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2023-01-06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1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 23 No1 2002正 JOURNAL OF YULIN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黄明光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本文从考试科目及文体、中试后的择录和授官程序等三个角度对明代科举制度 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考试科目及文体上具有重进士与创设八股,在进士之后的择选上 具有馆选庶常和授官程序上具有观政进士这三点特征。 【关键词】明代科举制度;选士科;八股文;庶吉士;观政进士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71(2002)01—0015—05 明代科举制度,上承唐、宋、元三代,下启清代,具有重 代科举考试,题目必须从《论语》、《大学》、《中庸》、《孟 要作用。探讨明代科举制度的特点,有助于对整个明代科 子》中出。故又称…四书’文“。考生答题须按经依传,代 举制度的研究。笔者认为明代科举制度总体上的特点有: 圣人立言。 一、重进士科与创设八股 八股文之源流,起于唐宋。商衍鐾《请代科举考试述 (一】考试科目的特点——重进士科 录》第七章第一节称,八股文源出于唐代的贴托,即“贴 进士之科,源于隋朝大业年间。唐代与明经、明洁、明算 诸科并列,成为常科。唐代进士科是考时务策五道、贴一大 经 。唐代科举取各种经书,令试者赅括而贴之。商氏又以 经 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贴过四以上为乙第 其后加 为八股文与宋代经义有关 王安石罢诗赋贴经墨义,学生各 试杂文,重诗赋。唐代进士科之考试还流行“行卷“,即应 治诸经。元代考试.用经义、经疑两门。 考举子向有关方面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向扎部投献的称为 关于八股文,清^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经义之义.流 “公卷”或“省卷”;向贵族投献的称为“行卷”。唐代已有 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天顺英宗 重进士、轻明经之时俗,俗语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 以前经义之义,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单 士”之说= 名题亦少。顾氏又举例说,成化二十三年(1487)会试.“乐 宋代熙宁年问废明经诸科,仅存进士科,用经义论策取 天者保天下”文,起讲先提三旬,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 士 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弘治九年 元代亦重进士科,延枯二年(1315)开科,分进士为左 (1496)会试题目“责难于君谓之恭 文,起讲先提三句,即 右榜;史论,从宋代以后,进士成为科举中唯一科目。 明代、荐举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诸科。l蕻武十八年 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问过接两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两 后,恢复科举,定进士为唯一科目。无论乡试、会试和殿试, 句,再作大结。第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 均为进士科。明人朱国祯云: 深。若题率两对,文亦两大对,是为两扇立格,则每扇之中 进士科起于唐,其数至少,沿于宋至多亦无定期。唐则 各有四股,其次第三法亦复如之,故人相传谓之八股。 许荐,《韩昌黎文集》可考。未几有禁。国朝酌其数,最得中 明代八股文,完备和盛行于明宪宗成化年问以后 其特 制。【 点有三:其一,试题须一律采用“四书”、“五经”原文=其 明代科举,由乡试、会试至殿试,仅考进士则已 且云 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普通题,用经、书原文中的一句、数句、 非进士不凡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可见进士之重要。 一节或一章为题,题意完整明了 二是截搭题 此题是八股 明代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 文中的一种特殊命题方法。将“四书中的句、节、章割裂打 “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论及明代 乱再混为一起,称为截搭题。明丘浚《大学衍义补》云:” 进士科之重,明人陈于陛云:“古之选举专论行,今之进士 近年初场出题,往往强截旬读,破碎经义,于所不当连而 专论文,似相背驰,然古以行举者未必便保其终如兹,科目 连,不当断而断 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尤为琐碎。 截搭又分 虽以文进,而进士一科,尤为世所崇重,士登其目者,未免 短搭、长搭、有情搭、无情搭、隔章搭等形式。所谓短搭,即 自顾科名,爱惜行检,不放为非,是励行学代之道,实默寓 八股文截搭题字句之短者。长搭为字句长者 有情搭指试题 其问,与古之避举,盖异辙而同途也。”l】1 文句虽系截搭而前后意思尚能组合者。无情搭指试题文句 (二)考试文体的特点——创设八股 截措以后意思难以连贯而须勉强牵台成文者 隔章措指试 八股文,又称八比文、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因为明 题文句截取自经书之不同章节。特点之二为内容译释必须 l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正 玉蛛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以程朱理学派的注释为准,不得自由发挥。特点之三为结 隶翰林。对此二说,笔者认为:凡一制度之形成,并非绝对 掏体裁颁依一定格式 每篇文章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 于某时;事物之发艟,应有一个过程。以上二说均有史料佐 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将题目字意 证,难以否定其中之一 因此,明代庶吉士专属翰林院.其 破释出来、要求总结题旨,不必显出本题意思,还颓避讳; 时间源始于永乐二年,至正统初年才完垒形成固定制度 永 承题是承接破题中紧要之意而下;起讲,是写出题意,概括 乐至正统之间有一个逐步完善和反复的过程,其问当有个 全局;八手,须紧接起讲,转入正文;起股,系正文初入讲 别特殊例外的情况。 处,贵虚不贵实,宜短不宜长;中股,要求发挥而留有余地; 庶吉士选取的方式,可以分为正统十三年(1448)前后 后股,要求畅发中股未尽之意,使文章有气势;束股,收束 两个阶段。洪武至正统十三年前,馆选方式有皇帝指定、考 全文 八股文的作用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它有使科举作文程 选两种形式 明代馆选庶吉士的实行情况,从洪武至崇祯年问时兴 式化、规范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其教条化、形式化,束缚了 学生的思想。 时罢。其发展变化.据明人王世贞《芽山堂 集・科试考》 及《明史・选举志》的史料分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永 二、进士之后的择录——馆选庶常 明代不同于唐未元三代科举制度的一特点是:中试后 乐至正统年问为每科必选的正常阶段;正统至弘治初年的 的二、三甲进士可再参加由翰林院主持的“馆选庶常 。 或选或停阶段;弘治初年至明末的正常馆选阶段。每次馆选 庶常”又辐之日“庶吉士”。 庶吉士的人数,并无定制。完全随皇帝旨意。其计算方式有 (一】明代庶吉士制度的基本内窖 两种。一是依据在某科考试后一次选录的人数;二是在某一 “庶吉士”一词,系明太祖朱元璋从《尚书,立政》中 科考试后依据前几次选取的总人数。入选庶吉士的根本条 “庶常吉士”一语采撷而来。 庶吉士刨始的时问。明代史书有两种说法。其一为洪武 件是获取了进士资格。此外,具有文学才干也是入选庶吉士  十八年(1385)刨设说。此说源出《明史》卷七十《选举 的知识条件之一。二》 明太祖鉴于前代进士名不副实,办事能力差的弊端, 命新科进士入朝廷各衙门观政实习,并将其人分为两大 类。一类在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者,名之为 “观政进士”;另一类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衙门者,称之日 “庶吉士”。对此说明末人沈德符、孙承泽曾加以否定,于 是产生了第二种说法。沈德符认为:“自太祖洪武四年于于科 取士,至六年癸丑,又当会试,诏命罢之,特选河南举人张 唯等四名,山东举人王琏等五名,俱攫翰林院编修,命赞善 大夫宋濂、桂彦良等教习,此即选庶常。权与于此矣。”¨沈 氏认为此次特选并又命教习之,即为选考庶吉士的开端 庶吉士的教习官,明初无专职人员承担,一般由庶吉士 所在衙门的高级官员兼任,如洪武十八年,翰林院选入庶吉 士陈淇,史科选入庶吉士杨靖,户科选八郭资 ,则翰林院、 吏、户科的长官则系其当然的教习官。永乐二年庶吉士专属 翰林院后,也未设固定的教习官,常“以翰、詹官高资深者 一人课之”.“宣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 n】,即指定翰林院 学士为庶吉士的固定教习官。《明史・选举志》称,万历年 问以后,专以吏、礼两部的侍郎担任教习官 笔者认为,这 一做法从嘉靖年问就已经逐步开始了。如嘉靖二年进士徐 明末清初人孙承泽亦同意此说,他在《春明梦余录》卷三 阶,入仕后迁任礼部右侍郎,寻又转吏部,后受命“兼翰林 院学士,教习庶吉士 [81。此时徐阶的官职即为吏部右侍郎。 十二《翰林院》中直言:“馆选之制,始于洪武六年。” 庶吉士的学习内容及学习年限。史称“翰林是储才之 笔者以为,洪武六年所选张唯、王琏等人均为举人,这  。庶吉士既专属翰林,其文才必 与明代庶常系新科进士之后考选的制度不相符合,故以六 地,官翰林的必文学赅博”茂 故庶吉士入院后的学习以诗文为主。正如永乐二年明成 年为源之说欠妥。张唯、王琏等人原系举人,经朱元璋特选 之后,可以视为进士不误,但其在考中进士之后没有经过 祖希望新选录的庶吉士“为学必造道德之嫩,必具体用之 再次考试,这违反了明代庶吉士挑选的程序。明制:新科进 全;为文必并驱班、韩、欧之间,如此立志,日进不已,未有 1ol嘉靖年问由翰林院学士镓阶制定的《庶吉士条 士颁将平日所作文字,如论、策、诗、赋、序、记等十五篇以 不成者”[上,选礼部选考,中者方为庶吉士。因此,如果将张唯、王琏 约》,规定庶吉士日常学习的内容为“四书”、“五经 、史 并要“临字贴”,学习书法 :。关 等人视为进士未尝不可,但视作“庶吉士”则欠妥。故洪武 书、音韵及唐代名人诗赋,于席吉士的学习年限,《明史・选举志二》记云:庶吉士 三 六年起源说误矣。 庶吉士专属翰林院的时间。史书记述也有二说。一说为 年学成”,即授官委职。但也存在超过三年的情况。明人彭 《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志文称庶吉士专属翰林始于 时称:“翰林官惟第一甲三人即除授,其作进士选为庶吉 永乐二年f140.4)。当年甲申科殿试考试,赊授一甲曾荣、 士,教养敛年而后除,远者八九年,近者四五年”,致使“有 复改授他取”的现象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 周述、周盂三人为翰林修撰、编修外,“复命于第二甲择文 不堪者,学优等杨相等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院 卷十中也说,宣宗年问挑选的庶吉士,有“三科皆不及授 至正统而始拜职“的情况。这均说明存在庶吉士学习年 其二说为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四、《国朝 官。典汇》卷六十五,均称“始定庶吉士止入翰林”为正统初 限超过三年,而长达八九年之久的状况。明政府对庶吉士的 学习时间管理也很严格。如在学期间有病假、事假,过后必 年 北京大学教授王天有在《明代国家机构研究》一书中 须补足 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庶常再读书》记 亦j耐意此说。并举《明史・廖庄传》中史料佐证。其文云:廖 载,弘措十八年,庶吉士孙绍选因父母病重返家乡探望,至 庄系“宣德五年进士,考庶吉士”后“历事六科 _5 并末专 院庶吉 lzS X8 I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黄明光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正德三年返京后,便与正德三年的新科庶吉士共同读书, 之乱后 “深谋密诏,皆从中出”,地位与权势日重=宋朝翰 以补其缺 万历十七年,庶吉士傅新德丁忧,至万历二十年 林学士属正式官员。元朝改称为翰林兼国史院。明代由于翰 回院,也须和新科庶吉士一道再受教习。 林院学士可直人内阁,参与国家机务,这标志着翰林院官员 庶吉士的考核及授职。考核分设簿课考和诗文评闽两 由原来的从事讲读、待诏等文学、书写事务向参与重大政治 大措施。 设簿课考”,即在翰林院内设立庶吉士接受教习 事务方向转化。因此,明代翰林院的地位为前代所来有 故 的出勤记录簿.以考其勤隋 “讲诗文评阅”即规定庶吉士 《明史・选举志》称“翰林之盛,则前代绝无也”。 每人每月顽交“诗、文各一篇 ,由教习官评定高下,并将 明初,翰林官员皆由特简或荐举。这种特简或荐举设有 戚绩开列名氏,公开揭贴.存档备查。㈣明代庶吉士授官有 任何固定的条件 缺乏科学的根据,任人惟亲的现象时常发 两个特点:一是大多在京授官.二是升迂较快。关于第一个 生。天顺二年后 由于李贤的奏请,规定非进士出身者不能 特点,《明史》称.庶吉士习满之后,“优者留翰林院为编 进入翰林院,这就使明代进入翰林院的选才标准有了一个 修、检讨,次者出为给事、御史 笔者捡《明史》人物传, 依据。从此,陈考中进士第一甲的三人可直接授予翰林院修 知此论为是。如成化二十三年进士蒋冕,选庶吉士后授编 撰、编修官外 通过馆选庶吉士成为高升贵官唯一的途径 修 正德十六年进士黄佐,嘉靖十四年进士何维柏、四十四 而馆选庶吉士必须经过一定的文化考试或诗文评选 这种 年进士沈鲤选庶吉士后授官编修、检讨或御史 3。但在宣罄 有文化依据的选录比之任人惟亲的推荐制度,就有了相对 之前,亦有少数庶吉士出京至地方任职。如永乐四年 张叔 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庶吉士要经过三年至八九年的文化学 颖任地方府通判 宣德中,董镛出任地方知县。沈德符认 习,这就使明代高级官员的文化素质、政治修养有了较大的 为: 庶常授官外任,此永乐、宣德间本有定制” 】.宣德以 提高。 后便发生了变化 其后,大致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 2、庶吉士制度能使年轻进士经翰林院而入内 入内阁,南、北札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 故“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iv 3。可见庶吉士的升 阁,成为朝廷高级官员,这有利于保持中央高级领 迂比一般进士要快 有明一代,有宰相170余人,由翰林出 导层的活力 身者占十分之九。 据关文发、颜广文教授的统计.从正统至正德年问,经 庶吉士的俸禄 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意见。北京大学 过庶吉士培训,有准确生卒年代的内阁大学士中,他们初人  王天有教授《明代国家机构研究》一书认为:“庶吉士从进 内阁的年龄分别是:高谷54岁,张益53岁,橡有贞50岁,士中选拔,自然应有官员的待遇。”_1 关文发、颤广文《明 许彬65岁,万安50岁.刘羽49岁,彭华53岁,尹直57岁. 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则认为“庶吉士应该没有薪俸” , 刘踺53岁,丘浚71岁,李东阳48岁,焦芳73岁,杨廷干u 并引证《万历会典》卷二二一《翰林院》中的史料说,翰林 48岁.粱储 9岁 刘忠58岁,蒋冕53岁,毛纪54岁.平均 院取录庶吉士之后,即“行户部给灯油钱,兵部拔皂隶,刑 为55 7岁 。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实行馆选庶吉士,有利于 部给纸札,工部修理房屋、具器用,顺天府给笔墨,光禄寺 明代内阁高层官员年龄的年轻化 从而使中央统治核心更 给酒饭”,这说明庶吉士无俸禄。此文后,又引清代庶吉士 具活力。 无俸禄作为佐证。笔者以为此{兑欠足哆说服力。其一,永乐 3、明代庶吉士选录虽然有文化考选手续,但到 二年选录杨相等28人为庶吉士时,明成祖对他们大加鼓 明中后期.通过金钱贿赂入选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励 其词中有“尔等各食其禄”一语,可见庶吉士可能有俸 进士的行贿和考官的受贿使人才选举的制度成为 禄 其二.考明代中进士之人,大多在28岁,如庶吉士无俸 禄 又何以养家?其三,户、兵、刑、工等御门负责庶吉士的 食、住、笔墨和纸张,可以理解是为庶吉士提供良好的学习 条件.并不一定可证明其无俸禄 据此,笔者亦倾向王天有 一句空话 明人李清在《三恒笔记》中揭露明代末年庶吉士馆选 时,不少新科进士 考官府上拜访送金行贿,有的考官“需 索不饱,早夤夜叩门,不日‘某要路嗔汝’,即日‘某言官将 纠汝… 对进士大肆索贿,致使许多新科进士“囊橐俱 罄” 甚至在明朝将要灭亡的祟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 馆,百计钻营,正卷、副卷以银数之多寡为低昂,遂至互相 刷揭” 皇帝知道此事后,对身边内臣说:“新进士选馆,将 城内金子换尽矣。”于是下令,仅取正卷,副卷和来考者一 律候选 贿赂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庶吉士选录的弊端 教授的意见,认为庶吉士当有官府俸禄 明代也存在选庶吉士之后,未经教习就授官的偶然现 象 例如,嘉靖八年(1529)年已丑科,郭宗皋被选中庶吉士 后,井未经教习,“寻诏与选者皆改除”,郭宗皋被授官刑 部主事,后擢御史㈣ 【二)庶吉士制度的评价 1、庶吉士制度的实行提高了明代翰林院官员 4、馆选制度受明代科举考试中南北选士人数 的人才质量,标志着明代高级官员的选拔达到了 不一的影响,也曾出现南北取录偏重非一的弊端 个相对过去而言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的水平 如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殿试后数日,明英宗命大 一翰林院是明代朝廷中地位较显赫的一个机构。“翰林” 学士李贤主持馆选,并交待说:“夸科进士中可选人物端 是文翰如林之意。其名始于唐玄宗初年.当时凡以文学之 重,语言正当者二十八人为庶吉士,止选北方人,不用南 技供奉朝廷者,称之为“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 安史 人 ”此话传出后,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反对说:“立贤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第1期 方、无分南北。”㈨后经内阁与史部考选,取录15人,仅有 (1601 J进士王霖中式后官任山东德平县知县。崇祯十年 3人为南方人。这样任意重北轻南的馆选,失去了选才公平 (1637)进士李永茂入仕后首先被授职浚县知县 。第二类 的原则.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是授予推官。如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催景荣,中式后即 j、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期间,不少新科进士确 授平阳府推官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王世德中式后,被授湖广  有学有所成者,但也存在进士游手闲荡.无事可 黄州推官。崇祯元年(1627)进士李献明被授保定推官。干,徒费时光的现象,致使庶吉士的学习成为空有 虚名 永乐年间,一次,明成祖朱棣到翰林院巡视,命庶吉士 等人背涌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竟没有一人能全文 背灞 朱棣一时大怒,将28名庶吉士全部戍边 ,Jo明末彭时 也记载说,庶吉士一职清务简.“优游自如,世谓行仙… ‘玉堂 仙’ 好事者困谓第一甲三人为 天生仙’,余为 半路修 这从一个删面反映了明代庶吉士制度有名不副 实的弊端。 观政进士的俸禄.洪武十八年规定 给以所出身禄 米”,按《明史・选举志》所载,二甲进士给从七品官俸禄, 三甲进士给正八品俸禄。明人归有光也称:“国家之制,进 士释褐,现政诸曹,其禄秩比七品,可谓有禄与位矣。 ’据 此,“观政进士”确系有俸禄的职前受训非正式官员。 “观政进士”实行的时间,据明、清的史料记载,应为有 明一代,即从洪武至崇祯年间均实施。明《张家玉集・文烈 张公行状》称,张家玉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后在工部现政。 又,明人孙承泽《天府广记》卷十《六科》中也记其于崇祯 年间现政户部 l睛阮蔡生《荼余客话》卷二中亦记载:“明 制,进士释褐后,分派各衙门现政。” 现政进士在现政期间所涉足的事务主要有:1、学习律 三、授官程序的特点——观政进士 宋、元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进士中式后均直接授予官 职,明代有所不同 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这也是其授官 程序上的一个特点。 所谓“现政进士“,是指进士在中式之后,并不立即实 援官职,而是将其分配到中央一些行政、军事机关去观察 令,以通政务;2、与其他官员一道外出办事,习练政治;3、 充任临时的乡试同考官,以习科考;4、草书奏折,议论政 事,以习观察能力。 (二】观政进士的历史评价 政治、军事事势,熟悉情况,一段时间之后,方实授官职。 “观政进士”的刨设是朱元璋对前代 来的科举制度的 改革措施。朱元璋认为唐宋的科举制度“但贵文学而不求德 艺之全”而元代应考之人又“夤缘阿附,辄窃仕禄”【 。朱 元璋主张科举制度能“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 】,可 以挑选出文化知识丰富和实际能力强的人才。为此,他刨 设了“观政进士” (一)观政进士开设的时问、别名及其嗣度 鉴于前代官史的腐败和进士的宽疏无才,朱元璋创设 了现政进土,这对于官员的职前培训及实际能力的提高,在 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某些弊端。其利弊主要表 现为: 1、部分观政进士通过观政实习得到了处理政 务、军务的实际能力的锻炼,学习了老一辈官员的 政治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洪武十八年进士秦逵.通过在都察院的现政,在实际 “观政进士”开始的时间,据《洪武实录》卷一七二记  提高了自己“宽严得宜”的能力,结 载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定制:“其诸进士,上以其未更事, 政务中“清理囚徒”擢工部侍郎”,后又在没有尚书一职的情况 敏优待之,俾之观政于诸司”,“侯其谙政体,然后擢任 果“帝嘉其能,之” 下,“凡兴作事皆逵领之 ,成了实际的代尚书 卫如,嘉 “观政进士”在一些史籍中叉记作“办事进土”。例如, 靖年问,进士唐枢在观政期间,勤于观察,努力实践,同时 Jo观政进士张 《万历会典》卷五《选官》载云:“凡进士选除,兴武年问 又博览群书,日后成为明代著名的法律学者 ,虚心向都御史王廷相学习,吸取了王御史处 定,第一甲第一名除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除编修,其 瀚在观政期间.余分送各衙门内办事,内外以次兼除。”这里的“办事 ,应 理政务的成功经验,张瀚“退而佩服公言”,以至“终身不 敢忘”。日后张瀚官至吏部尚书 。在现政进士观政期间, 当是“观政”。 观政进士在朝廷各衙门的“观政”时间,始于进士中式 些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了教诲,使现政进士对明代官场 一 向皇上谢恩后的第五天 观政期限为三个月。如万国年问 的黑暗面有所了解。如成化三年进士陆容,在工部现政时.的进士季乐中式后与其同年进士于“三月二十日夜分拨至 上司对官场的黑暗予以了揭露,告诉他说 “仕路乃毒蛇聚 各衙,至六月二十la取选去 。 会之地,君平昔 晒条直金不使和,今却不宜立u此。”教导 一“观政进士”实行的范围并不广,仅局限于在京授官的 他:“坐中非但不可议论人长短得失,虽论文谈诗,亦须慎  ,否则“谤议交作矣 。陆容听后,j采感其言为是 : 些进士。他们在朝廷的吏、户、札、兵、刑、工六部和部察 之’脘、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观政 此外.五军都督府衙门亦 2、至明代中后期,观政进士制度流于形式,并 为观政的地方 。而大部分进士被授予的地方官职,均直接 没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为一种例行公事的空虚形 实授 地方官的直接实授一般分两类。一是知县。女u永乐年 式 问进士张昱,中式后被授官福建古脚知县。正德六年 其表现主要有: (151 1)进士张汉卿,中式后援官魏县知县。万历二十九年 第一,明中后期,现政进士大多终日无事 虚度时光,使 l X嚣 I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黄明光 明代科举制度特点述论 观政成为一种空名 明人李乐在《儿闻杂记》卷八中记载, [1o](明)周应宾旧京词林志[M]卷l纪事上 11](清j孙承泽券明梦余录[M]卷32翰林院 嘉靖、万历年fu3观政进士与正式官员“东西两房分坐,终 [12](明)彭时彭文宪 笔记[M]纪录汇编本(4l IA嬉笺剧淡’ 并无实事可干 有的观政进士对实习所在衙 [13](明)黄佐公署教习[M]翰林记卷4 f J的霄员“面孔不认识的尚多”,更谈不上向有经验的官 [[14 Jl1 5]蒋冕传、黄性传、何雏拍传、沈鲤传:M]明史卷7( 员学习菠取政治经验了 选举志卷1 90、287、2101、217 第二,实习观政期问 假借疾病或探亲扫墓为 ,返乡 :16](明)沈德符庶常授 . 县[M-!万所野获编卷1(} 闲游,以度时光 观政进士在衙门的时间为三个月,不少观 :t7]选举志:M]明史卷70 政进士借口生病,不参与观政。为此,万历二年吏部规定: :18]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M]7l 观政进士不许借口疾病 如果真有病,准令在京调理,不可 19]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 返乡里” 其次,探亲扫墓,也成为观政进士逃避观政的一 会科学出版社,l995:302 种托倒 明^朱国祯在《诵幢小品》卷七中.兑:“国初,新进 [20]郭宗皋传[M]明史卷200 士日恃左右 后放归就学。近日都允回省觐甚便:”沈德符 [2】]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M]304 也_兑,万历年问 新科进士选期未及者,多以给假省亲省墓 [22](明)车清三垣笔记 M].附录中崇祯北京:中华书局 为辞,得暂归里” 。 校点本,1982:208、218 厶\笔记:M].纪录汇编本,12 第三,部分观政进士凭借家族势力,在观政期I 获取出 [23](明)彭时彭文宪,M]卷67国朝典故纪录汇蝙本 京机会.将观政公务出差变为公费外出游玩的一种形式, [24](明)陆戗 病逸记[[25](明)彭时彭文宪,厶\笔记[M].纪录汇编本,4 使观政成为虚名 如嘉靖年间在工部观政的进士林烃,凭 [26]选举二[M]明史卷70 借其父任礼部恃郎.其兄为南京吏部尚书的权势,借口观 [27 明太祖之训[M] 政出差到南京,在家留住了八个月方返回北京,使观政虚 [2 (明)车乐见闻杂记[M]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有其名 州。 1986. 【参考文献】 [1](明)朱国祯涌幢小品[M]卷7:159 [2](明)陈于陛意见[M]宝颜堂秘籍本:8 [3]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迷录[M]北京:三联书店,1958: 228 [29j(明)沈德符万国野莸编[M]卷16.现政进士礼不同 [30](清)谢启昆广西通志[M]卷263;(清)田文镜河南 通志[M:卷57人物一,卷59人物三以下资抖亦据湖 广、山东省志 [4](明)洗德符・选庶吉士之始[M:卷10 [5]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t992 [31](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M]卷13.葛封君六十寿序 [32]泰逵侍[M]明史卷138 [33]唐抠侍[M]明史卷260. [34](明)张瀚松窗梦语[M]卷1.宦肄记 [35](明)陆容菽因杂记[M]卷4.墨海全壹本 [36](清)孙承泽春明梦奈录[M]卷34.吏部 [37](明)沈德符万厨野获蝙[Mi卷15.进士给假 [38](明)林烃抹氏杂记・宦游记[M]. [6](明)黄挂.庶吉士铨注[M]翰林记,卷3 [7]选举忘二[M]明史.卷70. [8]终阶传[M]明史.卷213 [9](明)车默+孤树裒谈[M:卷8 The Relating and Review of the Featur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Ming Dynasty HUANG Ming—guang (PHD student,Research Insittute of Ancient Book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 ̄iang 310028) Abst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Ming dynasy ftrom the three angles such as the subject and style of examination.enro ̄ng selectively atfer passing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giving a of1]cial posiiton in the paper.It indicates the three features as follows:ifrst,jinshi was as important and the eight—part essay was set up in respect of the subject and style of examination;second,herte was Guanxuanshuchang in selection aRer enrolling Jinshi;third.heret was Guanzhen ̄inshi in the process of giving a official pofition. Key words: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Ming dynasty;Jinshi subject;the eight—parces y;shujishi; Guanzhengjinshi 【收稿日期2001—09—11】 【责任编辑 谢明俊】 lzSl l8 I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