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文化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研究
王文祥
(江苏省东台市文化馆,江苏东台224200)摘要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传播媒介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始被普遍地应用于不同的社会行业之中,为合理利用潜在的丰富信息资源,保证文化馆能够面向不同阶层的群众普及重要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我国社会大众的整体性文化修养与艺术鉴赏能力,文化馆管理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搭建能够全天候运作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文化馆服务的持续性,选择性地引入国产大数据技术,分析文化馆内部游客的观赏偏好与潜在需求,进一步调整服务机制,推出高质量的馆内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让不同阶层的群众都可分享到社会文化发展成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发达的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化文化馆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并指出了目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活动的缺陷,总结了正确运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合理措施。
关键词院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G242;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20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101一、前言
为了推动我国现代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提升公
共文化教育的质量,拓展其实际影响范围,文化馆管理者必须正确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快速分析阶段性经营数据的平台与在线服务体系,保证文化馆能够实现其内在职能,借助数字化手段改善服务方式,推出多种在线云端服务产品,如文化馆内部信息数据查询、展品参观服务预订等特色服务,进一步推进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满足现代大众独特的文化需求与艺术鉴赏需求,突出文化馆在线服务的便利性与线下服务的开放性,将线上线下管理体系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信息传播壁垒,顺应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客观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数据实时处理技术,革新文化馆内部服务与相关盈利产品的形式、内容、主题。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化文化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一)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适应全新媒介环境
大数据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文化馆运作模式与服务产品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大众的特殊文化需求,为了突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进性与独特性,通过建设数字化的文化馆,管理人员能够分析用户所提供的具体数据,了解不同类型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艺术鉴赏标准,对用户所需要的文化服务进行精确定位与配套还原,分析用户前往文化馆进行艺术鉴赏的时间周期,合理配置馆藏艺术品,结合不同类型受众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组织开展集体化的馆内文化展览活动,调动来自不同领域的文化资源,满座多数受众的文化鉴赏需求。传统的文化馆服务体系长期沿用落后的单向性管理模式,无法根据受众的基本需求设计配套的服务与活动主题,难以面向大众展示馆藏的稀缺文化资源,大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单方面的文化知识宣传,无法自行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服务产品。为了克服此类弊病,提升我国文化馆的服务质量,文化馆管理者必须引入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设备,让大众自行选择服务产品,面向社会提供免费的文化数据信息查询服务与馆藏影印文件的阅读服务,让受众可通过在线注册账户登录文化馆的服务终端平台,并在汇聚高质量文化信息的资源库中搜集各类资料,
让文化馆所提供的文化服务突破地理环境与时间条件的限制①。
(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文化馆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宣传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等基本属性,应当在新时代秉承先进的管理理念,领会党和国家的施政方针与社会管理纲领,革新服务形式与运作机制,以面向社会大众弘扬我国先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与国内外先进文化为基本目标,将文化馆现有的服务机制与信息化、数字化设备技术融为一体,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与服务方法,高效率地调度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源,全面提升用户的满意度,逐步拓展文化馆基本服务的调整空间,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教育体系的进一步革新,为需要文化教育指导、缺乏可利用资源的群众提供无偿帮助,尽可能地提升服务质量水平,贯彻数字化服务理念,争取达到服务大众、传播先进文化的基本建设目标,强化先进文化在社会环境中的竞争力,展现我国所具备的文化软实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化文化馆能够基于网络化渠道快速传播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提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产品,为广大群众带来具备较强宣传教育价值的文化资讯与社会信息,让文化馆所在地的居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数字化服务的实际成效,拓展在线服务与虚拟化文化产品的传输渠道②。
三、目前我国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活动
我国部分文化馆未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数字化建设路径,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方式缺乏严格而有效的控制,未能实施全程监督与精细化管理,导致大量数字化资源的浪费与损失。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区文化馆采用了不同的大数据计算标准与信息采集方式,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搜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之中进行存储与重新分类编辑,然而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应用并未获得严格、标准的指导,文化馆负责人并未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文化馆内部服务团队中的一部分成员忽视现有的管理纪律,技术使用方式较为混乱,不同文化馆之间存储的用户数据无法进行整体性的跨地域共享,管理部门无法建立连接不同分馆的数据管理系统。数字化文化馆的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9
文化研究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21-06
建设工作流于表面,仅仅是初步搭建了较为简陋的点对点服务渠道,未能进一步完善配套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基于馆藏数字化资源进一步推出数字化在线馆藏查询服务,一部分工作人员不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应用方式,错误地认为此类技术缺乏实践价值,无法针对现有的文化馆服务机制提出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改进意见③。提供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分析自身的个人数据。为了提升数据的共享水平,发掘潜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尽可能地降低社会公共教育服务与文化服务的资源消耗成本,支持文化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制定配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数字化文化馆以技术、资金、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与援助,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⑤。
四、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合理措施
(一)整合多种形式的文化资源
文化馆管理者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将用户信息与馆藏的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标记,形成全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提升数据查询活动的实施便利性与查询速度,革新馆藏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引导社会文化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文化馆管理者应当基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调整基本的服务形式,尽可能地改善用户的个人体验,整合形式各异的文化资源,如图书、历史档案、珍贵文献、考古发掘文物等,利用科学技术对此类藏品进行扫描处理,搜集其中的基本信息,并录入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弥补现有的服务体系中的漏洞与缺陷,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出具备全新表现形式的文化馆数字化服务,面向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受众提供此类服务④。
(二)构建立体化、综合性服务平台文化馆管理者应当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系统,使之进行高度融合,基于信息化技术与网络设备搭建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条件限制的服务模式,让文化馆的在线服务用户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或电脑访问文化馆的数据库,搜集可利用的馆藏数据文献,将多种主要的文化馆服务业务进行数字化处理,革新表现形式,根据文化馆的客观发展需要对服务平台的运作流程进行调整,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封闭性,设计具备多种功能、能够持续运作的应用平台,并根据多数用户的反馈情况对在线平台服务体系进行针对性的快速优化,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点对点服务,打造具备独特性与风格性的高质量网站,受众与文化馆在线产品用户可访问网站并发现最新的公告信息,了解文化馆的经营时间与各类集体文化活动的主题。通过进一步完善在线服务体系,改善用户的线上服务体验,使之对线下服务提出完整、全面的服务评价,把握未来文化馆的正确发展方向,引入多元化的在线服务方式,管理者还可引入先进数字化技术,将馆藏的文化实体以数字化形象展现在用户面前,打造全新的网络化观赏模式,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让用户与文化馆之间建立较为密切的互动关系,实现了数字化环境下文化服务信息的高效率共享,满足了现代大众的个性化文化鉴赏需求。
(三)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服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强化文化馆在数字化发展环境下的服务能力与业务处理能力,管理者应争取来自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与援助,强化自身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突出网络化服务平台所具备的便捷性,让用户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文化资源,并高效率的利用,提升用户访问在线网站的频率,强化了文化馆内部服务产品的吸引力。管理者必须定期推出具备一定文化价值与宣传教育意义的产品,以此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根据文化服务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设计更多个性化、可调节的服务模块,全面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水平与精确度,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设计并搭建在线信息检索与分析系统,让用户可借助馆内
五、结语
为了满足新时代我国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客观发展要求,
全面强化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与文化教育能力,管理者应当正确使用流行的大数据技术,搜集并分析不同类型用户在参观文化馆过程中遗留的个人信息与相关数据,提升数据的采集效率,突出网络化服务平台所具备的个性化、便携化特征,根据用户在网络平台上所提交的反馈性信息,对文化馆的基本服务产品进行调整,提升馆内各种基本服务的质量,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与对外服务模式,让用户能够通过多种移动设备访问数据库并查询信息,顺应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社会进步潮流,对文化馆内部存储的文化资源进行详细分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其进行在线快速传送,让用户获得良好的文化服务体验。
注释:①孙俊伟.文化馆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路径探讨[J].城建档案,2021(01):36-37.
②张金亮.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大众文艺,2021(01):1-2.
③庄育雄.新时期背景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创新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05):233-234.
④刘平.公共数字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与发展思考[J].大众文艺,2020(07):13-14.
⑤肖园丽.建设数字化文化馆打造群文工作升级版[J].大众文艺,2019(13):13-14.
21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