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及诗歌主观题规范答题学案3教师版

2022-09-02 来源:年旅网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杨振文

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默写及诗歌主观题规范答题学案3

时间:12分钟 满分:15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安览古 姚广孝(明)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城头鼓动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 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注】姚广孝(1335-1418)字斯道,苏州人。初为僧,名道衍,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为心腹谋士。成祖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被称为“黑衣宰相”。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全诗开篇,诗人就穿透时空,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淮安“襟吴带楚”和“壮丽东南”的宏大格局。 B. 颔联“青山似屏,淮水如练”,运用比喻,把眼前之景描写得生动形象:山似屏风环绕,淮河如丝带铺向天边。

C. 颈联城头的鼓声惊动鸟雀,坝口的船帆飞起白鸥,淮安城山水依旧气象万千,诗人一味迷恋眼前的山水美景。

D. 全诗写的都是淮安的景淮安的人,如淮水、古城、坝口、白帆、韩信,可见诗人当年对淮安的游览心得颇深。

14. C【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诗人一味迷恋眼前的山水美景”这个地方,结合全诗可知:诗人更为感慨的却并非眼前的山水美景,而是曾在此演绎的历史风云。故选C。

15.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作者怎样抒发思想感情的?

15. ①首联诗人即景抒情,以虚写实,起笔就穿透时空,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淮安的壮丽,繁华,抒发诗人的自豪(喜悦)之情;②尾联用典,借用汉代“淮阴侯”韩信胯下受辱,终成英雄的典故,暗含诗人对淮安人杰地灵的仰慕;③以景结情,感叹韩信之厄,又居安思危,留下了意犹未尽的一缕愁绪;④以乐衬悲,诗人由壮丽山河美景而感慨江山已定,英雄安在的隐忧。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杨振文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内容,简要赏析作者如何抒发思想感情。我们的重点是看每一联用了些什么手法,然后概括出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首联“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诗人即景抒情,以虚写实,起笔就穿透时空,以开阔的视野,勾勒出了淮安的壮丽、繁华,抒发诗人的自豪(喜悦)之情。其中“襟吴带楚”说明了淮安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从“客多游”是作者想象的游人如织的情景,也从侧面反映淮安的作为东南第一州的不凡气势;尾联“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引用典故,借用汉代“淮阴侯”韩信胯下受辱,终成英雄的典故,暗含诗人对淮安人杰地灵的仰慕。面对江山如画,山河壮美,社稷安宁,而“英雄今不见”,不由得使人“愁”从中来。作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和缅怀。同时,诗歌隐隐地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意蕴。即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清脆、婉转、凝重、流畅、热烈、紧张都极为形象,包括写乐曲终止的句子也极为精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诗人保持清白可为正道而死,并以先贤为榜样的决心。

(3)《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定,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士人既有理想,又要有恒心。

【答案】 (1). 曲终收拨当心画 (2). 四弦一声如裂帛 (3). 伏清白以死直兮 (4). 固前圣之所厚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6). 任重而道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示例)此题中需注意“拨”“帛”的书写;“死直”(其中的“死”是为动用法)“前圣之所厚”的“厚”是动词,推崇的意思;以及 “弘毅”“任重道远”等字在语境中意思的理解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