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屯堡文化传承的困境

2020-04-22 来源:年旅网
第l1卷第1期 安顺学院学报 Vo1.11 NO.1 2009年2月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 Feb.2009 屯堡文化传承的困境 郑朝彬 (安顺学院图书馆,贵州 安顺561000) 摘 要:文章主要对屯堡文化在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背 景下的文化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进行论述,认为在现代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屯 堡文化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文化传承链条出现断裂,文化符号正在消亡以及文化的社会整 合功能不断减退等困境。 , 关键词:屯堡文化;文化传承;文化元素;困境 中图分类号:B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507(2009)01—0005—03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现代交通、传媒及信息工程 的流行音乐、卡拉OK、发廊、录像室以及现代化的小洋楼 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浪潮迅速席卷而来。西方文化及其 等等,也正快速地向屯堡社区渗透和扩散。现代化的生产、 价值观念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物质产品作为载体迅猛地冲 生活方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屯堡人,同时影响着屯堡文化 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大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又融合 的传承和发展,使屯堡文化的传承遇到了难题。 了释、道文化精华的儒家文化在以西方文化作为主要代表 一、后继乏人.文化传承链条出现断裂 的现代化浪潮的强大攻势下难以阻挡、力不从心,区域性 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大潮以不可阻遏之势席卷中 传统文化更是支离破碎。这种影响首先以经济的形式进入, 国社会的每一角落,猛烈地冲击和洗涤着中国人现存的价 以文化交流或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抗的形式表现出来。 值观念、生存准则和人际规范。人们彷佛被抛出了习惯已 由于这些冲突和对抗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来的,因 久的生活轨道,懵然地注视着周围的陌生现象。随着市场 此就使得各种性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出现了一系列的断裂。 经济概念的普及和意识形态的淡化,商业化及其与之相伴 分布在黔中交通主干线两侧的屯堡社区,随着现代化的发 的消费主义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市场 展,现代交通、传媒及信息工程的进步日新月异,现代化 法则规划社会生活是这一转变过程的必然的最终要求。社 的浪潮也迅速席卷而来。这不仅缩短了屯堡社区与其他族 会的价值标准由政治文化标准向经济标准的转变,使得金 群区域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屯堡社区与现代化城市之间 钱崇拜逐渐公开化的出现在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国人的言 的差距。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各种现代科技 行中,而且这种经济体制带来的金钱和财富相结合的新的 手段在农业中的运用,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屯 利益集团即企业家和商人阶层开始在这个社会上大行其道, 堡社区周围的许多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文明的 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畸形膨胀,商品经济的洪涛巨浪很容 所有手段或工具,都必须在人们追求当下目标的过程中证 易将一切都纳入功利和实用的框架,就连传统文化也无法 明其自身的效度,无效者将被否弃,有效者将被保留…… 避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几乎难以抗拒市场经济 随着旧的需求的满足及新的机会的出现,新的目标也会不 强大的消解力,更何况仅作为小传统的地域文化?“当代科 断出现。”It]P.37这给基本保持着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的耕作 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陌生文化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特 方式和经营理念的屯堡村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渴望迅速 别是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文化。屯堡人所承载 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手段和管理方法以获取更大的收 的文化在各种异质文化的冲击下,既要输出或展示甚至营 益,也成为了屯堡人的普遍愿望。同时,现代化的生活方 销自己的文化,又要进行群体甚至更多的是个体的文化选 式也正在从许多方面刺激和诱惑着生活在交通便利的屯堡 择、借鉴和吸收。屯堡人石头的高墙深巷在现代化的冲击 社区的人群: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的各种电器和生产工 下已变得脆弱不堪。屯堡文化在资本化运作中变易、甚或 具逐渐进入了屯堡人的生产和生活领域;多种多样、色彩 消失,无论文化保护者怎么呼吁,市场经济对屯堡文化的 艳丽的各种现代服饰和日用品也不断地冲击和引诱着屯堡 消解是不可避免的。”【 】P.141—145 人;新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迅猛而有力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 市场经济的巨大诱惑,也使得屯堡村寨与贵州其他农 将“过时的”、传统的各种器具“淘汰”出局;都市文化中 村一样“十室九空”,劳动人口大量外流,只剩下垂暮的老 收稿日期:2008—10—2O 作者简介:郑朝彬(1980.12-),安顺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地方历史文化,目录学。 ・ 5 ・ 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人和蓬头的稚子“留守”家园,精英人才大量外流,屯堡 文化以口耳相承、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文化传承链 条出现了断裂。在历史时期,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生境, 是屯堡文化能够在代际传承中保持其稳定性、完整性和延 续性并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再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广泛而深入的推 进,全省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商品经济 亦不断向昔日封闭落后的农村纵深发展,屯堡社区在过去 由于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的社会生活和文 化生活的相对封闭性被逐渐打破,文化传统对于屯堡族群 成员文化选择的惟一性也被逐渐打破,其思想观念和族群 心理也逐渐开放,视野日趋开阔,屯堡族群成员对文化传 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屯堡文化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当屯堡族群成员在面对 各种选择或接受有别于屯堡文化传统的文化时,屯堡文化 就产生了一些变异:如有着“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屯堡地 戏。在屯堡的文化传统中,跳地戏(当地俗称“跳神”)是 男性专有的一种特权,妇女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资格参与 的,这从当地对地戏的俗称“跳神”或“跳鬼”可以看出 来。屯堡人跳地戏既是为了休息娱乐,也是为了敬神祭祀、 驱邪纳吉,亦有“寓兵于农”之意。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 不管是敬神祭祀、驱邪纳吉还是征战沙场、攻城掠地都是 男人的专利和特长,女性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参与的。 因此在屯堡的文化传统中,跳地戏是男性专有的一种特权。 但是,在近些年来,随着旅游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屯堡地区 的影响的不断深入,屯堡地区也出现了由妇女演出的地戏 (安顺头铺),这就是屯堡文化在异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一 些变异特征,其好坏优劣姑且不论,而其产生的原因及其 对屯堡文化传承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我们不得不予以关注的。 当这种变异还是微量和仅仅发生在少数屯堡族群成员身上 时,屯堡文化仍然能保持其稳定性和同一性,一旦这种变 异发生在大多数屯堡族群成员身上,屯堡文化便失去了原 有的稳定性、同一性和绝对的权威性,屯堡文化的以口耳 相传、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文化传承链条出现了断 裂。诚然,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文化的变迁是必然的而 且不可避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仅一些落 后的、不合适宜的东西逐渐被先进的、符合适宜的东西所 取代,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如以前屯堡人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喜用的“言旨话” 和“歇后语”,目前已经很少有人说了,面临着消亡的危 险。屯堡刺绣在目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普及(解放前几乎 所所有的屯堡妇女都会刺绣和缝制屯堡服装),现在只有少 数几个民问艺术家还在传承着这一门手工艺术。再如地戏 面具(俗称“脸子”)的制作工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愿 意学习这门技术,或者学了也将其应用于其他地方,“胡永 发的大儿子胡日贵已经加入到做新‘傩面具’的行列。这 种面具雕得快,不绘彩,卖出去,经济效益比刻传统‘脸 子’要好得多。看来,做传统地戏‘脸子’的怕只剩下胡 永发这些老人了。胡永发的传统‘脸子’到底还能支撑多 久呢?也许,再过一些日子,如果要看地道的传统地戏 ‘脸子’,会真要去博物馆了。”[3】P_ 0 ・ 6 ・ 二、某些文化符号正在消亡 屯堡文化历经数百年的沧桑而传承至今,昔日的许多 代表屯堡文化的文化符号正在迅速消亡,其中消失得最快 的莫过于屯堡人的服饰和语言。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 化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从许多方面刺激和诱惑着生活在交通 便利的屯堡社区的人群,多种多样、色彩艳丽的各种现代 服饰和日用品也不断地冲击和引诱着屯堡人。现在仍然穿 着屯堡服饰的多数是已婚的屯堡妇女和一些作导游的年轻 女孩,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穿屯堡服饰了。“各民族的年轻 人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现代文化的接受者,还 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实践者,他们 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主体。”【 】 现在的年轻人与其父辈 相比,眼界更为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思想更加开放,而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信仰却远远不如了。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设施及传播媒介如 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迅速在昔日封闭 的屯堡社区出现,时尚新潮、鲜艳亮丽的现代服饰也不断 涌入,这些深深地吸引着屯堡的年轻人,也潜移默化地影 响着屯堡的年轻人。然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接触和接 受现代文化观念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就越少, 对现代文化越是憾兴趣的年轻人,对传统的依恋就越 少。”【 】P1154 “全球化使人们的生活展现在文化及其全部创造力之 中,展现在思想和知识的交流之中。”15JP 作为人类进行思 想交流和表达情感的语言,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工具。但是, 语言不仅仅是一门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它还是族群文化的 一种载体。对于长期生活于某一文化氛围的人们而言,语 言的重要性当然首先表现在它作为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情 感的工具上。但是,其更深层的意义则在于:一种语言承 载着该语言环境下成长和生活着的社会成员的感受和传达 而出的信息,即语言作为一种族群文化的承载物,其中蕴 涵着该族群的社会成员对这种族群文化认同的潜意识以及 对这种文化的强烈的依赖等等,而这些东西是该族群的社 会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和培养而成的默契,是只 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却是我们不 得不承认的:“当一种语言已不具备工具性质或这种工具性 明显减弱,或有一种被人们认为同样可以达到工具的效果, 而这种工具性效果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甚至带给掌 握这种语言的人们以经济上的实惠或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的时候,人们出于利益的考虑,就会放弃对母语的热情而 热衷于其他语言的学习和使用”。【4】P,145屯堡语言的传承目前 也正遇到这样的情况:现在的屯堡社区通行的仍然是屯堡 方言的汉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也仍然使用这一语言。 但是,当屯堡人走出屯堡社区之后,则使用通行的普通话, 而以前屯堡人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经常用的“言旨话” 和“歇后语”,现在也基本上没有人使用了。随着现代化的 猛烈推进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屯堡社区中年轻的社会 成员多外出求学或打工、做生意等等,社会交往的扩大使 得屯堡方言已经不能适应需求,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则更 能适应于日益扩大的社会交往和交流的需要。同时国家政 策强力推行普通话,学校教学、各种正式场合都一律要求 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使用普通话。而屯堡人在非屯堡社区或与非屯堡人交往时 使用通行的普通话,不仅适应了日益扩大的社会交往和交 流的需求,而且也顺应了国家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虽 然屯堡方言仍在屯堡社区使用,却也正在消亡。方言词对 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与保留作用,屯堡方言词语 非常丰富,且具有极其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它们是研究 变迁应该是渐进的和缓慢的,一旦这种变迁来得太快或太 猛烈时,这种文化就有可能断裂。过去的种种迹象表明, 文化的剧变不仅意味着文化传统中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落后 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囟子会被淘汰,同时也意味着文化传统 中的精蕴也会随之流失,更由此而导致了屯堡文化的社会 整合功能不断减退。 屯堡文化是黔中安顺一带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是源 贵州历史文化的瑰宝,对研究贵州文化史、地方史有极大 的价值意义。 任何一个族群的语言、服饰,是其民间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本族群的社会成员在千百年来历史文化变迁中 于明初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政治军事行动及其后的大规 模移民,经过六百年的文化传承,在黔中一带形成具有较 强的凝聚力的汉民族下位族群,至今仍然保持着中原汉民 共同形成的文化结晶。它们不仅反映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 心理,体现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共同性,也是族群意识 和族群感情的重要表现。族群语言作为特定的族群社会的 主要交际工具,对族群文化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族群服饰则是族群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象征。区别一个族群 及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和服饰。一个族群及其文 化的消亡最初也是从语言和服饰开始的。服饰和语言是族 群文化最重要的两个外在特征,也是族群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一旦服饰和语言消失,也就意味着这种族群 文化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虽然屯堡服饰的语言尚未完全 消失,但也离之不远了。而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 济大潮的进一步冲击,相信屯堡服饰和语言的消亡速度必 定会加快,探索和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三、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不断减退 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 整合三方面。价值整合是其整合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社会中人们的价值会有差异,但经由统一文化的熏陶,必 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达成大体一致的观念。规范因增 加之需要而产生,由文化的整合使之系统化和协调化,并 使规范内容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把社会成员的行为 纳入一定的轨道和模式,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人类社 会是一个多元结构,其异质性越强,分化的程度越高,多 元结构越复杂,从而功能整合的作用愈加重要。文化的整 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一个社会如缺乏整 合必将四分五裂。一个民族由于享受一份共有的文化,不 论他们是否居住在一起,也不论他们是否生活在共同的制 度下,都会有民族的认同感,都会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联结 在一起,不可分离。 屯堡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六百多年的岁月而基本保持 其稳定和同一性而无太多变易,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生态 环境固然是不可忽略的客观条件。但是,屯堡文化的传承 从根本上来说还有赖于其文化传承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转, 以及作为屯堡文化的文化主体的屯堡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商 品经济向屯堡社区的进一步推进,产生并深深扎根于传统 农耕时代的屯堡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局限逐渐暴露 出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 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选择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诱 惑下,一些年轻人对屯堡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传统文 化的整合功能正在不断减退。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必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迁,但是这种 族文化的诸多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汉民族亚文化系统。作 为贵州当前存在多种小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民族传统文化 一样,处于贵州复杂而多变的文化生境之中。在贵州历史 源远流长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创造、发展和传承了各自 极具特色的小传统文化,这些小传统文化与作为大传统文 化代表的汉族主体文化相比较而言,它们具有一些显著的 特点:与汉族文化的异质性、各种小传统文化存在的多样 性及其分布的分散性和复杂性等等。在历史上相对封闭的 环境下,包括屯堡文化在内的各种小传统文化一方面按照 既有的文化传承方式和运行机制世代传承和发展;另一方 面又因其存在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的分散性和复杂性,包括 屯堡文化在内的各种小传统文化同时在族群交往的相互影 响中不断变化,不过此种变化却是渐进的和局部的,是属 于同质文化内的变化即文化积累。这即使是在明清时期大 规模改土归流和抗战时期那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异文化对包括屯堡文化在内的各种贵州小传统文化的影响 都是边缘性的,仅仅限于一种边际涵化,而远远未达到广 泛而深入的全面涵化的程度和深度。屯堡文化的口耳相承、 言传身教传承方式及运行机制是一种面对面的具体的文化 传承机制,在现代化的猛烈冲击下已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 足。在历史时期,屯堡文化在黔中地域占据了极为重要的 地位,其文化运行机制在当时的是比较完善和系统的,而 且其所乃以传播和演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体现为社会 生产力)也比当时黔中地域的其他文化种属(即异文化) 要发达,异文化因子对屯堡文化的消解功能亦没有现代社 会这样强势。在现代社会,在现代化浪潮的激烈影响下, 经济对文化的消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包括屯堡社区在内 的中国农村“十室九空”,垂暮老人与蓬头稚子“留守”家 园,农村精英大量外流,屯堡文化传承和发展后继乏人, 文化出现断层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传承出现困境也难以 避免。 参考文献: [1】(英)哈耶克。邓正来・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 [2]熊宗仁・六百年的延续与变易——屯堡文化研究之我见[J]. 贵阳:贵州民族研究.2005(6). [3]左汉中、胡永发:雕面具的屯堡人[J].老年人,2004(8). [4】索晓霞・无形的链接: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5]联合国计划开发署・1999年人类发展报告:富于人情的全球 化[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下转第16页) ・,7 ・ 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而写的。阅读把文本从词句的物质材料中解放出来,是他 成为现实的存在。”[ 】 参考文献: 四,Sleep究竟代表了什么?字面意义的睡觉?还是象征着 死亡?还是表示“我”最终远离社会,寻求“我”个人所 向往的美好世界呢?正如文学批评家科林斯・布鲁克斯认 为,“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这首诗最引人注目,它长久地 吸引着读者,更重要的是,它会让读者惊讶,甚至使他们 困惑。”[5】每个人出生的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人生经 历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无论上述我们做何种解读、 猜测,或是诗给我们留下种种不惑,我想这就是诗歌的魅 力所在吧。如果一首诗就像数学里的方程式,每个字母代 [1】埃莲娜・巴里・罗伯特・弗罗斯特论写作[M】.美国:新泽西拉 特格斯大学出版社。 [2]许曦明・雪夜林边逗留[J】.汉译的审芰重塑.宁波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2005(11). [3]彭宇・二十世纪荧国诗歌——从庞德到罗伯特・布莱[M】.开 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4]任湘云・不知我者,何谓我求——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步> 表的东西是不能变的,那这样的诗恐怕是不会流传的吧。 细读[J】.名作欣赏,2oo5(1). 我相信这首诗会继续流传下去,若干年后我们可能又会有 【5]李琨・简单中的深邃——解读‘雪夜林边驻步)口】.阿坝师范 新的领悟了。就像姚斯所言:文学作品不是一个自身而存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在,并在任何时候又为观察者提供同样面貌的客体。它不 [6】镌斯・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M】.见<读者反映批 是一座独自在那里显示其永恒本质的纪念碑。相反,它倒 评),第44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像一份多重乐曲总谱,是为了得到阅读中不断变换的反响 The Conflict between Idea and Reality —・My View on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Shu Chaochao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06,Jiangsu,China) Abstract: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poems of Robert Frost.The poem describes fl simple scene in simple form and words,but in fact full of profundity.It describes that“I”am too fascinated by the snow—covered woods in the darkest evening to leave,but“my horse”pulls me back to the harsh reality that“I”still have miles to go before“I”can sleep. The poem seems to give an account of an incident of my journey.In fact,it tells more than it appears.This passage intends tO discuss the conflict between idea and reality by explaining a couple of relations. Key words:Robert・Frost;idea;reality;conflict (责任编辑:颜建华) (上接第7页) On the plight of tunpu——cultural inheritance Zheng Chaobin (the Library of Anshun College,Anshun 561000。Guizhou,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studied Tunpu—culture has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soeio—eco— 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the trend of modern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the process of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for discussion-that in the modern wave of severe attacks,Tunpu—culture has no successor faced with the inheritance,cultural inheritance chain fracture occurred。and cultural symbols are dying to,social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functions such as the plight of ocntinuous decline. Key words:Tunpu—culture;cultural inheritance;Cultural elements;plight (责任编辑:颜建华)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