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近谀(yú) 郯子(tán) 老聃(dān) ...
师襄(xiāng) .
B.子蟠(fān) 苌弘(cháng) 贻之(yí) 句读(dòu) ....C.巫医(wū) 经传(chuán) 嗟乎(jiē) 或不焉(bù) ....D.愚人(yǔ) 大遗(yí) 而已(yǐ) ...【答案】A
【解析】B项,“蟠”应读“pán”;C项,“传”应读“zhuàn”,“不”应读“fǒu”;D项,“愚”应读“yú”。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B
【解析】B项,“受”,通“授”。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
众人:一般人。 解惑(huò) .
从而:跟随(他)。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 ..【答案】D
【解析】D项,“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 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B
【解析】B项,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准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凭借;A、B、C三项中的“所以”表原因。 6.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答案】D
【解析】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D。 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答案】C
【解析】①惑:疑难问题。②惑:糊涂。③所以:……的原因。④所以:用来……的。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耻学于师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其下圣人也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 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⑥吾妻之美我者 ...A. ①⑥/②③/④⑤
B. ①/④⑥/②③/⑤
C. ①⑥/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题干中,①⑥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为名词作状语,③为名词作动词,④⑤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为D项。
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术业有专攻 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③吾从而师之 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 两个“攻”相同,两个“师”相同 C. 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 【答案】C 【解析】
B. 两个“攻”相同,两个“师”不同 D. 两个“攻”不同,两个“师”不同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中,①学习,研究;②攻打;③以……为师;④以……为师。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答案为C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B. 圣人之所以为圣 句读之不知 ..
C. 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入则无法家拂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
B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其”:副词,表推测/代词,他的。 D项,“则”: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 故选A。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①⑥/②④/③/⑤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 “比”;第二个“乎”,助词。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乎”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 相与枕藉乎舟中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介词,相当于“于”,在;B项,介词,相当于“于”,对;C项,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D项,语气词。
13.下列各组画横线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却匈奴七百余里 而耻学于师
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孔子师郯子、苌弘 吾从而师之 D. 其下圣人也远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答案】C
【解析】A项,使动用法/意动用法;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1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辍耕之垄上 B.郯子之徒
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 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答案】 C(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16.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吾从而师之 ....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 ..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
18.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C )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1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20. 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B )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韩 愈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B.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C.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D.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答案】C
【解析】注意句中“谏官”“愈”“阳山令”这些称呼在文中断句的作用。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
【答案】C
【解析】“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2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好学。他自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 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
C.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
D.韩愈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态度有别,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人。
【答案】C
【解析】“宰相……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有误,原文是“宰相看了《进学解》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宪宗还下诏命令韩愈编写《平淮西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答案】(1)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裴锷饯行。
(2)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 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中的宦官到民间市场上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谏,德宗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来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
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裴锷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被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同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的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为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何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
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24.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 从者病,莫能兴 兴:起来 C. 意者吾未知邪 知:了解 D. 夫道之不修也 修:善,美好 25.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此乃向者朱家之羞也
B. 孔子用于楚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人之不我信也 蚓无爪牙之利 D. 良工能巧而不能顺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得行,绝粮。 (被陈蔡两国围困,)动弹不得,孔子绝食抗议。 B.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了。
C. 夫子何不少贬焉? 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
D.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与众不同的君子!
27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是“贤者”,陈、蔡掌权的大夫唯恐孔子受楚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 B. 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C. 在同样的问题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 D. 颜回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
2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B.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C.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D.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度势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答案】24. C 25. A 26 A 27. B 28.B 29.A 30.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
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项主要考的是通假字,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C项,“意者吾未知邪”中的“知”通“智”,解释成“聪明智慧”。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虚词,一要积累、熟记常见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A项,两个“者”,音节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不译。B项,第一个“于”,介词,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第二个“于”,介词,引出对象,可译为“向”“对”,或不译。C项,第一个“之”,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不译;第二个“之”,结构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故选A。 【2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及套路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等)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A项,“绝”解释成“断绝”,整个句子译成“孔子没法前行,断绝了粮食”。
故选A。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题要求选出“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弟子们都纷纷表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原文弟子们不满的是“陈国、蔡国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前行,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这些事情,不是孔子“讲诵弦歌不衰”这种行为。
故选B。
28.B(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句) 29.A
30.D(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被楚国聘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前行,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了。”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您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义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聪明有智慧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呢?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腹挖心呢?”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
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