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
是: (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 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 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一论断说明: ( 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个说法:(
)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 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 A. 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 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
)
) )
( )
1
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0.“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1.列宁指出: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 是: ( ) A. 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 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2. 20 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
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 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1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
)
。这句话的含义
)
)
2
16.国家 断 本主 的 生是: (
)
A. 科学技 展的必然 物
B. 生 高度社会化和 本主 基本矛盾尖 化的 果 C. 本主 国家 行生 料全部国有化的 果 D. 商品 展的一般 律
17. 科学社会主 世的 志是 :(
)
A. 《共 党宣言》的 表 B.《 本 》的出版 C.唯物史 的形成
D. 私有制的消失
18. 克思主 政党是工人 的先 ,它明确地指出了 克思主 政党的: (
A. 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 性和革命性 C. 性和先 性
D. 先 性和科学性
19.“通 批判旧世界来 新世界”是: (
)
A.空想社会主 未来社会的方法 B. 克思主 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 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 未来社会的方法
20.“代替那存在着 和 立的 旧社会的,将是 一个 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展的条件”
。 是:(
)
A.《共 党宣言》中的一段 B.《共 主 原理》中的一段 C.《哥达 批判》中的一段 D.《 本 》中的一段 二、多 (每
1 分,共 20 分)
1.作 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克思主 理 体系的三个主要 成部分是: (
)A. 克思主 政治学 B. 克思主 政治 学 C.科学社会主 D. 克思主 哲学
2.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 : “静者静 ,非不 也” ,“静即含 , 不舍静” ,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 和静止都是物 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 的特殊状 ,是不 著的运 C.静止是相 的,运 是 的
D. 静止和运 是相互包含的
3. 从人 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 器——机器使用—— 子 技 的广泛运用——生物技 的突破⋯⋯ 一 程 明: ( )
A. 践是客 的物 性活 B. 践是 史性活 C. 践是社会性活
3
)
D. 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4.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D. 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5.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6. 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
A.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为山九仞,功于一篑
7.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 ) A. 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 C.团结——批评——团结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8.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 ( ) A.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 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10.马克思本人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包括 :( )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B.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C.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D. 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1.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
4
A. 成本 B. 工资 C. 利润
D. 利息
13.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 .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4.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1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
A.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 政党制度
16.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 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7.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 )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D. 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18.微观规制的主要类型: ( ) A. 反托拉斯法 B. 公共事业规制 C.知识产权规制
D. 社会经济规制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2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 5
( )
4 分,共 20
三、辨析题(每题 分) 1.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3.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 带来了经济增长, 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4.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5.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10 分,共 30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 分)
1. 材料 1:贝克莱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 “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康德提出: “人为自然界立法” ,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 ,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叔本华说:“意志是世
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波格丹诺夫认为:“ 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
材料 2:柏拉图认为: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 、“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称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
源”,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朱熹认为: “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
请回答:
( 1)材料 1 和材料 2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 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2.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因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见《公子·公孙丑上》
请回答:
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 材料 1:
全世界 4 万多家跨国公司,对外贸易总额超过 1 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 7 千 万人,控制世界生产的 40%,世界贸易的 5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 60-70% 和国际直接投资的 90%以上。 跨国公司正在跨越民族国家而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 其国际生产和经营正在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
材料 2:
跨国公司已不仅仅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法律手段运用, 而是逐渐将其当作一种市场策略 频频使用, 这也导致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争议不仅规模越来越大, 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对 我国一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威胁。 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调研报告》 引用的 资料,仅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
材料 3:
2006 年 4 月 27 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关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 徐冠华说:“在我国的发明专利中,
10 亿美元。
6
一、 单项选择题 12。 D
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占绝对多数, 且国外企业的专利主要分布在高科技领域, 其中在无线电 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分别占到 93%、91%、85%、69%、60%。”“我 国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窗体顶端国产手 机售价的 20%、计算机售价的 30%、数控机床售价的 20%-40% 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 1)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 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20。 A
6. CD7。 ABCD 13。 AC
14。ACD
20。 BCD
1. A 2。 B3。 D 4。 B5。B 6A7。C8。 C 9。 B10。 D11. D
17。 A18。 C 19。 B
4。 ABC 5。 ABD 11. ABD
12。 CD 19。 ABCD
13。 C14。 C15。 D 16。 B
3。 ABCD 10。 BCD
二、 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8。 ABCD 15。 ABCD
9。 ABD 16. CD
17。 BCD 18。 ABD
三、 辨析题
1.“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 正确的意识或思想, 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 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内容都是来自 客观物质世界, 只不过,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 曲的、颠倒的反映。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第一,错误的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如神、 鬼等错误观念的客观原型就是人自己, 是人这一原型的主观变形。 第二, 错误思想不是主观 自生的,而是有其产生的客观物质根源, 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根源。 第三,错误思想也随客观 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分析和克服错误思想时,就要分析这种错误的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根源。
2.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 确定性不是指不同的人、 不同的阶级各有其实践标准。 实践标准的含义不以个人和阶级的不同而改变。(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的含义是: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
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因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 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 第二,即使是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 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
7
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错误。
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类敲响了警钟。
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 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 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 展不充分等造成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
4.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垄断从自由竞争中形成,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 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形成没有改变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因而不可能消除竞争。其次,垄断必 须通过竞争维持。 垄断组织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 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 临的外在竞争压力, 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最后, 任 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 中小企业, 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 一个垄断组织,不同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垄断阶段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反常现象’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给人
5.“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 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
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 社会主义革 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 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这是因 为:
第一,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
义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无论是当时的俄国还是中劳动群众所受的多重压迫和剥削格外深国, 重, 使社会矛盾特别尖导致社会革命的主客观条件的成锐, 熟: 反动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 变地维持自己的统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也不能照旧地生活下去治, 了。 同时, 马克思主义政 党已经能够在马列主义的指导正确地分析革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队伍本身的状下, 况, 把马 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制定出正确的路线、 方针和斗争策略, 广
运用各种斗争形式, 直到发动武装起义, 进行武装斗争,夺取革命泛发动和组织群众, 的胜
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
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一定的社会
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 后 的生产力的基础上, 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 象。 但是
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 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 相互交错的现象。 生产力的发 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 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
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从历史上看, 封建制取代奴隶制、 资本主义社 会取代封建社会,也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8
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 ,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材料分析题
1.( 1)材料 1 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 观唯心主义。
( 2)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世界反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它夸大了主观精神地位和作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的,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理念”或“绝对观念”等,认为这种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他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为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它的错误是 把本来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 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的精神实体。 这种 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2. 揠苗助长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质变基础上又展 开新的量变。 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 否认质变, 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 论,二者都是错误的。
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庄稼的生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期待事物一蹴而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必须首先做好量变的积累工作。
3. 跨国公司全球化 ( 1)材料 1 说明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 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 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2)材料 2 和材料 3 表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尽管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全球战略布局, 利用其 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规则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
2 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客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