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尊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①古代对帝王的称呼都是敬称:比如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③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⑥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⑦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 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
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⑧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⑨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⑩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②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③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④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⑤其他自谦词有: “下”: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