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宁、要”,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二、教学过程
开场: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的老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古诗三首》。
(一)明确主题,导入新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说天下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我们将通过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还将学习写书信。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先来学习《古诗三首》。 (二)学习《出塞》
古诗中有一类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我们把这一类诗称作边塞诗。
今天我们要学的《出塞》和《凉州词》就是边塞诗,我们先来学习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1.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请你借助拼音,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相信你一定读准了“塞”“秦”“征”“将”这几个生字。
其中“将”字是多音字,在诗句中读作jiàng,我们以前学习过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jiāng,可以组词为“将要、将来”。
我们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大家已经学习过很多七言诗了,在朗读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老师建议大家朗读时可以将关、还、山三个字适当拖长,这样读起来更有韵味。现在大家可以跟着老师再读一遍这首诗,读出古诗的节奏。
(教师范读古诗) 2.多种方法,读诗悟情 (1)理解题目
这首诗的题目“出塞”中的“塞”是指边塞,关塞。 (出示边关的图片)看到边关,你有什么感觉? 有的同学发现边关环境艰苦,荒无人烟。
为了巩固国家政治,防止边疆少数民族的入侵,古代的统治者都派重兵驻守边关,保卫国家疆土。
而题目“出塞”是指到边疆地区戍守边关。 (2)理解前两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老师来读诗的前两句,你们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同学眼前仿佛浮现出“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的画面。 有的同学通过查资料了解到这句诗是说从秦汉两朝开始就有在边防筑城的措施了,这说明派遣军队驻守边关已延续有千百年了。
所以,这明月不是仅仅秦朝才有,这边关也不是仅仅汉朝才建,而是作者见这边塞明月照关的景象,想到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守关将士。
这轮明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们读读其他描写明月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思乡”联系在一起。
而那些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也把思乡之情寄托在了这一轮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些将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边疆,不能回家。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也许你因千百年来的战争让这些将士无法回家而痛恨,也许你在为边塞的将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感动,也许你想为这些英雄唱起赞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两句诗。
同学们,我们刚刚运用想象画面和结合资料的方法学习了古诗的前两句。 (3)理解后两句
我们再来读诗的后两句,大家可以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结合注释,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诗的大意理解为:只要还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英勇善战的将领在,就一定不会让敌人南下越过阴山。
我们从注释中得知“龙城飞将”是指“汉朝的名将李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他的资料。读后想一想诗人在诗中提到他想表达什么?
资料: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据传说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现在,请你再读诗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有同学不禁发出感慨:要是国家有更多像李广那样的英勇善战的人带领将士们建功立业、保卫国家,那么边关就能够更加巩固,国家将更加安全。
是啊,边关的将士们是这样想的,诗人也是这样想的,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希望国家边关永固,安全统一的愿望,我们再来朗读全诗,读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这样借助注释,结合资料,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了。
有没有同学已经可以背诵了呢?请大家尝试背一背吧。 (三)学习《凉州词》
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也是一首边塞诗。大家先来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过古诗,再结合注释,说说你从诗的前两句感受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醇香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致的酒杯之中,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守边的将士们出征前要开怀畅饮,那精致的酒杯中已经盛满美酒。诗中一个“催”字,打断了将士们的豪饮。这琵琶声在“催”什么呢?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还可能在催将士们快尽兴畅饮。更可能在催将士们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随之而来的将是那残酷的战争,“琵琶声”既是宴席上的欢快旋律,又是即将痛苦告别的前奏。
同学们,请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这两句。
作者借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将士们的心声,请你们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没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啊! 一个“几人回?”诉出了多少战争的无情悲壮,多少家庭的家破人亡,多少英雄的埋骨他乡。
同学们,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有同学想到:《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为守卫边关,至死未还。
还有同学想到:这“几人回?”是战士们的豪情:战斗来临,投身疆场,为国献身,又有何惧!
这种悲壮是何等的震撼人心,我们再读全诗,读出战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悲壮。
同学们,看来学习古诗除了要借助注释、结合资料、想象画面,我们还可以抓关键词来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下面就请大家将这首诗背诵下来吧。 (四)学习《夏日绝句》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读音和诗的节奏。 我们可以运用学习前面两首诗的方法来学习《夏日绝句》:
出示:借助注释;结合资料;想象画面;抓关键词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意,老师添加了一些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亦:也。
现在请大家自己读古诗,理解诗意吧。 已经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有同学在读诗的前两句时感受到了一种壮烈的气势。生为人杰,死亦鬼雄!这是不论生死都要成为英雄豪杰的雄心壮志。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古今无数的爱国英雄:奋起抗金,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这些人真正做到了生时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说怀念项羽,项羽又是谁?他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资料。
资料:项羽不肯过江东
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死战不退,宁死不屈,死后也是鬼中英雄。而当时的南宋统治者在干什么?
资料:北宋靖康年间,金人攻陷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赵构即位,建立南宋。后来,南宋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
读过这段资料,我们不难理解诗人李清照在借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个典故讽刺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诗人怀念项羽正是因为他的“不肯”,这份“不肯”是面对死亡时的英勇抗
争,面对敌人时的无畏精神。诗人李清照虽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却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如此的爱国情怀。让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她的情感吧。
课下同学们要将这首诗背诵下来。 (五)拓展提升
下面,我们来读第23课《梅兰芳蓄须》。 1.学习生字
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蓄 迫 租 纠 缠 邀 扰 拒 签 订 宁 要 妄 这些汉字中有两个多音字需要大家掌握。
“宁”在文中读作nÌng,组词“宁可”,我们学习过它的另一个读音nÍng,组词“宁静、安宁”。
“要”在文中读作yāo,组词“要求”,他的另一个读音是yào,组词“重要、只要”。
2.把握内容
请你默读课文,说说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大家可以将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勾画出来,然后将相关的内容填进下面的表格,再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原因
3.体会人物
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经历了种种危险和困难,请大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旁,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
4.自主阅读《难忘的一课》
书中的阅读链接还有一篇动人的爱国故事《难忘的一课》,请大家自主阅读,交流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课后作业
办法 危险和困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见识了诗人愿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感受了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我们为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感所折服。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2.预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延安,我把你追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