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年时期毛泽东思想探索

2021-04-24 来源:年旅网


青年时期毛泽东思想探索

是谁屹立于湘江之上,高呼“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又是谁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驱除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更甚是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力挽狂澜,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便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的呼吁和梦想。今天,作为一个热血澎湃的青年大学生,我徜徉在毛泽东的诗词中,遨游于有关毛泽东的历史记载里,对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思想与挣扎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脑海里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形象是这样的: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我老是在想,有着这样高大形象的人,其思想,见解也必定是自由的,先进的,能引领中国人民不断进步。是的,那个时期的毛泽东,并没有埋没在惨无人道的社会里,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首先,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交友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广泛联络同志,砥砺品行,增进学识,共同上进,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根本目的;志同道合,讲求原则,宏涵大度,真诚待人,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根本准则和基本态度;深入社会,亲近工农,不拘一格,广交朋友,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基本方式。青年毛泽东的交友观及其实践,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次,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在积极地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毛泽东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爱国主义的义愤到君主立宪理论的否定(1901—1911年);从民主主义的信仰到非科学社会政治学说的否定(1912—1919年);从理想制度的求索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抉择(1920—1921年)。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是内因、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促使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因素有四个。第一,时势使然(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造就)。标志着中国旧时代崩溃、新时代诞生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特别是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深深地影响了青年毛泽东,激发他探索救国真理的凌云壮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使毛泽东有机会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并得以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念。第二,湖湘文化,包括崇尚气节、主张变革、民为邦本、崇尚实学和提倡力行等思想在确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造成了积极的影响。第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帮助加速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当时在北京的李大钊、在上海的陈独秀以及蔡和森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都积极帮助毛泽东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培养并指导他迅速接受马列主义。第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的坚定志向及其政治实践促使青年毛泽东做出了最后的抉择。救国救民的人生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青年毛泽东改造社会道路抉择的演变,同时也规定着他对各种社会改造思潮的取舍。总结驱张和湖南自治两个运动的经验教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武装斗争的社会改造道路。 WP=4 以上促使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因素使得他的思想转变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时间短,转变快,体现出转变的急剧性。第二,接受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出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即实践理性,而不是通过阅读马列系统文本的学理选择。阶级斗争工具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向,“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第四,注重思想改造,不断地否定“旧我”,逐步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通过对各种主义、各种学说的鉴别、比较而终于抛弃种种错误思潮,建立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使他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创立者,成为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领袖,成为了影响一个时代的大政治家。同时,由于革命斗争紧迫,他没有来得及从理论上清算自己过去的信仰,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唯心到唯物转变不彻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准备不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毛泽东晚年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的影响。正如《历史决议》所指出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晚年错误是第二位的一样,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历史意义是主要的,历史局限性是次要的。

最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也是极其先进的。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党情,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宝库。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新闻思想,阐明了它对新时期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来源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即中国的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中国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办报实践与报刊思想、新闻教育、自身的新闻实践。 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即开端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与继续发展时期。 三、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新时期新闻实践 这是本文的主要部分,详细论述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新时期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新闻事业是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任务、作用和宗旨。 (三)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 (四)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六)注重调查研究,提倡新闻工作要深入实际。 (七)提倡学习语言,重视文风问题。 (八)重视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九)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十)坚持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四、毛泽东新t闻思想的贡献和价值毛泽东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新 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和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学说。 (二)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科学体系。 综上所述可知,作为体现中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重要特点和基本 规律的毛泽东新闻思想,并不是真理的终结,它必将感应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吸 收许多新鲜的内容,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因此,新闻工作者 应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当前的新闻工作和新闻改革的 实践中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青年时期毛泽东中西合璧的知识基础、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正是领导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向这位伟大的同志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