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猫》 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的读音。 相称 (ch èn) 郁(y ù) 闷 一缕 (l ǚ) 娱(y ú) 乐 污涩 (s è) 怂恿 ( sǒngyǒng) 婢女( bì) 蜷(qu án ) 伏惩戒( ché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 浑身黄色,很可爱
着泥土的白雪球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
鼠
怅然( chàng)
第三只猫
张婶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 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2、第三只猫 看也 、 郁也 ,但 都不妨碍它成 。然而, 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 第 17-29 段)。―――被主人 吃了芙蓉 。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 是 只猫咬死的 ?
-——“那只花白猫 于 一 黄 ,似乎也特 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 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 ?( 目不 睛地看 ) 。猫究竟 什么要“凝望” 呢 ?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 ,在冬天的早晨,几乎 冬寒与
所 。它常常 凝望着,也 是 在羡慕 儿的美 ,也 是悲 自己的悲惨 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 咬死了芙蓉 ?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 的黑猫把 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 快的逃 露台,嘴里 着一只黄 ”。
7、 什么“我” 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 得多”?―――因 第三只猫的死 任在“我”。“我”的主 臆断,断定 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
“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 ,最后死在 家屋檐上。“我” 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 个 失是无法 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 ,作者是怎 抒 种感情的? 第
――― 是我的 悔。同 告 我 ,无 做什么事,不能主 臆断,否 ,就会出 差 ,甚至造成无法 救的 重 失。 四、小
30、31 段。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 弃,无家可 ,几乎 冬寒与 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 它,它不活 ,不像 的小猫那 喜 游, 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 ,仍不改它的 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我 用一 容的心,一起关 生活中的“可怜猫”!
第二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 文,想一想,本文最 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 曲折, 构 。
文章 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 索都具有相 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 序排列 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 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 三起三落, 推 。
2、首尾呼 和伏笔的 置。
接呼 表 :开 交代几次养猫的 局,抛出 索, 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 开 。三个故事之 又有 渡段 通弥合。
伏笔的 置表 :第一只猫忽然消瘦 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 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 , 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 些都起到了穿 引 , 珠 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 的情 成有机的整体, 然天成,天衣无 。 二、感悟。
学生 、交流,按句式 :“ 于 ,我想
: 。”
1、 于作品中的“我”, 于“我”妄下断 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 :
凡事不能 凭印象,主 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 ; 人 事不存偏 私心,要 容、 要仁 ,要同情弱小者。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 引 :关 生活中的“可怜猫”!
2、 于作品中的猫,我想 :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 是 着生活的不幸,不受 迎的人往往会成 冤案的 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 怪 人或被人 解 ?把事情 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 一下,怎 才能减少彼此之 的 会?四、 堂 。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 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 材料的特点是前后 、首尾呼 ,文章在 构上 合 ,条理清晰。
振 先生的《猫》, 我 有了 多感悟。我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 自身的不足 ,一定要
努力 找自己的 点、 并 它超常 。 ,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 。因 你也 不是最美 的,但你可以最可 ;你也 不是最 明的,但你可以最勤 ;你也 不会最 利,但你可以最 ⋯⋯同学 ,不 走到哪里,你 一定要 自己成 最好的——最 的小草,最 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 。 板 ( 前表)
六、教学反思: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动物笑谈》教案
教学目 :
1. 默 文,了解 文大意。
2. 欣 精彩 段,学 文中准确 而又生 神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 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 体会作者 物、自然的 , 生命的尊重,以及 求 的科学 度和 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 点: 2、 3 前准 :
1. 教 准 :多媒体 件; 。
2. 学生准 : 字 音形 ;了解作者。 安排: 一
教学 程:一、故事 入
有 一个 ,很久以前,所 王 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 个戒指,就能 听懂
虫 的 言。同学 羡慕 ?可我 都是普通人, 怎 才能了解 物,走近 物呢?不用苦 ,我 上就能 一位科学家,他以自己的 身 践, 我 揭开了 物身上的很多秘密。今天我 一起学 康拉德· 的《 物笑 》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 : 康拉德 ? (1903 — 1989) ,奥地利 物行 学家, 1973 年由于 物行 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 ,除了在学 上的成就之外, 最 人所称道的,是他在 物行 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 王的指 》《攻 的秘密》《雁
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 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 身 的 、 、狗、 、 的生活全都 活地呈 眼前, 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 和趣味。
2、默 全文,用 的 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 述了我与小 和我和黄冠大 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 相 的荒
,又有小 的可 和大 的“ 作 ”。 三、 研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 描写来增 文章的喜 效果。“笑 ”之“笑”都表 在哪些方面?再次跳 文,画出重要的 句或 段。同 ,参照 文旁批,写出所画 句的批注(可以是 句的理解,也可以是疑 )
学生自主 ,并作圈点批注,教 点 指 , 交流。
(1) 等我一旦站起来 着 它 走,它 就不 了⋯⋯因此, 了要它 跟着我,我不得不 蹲着走, 自然 不舒服。
作者 注于 物行 研究, 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 “高 身段”,与 物 打成一片。
(2) 要是 我不 叫 ,它 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 就以 我死了,或者以 我 不再 它 了。
作者用 人的手法来写小 ,以人的心理来揣 小 的行 ,充 了人情味,可 他是多么
喜 些小 物。
(3) 那个星期天,当我 着那群小 子在我 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 它 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 候,猛一抬 ,却看 园子的 杆 排着一排人,他 全都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 禁。
(4) 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
状。
(5) 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2、关于“可可”
(1)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2)“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
长途飞行?” 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
( 3)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揣摩“我”此时的感受。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
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这也是“我”的 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四、拓展感悟
1. 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 处;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五、 教师总结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
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么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六、 作业布置:课外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狼》教案蒲松龄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 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落实字词
教学难点:多角度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程序一 课前预习:
1、 朗读课文 3 次,做到通顺流利
2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字词。遇到难词难句,摘录在《文言文学习 本》上。(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程序二 :
导入 开门见山,切入课文( 1 分钟)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新课,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程序三 :
自学成果展示:( 15 分钟)
1、展示你的声音——小组流水读比赛( 7 分钟)
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
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流水朗读指的是小组同学一次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注意倾听,随时随处准备找到其他同学朗读的错误。通过熟读,让学生文言文语感得到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2、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 8 分钟)①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联系上下文,推测该 词在文中的意思,预习时,该法尤其适用。立体读书法。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看课文注释,如果注释没有的,就要查工具书或者资料。本文生字较多,该法值得运用。对照归类法。迁移知识,温故知新。重点对一词多义(如:止、敌、意、其等字)、古今异义(如:股)、词类活用(洞、隧、犬)和通假字进行对照归类,让学生积累文言文词汇。 程序四 :
创造性复述故事( 15 分钟) QQ表情我来选 1、用一句话话概括故事内容。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不少表现屠夫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3、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两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这时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圈出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想狼有什么特点。
4、教师出示 QQ表情,说:刚才已经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想象了屠夫表情,现在大家选择一下,你觉得哪些表情头像适合屠夫 , 请大家选择之后,按你自己的想法组合头像,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狼眼”看世界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在整个过程中,其中的一条狼就用这只眼睛来看屠夫,请学生思考:
1 狼的眼神发生了哪些变化?
2 这些变化背后的狼在想什么?(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
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为展开铺叙,可用一些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来展开想象。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具体步骤: 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 2、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我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程序五:
多角度谈启发( 8 分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大胆地发表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1 从原文角度谈启发; 2 从屠夫的角度谈启发; 3 从狼的角度谈启发;程序六 :
网络共读,辩思狼性( 4 分钟)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实现课标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教师可以这样引 导:“这篇文章的狼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类逐步认识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 母爱、多情、凶猛等。那么人类一直对狼采取敌对态度对吗?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呢?请同学们课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说说你的看法。”由于网络是当今知识、信息最为丰富 最为新潮的传媒,而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信息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练使用网络是必须的一
门技能。推荐学生网上阅读以下文章: 1《狼耶,人耶,本性耶,变性耶——解读 <与狼共 度>》中国网――文化星期五 2、《狼图腾》——天涯在线书库 3、贾平凹《怀念狼》——子 午书院 4、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岳麓书院 5《读者》 2005 年第 8 期《狼的另一面》 程序七: 作业( 2 分钟)
1 整理本课文言字词。(必做)
2 以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选做 / 分组做) 3 将本课改编成话剧 / 评书。(选做 / 分组做)
4 奇思妙想为本文写一篇前转或后转。(选做 / 分组做) 5 收集有关狼的文章或俗语。(选做 / 分组做)
程序八: 板书
御
惧
遇 狼 蒲松龄 杀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