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文献研究综述

2023-06-20 来源:年旅网
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国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文献研究综述韦楠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NKI期刊数据库,从发表时间、载文期刊、作者分布、机构分

布、基金资助、关键词分布等角度进行计量分析。将现有文献研究主题归纳为两大方面: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包括概念定义、法规政策、国外借鉴、特殊群体、西部地区、基层服务、实践探索等领域;专题性研究包括基础保障、资源供给、推广利用、绩效评价、版权问题等领域。总结了国内现有研究文献的特点及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共文化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综述[分类号]G252.8

1研究概述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是我国重点实施的公共数字文化三大惠民工程。公共数字文化也称公益性数字文化、公益数字文化,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分别以“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公共电子阅览室”“公益性数字文化”“公共数字文化”“公益数字文化”为关键词进行篇名搜索,剔除新闻报道、讲话稿等非学术性论文以及不相关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共得到868篇期刊论文(检索时间为:2018年5月18日)。在868篇期刊论文中,599篇期刊论文围绕“共享工程”展开,174篇期刊论文围绕“公共数字文化”或“公益(性)数字文化”展开,48篇期刊论文围绕“公共电子阅览室”展开,47篇期刊论文围绕“数字图书馆推广”展开。1.1

在868篇期刊论文中,相关主题论文最早发表发表时间分布

2008年开始,相关论文开始大幅增多,每年都有50

篇以上的公共数字文化相关论文发表,并且2008年、2012年、2013年、2015年的发文量均超过了80篇。

图1发表时间分布

1.2

由表1可知,有12种期刊载文量在20篇及以载文期刊分布

上,总载文量为386篇,其中核心期刊为6种,载文量为187篇。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图书馆建设》。

表1载文量10篇及以上期刊及载文量

序号12345

期刊《图书馆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图书馆学刊》《河南图书馆学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载文量5241403938

类别核心期刊普通期刊普通期刊普通期刊核心期刊

的时间为2003年,2003年发表的7篇论文都是围绕“共享工程”展开,这与我国2002年开始实施共享工程不无关系,具体的年度发文量见图1。由图1可知,2008年以前公共数字文化相关论文较少,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CTQ00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22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续表1

1.5

基金资助分布

1.3

789101112

6

《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研究与工作》《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界》

31302926202020

核心期刊普通期刊普通期刊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普通期刊

由表4可知,共有12种基金项目资助3篇及以

上论文,资助发文量最多的前3种基金项目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发文量为84篇,是公共数字文化研究论文最主要的资助基金项目。

表4资助3篇及以上论文的基金项目及资助发文量

序号123456781011129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湖南省图书馆学会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湖南省重点学科支持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资助发文

量(篇)

841010977654443

由表2可知,共有10人为作者独著或以第一作

作者分布

者发文5篇及以上。此10人为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高产作者。其中肖希明发文量最多,有19篇,其次为戴艳清,有12篇。

表2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发文5篇及以上作者及发文量

序号

12345

作者发文量(篇)序号作者发文量(篇)肖希明196魏大威6戴艳清127华东杰6王芬林78唐义5徐欣禄79高峰5杨向明710夏雁5

1.4

由表3可知,发文量最多的前5个机构为:武汉

机构分布

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河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47篇,是公共数字文化研究最主要的发文机构。发文10篇及以上的16个机构中,高等教育机构有4个、公共图书馆有9个、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中心有3个,这三者是国内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主力。

表3发文10篇及以上机构及发文量

序号机构发文量(篇)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72国家图书馆373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284河南省图书馆205辽宁省图书馆196黑龙江省图书馆167重庆图书馆168东莞图书馆149南京图书馆1410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311贵州省图书馆1212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1213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1114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1115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1016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10

1.6

出现频次为20次及以上关键词及频次见表5。

关键词分布

由表5可知,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个关键词为: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5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均超过了50次,并且前3个关键词都包含“共享工程”,这3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499次,属于高频关键词。

序号

12345678

关键词共享工程文化共享工程

频次序号2121217013

14

关键词建设文化信息公共数字文化

表5出现频次为20次及以上关键词及频次

频次393938

文化信息资源共

117

享工程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公共电子阅览室

6451494947474241

15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3216信息资源3217公共数字文化资源2818公共文化服务2519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25

共享工程

9资源建设10文化信息资源11公共数字文化服务20县级图书馆2321数字资源22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

12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建设政策文本的个案分析。闫慧等[9]以2010年确立的9个省市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建设计划相关文本为分析对象,从政策制定主体、实施主体、出资方、受益人群和地区、运行模式、政策资源及工具、资源建设等角度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研究。2.1.3国外借鉴研究

有关借鉴国外研究的文献比较丰富,具体可分

2研究主题

2.1

2.1.1概念定义研究

综合性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是一个较新的提法,最早出现在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目前学术界对公面:一是公共数字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容。刘兹恒等[1]指出共享工程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传递手段多种多样、反馈机制灵活便捷、信息服务公平及时等4个特点。胡唐明等人[2]提出公益性数字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和服务业态,具有数字技术性、平等性、互动性、公众性等特性。王淼[3]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外延主要有3个研究取向,即信息研究取向、资源研究取向、文化研究取向。二是公共数字文化的法律地位和角色功能。马岩等[4]认为社会信息化推动数字文化服务主体法律地位的确立,公共数字文化主体承担起新的角色——信息整序者、服务提供者和问题反馈者;要转变角色,须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信息的收集、整序与加工、深度整合、安全保护以及矛盾调和等方面完善职能。张芳源[5]探讨了参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行为主体构成、各角色的构成及角色职能设置方案。2.1.2法规政策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相共数字文化概念定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

为:一是对国外类似“共享工程”项目的介绍。2008年和2010年刘璇[10][11]分两次介绍了美国、英国、印度、南非、智利、埃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与共享工程类似的项目。唐琼等[12]从数字化资源建设、面向青少年教育的相关服务、用户帮助系统的建设、知识产权与隐私权的保护4个方面对“美国记忆”与“共享工程”进行对比分析。二是对国外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实践的介绍。邵燕等[13]选取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作为调研对象,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方面的特点。胡唐明等[14]分析了国内外公益数字文化建设运行理念的异同,从政策、财政、治理、互动等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公益数字文化建设的对策。2.1.4特殊群体研究

特殊群体主要是指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和

农民工群体等。王丽娜[15]以乡村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为视角,分析了共享工程面向乡村老年群体的公共空间交往需求、社群文化需求,指出其文化信息需求在区域地理位置和区域传统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提出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活动点自我服务。傅斌[16]探讨了共享工程如何更好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提出营造良好网络学习环境、开展网络教育和少儿培训、打造精干服务团队等对策。王芬林[17]调查了共享工程服务农民工的现状,提出在农民工集中区域建设公益电子阅览室、组织农民工之间交流、利用节假日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建议。

2.1.5西部地区研究

西部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国家宏观法规、

关法规政策的有力支持,法规政策起到顶层设计的作用,因此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服务相关法规政策的研究也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一是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政策分析。2004年国家图书馆王芬林[6]对文化共享工程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建议在建设目标、技术支持、知识产权配合、组织实施、用户服务、工作流程等方面调整政策。2010年王芬林[7]再次概述了共享工程在资源建设、传输、服务方面已争取到的政策优惠。二是对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整体的政策解读。王学琴等[8]探讨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现有政策环境、内涵和特点分析,提出在新政策构架体系中应以用户实际文化需求为前提,扩大政策影响力;除了三大惠民工程之外,还应当将数字内容产业的相关产品融入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重视数字版权问题。三是对公共电子阅览室

政策或规划的关注重点,很多学者对此开展了相关研究。早在2005年,袁少如[18]探讨了落后地区的共享工程建设,针对落后地区的财力和人员不足情况,建议国家应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2010年于凤杰[19]指出西部地区共享工程主要存在配套资金

124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视角的文献较多,其研究框架大多与省级视角的实践研究一样,即多以“建设现状—问题分析—提出对策”为框架。如熊春林等[33]对湖南宁乡县农民开展共享工程满意度调查研究,发现存在设施更新相对滞后、特色服务相对缺乏、农民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从市县级视角围绕数字图书馆推广的文献较少,主要涉及地区是长春、大庆等。有关公共电子阅览室主题的文献相对多一些,并主要围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制度、管理、技术及实践等主题开展。东莞作为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首批试点城市,有10篇是关于东莞地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研究的,这也是业内公认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东莞模式”的理论反映。韩超[34]、高军[35]则分别介绍了长沙和济南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情况。

(3)农村视角。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服务优势、资源优势、体系优势和传播优势。以农村为视角的公共数字文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作用研究、个案分析、资源建设、服务模式等。吴爱云[36]、高永明[37]、陈其琦[38]等均论述了文化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石丽珍[39]对共享工程如何探索服务新路径,提出3点建议:以文化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重在服务,变“要我文化”为“我要文化”;坚持不懈,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杨敬芝[40]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提出了共享工程服务农村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李少惠等[41]以甘肃省为例,探讨了如何以共享工程来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2.2

2.2.1基础保障研究

专题性研究

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百姓认知度较低、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配套政策与技术服务不足等问题。2013年王明慧等[20]对中西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认为政策管理机制、财政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的欠缺是影响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2.1.6基层服务研究

基层服务研究包括乡镇基层服务研究和城市

社区基层服务研究。徐进[21]分析了社区乡镇“共享工程”普遍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部门认识不清晰、资金短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冯锦福[22]从发展规划、经费保障、技术支持、资源建设、培训机制和服务开展等重要环节,介绍了共享工程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层建设。杨艳玲[23]则通过调研发现,乡镇社区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人均占有文献信息量少、信息渠道狭窄而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强的求知欲等问题。唐巧进[24]从公共图书馆评估角度来探讨县级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王世伟[25]认为大都市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时,不仅要与城市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还要与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相结合,并延伸到街道、中学、企业、军营、寺庙、监狱和进城务工者居住区。2.1.7实践探索研究面。

(1)省级视角。根据调研资料,目前以省级分中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多,涉及到的有贵州、河北、浙江、广西、江苏、辽宁、福建、黑龙江、湖北、河南、山东、宁夏、四川、陕西、西藏、内蒙古、甘肃、青海、上海、广西桂林、云南、重庆等省级分中心。总体而言,大多数学者采用“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侧重于现状描述、经验总结或对策建议等。例如,沈丽丹[26]、丁力[27]、李忠昊[28]分别介绍了浙江、宁夏、四川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李琥等[29]解析了山西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项目招标、技术标准、软件复用、经费保障、人员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徐晓军[30]、徐欣禄[31]、吴丽杰[32]等分别介绍了浙江、广西、辽宁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情况。

(2)市县视角。针对市县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研究可分为省级、市县和农村3个方

(1)管理体制。一是组织管理研究。苏超等[42]

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建设流程、国家政策影响、相关利益群体、资源构成与服务方式等角度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方标军等[43]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组织建设研究。葛晓滨[44]从综合化管理视角来探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体系研究。二是合作供给研究。刘灿娇等[45]从公益性出版社与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合作进行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的角度,论述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戴艳清等[46]分析政府购买各参与方(提供方、接受方与支持方)的性质与特征,构建了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参与方关系模型。此外,有学者也对

125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69]。沈妍等[70]从管理体制、需求调查、整合机制、整合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对策。戴艳清[71]以湖南为例介绍了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瓶颈与对策。

(2)特色资源。一是资源建设流程研究。赵保颖[72]详细介绍了资源建设流程的6个环节:项目规划、素材征集、库房管理、素材审验、资源加工、成果验收等。徐欣禄[73]探讨了资源建设项目运作的情况,指出资源建设项目内容应充分体现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三贴近”原则。二是资源建设内容研究。包括内容范围、社会化资源征集、讲座资源建设、少数民族资源建设等。王芬林[74]探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建设,提出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应以文化部可控制资源和实施方案中既定的资源建设目标为内容。卢家林[75]介绍了重庆共享工程在全国首次采用社会化资源征集方式建设地方资源的情况。薛鑫卉[76]和沈淑渝[77]分别探索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三是资源建设项目研究。王晓燕等[78]对2011—2013年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立项建设的297个项目,从立项成果数量、成果形式、成果侧重、区域分布、重点省区、资源内容、评审专家、评审特点、存在问题以及立项发展展望等方面进行研究。杨向明[79]系统分析了2006—2015年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立项的725项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四是资源建设现状研究。戴艳清[80]调查了32个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网站上的特色数据库,发现其存在数据库建设条块分割、资源揭示不充分、资源更新缓慢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吕淑仪[81]、苏超[82]、隋林晶[83]均对我国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3)标准规范。目前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领域与标准规范相关的文献主要分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两块。一是有关共享工程的标准规范文献,该类文献较少,主要是视频资源规范介绍。如吴晓[84]介绍了共享工程在视频数字化加工规范上,根据工程的发展变化以及技术体系的升级改造及时调整相关规范和制度的演进过程。二是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文献,该类文献较多,其中有学者对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标准规

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合作[47]、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融合开展数字文化服务[48]等进行了探讨。

(2)资金投入。从调研文献来看,专门从资金投入角度论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的文献较少。陈移兵[49]提出构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金保障体系,须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多元化构建、加强监督等四项原则,并提出建立科学的政府投入机制、完善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积极参与,以及努力争取国际资金支持四点基本思路。

(3)人才队伍。从理论上讲,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人才引进、管理、考核、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对此从公共文化服务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但从公共数字文化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而且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唐义[50]从图书馆学、博物馆学与档案学教育整合的视角,论述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路径。国家中心的蒋卫东[51]较为全面地提出了建立分级培训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开发培训管理平台、组织培训认证工作、提高财政投入、构建调研反馈机制、出台培训配套政策、确立考核机制、引入大学生志愿者等多项措施建议。兰晶[52]、侯勇[53]、林颖彦[54]、王志勇[55]、王曙光[56]等分别介绍了重庆、安徽、福建、内蒙古、新疆等地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培训工作的实践。2.2.2资源供给研究

(1)资源整合。一是国外资源整合研究。肖希

明主持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资源整合研究”,因此其团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国外资源整合介绍与借鉴的文章,如介绍了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合作保存模式[57]、资源整合模式[58]、管理体制[59]、宏观管理[60]、现状与发展趋势[61]、整合平台[62]和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模式[63]。田蓉等[64]调查了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并将其归纳为多维导航、信息检索系统、可视化信息查找、专题信息门户以及虚拟展览5种方式。二是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肖希明团队介绍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动力机制[65],将信息集群理论[66]、信息生态理论[67]、新公共服务理论[68]引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并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政策要点进行归纳,分析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政策体系

126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析。

(3)宣传推广。一是从单项工程角度研究。如郭炯[103]探讨了如何更好开展数字图书馆宣传推广工作。吕晓吾[104]以山东文化共享工程为例,探讨了如何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王雯琦[105]则建议图书馆应依托公共电子阅览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用户数字素养教育,才能促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二是从总体全局角度研究。戴艳清[106]提出应突破以往单一公共文化机构营销的传统局面,将范围扩大至大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的营销研究,并建议未来从基于用户体验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营销现状调查、公共数字文化网站用户体验实证调研与样本网站影响力评估、服务营销优化设计、服务营销策略实验与实施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三是从国外介绍角度研究。姜晓曦[107]介绍了国外数字图书馆进行宣传推广所遵循的“分析用户需求并按需配置数字资源——拓展信息展现形式——创新服务方式”的模式。郭炯[108]介绍了国外数字图书馆的营销组合和标准化策略两种理论及其相关实践。戴艳清等[109][110]介绍了英国和美国的公共数字文化项目服务营销策略。四是从新媒体推广角度研究。唐义、王丹雪[111]调研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经验,并结合国家数字文化网自身需求分析,创建了国家数字文化网微信公众平台模型,其功能框架包括文化资讯、资源活动、文化微社区三部分。2.2.4绩效评价研究

一是有关共享工程的绩效评价。郭以正[112]从

范体系进行了研究[85]。此外,一些学者分别从元数据[86]、唯一标识符标准规范体系建设[87]、虚拟网体系建设[88]进行了论述。2.2.3推广利用研究

(1)技术应用。一是技术体系总体研究。张晓

星等[89]提出文化共享工程的技术体系结构包括资源建设体系、工程建设体系、网络传输体系、终端服务体系、反馈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保障体系8个部分。吴晓等[90]介绍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展望。二是传输设备或手段研究。王丽华[91]探讨了共享工程卫星数据广播系统终端采用双向卫星通信及数据接收机顶盒技术的模式。罗云川[92]介绍了共享工程已形成互联网、卫星网、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多种资源传输手段。三是云技术应用研究。吴昊[93]论述了新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并对“公共文化云”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李文川等[94]从资源整合、服务均等性、服务创新3个方面分析了公共数字文化云服务的需求,从服务链构建、云资源虚拟化建模、服务组合优化、服务创新等角度研究了公共数字文化云资源服务创新机理。四是平台软件研究。李志尧等[95]探讨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的构建,指出该平台应包括核心业务系统、业务配套支撑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完颜邓邓[96]设计了Web3.0环境下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4层框架,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语义整合、资源导航与定位、语义检索、用户交互、个性化服务、多终端兼容等功能。

(2)网站建设。2007年蔡晓川[97]就提出了要建设专门服务于共享工程的数字文化网的构想。苏超[98]对共享工程的网站与资源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琚存华[99]从外包模式视角探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站建设。戴艳清[100]调查分析了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网站建设的现状,指出其在资源建设、网站界面、网站维护、服务功能、与用户的互动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王颖洁等[101]调研了中西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网站建设情况。曹树金等[102]以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网站为例,从建设模式、网站功能、资源建设以及网站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

基本条件、资源建设、服务功能及成本与收益4个方面构建出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王芬林[113]提出了基于业务和财务分类的二元评价体系。夏雁[114]提出了三元评价体系方法,认为共享工程评价体系应该包括文化设施的评价,资源建设、资源利用和使用效果的评价,人员培训、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评价三方面。此外,谢林[115]从社会效益视角、张新鹤借用平衡记分卡理论[116]提出了共享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总体绩效评价。从整体性宏观视角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进行总体绩效评价的文献比较少见。钱丹[117]等在识别并确定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关键性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用户采纳

127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体现为:一是高质量研究文献不多。载文量前5位的期刊,只有《图书馆建设》为核心期刊;从研究群体来看,研究者以三大惠民工程直接参与者为主,高校专家学者的参与比例较低,导致现有研究多偏向于实践研究和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创新。二是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研究以描述性规范研究为主,缺少高质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虽然有少量的调查分析类文献,但多以问卷调查为主,而且调研地区和对象覆盖面较窄。现有研究缺少田野调查、专家访谈、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三是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当前研究缺少比较系统且有深度的研究,往往只侧重于某个领域的研究,还未形成一整套能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相对科学系统的理论框架和体系结构,理论创新比较缺乏。四是一些关键领域研究相对薄弱。现有研究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础保障制度、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宣传推广利用、服务效能评估、版权法律研究等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缺乏基于用户需求视角的研究。此外,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地区、特殊群体(如农民工、老人、儿童等)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涉及较少,且深度不够。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础理论和关键领域的制度建设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主体,改变目前以图书馆机构为主的单一研究主体现状,同时各公共文化机构协同共建共享,才能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李岱等[118]则探讨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从投入与产出两大视角,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2.2.5版权问题研究

叶秀明[119]对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版权补偿金制度、交叉许可模式、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制度等多种共享工程版权使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李华伟等[120]认为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中的版权授权应以约定授权为主、法定授权为辅。高峰[121][122]分析了针对开放存取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三种数据库开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所存在的版权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同时也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利用中的公众版权意识进行了实证调研。陈一等[123]从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三方面论述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韦景竹等[124]以广州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为例,论述了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的版权管理策略,并从法律法规、版权授权模式以及公共文化版权行政管理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3结语

由上述可知,国内公共数字文化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路径紧跟政策导向,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库服务功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涉及到国家政策、资源建设、管理体制、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网络平台、技术应用、宣传推广、版权法规、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从数量上看,共有86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这些论文虽然研究程度深浅不同,仍能说明一定问题。论文中从三大惠民工程建设到全国或区域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的相关成果较为丰富,有的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下进行了系列专题研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些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引。从计量结果来看,研究群体集中于武汉大学、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河南省图书馆等机构的少数学者;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发文5篇以上的作者也仅有10位;研究内容集中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数字资源建设研究和三大惠民工程研究三大热点主题。

参考文献:

[1][2][3][4][5][6]

刘兹恒,张丽.试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特点[J].图书馆建设2008(2):10-12,24.胡唐明,郑建明.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内涵、现状与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6):32-38.王淼,孙红蕾,郑建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17(7):172-177.马岩,孙红蕾,郑建明.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主体职能[J].图书馆论坛,2015(10):30-34.

张芳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角色期待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11):28-35.王芬林.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

128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23][24][25][26][27][28][29][30][31][32]

杨艳玲.浅谈乡镇社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1):106-107.

唐巧进.从公共图书馆评估谈县级馆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12-13.

王世伟.积极探索国际大都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新路[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1):43-46.

沈丽丹.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特色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3):33-36.丁力,张欣毅“文化共享工程”.在宁夏:背景、架构与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8(2):29-34.李忠昊,陈雪樵.基层文化建设的奇葩——四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J].图书馆建设,2008(2):6-7,53.李琥,李小强.山西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建设与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54-59.

徐晓军,等.再出发——浙江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31-33,45.

徐欣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2014(6):57-58,72.

吴丽杰.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与保障——从辽宁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谈起[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4):101-103.熊春林,赵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湖南宁乡为例[J].图书馆,2016(8):95-99,103.韩超,李丹.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7):5-8.高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新技术与新服务应用——以济南市图书馆实践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7):70-72.

吴爱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技术,2005(6):5-6.高永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最佳平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2):28-31.

[7]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政策

解析及对数字图书馆服务政策的思考[J].图书馆,2010(1):94-96.[8]王学琴,李文文,陈雅.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

务体系政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66-69.[9]闫慧,林欢.中国公共数字文化政策的评估研

究——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样本[J].图书情报工作,2014(6):77-82,96.[10]刘璇,徐珊,王萱.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J].

图书馆建设,2008(2):19-24.[11]刘璇.国际视野下的“共享工程”续论[J].图书

馆建设,2010(10):94-99.[12]唐琼,张玫“美国记忆”.与“共享工程”比较研

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7-9.[13]邵燕,石慧.国外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实践解

析及对我国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5):5-9.[14]胡唐明,魏大威,郑建明.国内外公益数字文

化建设路径与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0):21-25.

[15]王丽娜.试论共享工程的田野作业——以乡

村老年群体的文化信息需求为视点[J].图书馆学研究,2010(1):47-50.

[16]傅斌.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留守儿童

——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实践[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2):72-74.

[17]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

民工现状分析及加大服务力度的对策[J].图书馆,2012(5):117-118.

[18]袁少如.论落后地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5(7):74-76.[19]于凤杰.西部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建设研

究[J].图书与情报,2010(5):122-124,155.[20]王明惠,杨玉麟.中西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发

展现状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20):86-91.

[21]徐进.社区乡镇“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J].

图书馆建设,2006(6):97-99.

[22]冯锦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建

设中的重要环节[J].图书馆建设,2008(2):114-117.

[33][34][35][36][37]

129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络培训工作[J].公共图书馆,2017(2):59-61.[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

侯勇.安徽省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的回顾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5):88-91.林颖彦.文化共享工程福建省分中心培训工王志勇.文化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培训工王曙光,周文亮.开展新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肖希明,张芳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合作保存模式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2):37-44,57.

肖希明,李金芮.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及其借鉴[J].图书与情报,2015(1):9-14.李金芮,肖希明.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模式及其适用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3):26-34.

肖希明,杨蕾.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宏观管理及其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5(1):2-8,14.

肖希明,田蓉.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5):48-56.

曾粤亮,肖希明.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信息组织调查与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5):39-46.

肖希明,完颜邓邓.国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参与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2016(7):26-30,48.

田蓉,唐义.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资源组织方式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6):68-74.

肖希明,唐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7):1-5.肖希明,李硕.信息集群理论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J].图书馆,2015(1):1-4,11.肖希明,唐义.信息生态理论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J].图书馆建设,2014(3):1-4,16.2012(1):47-49.39-41.2014(2):27-29.

[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2006(12):33-35,74.

陈其琦.浅析“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129-131.

中的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

石丽珍,严春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8(2):97-99,105.

杨敬芝.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农村发展的思考——以四川省宜宾县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6):46-48.

李少惠,王丁翔.以文化共享工程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甘肃省为例[J].图书馆,2012(2):16-18.

苏超,徐建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系统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89-96.方标军,吴政,祁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3-5.

作实践与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经验交流[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4):

人员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西域图书馆论坛,

的组织建设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11):葛晓滨.综合化管理视角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体系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6):77-82,96.

刘灿姣,叶翠.试论出版社、图书馆和档案馆(5)上:46-49.

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J].中国出版,2013

戴艳清,孙颖博.政府购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参与方关系模型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7(3):74-79.

唐义.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合作:加强公共数知识,2016(4):4-11.

郑燃.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数字文化服务融合34-37.

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字文化资源整合力度的迫切要求[J].图书情报

陈移兵.构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金保障体系[J].图书馆建设,2008(2):46-48.唐义.图书馆学、博物馆学与档案学教育整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才路径[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4):84-89.

蒋卫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工作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8(2):108-111.兰晶.从实践中探析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网

130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资源质量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

(20):79-90.

隋林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吴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规范的演进[J].图书馆建设,2008(2):88-90.

[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

肖希明,曾粤亮.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公共数字肖希明,卢世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政策38-43.

文化服务资源整合[J].图书馆建设,2015(8):

沈妍,肖希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现状与实现条件——对几个典型项目的剖析[J].图书馆,2015(9):6-10,40.

戴艳清.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现状、瓶颈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2015(6):41-47.赵保颖.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流程及其相关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8徐欣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王芬林.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6-29.

卢家林.社会化资源征集策略对重庆市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的影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1):22-25.

薛鑫卉.文化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沈淑渝.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8):234-237.

王晓燕,杨向明.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64-67.

杨向明.2006-2015年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102-104,112.47-49.51-53.

体系探讨[J].图书馆,2015(9):1-5.(5):14-18.

赵悦,申晓娟,胡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标刊,2012(5):46-53,59.

准规范体系建设规划与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

梁蕙玮,萨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面向数字资源整合的元数据仓储构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27-32.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唯一标识符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4(3):102-104.

(2):61-63,67.

设项目运作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8(2):

王乐春,路龙惠.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体系构建与资源共享实例实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40-45.

张晓星,蒋卫东,罗云川.科学构建文化共享15-21.

工程技术体系[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1):

吴晓,孙承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展望[J].图书馆建设,2008(2):78-81.

王丽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数据广播系统终端应用模式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8(2):91-93.

罗云川.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多种资源传输手段的初步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8(2):75-81.

吴昊.新技术应用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兼谈“公共文化云”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26-30.

李文川,陈承,胡雅文.公共数字文化云资源李志尧,宋姝.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构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33-39.完颜邓邓.Web3.0环境下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2017(2):18-23.

设现状及展望[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

源建设项目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2):

建设项目纵览[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

戴艳清.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现状、问题

及对策——基于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的调查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4

[81][82]

(9):28-32.

吕淑仪.文化共享工程省级中心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现代情报,2015苏超.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与可访问文化信息

(23):20-25.

蔡晓川.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数字文化网建设的理性思考[J].当代图书馆,2007(6):5-7,

(4):18-123.

131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书馆学刊

TUSHUGUANXUEKANNO.2,20192019年第2期

·研究综述·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3):85-89.[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

王芬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绩效考38-41,48.38.

评体系设计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8(2):

[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

资源质量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

(20):79-90.

苏超.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与可访问文化信息琚存华.外包模式下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64-67.

戴艳清.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网站2014(9):25-29.

王颖洁,杨玉麟.中西部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网站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4):74-80.

曹树金,王志红,古婷骅.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网站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5(11):10-18.

郭炯.数字图书馆宣传推广的实践与思考——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6):65-66,82.

吕晓吾.针对社会不同群体的数字化信息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6):59-61,70.王雯琦.用户数字素养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功能发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0):96-98.

戴艳清.基于用户体验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姜晓曦.国外数字图书馆宣传推广模式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6):101-105.

郭炯,刘昉.国外数字图书馆宣传推广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6(4):62-73.

戴艳清,陶则宇.英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营销及启示——以“文化在线”项目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6(5):76-80,75.

戴艳清,孙颖博.美国大型公共数字文化项135-141.

目服务营销探略[J].图书馆论坛,2018(2):49-53.

20.

享工程网站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8(2):

夏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控制与评价体系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36-谢林.认识与实践——用理性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建设,2008(2):29-31.

张新鹤,杨菲,杨玉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4(6):14-20,100.

钱丹,陈雅.公共数字文化的一体化服务效能探析[J].图书馆,2017(6):60-64.

李岱,汝萌,洪伟达.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探索,2017(5):10-14.

叶秀明.文化共享工程版权使用方式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4):93-95,66.李华伟,陈方.图书馆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33-41.

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的版权授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1):

营销研究论纲[J].情报资料工作,2017(1):

高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数据库版权问题[J].图书馆,2015(9):11-16.

高峰,肖希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利用中的公众版权意识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5(12):88-94,109.

陈一,肖希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的韦景竹,李秋月.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2015(11):19-26.2015(4):57-62.

知识产权风险与管理对策[J].图书与情报,

设版权管理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

唐义,王丹雪.国家数字文化网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7(2):102-107.郭以正.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绩效评

韦楠华男,1980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8-12-12;责编:谷毓。)

132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