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I》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 稳定货币币值; 2. 法律地位; 3. 国债回购;
4.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5. 回购交易、现券交易
6. 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其他部门 7. 最高金融管理当局。 8. 独立国库制、委托国库制
9. 非居民、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契约性偿还义务 10. 目标变量、中介变量、工具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C 4. D 5. C 6. B 7. C 8. A 9. A 10. 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 ABCDE 4. ACD 5. .BCDE 6. ABCD 7. ABCE 8. AD 9. ABCDE 10. ABCDE 四、判断且改错
1. 错。应改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2. 对。
3. 错误。 应改为:当中央银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4. 对。
5. 错。应改为:我国规定,农村信用社可以参加全国统一的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 6. 对。
7. 错误。应改为: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产业愈发达,其现金结算的比重愈低,非现金结算的比重
1
愈高,范围愈广。 8. 对。
9. 错。应改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由于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也有较大差异。
10. 错。应改为: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全社会资金的来源与用途,以资产负债表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变动形式来表示。 11. 对。
12. 错。应改为: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主体、市场结构与秩序、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和金融风险处置等五个方面。
13. 错。应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为主。
14. 错误。应改为:我国是实行委托国库制的国家。
15. 错误。应改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一般都是短期的,采取的形式多为政府证券或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抵押放款。
16. 错。应改为:充分就业的目标就是要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不是追求零失业率。 五、简答题
1. 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 2.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
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任务和职责基本相同,其业务活动大同小异,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也基本相近。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编印《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刊物,以相对统一的口径向人们提供各成员国有关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是其中之一,称作“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表中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货币当局的资产包括两大类:(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
2
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持有额等。(2)国内资产,主要由中央银行对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债权构成。
其次,负债包括储备货币、 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发行债券、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对外负债、中央政府存款、对等基金、政府贷款基金、资本项目和其他项目。
3.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有哪些?
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有:(1)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指标也必须与中介指标密切相关,它们的变动必然对最终目标或中介指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2)可测性。对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进行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3)可控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4)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客观条件: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时,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而不能简单的照搬外国的做法。另外,操作指标的选择还受到中介指标的选择所制约,不同的中介指标与不同的操作指标相联系。 4. 什么是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督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5. 金融稳定的目标有哪些?
金融稳定的目标为:保持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其目标涵盖以下三方面:
3
(1)对经济全局而言,要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以避免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干扰和破坏。 (2)对金融部门而言,要防范和化解全局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阻止风险的蔓延。
(3)对社会经济个体而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金融预期,增强他们对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信心。 6. 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相互调剂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有:(1)协调自愿、平等互利、自主成交原则。(2)短期使用的原则。(3)坚持按期归还的原则。
监管的内容包括:(1)同业拆借参加对象的资格审定。(2)拆借资金用途的管理。(3)拆借期限和利率的控制。(4)拆借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比例限制。(5)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按照自身的资金可能和清偿能力控制拆借总量。(6)商业银行间的债券回购业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不得在场外进行。 7. 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再贴现政策最大的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但它同样存在着一定局限性:(1)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这些波动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乃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较大波动。(3)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不能强迫商业银行借款。相对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更难于控制,其再贴现率也不能经常反复变动,缺乏灵活性。 8.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有: (1)组织票据交换; (2)提供异地跨行清算服务;
(3)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净额清算服务; (4)提供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服务。 9. 简述货币账户的三层次。
一国的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可分为货币当局、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三类,因而货币账户也可分为三层次: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货币当局一般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掌管储备、代理国库和为商业银行
4
提供融资支持等职能,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都集中体现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第二层是将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数据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从而得到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及对外净资产等金融要素的变动情况。存款货币银行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也包括吸收活期存款并发放贷款的政策性银行。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合并后,即为货币概览;第三层最为综合,其将其他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并为一体,编制成金融概览。
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通常是期末的资料。 10.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垄断发行的原则。即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这样才能统一国内的通货形式,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货币流通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2)要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即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在现代不兑现纸币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客观的货币需要量之间,必须保持相对适应的关系,否则将出现通货不稳定,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至引起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动荡。(3)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即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既要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而导致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11. 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存款业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但同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直接限制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最大规模,同时,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间接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从而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首先,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准备金,相对节约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占用,使准备金能够保持其合理性和弹性。其次,中央银行可利用其集中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出现清偿力不足时予以贷款支持,发挥其最后贷款人职能,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最后,中央银行通过为商业银行开立存款账户,有利于分析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状况,加强监督管理,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3)有利于资金的支付清算。商业银行把款项存入中央银行,这样中央银行作为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有利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因资金往来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最终得以顺利清算。(4)有利于政府资金融通并保持货币稳定。中央银行收存政府存款,可以根据其资金实力状况向财政提供支持,以避免由于过度支持财政而造成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发行。
5
12.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 13. 试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工具变量的关系。
工具变量是具有计量意义的货币供给变量,货币当局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其量的变化,中央银行并非完全能够直接控制,还需借助于一些经济杠杆作为政策工具。就一般而论,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必须与货币供给机制相联系,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主要政策工具与不同的工具变量的关系表现在:(1)法定存款准备率与实际存款准备率。实际存款准备率包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项内容之和对商业银行银行全部存款的比例,而其中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又非为中央银行所能控制。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只能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并能够自主调整的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率与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与再贴现率有关的是资产方项目,如《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等项目。中央银行一旦调整再贴现率(或贷款利率),会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从而起到改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获得融资支持的规模。因此,再贴现率工具是调控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贴现的票据量和获得的贷款量、进而影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一个比率变量。(3)公开市场业务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卖国债(或外汇)的行为,显然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操作,或者说,是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基础货币的操作。并且,中央银行还能够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直接操纵基础货币变量、并对市场利率发生作用的政策工具。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和再贴现率工具相比较,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的作用力度、较大的弹性和较弱的时滞性。 14. 简述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
外汇管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贸易项目管理。由于贸易项下外汇收支一般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项目,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有贸易逆差的国家更加重视贸易项目的外汇管理。但总的看,贸易项下的外汇管理呈现逐步放松的趋势。(2)非贸易项目管理。所谓非贸易外汇收支,是指贸易外汇收支和资本输出入外汇收支以外的各项外汇收支。目前,西方各国的非贸易外汇管理较松,而发展中国家则管理较严。(3)资本项目管理。目前,国际间资本移动已经达到巨大的规模,大量游资充斥国际金融市场,对各国经济与国际收支都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逐步将对资本项目的管理放在外汇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4)对汇率的管理。汇率管理是通过以法定汇率代替自由汇率,从而达到稳定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
6
作用,并可利用汇率变动以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和控制调整进出口的目的。(5)对黄金和本币出入国境的管理。一般实行外汇管理的国家,都对黄金出入境加以限制。对本国现钞的输出都规定一个最高限额。 15. 简述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
各国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充当政府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中央银行在一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它的业务与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和它在国内外金融方面的丰富经验,使它成为各国政府对外金融方面的总顾问。(2)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国际收支能反映国家之间复杂的金融关系与活动。(3)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4)充当各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中央银行负责保管黄金,调整外汇储备的数量,调整货币结构和期限结构,并保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5)进行外汇交易。中央银行进行外汇交易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和管理手段。(6)调节与监督国际金融活动。(7)发展与各国中央银行及各国际金融机构的对外金融关系。各国中央银行,作为对外金融关系的全权代表,负责同各国中央银行、各种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双边与多边友好合作关系。(8)充当对外金融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者。中央银行要在持续的、全面的国际金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特点和情况制定和推行对外金融的总体发展战略与政策。 16. 中央银行的职责有哪些?
如果把中央银行放到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大体系中去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责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集中体现。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
第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运行与金融业密切相关。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授权以及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依法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统一、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保障货币政策实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17. 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有哪些?
答: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体现在:(1)中央银行会计是对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和自身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2)中央银行会计从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到会计科目、会计报表乃至会计凭证的设置,均不同于金融企业会计,体现着金融宏观管理的职能特征。(3)中央银行会计具有核算管理、预测分析和参与决策的特点。 18. 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有何目的与意义?
7
答:各国的中央银行一般都负有保管和经营一国黄金外汇储备的职责,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稳定币值。为了保证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为此,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保留一定比例的国家黄金外汇准备金。当国内商品供给不足,物价呈上涨趋势时,就利用持有的黄金外汇储备从国外进口商品或直接向社会售出上述国际通货,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使币值保持稳定。(2)稳定汇价。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会经常发生变动。汇率的变动,对该国的国际收支乃至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抛售国际通货,使汇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以稳定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3)灵活调节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就可以动用黄金外汇储备补充所需外汇的不足,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结构看,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顺差,黄金外汇储备充足有余时,中央银行则可以用其清偿外债,减少外国资本流入。 19. 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资本金。由于商业银行独特的负债经营方式及其在一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设立商业银行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资本额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2)高级管理人员素质。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要考察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品质、能力、经验、信誉等方面在内的综合素质。(3)银行业竞争状况和社会经济需要。对于符合基本条件的申请人,监管当局在进行审批时要考虑现时的银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当审批机关认为市场的竞争程度已无法容纳时,新银行就很难被批准。
20. 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按国家预算要求协助财政、税收部门收缴库款;根据财政支付命令向经费单位划拨资金,充当国国家金库的出纳。(2)代理国债的发行与兑付。(3)随时向政府及财政部门反映办理预算收支过程中的预算执行情况,负有对国家预算收支和国库资金转移的监督责任。 六、论述题
1. 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这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表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使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和维护社会公众信心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
8
这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的任何制约,更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中央银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2.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
答:由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不仅有助于利用其政府银行的特殊身份及便利条件,亦对提高国库管理效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央银行经理国家金库符合对国家财富运用、保管及监督的特殊需要。国库资金是国家行使各项权利及管理职能的物质保障,国库工作效率事关国家预算执行、财政收支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之大局,中央银行对经理国家金库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便利于国家预算收入的及时入库和预算支出的按时拨付。财政部门可直接通过银行的联行往来和业务信息系统,加速税款收缴和库款调拨,便捷、灵活地调动、运用国家预算资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集中和分配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及相互监督,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通过经理国库,中央银行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财政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更好地把握社会资金的流动趋向,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办理和监督国家预算收支,中央银行可及时、全面地向政府提供库款缴拨和预算执行情况,便于财政部门掌握来自金融方面的政策信息,有利于财政政策的制定及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呼应。
(4) 国库收纳的预算收入库款,在财政部门尚未拨付使用之前,形成存放于中央银行的财政存款;财政赢余资金也可构成中央银行的长期资金来源。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助于扩大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对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具有直接影响。
(5)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中央银行通过规范各级国库、征收机关的业务操作程序,对国库的日常收付及预算资金转移进行逐笔监督,有效地保证了国库资金安全、及时、准确地解缴入库。加之拥有先进的国库储藏、保管及安全设施,可有效地保护国家财富。 3.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会计职能?
答:中央银行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工作在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加强金融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包括: (1)反映职能。中央银行会计部门通过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对会计报表的制作与分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
9
机构和政府财政部门开立账户,办理资金的划拨与清算等会计活动,综合反映经济和金融动态、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货币流通状况、国家财政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为调整、制定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2)监督职能。中央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通过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的综合运用,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和资金活动,督促其认真遵守财经纪律,保证国家金融政策与制度的贯彻执行;监督中央银行系统内部的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保证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监督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保证中央银行资产安全。 (3)管理职能。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其会计活动不仅反映了资金变化状况,还具有相应的管理职能。包括:(1)负责建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管理中央银行系统内的会计工作,以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2)管理金融机构的会计活动。根据国家的会计立法,制定金融会计准则、规范金融会计工作、审批和修改金融机构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促使其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4)分析职能。中央银行的会计分析是其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包括财务分析和经营管理分析。中央银行通过会计分析,将各类业务数据转化为充分反映金融体系和全社会资金运动状况与变化趋势的会计信息资料,从而有助于中央银行掌握宏观经济和金融动态,有助于强化中央银行职能。 4. 试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准备金。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法定准备率的变动直接导致准备金的变动,再影响到中介指标;再贴现率的变动即通过昭示作用影响市场利率,也通过影响再贴现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借入储备;公开市场业务则通过债券的买卖影响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储备再影响中介指标。商业银行准备金越多,其增加贷款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准备金的增加,意味着市场银根宽松,反之则意味市场银根紧缩。因此,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及时调节和有效控制其方向和力度。 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借入储备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贷款形成的储备,非借入储备则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的储备。不同的准备金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我国在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后,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将法定准备率下调至8%。这样,超额储备便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个主要的操作指标。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货币供给总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或货币乘数变动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总量。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因而,
10
作为操作指标,综合考虑二者在内的基础货币比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准备金更为有利。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单纯控制准备金更为重要。
此外,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在我国,据统计显示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经常波动的一个变量。这必然影响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效果。不过,货币乘数的变动还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基础货币因而是基本可预测的。由于我国目前货币乘数相对稳定,基础货币在货币供应总量形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在基础货币中,现金这一指标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其可控性越来越低,尽管我国目前仍实行现金管理,但这种管理的有效性正在递减。鉴于此,我国目前将现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目标体系之中进行监控。
5. 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大致可分为哪些种类?
中央银行的各种业务活动都是为了履行其各项职责。由于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其业务活动的种类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有很大不同。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首先,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这类业务的共同特点就是直接与货币资金相关,业务活动都将引起货币资金的运动或数量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形成了资产负债业务,这类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状况综合反映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其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货币发行业务、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发行中央银行证券、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和黄金外汇业务。(2)支付清算业务。支付清算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付清算服务的综合业务,包括拟定支付结算制度与规则并组织实施、为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建设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进行支付清算业务操作与管理等内容。(3)经理国库业务。这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办理和管理国库业务而形成的重要业务。(4)会计业务。包括体现和反映中央银行履行职能,监督、管理、核算财务的会计业务。
其次,管理性业务。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为履行职责而从事的管理类业务。这类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央银行履行宏观金融管理的职责,最大的特点一是与货币资金的运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不会导致货币资金的数量或结构变化;二是需要运用中央银行的法定特权。管理性业务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管理、货币流通管理、货币市场监管、黄金外汇管理、征信管理、金融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反洗钱和金融安全管理、国际金融活动与协调管理、金融调查统计、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等业务。 6.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
11
答: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服务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应收应付款项可通过中央银行划转,同城、异地及跨国交易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可通过中央银行得以最终清偿,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转移效率、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中央银行通过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有助于掌握金融运行和资金运动趋势,对正确制定货币政策,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大额支付系统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工具。第二,大额支付系统的高效运行以及快捷、低成本的行间清算有助于货币市场运作和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增强,有利于中央银行更灵活、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第三,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率水平和准备金可否用于支付结算,对支付系统的风险倾向具有重要影响。第四,支付指令的传送和支付资金的转移不同步时会产生在途资金,影响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第五,中央银行在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同时,向金融机构提供透支便利,导致商业银行负债增加,进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第六,支付系统因技术故障或遭遇突发事件而中断时,会对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政策实施产生冲击和干扰。
(3)中央银行参与支付清算活动对于保障支付系统的稳健运行,进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支付系统是金融信息和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渠道,如果银行的支付出现问题,将影响公众信心甚至引发社会恐慌。中央银行通过支付清算服务,可以有效地监督支付系统运行,防范与控制风险;通过对银行实行结算监督,促使其在结算业务领域进行合法有序竞争,从而维护社会支付秩序,提高银行信誉。必要时,中央银行需提供临时性信贷以维持银行的清偿能力。中央银行负有维系支付系统安全的法定责任;在金融危机爆发和不利情势突发等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负有维持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法定义务。 7. 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要对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大致可以从下列5个方面去分析。(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银行可能会因经营不善而无法保证自己所发行银行券及时兑现,这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混乱。而在银行提供的信用货币超过客观需要的情况下,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动荡。这些诸多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信用货币的发行权应该走向集中统一,由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信用货币。于是,国家即以法律形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银行数量增加、银行业务扩大和银行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由单个或少数银行自行处理结算和清算
12
业务,已不能满足商品经济活动和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原因。(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的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是不断增加的。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银行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另一个基本经济原因。(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为了保证银行和金融业的公平有序竞争,保证各类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减少金融运行的风险,这就需要一个专门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及协调的职能机构。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再一个基本经济原因。(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上述诸多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直接推动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但这些客观要求并非是同时提出的,其迫切程度也并不是完全相等,因此,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8. 试论述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并预测一下我国此项业务的发展趋势。
公开市场业务是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M=-B,其中,M表示货币变动,B表示债券的变动。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货币与债券之间的互换,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债券,以扩张或收缩银行系统内准备金数量,进而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交易方法。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点就是基础货币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可以增减的有关资产项目的操作,调整资产总量,从而达到控制负债的目的。所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供应的传导机制如下:公开市场业务(OMO)—银行体系准备金(NBR)—基础货币(B)—货币供应量(M)—国民收入(GNP)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国债,国债作为中央银行资产项目中的一项,是中央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货币的资产方起着重要作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原理,实质上既是货币与债券的互换,也表现为债券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制约作用。
近5年来,以快速发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依托,中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迅速发展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标志,中国货币政策成功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这是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所以推陈出新,
13
与对冲外汇占款压力不断加大是密不可分的。从1998—2002年的几个年份,我国经济基本处于通货紧缩阶段,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从交易方式上看,当时公开市场操作只包括现券买(卖)断和逆(正)回购几种形式。2002年9月以后,我国开始尝试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很大程度弥补了市场短期债券不足的缺陷。随着人民币外汇占款的进一步上升,对冲操作任务也越变越重,而且随着央行之前发行的短期票据逐次到期,公开市场操作面临很大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04年12月起,中央银行不得不开始发行3年期长期票据,即是为了替代已经到期的央行票据,也是为了延长新发行票据的到期时间。但是,中央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是把矛盾推向未来,因为3年以后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央行票据到期压力和通货膨胀风险。而且,由于央行票据是要支付利息的,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财务成本问题,央行很可能需要再度增发货币,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显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很难在票据发行道路上走得很远,必须寻求新的替代手段。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