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机理与路径
徐新洲
[摘要]构建产教融合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既符合行业高校培养支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行业高校双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导向、汇聚多元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实现双创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融合、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行业高校;双创人才
[作者简介]徐新洲(1982-),男,江苏扬中人,南京林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从精向金升级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SGJ08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63-05
创新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构建符合双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行业高校实施产教融合驱动双创人才培养,必须明晰产教融合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构建教育产业全面融合新格局,才能破解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1.逻辑起点:实现双创教育改革内在需要。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有效举措,是从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实现高校双创教育与行业产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目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离不开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和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行业高校只有坚持以产教融合发展理念为驱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
2021年5月上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可以有效促进双创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互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和良性互动发展格局。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通过强化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融合的新机制,有利于构建新时代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体系,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一、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涵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高校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完善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政产学研有机融合的协同
63第9期(总第985期)深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汇集多元创新要素的人才培养平台和多元主体全过程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到来,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必将推动高等教育功能、结构乃至形态的变革,这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行业高校只有以开放、包容、融合的姿态主动思考未来大学的新业态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经济社会与教育、科技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以产教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提升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核心要义: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双创人才。产教融合是教育制度与产业制度进行融合,通过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有机融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既符合行业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也顺应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把握产教融合驱动双创人才培养,对促进高校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行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双创课程体系不完善、双创师资力量和实践培训薄弱等发展困境。面对这些困境,行业高校只有凸显行业特色,实施产教融合和差异化发展,才能抓住变道超车的时代机遇。产教融合驱动双创人才培养是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与行业产业、企业公司之间实现共生演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最终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共赢。全面把握产教融合驱动双创人才培养旨在促进与传统双创教育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重构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为社会培642021年5月上职业指导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双创人才,增强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3.价值取向: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有利于促进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构建符合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可以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本质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全面推行行业、产业、企业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总体目标,有效解决教育与经济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在产教融合中,产业和企业是支撑,教育和教学是核心。只有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程度,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多方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的合作力度,构建双创实践教育教学新体系,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双创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方位融合,提升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行业高校只有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整体制度安排,把握产教融合内在演化规律,主动谋划和进行顶层设计,促进教育链主动对接产业链,构建和融入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才能促进双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深度融合,引领行业高校的未来发展。
二、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机理
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是从目标、要素、模式、质量四个维度促进以高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和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业态。实质
职业指导是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体系纳入双创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1.目标维度: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导向。双创人才是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人才培养是高校五大职能之一。当前行业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供给的质量、结构、水平上还存在诸多不足,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急需各类双创人才。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改革过去封闭办学、自我循环的局面,精准对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融入行业的发展趋势,融入产业的创新链条,融入企业的生产环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行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社会发展需求开放办学,依托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道路,培养社会急需的双创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竞争力。行业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改变过去以简单专业知识水平为核心的单一维度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引入高校与行业、产业以及社会需求对接的应用性指标,进一步强调双创人才培养需求导向,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对接,真正实现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推动行业高校自身不断深化改革。
2.要素维度:汇聚多元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要以多元、开放、共享、协作的理念,打破常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集聚行业、产业、企业各类创新元素和创业资源,引导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办学,消除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天然鸿沟。要积极构筑产教融合的校内外创新创业育人平台,拓展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提高专业设
第9期(总第985期)置与企业发展的匹配度,改革传统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与企业生产的联动,培养现代社会与行业急需的创新型、创业型人才。要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国内外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产教融合的双创教育平台,发挥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功能。要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共融、实习实践与研究开发共用、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产业发展共商、理论教学与实训过程共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双创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要以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为载体,以实际项目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容,扩大合作范围,合作形态从“点”“线”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丰富产教融合类型和层次,多方共同开展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全方位合作,定向培养行业企业所需双创人才,构建多校多企参与、多项目合作、多元素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3.模式维度:构建政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驱动双创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政府、行业、企业要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参与双创人才培养过程。行业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沟通和协调,汇聚政校企多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内外联动、开放办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要逐步打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壁垒,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导向,探索“开放、高效、集成”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提升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质量。政产学研协同培养双创人才是一种跨界面、跨组织、跨文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活动,它涉及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将以课堂授课为主的理论教育教学与直接获取生产实践的应用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和
2021年5月上65“面”第9期(总第985期)创业人才的教育模式。政产学研协同培养双创人才将知识需求方和知识供给方有机连接起来,推动“政、产、学、研”四方的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和深度合作,促进了教育、科技、人才、社会多方的融合贯通,体现了协同创新的扩大效应,对于高校培养双创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4.质量维度:培养社会所需复合型双创人才。当前,行业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创业技能低;另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的创新人才和一线技术型人才得不到满足,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如此困境,只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推进高校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双创人才培养供给体系,才能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两张皮”问题。要融合高校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消除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和设计高校创新链、创业链和人才链,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双创人才培养主体与产业主体精准对接。创新链、创业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对破解双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行业高校全面实施多链融合的实质就是回归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初心,实现双创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真正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三、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路径
行业高校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662021年5月上职业指导需求办学,从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全面对接行业、企业的彼此需求,建立起供需匹配的紧密关系,实现产教的同频共振,最终形成双创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
1.人才培养理念:双创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融合。行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全面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为目标和使命,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需求为牵引,通过实施产教融合驱动双创人才培养,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行业产业发展前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坚持创新创业教育链、人才链主动融入产业链,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双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双创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充分融合高校、社会、行业、企业的供给与需求,激发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双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人才培养机制: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全程育人。健全学校、行业、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动态耦合机制,充分运用政产学研协同的工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校企研发中心等三类产教融合支持机制,整合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上的各个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提升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对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实效。全面提高双创人才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注重发挥行业产业组织人才需求预测、职业发展能力评价、创业资源整合等机制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依据行业产业链的需求和布局来配置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要素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深化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把创新人才供需结构比例、就业创业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调整、培养目标修订
“孤岛现象”职业指导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发挥高校、院所、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全程协同育人的特点,实现跨行业、跨单位、跨领域的协同创新、行业开放式协同培养以及创新型拔尖人才、复合型工程人才的联合培养。
3.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与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理念,扩大行业企[参考文献]
第9期(总第985期)教育教学平台,打造“基础课程—案例课程—创业课程—行业嵌入课程”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协同、校内外双创导师协同授课的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业参与双创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促进创新创业内部教育教学资源和外部教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打造类型多样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有效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双创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互动式与互惠式发展。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不断加强双创教育内涵建设,积极探索“走出去,引进来”的校企协同培养双创人才模式,加快双创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杜绝出现双创人才培养中目标偏移等问题。优化基于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渠道,对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机制和目标进行剖析与实践。在遵循复合型、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订单式培养双创人才,引入产业实践类项目,从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教学形式组织、培养模式创新、“多元合一”培养体系改革等方面入手,推进双创人才分类培养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通过汇聚政校企多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分类培养条件,对学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设置等进行动态调整。加大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力度,有机衔接创新创业人才链和行业产业链,合作共建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双创基地、大学生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园等双创教育平台。积极与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委托班,优化企业冠名的虚拟班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高效利用行业企业的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构建多层级校内外双创
[1]陈勇平.三三螺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10):92-57.
[2]张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8):42-44.
[3]张雁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1):64-68.
[4]蔡敬民,夏琍.应用型高校的产教融合:内涵认知与机制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4):4-7.
[5]陈诗.论深化产教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19-21.
[6]吴学松.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5):56-61.
[7]谢笑珍.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81-86.
[8]王振华,黄志纯.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横向科研工作研究[J].江苏高教,2019(10):62-66.
[9]刘月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分析与行动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62-65.
[10]刘建平,宋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4):230-232.
[11]谢笑珍.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81-86.
(栏目编辑:刘杰)2021年5月上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