大兔子以及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之后,笔者扮演大兔子,让喜欢挑战的学生扮演小兔子,再次分角色朗读大兔子、小兔子的对话。虽然绘本的文字浅显易懂,大兔子接在小兔子后面的语句也大都是重复的,但简单的语言渗透着“大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就能逐渐读出大兔子与小兔子简单语言中蕴含的浓浓的爱:大兔子顺着小兔子的思路回应小兔子,回得迅速流畅;不管小兔子怎么想、怎么说、怎么比喻、怎么形容,大兔子总能轻而易举地“超过”他,这样自然流淌的爱,与生俱来,发自肺腑。 (二)表演演绎风格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表达风格,渗透在故事细节中。在学生整体把握整本书内容后,探讨课还有必要设计一些拓展性活动,为之前的情节梳理“再烧一把火”,让学生在明确作品表达风格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阅读主题。

《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笔者以“爱”为线索,在学生通过图文读出大兔子和小兔子对话意味、领会了它们之间浓浓的爱的基础上,让他们以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除了让他们表演大兔子与小兔子之间的行为、对话外,还鼓励他们将表演内容延展到生活中自己和父母之间

的爱,按照绘本人物对话的方式,丰富语言,演绎亲子对话。提高要求后,学生就开始回忆生活中自己与父母的交往,留心家人之间相处的细节,由文本到生活,再从生活回归文本,以不同的语言组合演绎出了丰富多元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对话场景。 四、延伸课:课外迁移,绘制阅读地图

整本书阅读的延伸课要遵循“课内学法,课外积累”的思路开展,引导学生立足课内的阅读方法,遵循“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感悟细节→质疑交流→思考动笔”的思路,强化课外阅读,绘制属于自己的阅读地图,形成主动读、爱阅读的良好品质。

《猜猜我有多爱你》一书通过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简短的对话,浓缩了生命中最复杂、最伟大的情感。阅读结束,笔者先设计了“画一画”的参与式阅读活动,让学生画出小兔子、大兔子在不同场景中的动作,让学生走进故事场景,感受绘本传递的温暖的爱。根据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出示《袋鼠宝宝小羊羔》《逃家小兔》《妈妈,买绿豆》《我爸爸》《我妈妈》《秋秋找妈妈》等绘本,设计了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课后阅读这些绘本,选择性完成“绘画表意(用画画的方式再现自己对所读绘本的想法)”“表情达意(给父母写一封表达爱的感谢信)”“故事创编(写一写你想到的爱的故事,也可以拓展你读的绘本故事)”“故事大王(小组合作演一演自己喜欢的爱的故事)”“故事分享(找一找同样表达爱的主题的绘本,并且写一两句推荐理由)”……这些别出心裁的拓展性阅读活动,很好地保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及时巩固了所学的阅读方法。延伸课结束,不少学生都绘制出了属于自己的阅读地图。在地图的指引下,他们就可以较为自如地阅读其他主题的绘本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始终都要扮演好引领者和点拨者的角色,努力为学生打造独具特色的阅读生态,不断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之路。 參考文献:

[1]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 吴勇.“后写作训练”时代的教学重构与践行[J].小学语文教学,2018(1/2) .

[3] 王俊惠.分享:让闲暇不再“孤读”——闲暇阅读分享的实践探索[J].小学语文教学,2018(2).

[4] 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5]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