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搅拌桩桩顶处于软弱土层中处理措施的探讨
2020-12-01
来源:年旅网
工业技术 深层搅拌桩桩顶处于软弱土层中处理措施的探讨 朱庆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土木系 江苏扬州 225 1 01) 摘要:阐述了深层搅拌桩在软弱土层中的处理方法。介绍了深层搅拌桩湿法施工在处理桩顶处于淤泥质土层时,以试验为基础,通过改 变水泥掺入量,调整水泥浆分配 优化施工工艺,使水泥与淤泥质土充分搅拌,获得承哉力较高的深层搅拌桩与天然地基形成的复合地基 关键词:深层搅拌桩 淤泥质土 试桩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b)一0070—02 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时利用水泥 4.89m,场区内普遍分布。第4层为粉土夹粉 考虑到本工程规模较大,且本工程桩长较 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 砂,承载力特征值fak=l40kPa,层厚1.20m~ 大,部分达到了22.6m,超过了规范中不宜 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与固化剂原位 2.80m,场内普遍分布。第5层为粉土夹粉 超过20m的要求,故此施打了9根工艺试桩, 强制搅拌,利用软土与固化剂之间发生的 砂、粉质粘土,夹淤泥质土,承载力特征值 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反应使软土凝结硬化形 fak=l20kPa,层厚5.60m~7.50m,平均层厚 成强度高且水稳定性好的水泥土,并与天 6.26m,场内普遍分布。第6层为粉细砂夹粉 然地基共同组成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低 土,承载力特征值fak=l80kPa,层厚8.70m~ 的复合地基。由于其无噪音、无振动、无污 15.20m,平均层厚I1.78m,场内普遍分布。 染、功效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 以下土层土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在此不进 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尤其适用于加 行赘述。 固较深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以及含水 1.2设计概况 率较高、塑性指数较低、承载力不大于 搅拌桩设计桩径为650ram。设计有效桩 1 20kPa的粘性土地基,对超软土效果更加 长:工程桩l6.6m~22.6m,共39l0根,要求 显著。 进入第6层土不小于1m。抗液化桩设计有效 扬州某图书馆工程,设计采用水泥土 桩长为6.5in~7.5m,要求进入第5层土不 深层搅拌桩(湿法)复合地基。 小于lin。设计水泥掺入量不小于l6%,外掺 剂为生石膏粉,用量为水泥用量的2%。设计 1工程概况 要求加固后的负荷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1.1工程地质概况 为:主楼≥210kPa,附楼≥l 50kPa。单桩承 场地原位农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5.20m~ 载力特征值Ra≥l75kN。搅拌桩桩身水泥 5.80m。根据地基土的组成、特性及埋藏条 土90d室内土工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值≥ 件,并结合工程特点,场地地基土体上部为 1.76MPa。有效桩顶标高:主楼一6.O00m,附 人工活动层,其次为长江近代冲击层。地基 楼一5.700m。 土自上而下课分为ll层,白上而下概述如 下:第1层为耕作土,含植物根系及有机质, 2工艺性试桩 均匀性差。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层厚 深层搅拌桩施工是借搅拌头将水泥浆 1.00m~2.15m,平均层厚1.40m,场区内普 和软土强制拌和。搅拌次数越多,拌和越均 遍分布。第2层为粉土,局部夹薄层粉质粘 匀,水泥土的强度也超高。但是搅拌次数越 土,承载力特征值fak=l20kPa,层厚1.00m~ 多,施工时间也越长,工效也越低。试桩的 2.35m,平均层厚1.8l m,场区内普遍分 目的是为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 布。第3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 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 含腐殖物,局部夹粉砂薄层,承载力特征值 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 fak=7OkPa,层厚3.50m~5.70m,平均层厚 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表1 序号 水泥等级 掺入量 外加剂 位置 龄期 试验值(MPa) 1 l6% 7d O.26 0.24 2 P.O325 l8% 生石膏粉水泥用量的2% 3层土 7d 0.42 0.49 3 20% 7d 0.55 0.53 表2 序号 水泥等级 掺入量 外加剂 位置 龄期 试验值(MPa) 1 22% 7d 0.79 0.78 2 P.032.5 24% 生石膏粉水泥用量的2% 3层土 7d 0.84 0.85 3 27% 7d 0.72 7O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1试桩工艺如下 (1)l#2#3#桩采用20%(体积比)水泥 掺入量,“六搅三喷”工艺。 (2)4#5#6#桩采用16%(体积比)水泥 掺入量,“四搅二喷”工艺。 (3)7#8#9#桩采用1 8%(体积比)水泥 掺入量,“四搅二喷”工艺。 (4)所有试桩水灰比控制在0.55以内; (5)泥浆比重控制在1.76以上。 (6)从自然地面开始打桩,待龄期满30d 后,开挖至设计桩顶进行静荷载测试。 2.2待30d龄期后。进行了静载荷试验,试验 结果如下 (1)l#桩实测最大荷载为2l0RN,累计 沉降量43.63mm;单桩试验点实测Q—S曲线 在210kN时出现明显陡降,故可判定单桩 极限承载力为上一级荷载值1 75kN。 (2)2#桩实测最大荷载为1 75kN,累计 沉降量48.30mm;单桩试验点实/ ̄IQ-S曲线 在l 75kN时出现明显陡降,故可判定单桩 极限承载力为上一级荷载值l40kN。 (3)鉴于以上结果,可认定试桩已不能 达到设计要求,故停止测试 3原因分析 3.1对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 地质勘探报告表:场地地基土体表层 为人工活动层,以下为长江冲洪积层,以粉 土及粉质粘土为主,应较适合深层搅拌桩, 但其中第3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与粉土互 层,含腐殖物,饱和,fak=70kPa,从黄海高 程2.40m~3.04m普遍分布。其余土层地质 情况良好。显然,3层土为软弱层,众所周知 深层搅拌桩桩顶端强度对桩承载力影响最 大,而本工程桩顶正处在第3层中,故桩顶 地基承载力不足是导致试桩强度达不到设 计要求的根本原因。 3.2试桩抽芯取样分析 对未进行试压的3#试桩采取抽芯取 样,发现仅桩顶部分发生明显破坏,桩身的 中下段均完好,且强度较高,考虑到钻芯取 样对桩身的扰动,故该试验仅做分析参考。 3.3水泥土试块分析 (下转72页) 工业技术 成型轮组的位置,使设备的部分机构不共 线,产生侧向力,造成辊型梁侧弯(图2)。 辊型机料卷的位置、校平导料轮的位 但在此侧弯范围内,辊型梁可安全通过三 面冲,三面冲在结构上,保证了,纵梁进入 冲模座,冲孔时,避免碰撞冲模座。在辊型 梁X、Y方向对纵梁腹面、翼面由导向轮定 置、辊型导料轮的位置、辊轮组的位置。经 过调整,四部分机构已基本对称分布在设 备理论中心线两侧,已最大限度消除了辊 型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力,但如上所述的辊 3辊型纵梁问题的处理方法 (1)重新调整送料导向轮及辊型轮组, 位导人,在辊型梁侧弯值改善后的情况下, 使这些部分的轴线对设备的理想中心线对 型梁撞机床原因难以控制,几此种种因素 是不会撞击三面冲机床的。 称分布;(效果是辊型梁翼面不等高现象已 的存在,纵梁撞击冲模座的潜在风险还会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纵梁在进入三面 消除)。 (2)加强操作工培训,明确在辊型过程 中不允许调整导向轮数值。 (3)将三面冲冲模座倒角,使辊型梁容 易进入三面冲的冲模座之间。 有(表1)。 结论:只有设备异常才有纵梁撞击冲 模座的潜在风险。 (2)型梁侧弯。 经过上述措施,已经把辊型梁侧弯值 冲设备冲孔时撞击机床,造成设备故障,最 关键的是辊型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纵梁在 辊型阶段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4现生产状态 (1)辊型梁撞机床仍未完全消除。 由22降低到2mm~9ram,任意2mm长度范 【1]祁三中.重型车车架纵梁加工工艺技术 围内最大侧弯值1.5mm,虽辊型梁侧弯值 的研究与工业化….装备维修技术,2010 并未完全达成必达目标,即侧弯值=5ram, 表1 (3). [2】王先进.冷弯型钢生产及应用[M】.北 辊型梁偶发性撞床因素 辊型梁端头开口大 辊型梁前瑞塌头 辊型梁局部出现突变、鼓包 三面冲凹模螺钉松动,使凹模 高度高于导向轮导引平面 三面冲冲头未及时回位 腹面支撑滚轮动作未到制定位置 原因分析 辊型梁经飞剪切断后,材料应力释放 辊型成型轮Y向不在同一平面上 辊型梁运输过程中受到撞击 三面冲设备故障 三面冲设备故障 三面冲设备故障 风险分析 偶发性 偶发性 偶发性 偶发性 偶发性 偶发性 京:冶金工业出版社,l994. 【3]张新生,刘长勇,杨毅勇.汽车纵梁冷弯 成形生产线的研制[J].锻压装备与制造 技术,2006,2. [4]吕庆存.数控冲孔生产线在车架纵梁加 工中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1,2. (上接7O页) 在工艺性试桩前,按不同掺入量分别 的提高影响并不明显,相反的水泥无法充 分与土体结合,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所以 本工程中水泥掺入量不应高于27%。 (2)3层土为软弱层,所以其中水泥掺入 量应不低于22%,否则无法达到设计强度。 (JGJ79—2002)第1 1.3.6条采用“四搅二喷” 工艺。考虑到本工程水泥掺入量较高,为确 保水泥与土的充分结合拌合,本工程在原 “四搅二喷”工艺上调整为以下几点。 (1)搅拌机械就位、调平。 (2)搅拌喷浆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 (3)边喷浆、边搅拌提升至预定停浆面。 (4)重复搅拌下沉至设计加固深度。 (5)搅拌提升至预定的停浆面。 (6)关闭搅拌机械,移机。 制作了水泥土试块,结果汇总如下(表1)。 设计要求搅拌桩桩身水泥土90d室内 土工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值≥1.76MPa, 根据水泥土强度经验推算公式fcu90=(2.37~ 3.73)Xfcu7,本工程中fcu90为1.76MPa,系 (3)考虑到本工程采用大开挖坑内施工 桩基,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为提高 数若取中间值3.0,则相应推算出7d龄期水 工程质量保险系数,且为提高施工速度。根 据《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 泥土抗压强度应为: fcu7=fcu90/3=1.76/3=0.59MPa (YBJ255-91)第2.0.3条,决定水泥标号提 高至P.042.5,从而将水泥土强度进一步提 高20%~30%。 显然,按试桩采用的水泥掺入量是无 法达到设计要求的,水泥土抗压强度的不 因。 5结语 本工程水泥掺入量及处理深度均突破 了现行规范的使用范围。桩基经测试单桩 足是导致试桩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直接原 4.2提高桩身上端强度及刚度 随着深度的加深,桩身的应力亦随之 4处理措施 递减,故桩上端是应力最大的部分,且桩头 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 测试桩沉降量均未超过20mm,可见通 落在最软弱层上,所以对桩上端进行局部 求,根据上述分析,本工程的注意点在于 加强是合理的,但如前所述本工程中除3层 过调整水泥掺入量、调整水泥浆分配、并通 提高桩上端刚度及强度;重点在与如何解 土外,其余土层地质情况均相当良好,故仅 过合理的改变施工工艺是解决承载力不足 决软弱层强度不足;难点在于水泥与淤泥 质土的有效结合。针对这三点问题,确定了 以下处理措施。 仅为了满足桩上端的承载力而对桩身通长 的关键。同时,通过试验也可见深层搅拌桩 进行加强显然是不经济也不科学的。故将 的水泥掺入量是有一定限制的,过高并无 益于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所以充分收集深 水泥掺入量调整为以下几点。 4.1提高软弱层水泥土强度 (1)桩身上部6m范围内采用24%水泥掺 层搅拌桩在各类土中的施工工程资料及加 强经济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要提高水泥土强度,最直接的方法便 入量。(2)桩身6m以下部分采用2O%水泥掺入 量。 是提高水泥掺入量,通过现场取样试验,得 到了以下试验结果(表2)。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过高的水泥掺入量对于水泥土强度 参考文献 [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4.3优化施工工艺 本工程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2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0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