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仙形秘拳

2021-10-20 来源:年旅网
七仙形秘拳

作者:高 翔

一、柔软功

“筋长一寸,灵敏三分”。柔软功主炼筋,俗称“抽筋”,拔伸筋韧,灵活骨节,舒展肌肉,坚强肢架,是七仙形外功之一种,是七仙形习武之基础。 颈柔软功

颈节连接头部和躯肢,沟通生理所有机构,地位至重。柔颈之功,舒展颈节,灵活颈节,健壮颈韧,提高耐力,活脉通络,流通气血,强化神经。 1、点头

前点、后点和侧点。以头节带领颈节向前、后、侧点动,拉伸颈部筋韧,柔长之,坚强之(图1)。 2、摆头

左摆和右摆。向左向右,摆动头颈,脸部随摆,抽展两侧颈节筋肉,提高灵活性,增加柔韧力(图2)。

3、绕颈

旋绕头节,绕动颈节,圆活柔软,变化自如(图3)。 臂柔软功

柔臂之术,即手臂放松,流通血脉,强筋壮骨。此练习能使双臂松长、柔绵、灵敏、迅捷。 1、扭指

里扭和外扭。练习时,用一只手握拿另只手的单个手指或整个指掌,往里往外逐渐加力加度握扭。练习手指关节之柔软程度和强化手指之柔韧力量(图4、图5、图6、图7)。

2、活腕

里活和外活。练习时,一只手握拿另只手掌,往里和往外压迫活动手腕筋(图8、图9)。

圆活。练习时,单独活动手腕,作圆活运动。练习手腕关节之灵活度和强化手腕筋韧力(图10)。 3、弯肘

以肘弯为支点作弯曲扭转运动。练习肘关节之弯曲能度和强化肌筋(图11)。 4、旋肘

以肘弯为支点作旋转运动,正反皆练,增加肘关节的灵活程度和使用能力(图12)。 5、开臂

两臂从胸前开合扩臂,灵活臂根(图13)。 6、压臂

手臂伸直高举,手掌放在一物体上,向里压迫肩节,增加臂根的活动灵巧能度(图14)。

7、长臂

双臂自由放松,随意伸缩,任向舒展,尽量伸长拉开。伸时臂筋收缩感觉明显,愈长愈有妙意。加长筋骨,劲力自生,经常练习,可使双臂伸展无碍,灵活而坚强。 8、抡臂

俗称抡胳膊。单抡和双抡。练习时,胳膊取直,放松柔软,以肩为支点作圆活抡动,前后抡转不必用力,求其自然活泼,或单抡或双抡。初练之时,觉两手好似与臂脱节,两手血液骤增,膨胀感相当强烈,胀痛酸麻,观察两掌颜色发红,此乃抡臂之必然现象,练久自消,而功自得,为用也甚大。另外,也可在练时摩揉手掌,活泼气血以辅助练此功(图15、图16、图17)。 9、通臂

沉肩。练习时,沉坠肩部,向下用力,使肩部松沉,柔软和强化肩部关节筋脉,反复练习,升降起伏,形如鸟之振翼(图18)。

活肩。此法肩部自行作圆活运动,背部两只琵琶骨,随以起伏。练习琵琶骨活如门扇,

柔软如绵,灵韧松通。在柔术中极为重要,不可疏忽(图19)。 腿柔软功

腿功之要,修长劲雄,各家武功,皆加推崇。抽筋拉腿为腿功第一步基础。若不活不顺,妄谈七

仙形神腿绝技。 1、活梢

活指和活腕。活动脚趾脚腕,使其通顺活泼,强化脚趾脚腕力量(图20)。 2、提膝

亦称提腿,尽量提高膝部,或单以提膝加强练习或手抱膝加以辅佐,锻炼膝部关节和用

膝灵活度(图21、图22)。 3、转髋

髋即胯部。前后左右转动髋部,臀部也随之转动,使其自然圆活,提高出腿的灵巧程度。此法用于腿功腿技最有大益。多多练习,受益必深(图23)。 4、压腿

脚尖或弯或直,手抓脚尖或垂放身侧,向前伸腰拉伸压迫腿部筋节(图 前压。前伸一腿,24、图25)。

后压。两腿极度伸开,前腿弯曲,后腿脚尖点地,身体向后运动,用力压迫,以拉伸腿筋(图26)。

侧压。两腿左右极度伸开,一腿弯曲,一腿伸直,向下运动身体,压迫伸长腿筋(图27、图28)。

低压。放低姿势,低形抽筋。

上述三种压法,皆按低压法讲述。

高压。置放高物,适宜高度,伸腿其上,应用柔软,也分正压、侧压、后压,可参照低压说明(图29、图30、图31)。

叉腿。压迫日长,腿部筋开,可以仆地,是为全功。叉腿分竖叉和横叉两种姿态。练习时,也可直接叉开双腿,下压近地(图32、图33)。

凝腿。此乃柔腿秘法,指柔腿时使筋开有痛,静然不动,耗筋壮络,酸麻难忍,相当艰苦,坚持为功(柔腰、柔臂、柔颈也可引用“凝”法)。 5、遛腿

腿脚随意运动,任何方向,任何角度,伸开、踢开、旋扫,活泼筋骨,舒展筋骨,巩固压迫之效果,进一步加强关节灵活度,增强腿部更大力量。遛行试法,为进入技击打出之门作好基础功夫。 腰柔软功

练拳之前,必先活腰,柔软腰节,此乃拳术重要之基础,任何习武者皆不可

忽之。腰僵力拙,处处不通,处处不灵,何谈功夫高深?“练技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即言此。

柔腰功术,强化腰部骨质筋力,使之血气流通,活泼舒畅,求得腰节极度灵活,以达到“腰若仙游,夭矫不测”的境界。

1、前屈腰

站立直身,向前向下屈压腰部,或双手搂紧双腿,以腰腹贴住腿部为妙,脸部向腿逐渐压迫,拉伸腰筋(图34、图35)。

2、后倒腰

直身站立,两手高举伸直,配合腰部筋节向后展伸,倒压腰部韧带。屈腰倒筋,练习腰部韧带,前后伸缩弹性,强化韧肌强度(图36)。 3、折腰

向后倒腰,至手接地,凝住不动,成桥形。或双膝跪地,向后倒腰。折压腰椎韧质,叠骨柔腰,手脚愈折愈近愈妙(图37、图38)。 4、斜腰

由正身向身体侧面左右斜伸,展压侧腰部,舒松腰节,柔活疏松(图39)。 5、旋腰

两手臂伸直,配合腰部关节旋转一周,左右练习,圆活柔软,自然增力(图40)。 6、晃腰

腰节任意晃动、屈伸,适度用力,渐渐加快。活泼腰韧,运动腰腹,加强腰力,巩固力源。此功属于快柔软,活泼无尽,有力量,有速度,有助于高层发劲之用,功效非常,好处自行,不可不练。

7、翻腰

前翻。练习时,两手向前扑地,猛然翻转腾动腰部,悬空转动一周,前翻站起(图41、图42、图43)。

后翻。此法乃两手向后同时接地,猛然折动腰节,后腾转空翻一周,后翻站起(图44、图45、图46)。

侧翻。俗称打车滚轮。侧身,两手侧向相继猛然着地,腰部翻转一周过,侧翻站起。 柔软不但是一种独立完整的外功方法,且常被作为其它功夫的预备功和基前功(如内功、排打、发力等)。老谱载:“起手先要柔皮筋。”因人身由缓和之常态猛然激烈动作,筋韧骤然松紧,血脉骤然张弛,生理难能立即适应,顿感痛苦不舒,久则易损残体质,故先做柔软以充足准备。

柔软以慢练为秘传修习门径,另外再加以快练辅助,上功更快。练习柔软功夫,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至身体柔弹,灵通活泼,无碍无滞,是为柔软之佳境。( 二、内 功

内功是七仙形一切功法之根本,是七仙形武功之精髓。七仙形门尤其注重修炼内在功夫,拳经载,“不练内功不算功”。内壮则外强,本固方枝荣。不练内功,则难以修习外功、拳术、劲力、击技,不但进功缓慢,毫无作为,且舍本逐末,易致疾患,即使上功亦不能保持长久,更得不到七仙形纯正之功。

七仙形内功有三练,即站练、坐练和卧练。三练以站练为主,上功最快。三练皆为静形(百动不如一静),静中求动。

(一)站 功 “百练不如一站”。站练是七仙形内功最重要的修炼方式。站形骨撑筋开,兼顾全体,周身舒展,血脉顺畅,气感强烈,上功快,进功快。站练又被称为“站桩”,桩步负重,刺激下盘,功量大,强度大,功效大。

1、丹炉式。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脚尖正向前方,双膝适度弯曲。两手成掌,贴盖丹田(七仙形内功经载:“肚脐以下会阴以上整体腰腹称作丹田”,非指某穴某点)(图47)。

2、自然式。练形未脱人自然随便之态,故名。身体正直站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垂放身侧,接近髀骨,掌心向下,指尖外指挺起(图48)。

3、天地式。也称无尘式,旧时认为练此式能提挈天地,故名。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自然外分斜指,膝节适度弯曲,两手提起平放胸前,肘部适度弯曲,两手为掌,掌心向内,自然分张,掌指相对(图49)。

4、守洞式。单桩生根,含整体封闭,乃看家门户,故名。前腿提起,离地高度适宜,膝节适度弯曲,脚腕自然钩曲,脚尖指向前上,与地面呈半直角。后腿微微弯曲,全脚掌着地,脚跟微微内转,脚尖向外斜向前方。两掌伸出,一前一后,自然掌形,置于人体中线,高在胸前。腕骨微微起立,掌心向内斜,掌背外斜(图50)。

5、玄机式。此式极其切合技击,乃临敌应战门户,内含无尽玄机。身形半直角倾斜,两脚前后分开,距离适宜,膝节适度弯曲,力度负重四六开,全脚掌着地。两脚尖随身形斜指前方。两手自然掌,一前一后,置在胸前人体中线上,腕骨微起,掌形倾斜(图51)。

(二)坐 功

人之四肢,乃人体之梢节,枝柯般分散于躯干周围,远离中心神经和重要脏器,故心意支配减弱,血液循环增长,内能消耗增多。若以坐形盘曲四肢,活动静止,自然能够加强心意支配性能,能够减轻心脏生理负担,能够放松肌肉减少内能无谓消耗,营养基源,归培根本,各脏腑血气及一切精微,交流近程,调剂方便,恢复体能,增加体能,储藏体能,无论对养生还是技击,皆有大益。

1、便盘式。两腿弯曲交错,双足置放于大腿之下,两手叠合,左掌在外,右掌在里,掌心贴靠丹田。此种坐式非常随便,最为常见,虽普通人也容易学得。舒服自然,修炼内功盘坐的初学者和年老者多用便盘式(图52)。

2、单盘式。两腿弯曲,一足翻盘于另腿的大腿上,一上一下,置放分明。两掌叠合置放在下丹田处。

单盘式的两腿坐形,决定了身体的必然正直,只要单盘式成,自然脊直背竖。且在练功过程中双腿可以上下互换,减轻因单腿盘坐而产生的过度疲劳,给予恢复腿力的机会,能进行较长时间的内功修炼(图53)。

3、双盘坐。两腿弯曲,交错互压,双足翻盘于两腿之上,双掌叠压,贴靠丹田。双盘坐双膝着地与臀部成一平面,身桩稳固异常,利于久坐练功。但双盘坐对人体腿节柔软功夫要求太高,非久经训练不能成形。除少年学功,盘骨开化或柔软优良者,以不用为佳,勉强行之,身心紧张,反而无益(图54)。

4、跪坐式。双腿跪置于地,脚面、小腿面、膝盖皆向下贴靠附地,臀部坐压双足,两掌相合盖敷下丹田(图55)。

日本的内功家多用双跪式练功,在日本最为普遍常见。在我国则为深重之礼节,除此而外,比较罕见。跪坐式两腿形对于上身牵连不大,身体正直的控制和保持毫不费力,很容易达到内功要求,最利于全身放松。

5、端坐式。坐在床边、椅子或其他物体上面,两腿自然垂放,分开与肩同宽,两腿脚掌皆整体落地,脚面平直,小腿与地面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以此来决定坐物的高度(图56)。

此式端端正正,最易于宁静心神,排除杂念,接近完成内功要领,快速进入内功功态。

且周身无压迫紧张,能耐久坐,不觉疲劳,支持长时练功,避免中断,一气呵成,质量高,功易进。

坐式练功,尤其盘坐,初习者不能习惯,往往感到全体僵硬不适,身体重心控制不稳,而引起练功姿势不正确的改变,影响呼吸、放松,质量不佳,收效较缓。除了多多练习以求自然外,可在臀部垫加外物,提高身形,既能排除练功中臀部久坐的不舒服,还能适应人体坐式,利于内功修炼。练习日久,可将臀垫降低,渐低至最终撤掉,此时再不加垫也就毫无妨碍了。

(三)卧 功

卧式同于人们睡眠姿势,比较安逸,最适宜身患疾病者和体弱者,难以下床,则就地取材,睡着练功,提高人体免疫活力,恢复生命健康,总比懒卧床箦有益得多。对于经常练功者,在睡前或醒后习上一阵,消除疲劳,养精蓄锐,卫生身心,增加功力,久则生妙。 因人睡觉头部垫枕的习惯,初一练功,倘猛然除去枕垫,头部常感低垂不舒,非常别扭,故卧练也可加垫,高度适宜,因人而异,以背脊不佝、胸部不受压迫、呼吸舒畅为度。 1、平卧式。身体平放,仰面躺下,背贴床面。两腿伸直,脚尖自然外撇。外撇顺应生理,筋肌不受强制,非常自然,利于放松。两掌叠交盖合于丹田部位(图57)。

2、侧卧式。侧卧分为两种,一种右侧卧,一种左侧卧。因人体之心脏在左侧,故选择右侧卧。向左侧卧能给脏腑造成压迫感,尤其心脏功能不好者和体弱者,若压迫心脏,则会供血不足,呼吸不畅,间有阻塞,气量减少,体感不舒。而左侧卧对体质强壮者则影响不大。平时睡觉也要选择右侧卧为佳。

身体向右,侧躺床上,两腿自然弯曲,弯曲度不可太大,太大易引起腿肌紧张,右腿贴床,左腿置放其上,稍上前提,最为舒松。左掌覆盖于左大腿面上,右手弯曲置放头边。枕垫头部,高度适宜,安稳舒服(图58)。

各种练形除手、桩、身外,余部皆相同,皆头正顶平、颈立项领、脊直背竖、肩沉臀坐、闭唇合齿、舌抵上腭、耳关返听、垂帘内视(或目开睛亮)、鼻施呼吸。

头为人体之首,周身之主,领挈全节,统领整局,总司内机。头正顶平,则神经镇静,人感精神饱满,毫不昏沉,更利于聚精会神,集中意念,而五脏六腑机能活动自然旺盛;五官四肢,自然平衡稳固,式架严谨。

颈是头与身体联系枢纽,乃人体生理交通要塞,此处有气管、食管和重要神经经过。颈立项领,则呼吸舒顺,血气畅通无滞,神经领发灵动,心意调配完美。

人体内的脏腑器官挂附脊椎,在脊椎管内有脊髓、脊神经。脊直背竖,一可舒畅五脏,使其各就各位;二可畅通经络,使神经传导顺利,灵敏心意;三可通顺呼吸。 肩沉臀坐,利于放松,增加宽舒感,且可下降横膈,安稳重心,稳固桩步。

口宜关闭,轻合双唇,阻挡气流从口入,自然集中鼻部呼吸,加强呼吸锻炼效果,有利提高肺活量,意念易于安定和集中,易于做到意息合顺。

用舌尖轻轻抵触上腭,不得用力硬顶。一可阻挡气流从口出入,增加内功呼吸的纯正和严谨。二可充盈口中唾液,唾液中含有的人体免疫蛋白、噬菌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杀菌防癌。含有的神经增长素,能增强人体机能。含有的多种消化酶,对食物能良好地消化和吸收,有利人体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唾液增多时轻轻咽下,久之能健胃增食,降火去浮,灌溉脏腑,润心润身,滋补人体。又可增加舒服感,帮助安定心神,利于进入内功态。

闭眼内视,眼睑下垂,轻闭双睛,眼不见物,缓和心意,减少思虑,安定心神,易于入静,还利于放松,利于消除疲劳。闭眼内视,返光观内,感应周身不适,明察秋毫,荡除积滞,因此减少消耗,积蓄能量,培养精神,温养内能,充沛气血,即俗语所说的“闭目养神”

“积神生气”“积神生血”。或在练功时目开睛亮,正视不乱,一可消除懒惰、昏睡感,抖擞精神;二可清朗目光,增强视力,锐利眼神,提高技击眼功。

耳为听觉器官,收音辨声。练内功时,耳朵不要关注外界一切响动,而是用耳听取周身内在动感,功静触微,有利收摄心意,有利神经锻炼,增加耳朵灵敏感。

鼻施呼吸符合人体呼吸的生理规律,自然而卫生。鼻腔内有鼻毛,可清洁空气,阻挡空气中较大的灰尘和杂质。鼻内分泌有粘液,可粘住空气中较小的灰尘和细菌,且湿润空气。鼻施呼吸,气息匀细,易于舒展肺叶,加大肺活量。

要 领

1、心 意 谚云:“内功非内功,全在心意中”,“全凭心意练功夫”。通过意念关注,信息集中,利用大脑感觉神经的反射作用,去诱导和体察肌肉的放松。心意是内功的先导,是内功的灵魂,是内功功法的核心。

“心意”是传统称谓。简单地说,心指大脑(详见心意篇),不是心脏。心之所动,是意,俗称“用心想一下”。即大脑下达的指令、发出的信息,也叫意念或念头,意念瞬间即能遍及全身。

吸气时意想丹田,呼气时意想全身。能想着就行,没想着也不要管它,通俗地讲,“一想就对了(一想而尽),老想就错了”,不必因此自乱心神。“意想妙在无念中”,似有意似无意,似去想似不想,勿忘勿执勿助(这种意念,内功上称作“文火”,平和自然,不出偏差,重在温养。歌曰:“不可无意求,不可施力助,不可用心执,文火炼内功。无意不出功,执着火烧身,力助难放松,自在出功夫”),杂念自然隐去,心意自然集中,全身自然容易放松了。“意息合顺”,是意念配合呼吸,而不是意念调节呼吸。

呼气时不使一处欠缺,意遍周身,兼顾整体。初习者不能整体放松,意念必因此有所滞碍。可先从局部意念练起,渐及全身。

2、呼 吸

呼吸纯任自然,舒适通畅。人的呼吸受大脑植物神经控制,自然与意念或动作协调,这是生理本能,不必使用心神及劲力勉强求其深浅、快慢、长短、粗细、有声无声、腹式胸式。但由于练功时保持静态,肌肉长时支撑间架,自我负重,能量消耗增多,肌肉组织的氧化过程大大增强,需氧量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机体内部又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进入血液,作用于呼吸中枢,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初时可使呼吸变粗变快,日久呼吸变慢变深变长变细,变成了内功的“丹田呼吸”(腹肌随呼吸一瘪一张),这样意息更加合顺。此乃呼吸中枢的生理自行调节,不能强求,任其自然形成。如果呼吸错了,人为造作,横膈就会发紧,周身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也就无静心放松可言了,且易练出偏差。

3、放 松

“放松放松再放松,练到真松是纯功”。内功就是身体在静态下用心意诱导、调节和保持整体肌肉放松的过程。放松既是内功入门的基础,也是内功达到高境界的途径,放松程度是七仙形内功深浅的标志。

内功放松指全身肌肉除保持外形架式自然有力外,绝对不使用其它任何力,即“不懈不拙,有力而不用力”。

由于人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养成的习惯,几乎每个人身上的某些肌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初学者往往苦于不能放松,越想放松反而越放松不了。对此切不可急躁,要主动而不是刻用

心意强求地坚持,日积月累就自然地放松了。否则达不到练功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并成为严重心意(思想)负担,终停习功。其实放松并非难事,关键要做到自然。

初习内功,肌肉还未能达到整体放松或还不适应整体放松或不能保持和耐受长时放松,常伴有沉重感、胀痛感、轻浮感、疲惫感、酸麻感、阵颤感、温热感等不同的功感,因人因时而异。久练功失渐渐进展了,肌肉真正地放松了,全身必会产生强烈异常的舒服感觉,此时方算步入内功正轨。功夫愈进,舒适感愈著。舒适感愈著,功夫精进愈快。舒适,功到自然来,初习者不必执意强求。

得到心意、呼吸、放松应用的妙谛,持之以恒,内功自然上身了。

内功上身,则丹田和暖,肾元充足,血气活泼,脏腑舒健,精神愉快,精力过人,体能耐久,虽耄耋之年可保不衰;则心意常宁,气息常平,神经镇静,定力非凡,胆量浩壮,拳脚打出控制自如,虽激烈打斗无碍无滞;则肌肉常松,富具弹性,反应灵敏,且周身和谐,意感完美,劲力处处蓄满待发。

三、硬功击打外物

硬功主修外刚,坚硬劲节。其中包括铁掌功、铁捶功、铁脚功、铁腿功、铁指功、铁膝功、铁肘功、铁头功。练习此功不但可以在发劲时加重对敌身的杀伤,功深者触之则损,而且可以使自己承受强大发劲时对骨筋肤的反作用力。 1、铁砂袋

铁砂袋是七仙形门练习硬功的正宗功具,各劲节都要在铁砂袋上操打。

做一方形布袋,大小适中,内装铁砂,掺杂药物(如朱砂渣、乳香、没药、当归等,以滋润血气,保护皮骨,有益练功),密加缝纳,使之坚牢。吊于木人桩上(练硬功常把铁砂袋挂在木人桩上,很具实战效果),或置于凳上或其它物体上。 2、狗皮

七仙形练硬功者必在铁砂袋上置放一块狗皮,生熟均可,皮板在外,单放或叠放。此乃秘传练法。一可减少疼痛,不易损伤劲节;二寓刚于柔,因柔致刚,可收刚柔相济之妙。功成后,劲节软硬兼具,劲力可刚可柔。刚硬者无坚不摧;柔软者灵变难测,产生阴劲,伤人脏腑,最为得用。 3、硬功要窍

硬功要“由内入手,内外结合”。一指“不练内功不算功”,必须在内功练到一定火候后,方可习硬功。经常练内功者,脏腑舒健,血气充盈,代谢旺盛,供能充分。“内强则外壮”,为“外练筋骨皮”提供物质条件。另指在操硬功时,配合内在的心意(心念要贯注,精神要兴奋,诱导全身进入最佳练功状态,打中时意想全身力量悉数到达所用劲节,“意到则力到”)。呼吸(打时闭唇合齿,用鼻快速呼气)等,加强劲节的神经活动、血液循环、能量供给,提高抗打功力和功夫速度。否则,单练外硬,易劳损内里,导致疾患,且进功缓慢,即使上功也不能保持长久。练外功前习阵内功,可安定心意,放松劲节,储蓄能量,养精蓄锐。操打后,益以内功,放松肌肉,流畅气血,舒络散瘀,消肿止痛,消除疲劳,恢复常态。

硬功要“由柔入手,刚柔相济”。一指要掌握好“出手柔如绵,沾袋硬似铁”的发力要领,不得硬操使拙,蛮力傻打。放松身体,放松劲节,松而骤动,猛然运使劲节向铁砂袋打去,周身配合协调。即足要蹬、腰要转、头要领等。打中时,劲节肌肉高度紧缩,抵抗硬力,承受坚硬,然后放松,再行第二次。另指“起手先要柔皮筋,再用硬功练铁砂”。有柔软功底者,皮肉富具弹性,骨节灵活自然,“由柔至刚”,为操硬打下良好的潜在基础。通过柔皮筋可使“筋骨皮肉合,浑元成一体”,增强耐受力和爆发力。用柔软做预备功,活动劲节,可抻长肌韧,使皮肉宽息充分,气血活泼,消除僵硬感,减少疼痛,减免损伤。否则,纯粹硬操,易僵拙筋肉,滞凝血气,破坏细胞,久则成病,且力量虚浮,功劲板笨,不能灵变,难应大敌。

为求深造,练过铁砂狗皮袋后,可直接打击硬物(如河沙、火砖、树桩、木人等)。初练硬功不可过猛,防止受伤。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怕吃苦,长操不断。

排打身体

排打,俗称铁布衫,也从属于硬功的范畴。利用外物打击身体要害,以提高抵御暴力、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一种防御性的硬功。主要有心窝功、喉核功、太阳功、耳门功、双肾功、阴裆功、软肋功,这种功夫,最为难练。 1、揉擦

“十分排打,七分揉擦”。揉擦之法,活脉通络,舒畅气血,强内壮外。一可坚韧皮肉,强壮筋膜,生发弹性,增加对内里的保护作用;二可连带内里,牵动脏腑,舒健脏腑,且手法柔和,不出偏差,易学易练。

用手掌挨着皮肤,均匀揉擦,不要太轻,太轻恐起不到功效;也不可太重,太重易伤内里。不得乱推乱揉,更不得骤然用力。否则易引起火动,虚火上升而得疾。揉时“精气神合一”,心意集中,精神抖擞,目不旁视,耳不旁闻,提高功效,开发潜能。初习时轻轻揉擦,功夫进展后再适度加力,万万不可急于求成。揉时“呼吸随息”,即任其自然呼吸(未婚者千万不要练阴囊功)(图59、60、61、62、63、64、65)。

2、排打

打前要舒松全身,作好准备。然后用手指,或掌面,或掌根,或捶根等轻轻打击,缓缓震动要害,使内里渐渐适应,脏腑渐渐丰富强壮,受打能力增强了,可稍加力量。精神要抖擞,心意要集中,受力时必须呼气,闭嘴合齿,用鼻快速哼气,牙关要紧咬,能耐受疼痛,肌肉要紧缩,能承受力量。排打次数不要太多,不可过劳,以自感舒适为度。另有外物打,如沙袋、木棒、散竹等,要根据本身功力、外物性质、打击感觉等,决定力度和次数(见图66、67、68、69、70、71、72、73、74、75、76、77)。 排打必须在内功的基础上习练,而且要有相当的功力,否则易致内伤,初学者必须慎之!疲劳时、烦恼时、酒后、有病或房事后不能打击要害。练功前也必须先练内功及柔软功,宁静心神,活泼气血,在心意上精神上和身体上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收功时,轻揉打处,滋润血气,以降虚火,却邪去魔,再揉擦丹田,使内能还本归根,配合散步,缓缓长走,舒活血脉,肌体放松,恢复常态。且要避风避寒,更不可行房事。

四、强壮功

强壮功亦称增力功。其中包括通臂功、腰腹功、腿桩功。旨在改善肌肉结构,强壮肌肉群,增大肌肉伸缩强度,提高肌肉耐受力。功成,肌肉软硬兼具,不但能发放威力强大的杀伤劲力,且能不疲于长时间的激烈搏斗。 1、玄玄圈

铅质或钢质或铁质圆形圈几个,直径大于臂围,重量自定,因人而异,因功力而异。套置于手臂之上,主练臂功,内功外练,内外结合。先根部后梢节,分静练动练两种,先静后动,动静结合。

静练时,站好内功姿势(玄

机式、守洞式、天地式),集中心意,抖擞精神。套圈于臂,圈重作用于

双臂肌肉,手臂必欲坠降,运使劲力不使下降。其运劲要诀:肌肉该紧张的紧张,不该紧张的不能紧张,随其自然之势,不坠落就行。一练双臂柔弹内力,培养双臂潜力,获得在受到外力作用(打击、压迫等)时还能放松肌肉完整蓄劲的能力;二练双臂韧耐外力,增强筋肉耐久力和筋韧支撑力,提高手臂供能的通顺和充分。功深者可稳固支撑百斤而不嫌累。静练法呼气时意想双臂。余同内功(图78)。

“先静后动”,动练要在静功练法基础上,身体对圈重适应和功力长进后,再修习。动练分慢练和快练两种,慢练可培养手臂暗劲,练习手臂在运动中还能放松蓄力的能力;还可求取横力(防御力),所谓“直力易求,横力难得”,提高双臂承受外来打击力量和支撑与控制敌方劲节的能力。快练练习双臂受到阴力还可发力的能力,提高防御发力(格挡、封闭、截拦后同时打击)、连续发力和反击发力的技能。主要动作有双臂侧伸起伏练习,俗称鹰翼功,七仙形旧谱载为“飞仙展翅功”;或双臂直伸,前后伸缩不要妄使拙力;或正规打出(非快速带圈发丹田劲力时,肌肉不能整体紧张);或任向旋转。先慢后快,快慢结合;或快出慢收,或慢出快收。动时集中心意,加强体会,配合呼气,运劲要窍同静练。 “动静结合”,动时结合静练(或慢出骤停、或慢出长停、或快出骤停、或快出长停),收到全面功效。圈重和练功时间逐渐增加,缓缓从事,防止伤筋,免受内伤。 2、伏地通臂功

伏地通臂功主练双臂外壮,扩展胸大肌、肱三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手、腕小肌群,连带手节硬功,增强拳面和手指的力量及硬度,加强手臂和手腕肌肉力量和耐久力。 身体向前俯卧,用双脚(脚前掌着地)和双手臂(双臂伸直,捶面或掌面或手指着地)支撑式架,准备练功。 (1)静练

作好预备式,静止不动,或双臂适度弯曲,使双臂双手受力增大。坚持负重,逐渐延长时间,配合长呼长吸,也可单臂支撑(见图79、80)。 (2)动练

动练分慢练快练两种,以慢为主。双臂弯曲度逐渐增大,至身体近地时停止,然后再用力渐渐伸开双臂,把身体支撑起来,至臂伸直时停止。先慢后快,先双手后单手,先少后多,练时配合呼吸,前伏时吸气,起身时呼气(图81、82)。

动静结合,功夫渐进,则双脚要渐渐抬高,增加强度,至头下脚上时,难度更高,俗称“拿大鼎”。此时用捶、掌,练功者一般可耐,而用指则非经年苦修不能成功。 3、卧地腰腹功 主练“外丹田”,扩展腹膈肌、腹直肌、腹内斜肌外斜机、腹横肌、腹方肌、背骶棘肌等,增强腰腹力量和灵活性,专助功劲发放。 (1)空练

身体向后仰卧,两腿弯曲或平伸,双手相合扣于脑后或放于其它处。练习时以头用力带

动躯干向前上钩曲起身,然后倒下再屈起,配合呼吸,起身时呼气,倒下时吸气。屈起时也可左右用力扭转腰腹,功夫有所进展后可渐渐抬高双腿。可慢可快,配合静练(图83、84)。 (2)重练

为加强练功强度,提高练功效果,上体可以适度增加重量,主要功具有太极球(古规功具,很重很大

的铁球或石球),玄玄圈、铁棒、杠铃、哑铃等。施加重物,练时要防止伤害腰节,尤其在左右扭动时。

4、脚桩起伏功

主练脚桩外壮,扩展腓肠肌、股二头肌及跟踺、踝筋和脚掌韧带等,提高脚趾负重力、抵抗力和桩步稳固性能及脚踝起动的速度和灵活度,有助于技击的出脚走步和发力。 (1)静练

提起脚跟,脚前掌趾负重,愈抬愈高,坚持为功。也可负重习练(图85)。 (2)动练

由静到动,缓缓从事或快速起伏。也可跳动,单跳或双跳,或抬起脚跟练习脚趾走步,快慢结合。

强壮功以静练为主,配合慢练,渐次加快。如若只求肌肉强壮,筋韧坚耐,使劲节拘滞。要多加体会和正确掌握肌肉松紧的变换和时间,再施以内功、柔软功,可保无碍。

五、眼功

1、养目功

练习养目功,能盈血精、通气脉、荡积滞、降虚火、消眼劳、祛眼疾、清目光,是七仙形其它眼功之根基。

练形选择舒适自然的静式。即内功的站式坐式。头要正,顶要平,脊要竖,背要直,余节要求随形而异。全身虚灵,不使拙力。心意宁静,抛却杂念。舌抵上腭,闭唇合齿,鼻施呼吸,两目轻轻合住,精神内敛。

练功要窍:意息合顺,舒松双目。即意念配合呼吸,不是意念调节呼吸,呼吸纯任自然,吸气时意想丹田,呼气时意想双目。意想丹田时,放松全身,意想双目时,舒松双目。意想,即用心意想一下,通过意念感察和诱导放松。舒松,放松舒适,唯松易通,唯松易静,唯松得意。养目功运用的意念,要求平和自然,静中再静,重在“养”,不可执着滞重(可参考内功功理)。

2、炯眼功

炯眼功乃实战眼功,专应技击。

选择技击桩式(侧身、守中、易动),体舒意紧(放松身体、舒适得力、集中心意、抖擞精神),闭唇合齿,舌抵上腭,鼻施呼吸,眼睛向正前看。吸气时意想丹田,呼气时意想双目,双眼炯起(在自然基础上,比日常稍大开,随人而异,不得过分显形。费力极度狠瞪,反使

精神意念受拘滞),不眨不闭。意想双目时,觉得睛有异常明亮感、清晰感,愈炯愈著(仅为心意作功,升精提神,意念强烈,兴奋作用,重在“炼”,静中求动)。表现在呼吸上,有所长快,但横膈膜不得发紧,任其自然为之。如此通过意念假借和诱导,提高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发挥良能和潜力。心意必须高度集中方能体会,但肌肉不能紧张。

初练之时,目中生泪,双帘疲惫,眼睛欲眨欲闭,不能持久。逐日加功,则虚火能渐渐散尽,真黑渐渐归根,意感渐渐完美,目光渐渐清朗,眼帘渐渐卷起。功到火候,目则自圆,不再眨闭,炯炯有神,透射精光,锐利异常。

3、打眼功

在养目功、炯眼功的基础上,练习眼睛对外来刺激的接受能力。

练习时,以自己的手指轻打轻敲自己的眼皮,眼要炯目,不可眨闭,同时努力注视手法动形(运动轨迹),或用其它目标练习。初练时不可勉强,疲劳即止,渐渐增加,用力不可太大,防止自伤。久练,克服本能,发挥良能,养成好习惯,眼遭打击,自然眨也不眨,毫无闭欲,是为有功。

也可让别人敲打,或以别人打出拳风不接触练习,但要配合好。还可用水打眼,让水冲击双眼,不眨闭,看水花。水必须清洁,消毒水或明目药水尤佳。

4、轮眼功

是在养目功、炯目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辅助练习,保健视力和提高视力,技击上主求眼睛余光的运用能力。

首先集中心意,抖擞精神,然后即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逆时向、顺时向、规律或不规律地旋转运动眼睛,在轮动中试着去观察和搜寻某一固定目标或不固定目标,尽可能求清晰、精确,眼睛的余光也不能疏于对周围的观察,尽可能兼顾多方目标,或自行轮动,不看目标。

练养目功或炯目功前,先作轮目,活动眼睛,有所准备,快速进入功态,利于长功。或在静功后缓缓轮眼,减轻疲劳,调和气血。

5、动眼功

在养目功、炯眼功基础上,练习眼睛在身体局部运动或全体运动的动态中准确的观察能力,及结合技击的功用。

晃动头节或腰节,或使用整个身法,或走步时,或跳步时,或出爪时,运用眼法,尽可能看准看清,让眼睛渐渐适应动态,不眨不闭,不昏不乱,由单目标到多目标,由静物到动体,由慢练到快练,渐渐加功。

两人配合练习效果也甚佳,一人动眼,注视对方的静桩、身形、步姿等,或让对方向自己打出。先定位后随意,模拟实战。在动眼中,注视飞舞拳脚,眼不眨心不乱,感应其可能的运动路线,尽量求其准确。附:

生理眼学

(1)眼与脏腑

《内经》曰:“肝主筋,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贮血,调节血量,目得血而能视,视力好坏与肝有直接关系。肝血不足者,则失视或昏视;肝阴不足者,则目涩干滞疼;肝火上升者(肝热),则目赤肿痛;肝风内动者,则斜视上吊。 人身为整体调节,互相连带,统合一家,视力与其它脏腑的关系也必相当密切。肾虚者,则瞳神无光;肺热者,则白睛发红;肺虚者,则白睛发干;心虚者,则眼角酸痛生涩;心热者,眼角肿胀;脾虚者,则眼皮浮肿;脾热者,则眼皮胀痛。

眼睛疾患与视力好坏,与五脏六腑气血盛衰及其病变,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所以治疗眼疾或保健眼睛或练习眼功,对脏腑的整体调整是很重要的。

(2)眼与经络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皆起于眼及其周围;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都经过眼及眼周围连于目系;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小肠经及任脉、督脉、阳跷脉、阴跷脉皆止于眼或眼周围。经络乃血气通道,血通脉畅生神生光,滞闭则眼生疾。

眼与经络关系密切,所以治疗眼疾或保健眼睛,做点穴、按摩,会有显著效果。如传统的拉捏揉摩耳垂和流行的眼保健操及针灸目穴等。

六、练打功

所谓练打,是根据技击的需要,配备功具,练习七仙形的打击法,逐渐获得实战的能力。

1、要害图

要害图是指画在布上或纸上的一张要害图(高大如人一样),将七仙形打击人体的绝命要害详细地标示出来,贴在墙上或用绳索悬挂固定(见要害图)。

发出各种打法,对准要害图,实施空击,但要接触,招招不离要害,不得乱发。先固定单形单穴打击,练至纯熟后再随意全节整体打击。

一可帮助入门者认准认清人体的打击目标,实施单杀之必备。二对图练打,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无盲目出招之弊,“怎样学就怎样用”,非花拳绣腿所能同日而语。三可使初学者尽快进入伤杀实感,培养技击心意“毒”诀。四可锻炼适当的临敌距离以及眼睛感认要害的能力。五可通过打击要害图,学习掌握七仙形基本打法,为深层技击打好底功。初习要害图,用意不用力,随其自然,只求打击准确,动作准确,以养成好习惯,以免走错门径。

还可与人配合练习,令其喊出要害或单打名称,自己反应打击。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对提高技击者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出击速度、发招准确能力、打击灵变能力以及听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轻灵袋

轻灵袋是轻量小袋,以布为质外包,内装绿豆或药料(其它物也可使用,但绿豆药料最佳),封闭严密不使外溢即成。重量不定可多可少,一般不超过二十斤。轻巧柔和,灵活方便。练法如下:

练习时,置轻灵袋数个,用绳索吊起,高度因人体适宜而定,作为打击目标。然后使用各种手法、脚法、肘法、膝法、头法、肩法、胯法打之。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准确性,练习出招的闪电之功、出招的准确程度以及出招时身体的协调严谨;还可练习发劲的透达性能、梢节的发劲功力和技法使用的质量度。练习日长,功力渐深,灵活度、准确度已略具功底,可多置轻灵袋,高低左右,随意设置。练习闪展腾挪,灵活使用步法、身法、招法,这是准备对付多人的群战术。

一招打出,轻灵袋因重量较轻,自然随手飞出,动荡不定,此时继续出招,连环不断,捕捉出手的机会,捕捉动态中的目标,练习移动中的技法以及使用的灵活性,逐步达到运动中进退自然,变化随心,见袋打袋,见形打形,体会技击感觉,讲究出招的落点、接触、位置的恰当正好。练习适当的距离内适时地出手出腿,寻求流动中技法的流畅自然。同时,轻灵袋作为目标是相当微小的,而且晃动速度相当疾速和突如其来。数量增多时,更加令人难测。练习者要努力争取守住自己的阵地,飘闪身肢,走动拦御,不让轻灵袋碰上。如同技击中闪躲防御,很具实战感。也练习了眼睛搜寻移动目标的准确能力。如是练习,攻防合一,打中有闪,闪中有打,能得全功。

亦可不用出招,只练习步法身法。随意行走、各种步法、闪躲进退,随形变化,全身浑然一体,如同天仙游空,灵敏无碍,轻盈自然,身不碰袋,是为有功。或让轻灵袋动荡摇晃,再施此法,更可增加难度。若在急速运动的袋群之中闪展腾挪,随心所欲,潇洒自如,其功已达到至神的境界。传统古法走九宫八卦阵图,栽植木桩,在桩间穿行,与此类似,但还不若轻灵袋之随意简便。

轻灵袋还有一个练法,让两人相距远近适当,一人以袋投掷,另一人躲闪,也可用手接收,练习眼睛的锐利观察能力,增加身体对外来攻击的感觉灵敏程度,反应的快速性能,练习快速的闪躲和闪躲中全身的协调严谨。距离愈近,功底愈深,袋量越轻,难度越高。此种躲人术的练习,在技击中对敌人的突然攻击自能有恰当的本能防护,各方面的技击能力也有相当提高。同时对暗器的突然袭击,自能应伺裕如。亦可作多人投掷一人,其难度更大。

3、沉重袋

准备一个大形布袋,长度宽度模拟人体。用布要结实、柔和,内装沙子、麦麸、木屑等(不得使用石块等纯硬物把人练拙,且易受伤),以接近人体肤质为佳。重量由六十斤练起,渐而渐进,随功劲增长而增加重量,每次增二十斤,但一般不超过一百二十斤(此乃人体基本重量标准,重量太过,往往心意受挫,劲力进展受钝),扎紧袋口,用绳吊起,高度适宜。沙袋受力晃摇,符合技击需要,有真实打斗感。也可搁置击打。沉重袋主修打击劲力,因此又被称为发劲袋或劲力袋。分定步发力和走步发力两层练法。定步发力能帮助练习者学会各种储蓄功劲的方法,体认周身劲力的调动和传递,掌握正确发力的要窍,增加发劲的力量和速度及对重物摧毁能力,感受各劲节打击的不同表现效果,提高人体打击重物时的适应性。分有两种打法,一种定步单发力,一种定步连发力。先静桩站立,摆好门户,离袋适距。然后发力,逐节练习,先单发后连发。全身各个劲节都要操打,各种门户都要摆练,不得偏废。 定步发力练熟,丹田劲力有所长进,则配合走步练(即走步发力)。分有四种练法,即单步单发力,单步连发力,活步单发力,活步连发力。进二步适应技击的需要,对人体各部的要求都较高,如肌肉松紧的控制、骨节伸缩的强度、位置距离的预测、力量落点的拿捏、时间机会的把握等,主要增强和获得人体在动态中肌肉放松蓄力藏劲的能力,提高人体在动态中对身体和劲节的恰当自控及人体在动态中打击重物的爆发力量和准确性。 亦可多吊沉重袋或先晃再打,练习走步和捕捉动态目标的能力及群战连环劲。亦可与轻灵袋混合操打,快中求劲,劲中求快,以成全功。

操练沉重袋,不能胡打一通,必须在七仙形发力要则指导下正确操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防止劲滞或受伤。练习时心意要集中,全力以赴。 4、木人

木人即俗称的木人桩。木人躯干用粗木刻成人形,下盘用铁架固定或栽入地下。两只手臂可仿人臂粗长嵌入粗木中,能够活动尤佳。或按其它特殊要求自行定做。外覆铁沙袋、狗皮或粗麻绳索或胶皮。木人练打,功效全面,具有真实打人感,易于上手。

利用木人可以单独练习各种防御。主要在伸直的双木臂上操作,封之、闭之、阻之、挡之、截之、拦之,下盘也可进步封膝及脚法封闭等,或利用本人空练脱离、躲闪,或在走步和打击中试验防御。学习各种防御技术,掌握使用正确的防御法和防御的准确部位,及防御中整个身体自我协调能力,体会防御所用的听劲、暗劲、横劲和力量大小控制,进一步获得反击(受力蓄力、受力发力)的能力。 利用木人可单独练习各种单杀。一可求对单杀目标的准确感认和打击;二可求单杀出击的速度;三可求单杀打击的力道。也可配合走步,增加难度,锻炼目力、测距等。

利用木人可以练习各种连打,以期掌握完整的技击术。或直接连打,各种单杀组合在一起,练习连环出招的协调控制、感应操纵、御接合顺及速度、力量、配合等,或先防后打,其中包括闪打、封打、截打、走打、拦打、闭打、滞战、硬打等。或打中有防,防中有打,伤杀进取中含警觉和封闭。或配合战法,将七仙形战术原则融于打法中,指导实际作战。 七仙形的硬功也常在木人上练,木质坚硬,对人的皮骨筋有很大的刺激性,长功快,比铁沙狗皮袋难度大,易受伤,必须在硬功有一定火候后再直接打木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