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厦大《国际经济学》课程试卷试卷答案(三套).doc

2023-08-30 来源:年旅网
第一套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DDCDB 6-10 DBCAA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s,简称PPC)表明 一

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2. 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供给。包括自然存 在

的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也包括社会积累资源,如技术、资本。

3. 价格支持:所谓价格支持,是政府通过稳定价格来支持生产者的一种手段。为了稳 定

生产和保证生产者的收入,政府设立一个不由市场供求变动决定的“支持价格”或“保 证价格”。

4. 外部规模经济:指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一个只存在 外

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小厂商构成,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5. 自由贸易区:是划在关境以外的一个区域,对进岀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 并

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自由储存、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地区 经济及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6. 自愿岀口限制:非关税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对 进

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

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X V X X V

6\" 10 V X X V X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 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想要通过美国的数据来检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理论,即 他

要同时验证两个命题:

(1)赫克歇尔一俄林的理论是正确的;(2)与其贸易伙伴相比,美国是一个资木充裕 的

国家,美国应该岀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向他和其他人提供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在1947年, 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 这就

是里昂惕夫之谜.

理论上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包括(1)生产要素密集性逆转,例如在美国由于资 本充裕而劳动相对稀缺,资本便宜和劳动力昂贵,美国可能在玩具生产中使用更多的资 本而非劳动。则玩具在美国变成了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在世界其余国家,由于资本较贵 和劳动力比较便宜,玩具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2) 贸易壁垒,对于美国来说,保护程度较高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另一方面,别 的

国家也可能对他们的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进行较高的贸易保护,从而使得美 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岀口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3) 技能和人力资本,在H・O的模型中,生产要素被简单地分为劳动、资本或土地,

而并没有将这些要素再进一步细分。事实上同一要素Z间会有很大的不同。

(4) 自然资源,里昂惕夫之谜中只计算了贸易中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而没有包括自 然

资源。

2. 答:制造业是个垄断竞争部门,世界贸易就由两部分组成:

(1)行业内贸易T制造品换制造品(2)行业间贸易T制造品与粮食之间的交换。如 图

本国

(资本

行业间贸 充 裕)

行业内贸易

外国

(第动奁 ▼

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a行业间贸易反映比较优势,行业内贸易不 反映。b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但是行业间的贸易是由国家间的内在差别决 定的。

c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之间的相似性。

五、计算题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 下:

答:(1)生产可能性曲线如(3分)

大米产量

(2) A国生产大米的单位劳动投入为

1/10大于B国的1/16,所以B拥有生产大米的绝 对优势。 (3分)

(3) 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10) / (1/2) =1/5, 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1/16) / (1/2) =1/8, 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小于A国,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

比较优势。

(3分)

(4) 贸易之前,A国棉花的相对价格为5, B国为8,所以贸易均衡状态下,棉花的价

格为[5, 8]o

(2分)

在贸易之前,A国1小时只能生产10吨大米,如果用这1小时生产棉花,能生产 2吨。2吨棉花能换10-16吨大米,因此通过贸易A国往往能获益(至少没有利益损失)。 同样道理,B国也能从贸易中获益(至少没有利益损失)。(2分)

2. 答:

(1) M = D — S 二 200袋

(2分)

(2) M = D - S = 50袋,新的进口量为50袋。

S S D关税后进口

关税前进口

122

消费扭曲损失为图中d p= 10时国内需求=300 p=20时国内需求=200

d=l/2* 10*(300-200)=500 美元

生产扭曲损失为图中b p二10时国内供给=100 政府税收为r=500美元(8分)

p二20时国内供给二150

(3)

A D-S=350-15P=50 P=20

本国价格上升到20美元,增幅为10美元

B消费扭曲损失为图中d p二10吋国内需求二300 p二20U寸国内需求二200

d=l/2* 10*(300-200)=500 美元

C生产扭曲损失为图中b p=10时国内供给=100

p=20时国内供给=150

b= 1/2* 10*(150・ 100)二250 美元 (6 分)

第二套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BBBBB 6-10CDDAA

二、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所谓“相机保护措施”指的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某些紧急保护措施或停止履行现 有

协议中的正常义务,以保护本国某些更加重要的利益。

2.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 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Advantage)。

3. 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供给。包括自然存 在

的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也包括社会积累资源,如技术、资本。

4.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 要

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或土地) 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或租金)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5. 进口替代型增长: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 部

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6. 倾销:倾销是国际贸易中最普遍的价格歧视形式,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对其

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

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 X X X X V

6'10 X V V V V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 答: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区别在于,生产补贴对所有生产的产品进行补贴,不管 该

产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向外国出口。这些补贴包括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资助,税收 减免,低利贷款等直接的方式,也包括对某些岀口工业生产集中的地方给予区域性支持

(如以优惠价提供土地或电力支持,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资助研究与 开发项目等间接的做法。所有这些政策手段虽然看上去只是对具体企业或行业的支持, 但实际上降低了这些岀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出口竞争能力,起到鼓励促进出口的 作用。

与出口补贴不同的是,生产补贴没有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从而也没有在增加出口的 同时牺牲本国消费者的利益。其主要原因是产业政策按产量而不是按在哪个市场销售进 行补贴,对农民来说,在小麦进入市场以前就已得到了补贴,因此在哪里销售也就不是 主要问题了,即使在国内销售也可同样得到与国外销售一样的报酬,农民也就没有必要 在本国提高价格了。

另外,由于生产补贴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象出口补贴那么明显,所以,在出口补贴 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不少政府则通过生产补贴等产业政策来支持本国的岀口行业。

2. 答:根据以上三个模型,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基于三个基本原因:

(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 各

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岀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 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 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屮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 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国与国之间在技术(劳动生产率)上存在差异,因而产 牛贸易。

(2) H-O模型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在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劳动充裕 的

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

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木充裕的国家应该牛产并出口资木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 产品。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 势是由要素配置而非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3)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国家Z间进行贸易是基于实现规模经济或者提高产品的回 报,

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必须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而国际贸易使得各国 既能利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乂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同时,具 有相同技术、禀赋和需求偏好的两个国家也能发生国际贸易。

五、计算题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答案:

(1)因为外国生产1单位网球所需的劳动力(1单位)小于本国生产单位网球所需的

劳动力(2单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所以外国在生产网球上具有绝对优势。(2分)

(2)本国生产1单位网球拍的机会成本为7.5单位网球。外国为4单位网球。(3分) (3) 外国生产网球拍的机会成木小于本国, 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外国应出口网球拍。(3

分)

球拍的相对价格

… 7.5

RD E

-----------

(4) 如图。均衡时,相对价格为两国生产王

网球拍的机会成本Z间,为[4,15⑵。

(3

4/25 1/5

球拍的相对供给,

分)

2.

(1) 因为加拿大牛产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3小时)小于中国生产1单位小麦所需的 劳

动(4小时),具有绝对成本优势,所以加拿大在生产小麦上具有绝对优势。(2分)

(2) 不发生贸易时,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用小麦衡量)为:100*1/4=25单位 小

麦。

加拿大生产计算机机会成本为60*1/3=20单位小麦。(2分)

(3) 从(2)可以得出,加拿大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

机会成本小于中国。

(3分)

(4) 自由贸易情况下,加拿大应只牛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 10单位;中国只生产

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3分)

(5) 如果按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则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岀口 小

麦。

对加拿大而言,贸易用计算机换取1单位小麦需时间1/22*60=30/11小时,可节省

3—30/11=3/11 小时

同理,中国自己生产一台计算机需时100小时,用小麦换取(进口)需时22*4=88小时, 可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12小时。

(3分)(6分)

第三套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ABBBB 6-10 DBDDB

二、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要素丰裕度:指两国要素拥有量和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

要素丰裕的实物定义:若乙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高于甲国,则 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

要素丰裕的价格定义:若乙国的利息率与工资率的比率(R/W)低于甲国,则乙国资 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

2. 进口关税:进口关税是一国政府通过海关向进口商品或服务征收的税赋。

3. 岀口限制:许多国家对本国比较稀缺而又比较重要的商品常常会实行岀口限制以保 证

国内的需要,或者为了控制或稳定国际市场价格。出口限制的手段包括直接的数量管 制和间接的税率调节,既可以通过发放出口许可证来控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也可 以通过征收岀口关税或对岀口工业企业的生产增加税收来减少岀口。

4. 内部规模经济:指单位产品成木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的规 模。

大厂商对小厂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5•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牛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 存

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 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比较 优势贸易理论,每个国家都应集屮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 “比较劣势”的产品。

6.贸易条件: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指的是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 场价

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m)的比率,公式为:贸易条件(TOT)

=Px / Pm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 V X X X X

6〜10 X V V X X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 答:竞争条件下,我们假定中国进口钢铁,而中国钢铁行业假定是完全竞争的。

图1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的影响

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一样,假定为每吨1000元。现假定中国政府 实行钢铁进口配额,只允许进口 Q (=40)吨,整个供应量从原来在国际价格下的无限 量变成了有限供给。消费者的需求也变成了分割的两部分。在满足了对进口钢铁Q吨之 后,其余对钢铁的需求只能由本国产品来供给。在原来每吨1000元的价格下,对本国 钢铁的需求量

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从而引起国内钢铁价格上涨。在竞争的条件下, 中国钢铁业中的各企业生产增加,一些本来在国际市场价格下无法经营的企业也投入了

生产。一方面国内的牛产量随价格上涨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内的需求量则由于价 格上升而减少,短缺逐渐消失,当国内生产量与对本国钢铁的需求量相等(都等于SJ 时,市场达到新的均衡。在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产,消费,价格的影响都与 减少同样数量进口的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 加国内生产,而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先减少进口造成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国内生产。

在垄断条件下实行配额对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则绝对比关税大。在进口国国内市场是 独家垄断的情况下,使用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价格和利益会产生与征收关税很不同 的影响。

如果政府使用配额(Q),并且假定配额正好等于征收关税时的进口量:Q=M2, 由于配额限制了进口的数量,在进口所能满足的那部分以外,国内其他的需求就完全取 决于国内企业的供给。对国内企业来说,在减去了进口部分以外的市场即可由其独家垄 断了。使得国内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更少量的商品。整个国家的损失除 了由于贸易政策扭曲带来的b + d (跟关税时相同)以外,还包括了图中的阴影部分。 这部分的损失是由于国内市场上的垄断造成的。垄断致使消费者支付高价并减少消费, 而消费者的全部损失中只有一部分变成了垄断企业的收益,阴影部分则是净损失。如果 再加上企业在寻租活动中的耗费,损失就更大了。因此,在国内市场处于垄断的情况下, 使用配额给社会造成的损失绝对比征收关税的损失更大。

MC

QlQqQ

l

G 数量

C3 c2

图2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

2. 答: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

新产品阶段:产品仍属新颖,技术上是新发明。除了发明国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项 新技术知之不多。在这一阶段,发明国垄断该产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成熟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成熟的生产技术也随着产品 的出口而转移。发明国的岀口开始下降,一些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慕仿掌握技术进而开 始在本国生产该产品并岀口到其他国家。

标准化阶段:技术已不再是什么新颖和秘密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任何国家 只要能够购买这些机器也就购买了技术,技术本身的重要性已经逐渐消失。

至此,新产品的技术也完成了其生命周期。

五、计算题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1 .答:

(1) 因为加拿大生产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3小时)小于中国生产1单位小麦所需的 劳

动(4小时),具有绝对成本优势,所以加拿大在生产小麦上具有绝对优势。(2分)

(2) 不发生贸易吋,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用小麦衡量)为:100*1/4=25单位 小

麦。

加拿大生产计算机机会成本为60*1/3=20单位小麦。(2分)

(3) 从(2)可以得岀,加拿大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

机会成本小于中国。

(3分)

(4) 自由贸易情况下,加拿大应只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 10单位;中国只生产

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3分)

(5) 如果按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则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岀口 小

麦。

对加拿大而言,贸易用计算机换取1单位小麦需时间1/22*60=30/11小时,可节省

3—30/11=3/11 小时

同理,中国自己生产一台计算机需时100小时,用小麦换取(进口)需时22*4=88

2.答:

答:

大米产量

(2)A国生产大米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10大于B国的1/16,所以B拥有生产大米的绝 对优

势。

(3分)

(3) 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10)/(1/2)=1/5, 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16) / (1/2) =1/8, 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小于A国,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3分)

(4) 贸易之前,A国棉花的相对价格为5, B国为8,所以贸易均衡状态下,棉花的价

格为[5, 8]o

(2分)

在贸易之前,A国1小吋只能生产10吨大米,如果用这1小吋生产棉花,能生产 2吨。2吨棉花能换10-16吨大米,因此通过贸易A国往往能获益(至少没有利益损失)。 同样道理,B国也能从贸易中获益(至少没有利益损失)。(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