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共二篇)

2021-02-16 来源:年旅网
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一)

《女娲造人》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想象力上,可以通过其他类似的神话故事加以引导,看图片想象故事,更可以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象的训练。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比较阅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读课文,体味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拓展想象力,培养健康情感,学会会说、会扩、会创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灿烂、繁荣的文化魅力。

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下载动画视频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另外我又以舒缓的音乐弥漫于学生自读课文时间段,营造一个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促发思维的生成,并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创造能力,品尝想象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和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文化

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可取之处: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把握文章内容,并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联想与想象的手法,体会神话的魅力。

不足之处: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做点评。

2.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不太好。

初中语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二)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文字通俗易懂,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喜悦。

学习本文时,我首先用“人”的谜语引出“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课题引入,让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并解答,由此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以“女娲是人是神”为导线,引导学生辩论女娲的神性及人性,得出女娲亦人亦神的人物形象。拓展将课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的。而最能体现作者想象力的就是其中对人类诞生后喜悦心情的描写,让学生找到句子,对出感情。在扩展其他神话故事,引出神话的概念。最后的作业练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作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这一训练环节的设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处理环节板块之间的衔接上做的不到位。

2.读的不够,因为文章长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习时让学生提前阅读,课上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朗读。

3.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