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语文试卷201604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婆娑枝qiú 伫立chù 坦荡如砥.suō 虬...dǐ B、佝偻gōu 旁骛有兴趣ráo ..wù 狭隘.yì 饶.C、亵渎异jiǒng 宽宥.dú 迥..yòu 汪洋万顷.qǐng D、酝酿断yì 晕圈yùn 单枪匹马pī .niàng 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B、泰州城区的内环水系与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C、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D、耸人听闻的“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下漏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6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于4月24日召开。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D、国家必须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堵塞漏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 ....
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D、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高尔基的《海燕》就是一首散文诗。
B、《石榴》是郭沫若写于抗战时期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借赞石榴,来讴歌不屈的民族气节,传达正义必胜的信念。
C、大自然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也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生命中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D、《紫藤萝瀑布》这篇叙事散文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在这喧xiāo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hún。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yì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wǎng。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 。 (2) ,欲上青天揽明月。 (3)塞下秋来风景异, 。 (4) ,小桥流水人家。 (5)临风一唳思何事, 。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7)无私竹之乱耳, 。
(8)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抒发征夫戍卒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 , 。 8、语文实践活动(3分)
毕业晚会上,小刚同学准备献唱《朋友,别哭》,可当音乐响起时,他却紧张得忘了词。如果你是主持人,会说什么为他解围?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9、(1)这首诗炼字很讲究,请简要赏析“雪净胡天牧马还”中“雪净”一词。(3分) (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瞬息可就 (2) 罔不因势象形 ..
(3)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4) 乃西至秦 ..11、下列句中“以”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3分) 例:不能以取尊荣 .
A、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B、以丛草为邻 《幼时记趣》 C、以幽阴深邃奇 《于园》 D、可以为师矣。 《论语》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以上文章中的苏秦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苏秦成功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
衣锦还乡,你对此有何感悟?(2+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
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5、第②节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加以概括。(4分) 16、“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17、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0分)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
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 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18、
作者开篇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有何作用?(4分)
19、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3分)
(1)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从修辞角度赏析)
(2)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0、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21、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5分)三、作文(60+3)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2)
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C )(3分)
A选项中伫立zhù B选项中狭隘ài D选项中单枪匹马pǐ ...2、( A )(3分)
A、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B、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D、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3、( D )(3分)
A选项“召开”改为“举行”。B一面两面。C双重否定。 4、(D)(3分)
A选项冒号不能管到句末B选项问号变逗号C选项括号前句号移到括号后 5、(D)《紫藤萝瀑布》是抒情散文(3分) 6、嚣、魂、驿、惘(每字1分,共4分) 7、(每题1分,共9分)略
8、(2分)示例: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相信我们大家此刻和小刚同学一样,定是感慨万千,让我们和小刚同学一起来唱《朋友,别哭》
9(3分)(1)、“雪净”表明边关的季节,春天来了,积雪融尽,边关一片祥和,暗指边关平静,战事结束。
(2分)(2)、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10、(每题1分,共4分)
(3)私下,暗地里 (4)向西 11、D(3分)
例句“以”解释为“凭借”
A、解释为“按照”B、解释为“把”C、解释为“因为”D、解释为“凭借” 12、(1)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
13、(1)苏秦游历多年,穷困潦倒,还被人讥笑;周显王等人都瞧不起他,也不信任他。(2)一个人想要成功完成一件事,需要有克服苦难的勇气和信心。 附翻译:
苏秦是东周雒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在鬼谷子先生门下学习。
外出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周国人的习俗,人们都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您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嘛!”苏秦听了这些话,暗自惭愧、伤感,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而钻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谛,找到与国君相合的门道,激动地说:“就凭这些足可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了解苏秦的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显王也不信任他。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已经死了。就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为群山所环抱,渭水如带横流,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险要、肥沃、丰饶的天然府库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训练有素的士兵,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业而统治四方。”秦惠王说:“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国家的政教还没有正轨,不可能兼并天下。”秦国刚刚处死商鞅,讳恨游说的人,因而不任用苏秦。
于是,他向东到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赵成出任国相,封号叫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14、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2分)
15、(1)“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2)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厚重
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每点2分,共4分,直接抄写原文,没有加以概括的得2分)
16、举例论证(2分)作用(2分)
17、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结合文本加自己的体验得5分,缺少自己的理解的得3分)
18、作者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
19(1)、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3分) (2)、①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3分)
20、(3分)(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 (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
(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 21、意蕴(2分):
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答对两点给2分) 作用(3分):
(1)“梅花”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
(2)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3)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 (4)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答出三点即可得3分) 三、作文(60+3)
参考中考作文阅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