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六章:“渲染烘托类”教学-初中记人叙事类记叙文常见结构之“十二法”

2023-05-17 来源:年旅网


第六章:“渲染烘托类”教学-初中记人叙事类记叙文常见结构之

“十二法”

1.什么是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营造意境。 烘托是指从侧面描写,从而突出人物情感。

所以我们常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表现作品主题。 ①读下面一段文字——

朔风尖啸,一夜暴雪,世界一片天寒地冻。

僵硬的寒气掠过脸颊,冻透了心底,柔弱的水,变成了坚硬的冰,树木穿上冰做的铠甲,成了庄严的战士,守护着他们耐以生存的山山水水,而干枯的狗尾巴草,一夜冰凌让它们匍匐在地,再不能摇尾乞怜。

就在这天寒地冻中,抗联的战士们,正埋伏在奶头山关爷庙的又冷又硬的山岗上,等待着小野三郎师团的鬼子们。

这段文字乃是使用了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天气的寒冷,从而烘托了抗联战士仇恨之深和杀敌斗志之旺。

②再读下面一段文字——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

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一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手法,渲染了炎热酷烈的天气,烘托了祥子拉车挣钱,生活异常艰难。

二. 精品范文

生日礼物

七月流火,融石铄金。

还不到九点钟,太阳已经烧成了一个蓝色火炉,春天还一副小鸟依人、柔情脉脉的少女模样,这时却“滋滋”的喷着毒气,得势独夫一般,炫耀着威风,炙手可热。

今天是他的生日,几天前,他就决定了,他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给自己一份特别的礼物,他把自己平时积攒起来舍不得花的零花钱全拿出来,干一个大工程,买一套他朝思暮想的《天龙八部》。一想到《天龙八部》,他激动得竟有些颤抖,你想啊,一个刚刚14岁的小小初中生,竟然拥有一套《天龙八部》,一套精装版的《天龙八部》,多么的不可思议啊。

如果不是为了这,像今天这个日子,像今天这种天气,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门的。

他脚酸腿软的骑了一个小时自行车,刚进县城,便被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挡住了去路。他跳下车子,顿时,一股令人窒息的燠热,扑面而来,他眼前一黑,顿感一阵剧烈的眩晕。

他稳了下神,撑起自行车,挤进了人群,儿童的好奇心吸引着他想看个究竟。

他刚钻进来,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只见前面悬一大字横幅“情系灾区,爱心奉献”,下面是几张并起的桌子,桌上是几个红色捐款箱。

桌子前,捐款的人汇成了一道长长的人流,挨挨挤挤,拥向桌子,走到桌前,便将手中的钱票投入捐款箱中。人群中有青年人、中年人,还有鬓发如银的老人和稚气未脱的儿童。

正当他扶车观望之际,一位穿红色连衣裙的年轻妈妈,领着一个三四岁的稚儿走过来了,小家伙迤逦蹒跚,来到桌前,努力地翘起脚,将手中一把小票票举过头顶,放在了箱子上。

妈妈弯下腰,看着孩子,问道:“豆豆,想想,钱是给谁的?” 小家伙歪着头,努力想了好一会儿,依依呀呀的说道:“给——小哥哥——小姐姐上学——”

“呀,好豆豆,妈妈的好豆豆,从小就知道想着别人——”妈妈把儿子抱进怀里,“叭”的一声亲了一口。

他心里一热。

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汉子,慢慢的走过来了,他来到桌前,站稳身子,抹了把热汗,在口袋里摸了好一会,才拿出一张十元钱,放在了箱中。然后他颇有些难为情的说道:“钱不多,一点心意吧。”

一位工作人员忙说:“谢谢了大哥,我代表灾区兄弟姐妹谢谢你了,你自己身体都不便——”

“没什么,我再难,也还有个家,热汤热饭的,灾区兄弟,难哪——”

这荡气回肠的叹息声,使他心里又猛地涌起一股热流,他下意识摸了下口袋,要知道,这里面是一百元钱哪,这是他的《天龙八部》啊。

他很为难,在他心中,一边是让他魂系梦牵的《天龙八部》,一边是正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的灾区人,怎么办呢,他实在是舍不下《天龙八部》啊,尤其这是自己的生日礼物啊,于是,他决定赶紧逃走。

人群中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原来是一个两鬓苍黄的老年女乞丐,拄着一根棍子,颤颤巍巍,步履蹒跚,沿着捐款队伍,一路伸手乞讨过来,边走边乞讨,她逐渐走近了捐款箱。

他的眼里一下放光了,他顿时觉得要有好戏看了,你个老叫花子,真会弄事,要饭你也不看个去处,到这个地方来,我倒看看你怎么伸手,于是他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先看完热闹,再撤。

这时只见那位老女乞丐,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手心向上,而是把她那脏兮兮的要饭袋子,放在了桌子上,从她的怀里掏出一个同样脏兮兮的塑料袋子,里三层外三层,终于,她慢慢的从里面掏出了

一张十元钱,用她那脏兮兮的双手,庄重地放在了捐款箱中,然后,她面色安详,折身而退。

面对这超出常规的举动,大家惊呆了,地球似乎在这一刻也停止了转动。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缓缓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稀稀落落地,有几下掌声响起,徐徐地,一声引来万声起,猛然间,掌声暴然而起,似排山倒海一般,经久不息。老乞丐流下了两道长长的热泪,她倒退着走出了人群,又乞讨去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很恶心,很肮脏,很猥琐,很乞丐。他仿佛又听到了那依依呀呀的童音和那位残疾大哥荡气回肠的叹息声,他脸红了:“我这个王八蛋!”他恶狠狠的骂了一句。

然后,他猛地挤到了桌前,心一横眼一闭,将他的一百元,毅然投入了箱中——

别了,段公子!别了,乔大哥!灾区的兄弟姐妹在受苦呢,咱们——后会有期!

“谢谢了,这位小同学,我代表……” 他在工作人员的道谢声中,钻出了人群。 人流,继续缓缓向前。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激动着,他的心头升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为别人而活的

生命才是值得的,我们的百姓,是多么的古朴淳厚,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的尚可以有为。

他的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作者点评】

这是一篇仿学生记叙文主旨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描写了为灾区捐款的事情。

行文有下面几点值得注意。 1.文中几次写到了天气之酷热。

①作文开篇就使用了环境描写,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描写太阳之炎热,极力渲染了天气之酷热,就为捐助进行第一次铺垫。

②文中的“他”,为买一套朝思暮想的《天龙八部》,不顾天热,脚酸腿软的骑了一个小时自行车,到县城时“一股令人窒息的燠热,扑面而来,他顿感一阵剧烈的眩晕”,这就第二次暗写天气之酷热。

③在捐助现场,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汉子,慢慢的走过来,“抹了把热汗”,这是第三次暗写天气之酷热。

对于天气酷热的描述,极力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们捐助热情之高,并构成了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

2.文章使用了层层铺垫。

文中的他是一位初中生,今天他要买一本书。

首先,今天是他的生日,这是个特别的日子;第二,他的零花钱是日积月攒的,平日舍不得花的;第三,《天龙八部》是他朝思暮想

的一套书;第四,今天太热了,像这种天气,平时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门的。

由此可见,他对《天龙八部》之爱;然而面对汶川捐款,他最后捐出了自己的所爱,足见出其精神可贵。

3.对于捐款场面的描写,使用了面点结合法。

首先总写捐款场面(面):上悬大字横幅,下面是并起的桌子和捐款箱,捐款的人有青年人中年人,还有老人和儿童。

而对于捐款人(点),先详写了一位年轻妈妈和孩子(第①点),意在突出对下一代的爱心教育;又写了一位中年残疾人(第②点),对他的描写突出了两点,一个是细节描写“在口袋里摸了好一会”,一个是心理描写“颇有些难为情”,这均见出残疾人之艰难;而最令人难忘的是,当数对一个老年女乞丐的捐款描写(第③点),先写了其外貌特点“两鬓苍黄”,“拄着一根棍子,颤颤巍巍,步履蹒跚”,其次使用了悬念,“他”见女乞丐走来,顿觉要有好戏看了,然而文章并未顺着这一思路写下去,而是来了一个惊天逆转,只见那位乞丐,从一个脏兮兮的塑料袋子,掏出了一张十元钱,用脏兮兮的双手,庄重地放在了捐款箱中,这里连续强调了“脏兮兮的要饭袋子”、“脏兮兮的塑料袋子”、“脏兮兮的双手”,这均与她的她面色安详形成了鲜明对比,用她脏兮兮的外表,反衬出她那颗高尚善良的心。至此,捐款场面达到了高潮,文章也达到了高潮,“掌声暴然而起,似排山倒海一般,经久不息。老乞丐流下了两行长长的热泪——”

在三次捐款的感召呼唤下,他先是“他心里一热”,接着“这荡气回肠的叹息声,使他心里又猛地涌起一股热流”,最后“他突然觉得自己很恶心,很肮脏,很猥琐,很乞丐”,于是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这是面点结合法中的第④点。

然后又回到了捐款人群(面)“人流,继续缓缓向前”。 4.文章最后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喝“我们的百姓,是多么的古朴淳厚,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的尚可以有为”之言,升华了主题。

三.拓展延伸

老妪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老妪似乎自甘泠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

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收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泠清……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笔者评点】

梁晓声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卖茶蛋的老妪,这虽是位不起眼的小人物,绝对草根阶层,却具上上人品,有着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的高贵品格和善良诚恳的金子般心灵。

读《老妪》一文,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渲染烘托手法的使用。

故事发生在“12月的一个冷天”,如此寒冷天气,老妪卖茶蛋相当不易,而她却为了两毛钱在这样的天气里苦苦等了我们两个小时,这里就渲染了寒冷天气,烘托了其高贵人品。

第二,使用了先抑后扬手法。

老妪就置身于“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之中,“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这就使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抑笔刻画了老妪的自知之明与低调自抑。

随后,作者再次描画了老妪“似乎自甘泠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然而她“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这就展示了她骨子里所散发的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就为后文她为两毛钱在寒冷的天气里等了两个小时而铺垫了一笔。

“我”为了展示侠义善良,表明自己不像他人一样“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遂毅然买了她几个茶蛋,展示了自己的“小善意”,

不仅如此,当老妪找我两毛钱时,故意“佯装没有算清小账”,“扯着儿子转身便走”,这就为老妪在酷寒天气里等了两个小时而埋下了伏笔。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当“我和儿子”走出公园时,被老妪叫住了,原来她为了那两毛钱竟一直在等着“我”,作者随后描写了老妪的肖像“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但见她“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这就使用细节描写,尽显老妪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表现了老妪“绝无半点儿乞意”,外形虽干枯,内心却高贵。

公园的守门人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这就侧面赞颂了老妪,并使用扬笔,展示了老妪骨子里的自尊自爱自强自重。

随后,作者岔开笔墨,刻画另一位具有同样尊贵品格的老叟,只见他“守着他那煮锅”,一如老妪“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收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而“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尤其是这里再次刻意强调了虽然“生意依旧泠清”,但他“绝无半点乞意”,这就刻画了老叟的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并以老叟侧面映衬了老妪的尊贵。

文章最后高度赞颂了老妪,并深刻反思了自己,进行了自我剖析,以“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之言反衬了老妪的高贵。

心灵深处的爱

夏日的一天,阳光火一般地炽热,舔舐着大地。世间万物都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除了树上不知疲倦的蝉正在演奏安眠曲。

我更是锁在空调间了,懒洋洋地趴在窗台上注视着小区里的一切,有一种没来由的庆幸感。

“汪、汪……”一阵狗的呜叫打断了我的思绪,收回了凝视远处的目光,低下头来搜寻着声源。

啊,是一只小白狗!脏兮兮的,若不是背上有几撮白毛,我估计都以为它是灰色的了。粉嫩的小舌头伸出嘴外,猛烈地喘着气,摇着小尾巴跌跌撞撞地躲到阴影下。看样貌是被主人遗弃的可怜虫吧!我摇摇头,小区里这种现象早已见怪不怪了。

犹豫着要不要给小家伙一点水喝,但我又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外面的阳光,这个想法猛地收回脑中,我继续趴在窗台上旁观。

这时,一抹红色跳跃入眼帘,有些刺眼,我揉了揉眼睛,却见那抹红色停在了小白狗的面前,哦哦,那是一把伞,一个小姑娘打着一把伞蹲在它面前。我饶有兴趣地看着,红伞遮住了少女的表情,只见她伸出白皙的手在小狗头上轻轻拍了几下,便直立起身子扬长而去。

我撇了撇嘴,又继续观察了小家伙好几分钟,正欲离开,就被一个飞奔而来的身影夺住眼球。

不会错的,就是方才打着伞的少女,她再一次地蹲在小白狗的面前,只是这次没有撑伞,整个人都暴露在阳光下,过长的裙摆蹲到了地上,我仿佛都看见她额角沁出的汗珠了。

但是她却拿出矿泉水给小家伙倒了一地,颇有耐心地抚摸着它松柔但并不怎样干净的毛,一点也不在意火辣的阳光。

我一怔,紧之后会心一笑,有对少女的赞许,也有几分自嘲。看着阳光下少女的笑容,总觉得万物都失去了光彩,包括那恼人的阳光。

那个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心中,散发出纯粹的清香,也许,这来自那个少女心灵深处的爱吧。

【笔者评点】

《心灵深处的爱》有两点手法可供我们学习:一是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二是人物的对比反衬作用。

文章开篇描写了盛夏炎炎,但见“阳光火一般地炽热,舔舐着大地。世间万物都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除了树上不知疲倦的蝉正在演奏安眠曲”。

如此炎炎烈日,如此酷热难耐,故事就发生在这种环境里,于是这段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文中人物,就为后面我的惧于炎热、不欲外出做了铺垫,更为小姑娘的善良爱心做了铺垫,同时也让我与小姑娘构成了鲜明对比。

文章最后一言“那个画面永远定格在我心中,散发出纯粹的清香,也许,这来自那个少女心灵深处的爱吧”,则是使用了卒章显志手法,升华了文章主旨也。

四.写作世界

以“南山植树”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记叙文,训练渲染烘托手法的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