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0年9月参加工作,2012年6月退休,从事教育工作40年。在东台县许河中学、云集学校工作5年;1977年2月起,在盐城师范、盐城市第四中学、东台师范、阜宁高师等校工作35年。在组织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关心下,我不断取得进步,先后担任语文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处副主任(1986-1990)、教务主任(1990-1995)、校长(1995-2002)、党委书记(1995-2010)、调研员(2010-2012)。担任学校教导主任近10年,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愿意借此机会与同行交流。
【讲座提纲】
一、教导主任是校长的重要助手和参谋(角色定位)
二、加强常规管理,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基本要求)
三、重视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工作重点)
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头戏,而教导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角之一。特定的角色,决定教导主任的职责和使命。
可以说,教导主任是学校的中坚,是协调学校各种关系的枢纽。一方面,教导主任要上情下达,将学校的决策和意图迅速地转化为具体“作战方案”,并周密部署,进而使得战略成为行动;另一方面,来自基层的情况,尤其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领导集体,甚至是决策核心,以便于实事求是地调整行动的方略,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
导处,实际是协调处、作战指挥处。而教导主任就是学校的协调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员。
我们知道,校长是学校的化身,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我们也知道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并依此强化教师观念的转变,业务素质的提高。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中层干部的重要性,淡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那么,学校发展仅有优秀的方案,却缺乏执行力,终究不会获得成功。
实践证明,学校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中层。在学校的管理队伍中,中层的得力,将带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海尔集团之所以成功,它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方法一以贯之得到落实,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支高效的中层干部队伍,靠的是强健的执行力。因此,人们称中层为“企业的脊梁”。ABB公司名誉主席巴尼维克甚至说,成功是5%的战略加95%的执行。没有一支高绩效的执行层,有多少CEO眼睁睁地看着好的战略、规划变形、走样,最终失败;眼睁睁地看着事情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目前,学校的中层干部(特别是教导主任)现状究竟如何呢?大多数教导主任上任前,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专门培训,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目前还很不到位,校际之间、同行之间的交流缺乏深度。因此,上级的工作部署、校长的阶段要求、前任的习惯做法,通常就成为教导主任的工作内容。怎样当好教导主任,往往心里没数,缺乏章法。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繁杂,诸如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教学常规的督导与检查、教研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科研课题的确立与实施、教学质量的检测与分析、教学档案的整
理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经验的交流与推广等。一些教导主任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不得要领,不知道怎样有效组织与安排,致使教导主任想干却不知怎样干。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已势在必行。一些教导主任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案例教学、教学反思等新课程实施管理的要点及其内涵不甚了解;对学科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体系不甚清楚;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不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忙于应付,疲于奔命,业务荒废,导致一些教导主任专业知识匮乏,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一、教导主任,校长的重要助手和参谋(角色定位)
(一)教导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导主任必须具有“三种精神”:
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 教导主任在工作中,要务实,切忌务虚,必须真抓实干,把重要精力放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如果只重形式,工作浮在表面,那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
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 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导主任不但治学要严谨,身体力行,还必须注重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主动带头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用新理念引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在工作中,教导主任要甘作人梯,淡泊名利,大公无私,把闪光点留给教师,才能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取信于民。
2、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教导主任的角色、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教导主任必须树立三种意识:服务意识、前瞻意识和管理意识。
服务意识 现在有句流行语:“领导就是服务”,用在教导主任身上最能体现其实质和内涵。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唯有这样,才能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前瞻意识 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滞后性。作为教导主任,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用“前瞻意识“去思考、研究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指导。这要求你提前进行学习,广种薄收,主动了解吸收前卫的理念和思想,指导实践,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和规划。
管理意识 教导主任是管理者,也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负责人,因此有必要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中去,大到在学校整体规划、计划制订中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到课题研究、教研组活动加以指导帮助,小到学生作业习惯、打扫卫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可能参与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学校发展和教学走向的脉搏。同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业务能力。
3、教导主任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
过硬的教学能力 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导主任必须熟悉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各学科教材内容,明确各科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策略,并深入钻研一门或几门学科教学。这样,才能为教师树立榜样,带动教师深入钻研教学业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的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高智能的活动,教导主任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学习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管理艺术,并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综合的工作能力 教导主任要能熟练地编排各种表册(如课程表),要会拟订各种切实可行的计划,会写各种总结,要懂得如何组织教研、如何进行教改专题研究、如何进行教学督导与检查、如何听课和评课等等。一个能力单一的教导主任是很难胜任教导工作的。
(二)教导主任的作用
1、助手作用
“用能力来培养能力”。教导主任要起到校长的助手作用,不提高自身素质,不具备管理、组织、指导、领导的能力是难以实现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要指导、检查教师的工作,必须具备比教师更高的能力。教导主任素质的提高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素质、智能素质等。
协助校长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教导主任要指导班主任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自立能力。及时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倾向性问题。教导主任应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班级的水平。
教导处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任务最多、最重的一个系统,是执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枢纽。教导主任要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安排学校各项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诸
如教学力量的调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课程课时的编排、教研活动的组织、教改课题的确定等等。可以说,教导主任的协调、组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导主任对校长是助手,对教师、对学生则应该起到指导作用。如何使指导作用更有效,实践证明,善于管理,把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使创新精神作用于学校各项工作,在改革中求发展便是有效的管理办法。
教导主任对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监督和检查的目的不是汇报,而应该是指导。及时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根据自己工作实际,认真研究,以求提高。
此外还要指导教导处、图书室、实验室等处室的工作,帮助他们探索工作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现代的“目标导向式”或“信任指导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是主动的明确具体的管理,为现代科学管理。教导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任务转化为目标实施管理。具体任务的确定应该是: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有具体的事实内容;有限定的时间要求。特别要注意避免不利于执行的、过于笼统的口号式的提法。
2、参谋作用
教导主任应该大胆地发挥参谋作用。教导主任的职责决定了在工作中既要对校长负责,又要对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负责。教导主任要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全面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而献计献策。
教导主任在校长的支持下进行自己的管理、监督、检查、反愧建议等工作。(根据校长的意图)要在每学期开学前拿出上学期的质量统计、分析、验收情况、期终评比结果、主要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提出对新时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设想。这里包括明确的分工、工作步骤、途径、措施、具体要求等。教导主任从工作实际考虑校长在制订计划时的可操作性,这就发挥了在制订计划时的参谋作用。
教导主任要给校长当好参谋,主动为校长出谋划策,尽力协助校长抓好各项工作及各项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教导主任要经常深入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调查研究,倾听师生的建议,了解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路,提出最佳方案供校长和集体决策之用。
3、协调作用
教导主任的工作特点就是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有的学校人际关系复杂,矛盾很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教导主任在工作中就要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
(1)协调教师与学校党政领导干部的关系。教导主任对教师的缺点、工作上的不足,要当面批评并指出其危害和改正的办法。在学校领导面前要多讲教师的优点、成绩以及工作中的长处,多做解释和疏通工作。同时要注意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要无原则的和气,也要指出领导的某些不合适的言论或行动。多关心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以自己的行动赢得教师和领导的信任。
(2)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导主任在工作中要使学校这个群体成为积极向上、是非分明的集体。尽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师,使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去奉献,少些索取,形成合谐的人际关系。
(3)协调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在协调关系时要多做解释工作,注意当众肯定表扬,背地个别批评帮助。帮助矛盾双方提高觉悟。要以自己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教育、影响他人。
总之,在新时期教导主任的作用不可低估。那种“校长怎么说就怎样做”的观念和常规做法已成为历史。只有认真思考,不断学习,开创性的工作才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导主任要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成绩情况、学习态度,全面掌握优、良、中、差学生情况;要充分了解教师家庭情况、政治业务素质、教师所面临的困惑等。时时刻刻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即发展学生,成就教师。
教导主任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导主任究竟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三)教导主任应该做什么
1、善于沟通,做好桥梁
党的教育方针要实施、贯彻,校长的办学理念要贯彻、落实,都离不开教导主任的工作。因此,教导主任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这就要求教导主任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碰到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成为教师与校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校长对学校进行规划、管理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关的制度;严格的制度可能引起领导与教师的认识不统一。这时,教师的思想工作,就得由教导主任来做。因此,校长侧重于决策和指挥,教导主任则侧重于组织实施和协调。教导主任是在校长的领导下起助手参谋作用,并参与和执行决策。
2、乐于学习 树立榜样
教导主任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管理者,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这就要求教导主任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并能运用理论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为了适应教务管理的需要,教导主任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虽说不能学富五车,但至少要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具有辅导教师备课、上课的能力。在教师心目当中,教导主任是榜样。教导主必须以身作则,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探索精神,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展现。因此,教导主任要十分注意加强自身的政治、业务修养,时时处处要做教师的榜样。
3、勤于听课 指导实践
要想搞好学校的教学质量,抓好、抓实课堂教学是关键。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课改的要领。教导主任既是教学的一线教师,也是学校教师课改的引领者,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要深入课堂,了解全校教师的教学情况。实行每人一节公开课,都要深入课堂,不断积累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感性材料,与教师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与授课者沟通,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教导主任,应用心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根据学校的教学现状,围绕教学的重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语文、数学教研组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树立教研标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加强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基本要求8条)
1、教学力量的调配。教导主任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的基础上,争取校长的支持,
知人善任,尽可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特长,从政治、业务多方面考虑,认真选配各年级(班)主任、各学科任课教师,使教师在年龄、性别、知识水平、授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上搭配协调、合理,做到人尽其力,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能动性。
2、教学计划的制定。每学期开学初,教导主任要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和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全方位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教导处人员具体讨论学期工作目标和完成工作目标的措施,以及有关教学教研活动的安排,落实各类人员职责,在次基础上拟订切实可行、内容具体的教导处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要体现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求实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扎实的工作措施。教导主任还要认真审定 各教研组、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工作计划。制定计划,要遵循以下10个原则:
⑴制定计划必须以国家计划和上级主管部门计划为基本出发点。
⑵制定计划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确保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整个学校工作重点突出,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⑶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要求适当。
⑷计划的任务指标必须明确。
⑸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灵活性。
⑹计划要适时总结,及时修正。
⑺计划的制定要具有超前性。
⑻计划的目标要有特色。
⑼计划要便于检查。
⑽计划要具有相应的弹性。
3、各种表册的编排。每学期(学年)初,教导主任要做好教师任课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值周表等的编排工作。
再如课程表的编排,要根据课程方案,排齐课程,排足课时,不地随意增减课程课时。排课时,对教师要公正,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尽量使课表合理、科学,所谓合理、科学,就是排课时要使学生劳逸结合,学科搭配合理。文化课与艺术课要相间编排,不能过分集中;各门功课要分散编排,尽量避免过多的连堂(包括同门功课连堂和同一教师连堂)课,要注意课程不与各种定期的会议、活动冲突,还要考虑微机室和体育场地,并适当照顾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如哺乳期女教师),这样编排的课表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排课程表时,要尽量不受外届因素影响,课表一经排定,即成规章,不得随意更改。课表要在开学前排定,做到不错排、不漏排,总课表、分课表一同下发,使教学工作一开学即走入正轨。
4、招生、编班。教导处每年根据下达的招生指标招收一年级新生,然后电脑编班,语数教师抽签确定教哪个班。
5、各项工作安排有序,条理清楚。每个教师手中有一本工作行事历、学校每周一将本
周工作安排张贴在橱窗里,并在周一下午开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具体安排,教师进行详细记录,这样明确各部门、各教研组、年级组、各班以及各个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指标,责任分明,既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又能激励每个教职工完成任务。
6、教师一本通。这是教师一学期工作的真实记录。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但这些资料零散,规格不统一,不宜保存和整理。可以设计一本校本教研手册(教师工作手册),它涵盖了教育、教学、教研等27项工作。这些都是教师必做的最基本的工作,除了备课写在教案本上以外,老师进行教研、听课、开会、学习、活动、批改作业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都记录在此本上,所以被教师誉为“一本通”。“一本通”是教师工作道路上的“拐杖”,有了“一本通”教师评职称时就不用补材料了。“一本通”——教师的“小灵通”。
7、全员实行考核量化。对每个教职工实行考核量化,首先制定考核量化指标,考核内容为教学、教研、活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考核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进行核算,并进行公示,学期结束再进行总结。考核不仅与经济挂钩,还与聘用、分课挂钩。通过考核,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纪律性。
8、档案管理。教导工作实行档案管理,教务档案建档要及时,资料要齐全,资料要准确,查阅要方便。一般来说,教导处要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学籍管理档案、教学常规管理档案、图书仪器管理档案等等。
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工作重点4条)
教学管理内容广泛,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与课程的管理,教学检查、考试与命题的管理,教师与学生的管理。总之教学管理是对教育者的管理,受教育者的管理和教育过程的管理。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管理的切入点
思想是先导,思想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教师也经过了多次新课改培训,但是,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课堂封闭。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比较严重,他们有经验,但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同时,年轻的教师虽然接受了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但是对新课程精神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虽然教学方法花样翻新,但是华而不实,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没有多大改变。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差别即在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高度决定教师的教学高度。所以,教导主任要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走出去听。组织教师到外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邀请全国名师到学校讲学。让教师感受新课程的理念。
2、静下来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精彩;迟一天阅读,就多一份平庸。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可以列出书单,组织并鼓励教师阅读教育名著、教育报刊杂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和大师们对话,使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制高点。
3、坐下来研。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潜下心写。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通过以上措施,促教师实现“六个转变”,树立现代教学思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六个转变”:
●教学理念由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设计。
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筛选适应教育的少数人的工具,而要成为适合于所有受教育者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与开拓者;教育的成功不能以功利性的教育为唯一的价值判断标准,而要以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为最高价值尺度,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教学模式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要活而不乱、不能活而不实,不要为了活而活,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设计。
(2)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改变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开放过程。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激发学生以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
●教学顺序由“教后学”转向“学后教”
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要先看一看,先想一想,先议一议,先问一问,先试一试,从而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欲望;
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要多关心,多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学生的成功、失败与困惑等,有意识地为全体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活动由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
过去对课堂教学评价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绝对地位和作用,对教师教学法行为的评价往往是看教师设计和组织,而忽视了课堂的主人——学生。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体现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教学活动设计由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教师的教学,更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叶澜教授听课总是坐在教室的前面,面对学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教学手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信息约20%来自听觉,约80%来自视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大大增加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有关测试认为,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30%以上。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在运用新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能力。
●教学质量评价由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培养良好习惯为重点
教育是什么?就是把老师课堂上讲授的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智商高的学困生,为什么?是因为习惯差矣。习惯正是新课程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课程理念。习惯+分数=质量。分数,理论上深恶痛绝,实际上又是孜孜以求,教育不能回避分数,分数是新课程下教学质量的天然组成部分,不要把抓分数推到新课程的对立面,关键是我们不能违反教育法规片面追求分数,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满分、满意、满足。培养好习惯是中国教育改革中永恒的精华。新课程背景下,有学者认为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习惯,即: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教育教学生产力,需要“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教师三种习惯,即:经常阅读的习惯,工作优秀的习惯,勤于反思的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