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必要性和必然性探讨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帮助利益相关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有关行为。从经济学来说,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信息传达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管理学来说,企业社会能够整合外部价值链和内部资源。而从法学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有必要性,又有必然性。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交易成本;竞争优势;社会契约
0 引言
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如2009年,三鹿奶粉的三氯氰胺事件让全国上下震惊。而2012年蒙牛毒奶粉事件则再次将我国乳制品产业推上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即,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社会责任是否是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是否必然会履行社会责任?
已经有许多学者和管理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比如,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就提出,通用电气有义务承担起对于社会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合格的排污、对员工的负责等等方面。但是,有责任并不代表着必然会履行责任。因为有责任可能是出自个人的私心或者怜悯,但是必然性则表明责任是不可推诿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认为,企业有必要而且必然会履行社会责任。为了论证这一点,我将会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视角入手,尝试运用多学科的观点来进行论证。
而在展开讨论之前,首先我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定义。所谓责任,根据辞典定义,指的是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而所有客体的责任,都包括两方面:其一,自身对自身的责任;其二,自身对他人的责任。从前者来说,企业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赚取利润,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所以盈利是企业对自己的责任。而从后者来说,企业不可能孤立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之外,而是与所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其它客体都有联系,我们将与企业相联系的其它客体称为“利益相关者”。这个群体包括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社会等等。因此,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在本文中,指的就是企业除了在赚取利润之外,帮助利益相关者实现效用最大化。
1 经济学视角:信息的作用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竞争性质的,即在同一细分市场内,通常存在许多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而这个市场又不是完全竞争的,使得企业和消费者都没有办法完全获得关于对方的信息。从企业来说,获得每一个消费者的偏好并追踪他们的消费倾向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成本太大;而从消费者来说,完全获得企业产品的信息,比如质量信息,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存在获得成本门槛和传递消耗。
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在成本约束下,企业需要尽可能地传达有关自己的正面信息。而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很好地起到这个作用。在本文中,如上所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的是让利益相关者的效用也得到最大化。因此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能够从两方面来说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第一,通过将利益相关者纳入自己的生产运营体系中,企业能够有效构筑利益共同体,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消费者会更加注意企业的正面形象,或者积极维护企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通过更少的成本,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第二,通过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消费者可以了解企业更多的信息。通过了解企业在供应链或者员工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得知更多的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最典型的例子是肯德基的肉鸡事件。而通过了解与产品不相关的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消费者可以判断企业形象,包括价值观等,进而促进价值观匹配。简而言之,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以传达更多更广阔的信息。
综上,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不仅能够通过更少的成本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还能够传达更多更广阔的信息,因此达到了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化。通过这种信息传递上的优化,社会责任降低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有效匹配了企业和消费者,帮助双方实现共赢,促进整个市场的优化。而实质上,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是有正向影响的。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必然和必要的。
2 管理学视角:社会责任的战略地位
在上述论述中,我们把信息传递优化作为主要切入点。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主要是因为竞争优势,即企业所独有的,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所有实体的综合。追求,创造,保持,增量企业竞争优势的行为即为战略。通过合适的战略,企业得以战胜其它对手,让自己存活下来。
在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上,存在两种学派的区分。第一种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来自外部的,即通过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整合外部信息,缔造外部价值链条,把握外部机会,企业就可以获得竞争对手所无法拥有的优势。比如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是通过差异化、成本领先以及聚焦战略获得的。此外,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来自内部的,即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挖掘内部潜力,构建优势系统,企业可以获得竞争对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潘罗斯的企业增长理论。综上,我们可以得知,向外整合价值链条,向内挖掘内部潜力,都是企业在战略上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选择。
基于以上的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战略意义。从外部价值链条整合来说,通过实现外部利益相关方,主要是供应链的效用最大化,企业可以促进自己和供应链上的良性社会交换。从长期来看,这种良性的社会交换会演变成牢固的关系和不需言明的交互法则。通过这种整合,企业能够较低成本,提升供应链品质,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而从内部挖掘潜力来说,通过实现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方的效应最大化,企业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提升员工的内部动机和组织认同,
从而促进员工的创造性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等。在员工得到有效调动的情况下,企业更有可能加速内部知识交换等,从而从内部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从内外部分别获得竞争优势。因为竞争优势是企业存在的核心,也是企业必然的追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从长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是必然和必要的。
3 法学视角:属于我们的契约
最后,我们需要用更大的视野来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在这里,让我引入法学中的一个基本的理念:社会契约。
首先,让我们先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允许特定的企业存在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当中?需要明白,国家相关机关让企业能够注册成立,并不是说企业有天然的权利存活在我们的经济社会中,而可以看成国家机关代表我们与企业签订了一份契约。契约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企业应该遵纪守法,从经济上来说企业应该改善我们的生活,还包括企业应该履行一个“公民”的义务。这是因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企业在社会上,就像我们,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称之为“企业公民”。公民的含义,既包含权利,同时也包含义务。如果每一个“企业公民”都不履行自己的义务,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散架,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我们之所以允许特定的企业存在我们的经济社会中,就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企业会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履行其对于社会的义务。在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使自己存续在于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契约的一方,社会有权利单方面终止契约,也就终止了企业存在社会中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因此,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对它的必然要求。
4 总结和结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和必然性
在本文中,我基于不同的视角论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和必然性。从经济学微观角度来看,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传递信息,降低交易费用。从管理学来说,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内外部的竞争优势。这两者都是企业存活在竞争市场的保障。而最后,从社会契约的角度,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允许企业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合约内容。从以上考虑,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必要属性(必然性),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必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Welch J.,Welch S. Winning [J].Harper Business,2004.
[2]田虹.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J].管理现代化,2006,(1):23-25.
[3]古丽娜,张双武.公司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和公司绩效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8-73.
[4]李志强,郑琴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基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战略,2012,(3):15-20.
[5]费尚军.同情.美德与秩序——亚当·斯密同情概念析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3):1-6.
[6]朱锡庆.知识笔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7]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8]Sen S, Bhattacharya C B. Does doing good always lead to doing better?Consumer reactio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1,38(2):225-243.
[9]彭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Y,USA:Simon and Schuster,2011.
[11]Penrose E T.Forward to the third edition of the theory and growth of the firm[J].American Corporate Economy: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02:107-118.
[12]许维利,刘艳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学分析[J].商业时代,2009,(24):47-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