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提脓拔毒作用的方剂
一,紫阳丹
处方
水银 银朱 生铅 百草霜 轻粉 杭粉 雄黄各等分 麝香少许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
4 功能主治
提脓拔毒。治痈疽。
5 紫阳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搽患处,用膏药贴之。
若治下疳,加儿茶。
6 摘录
《疡医大全》卷七
二,集仙丹
1 拼音
jí xiān dān
2 处方
大红三仙丹1两,明净腰黄2两,生漂牡蛎粉1两,飞净石膏4两,广丹1两,飞滑石3两。
3 制法
上各为细末,和匀听用。
4 功能主治
提脓拔毒。主疮疡脓毒未消,恶腐不脱者。
5 集仙丹的用法用量
掺入疮口,不妨略多。
6 各家论述
三仙丹提毒化腐,性颇和平,不独脓毒未清恶腐不脱者赖以化毒去腐,即至脓水净尽,
新肌盎然,亦可少少用之,即以生肌收口。但金石之性,藉炉火升炼而成,功最捷而吸力亦富,全在研之极细,掺之极匀。若扑药太重,即能作痛,恒有病家知是神丹,索药自掺,往往不知分量,用之大多,反而贻害,又不容靳而不予,致贻吝惜之讥。乃为汇集中正和中之品,俾三仙并行不悖,既有提脓拔毒之效,复无多用增痛之虞,是无法之法,命名集仙,以志其实。
7 摘录
《疡科纲要》卷下
三,天仙丹
1 拼音
tiān xiān dān
2 《疡科纲要》卷下
2.1 组成
三仙大红升丹(须自炼者为佳)2两,天仙子6两(研极细),五虎拔毒丹片3钱。
2.2 功效
提脓拔毒,去恶腐。
1两,梅
2.3 主治
疔毒及脑疽、背疽、腹皮大痈,溃后脓多,或腐肉不脱。
2.4 天仙丹的用法用量
临用挹尽脓水,须以100倍石炭酸淋洗净,棉纸挹干,以此末子细细掺遍疮口,以膏盖之,1日2换,吸尽脓腐,不伤好肉,不觉痛苦,最为稳妥。
2.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极细末,和匀密贮。
2.6 各家论述
广东药肆,有所谓天仙子者,其形小圆而扁,其色深黄,光泽滑润,一得水湿,则自有粘质,稠如胶浆,以治溃疡,吸取脓水,其力颇峻,寻常疮疖,嫌其吸力太富,反觉痛苦,惟疮脓多,及脑疽、背疮、腹皮痈等大证,腐化已巨,脓水甚多者,以此提脓吸毒,去腐极易,并不痛苦。考《本草纲目》有莨菪子,一名天仙子,而所载形色性情,实非此药,或粤省所独有,未入本草之物,颐用之有年,恃为利器,爰合以三仙丹数味,配为一种末子,专治大毒大腐。是新方之适宜于实用者,即以粤东之名是方,以旌其功,允足当佳名而无愧色。
四,太极膏
1 拼音
tài jí gāo
2 《同寿录》卷尾
2.1 太极膏的别名
鸡蛋膏
2.2 组成
柳枝10两,桑枝、槐枝、桃枝、李枝、梅枝、杏枝各等分,约共2斤,鸡蛋40枚(黄白调匀),葱3斤(切2-3寸长,葱头同根杵扁),真好铅粉120两(研极细,用绢罗筛),真麻油10斤。
2.3 功效
提脓拔毒,敛疮收功。
2.4 主治
大小肿毒、疮疖初起,热疖、鸡眼更效。
2.5 制备方法
各样枝条,须择新壮有力者,另选粗柳枝1-2条调油,各枝俱切断,先将麻油入锅熬滚,后将各枝缓缓放入熬透,再将葱、蛋逐渐放下,用柳枝顺调,候葱、蛋熬至黑色,用
麻布绞油去滓,再入锅熬至滴水成珠,然后将铅粉6斤放下,不住手调成膏,瓷瓶收贮听用。
五,九黄丹
1 拼音
jiǔ huáng dān
2 概述
九黄丹为经验方,出自《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1]
3 处方
乳没药6克 川贝 雄黄各6克 升丹9克 辰砂3克 月石6克 梅片0.9克 石膏(煅)18克
制乳香、制没药、川贝母、牛黄、炒硼砂各二钱,熟石膏六钱,升丹三钱,朱砂一钱,冰片三分[1]。
4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1]。
5 九黄丹的用法用量
和匀掺患处,用膏药或油膏纱布覆盖[1]。
6 功能主治
提脓拔毒,祛瘀去腐,止痛平胬。治痈疽已溃,脓流不畅,肿胀疼痛者[1]。
7 摘录
《药奁启秘》
六,黑虎丹
1 拼音
hēi hǔ dān
2 概述
黑虎丹同名方剂约有十四首,其中《中医外科诊疗学》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磁石3g、公丁香3g、母丁香3g、全蝎7只、僵蚕7只、蜘蛛7只、穿山甲9g、蜈蚣6g、牛黄1g、冰片3g、麝香2g,具有提脓拔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为热毒深伏,难于腐溃,脓毒不泄而成痈疽、瘰疬、流痰顽毒之证。
用法
研细和匀,每用少许掺撒疮头上,外盖太乙膏,隔日一换。[1]
3 功用主治
《中医外科诊疗学》方之黑虎丹具有提脓拔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痈疽、瘰疬、流痰顽毒之证。症见肿疡难溃,脓毒不泄,或溃后脓腐经久不净。[1]
4 方解
本方所治为热毒深伏,难于腐溃,脓毒不泄而成痈疽、瘰疬、流痰顽毒之证。治当提脓拔毒,消肿止痛。方中麝香、丁香辛香走窜,行气活血,散结消肿;牛黄、冰片芳香升散,解毒散热以透络,全蝎、蜘蛛、蜈蚣虫类走窜,攻毒通络以消肿,合则攻透结合,拔毒消肿之力倍增。僵蚕、牛黄豁痰散结于内,穿山甲通经排脓于外,合则通散并举,提脓消肿之力卓著。僵蚕、冰片散痰热之结以解痉,磁石重镇宁神以止痛,合则解痉止痛之力特强。诸药合用,共奏提脓拔毒,消肿止痛之功。无升丹之类峻毒之弊。[1]
5 临床运用
用方指征:疮疡肿硬疼痛,难腐难溃,腐肉不脱,脓水不净。对升丹过敏者用之更宜。[1]
3.6 摘录
《中医外科诊疗学》
4 《内外验方秘传》方之黑虎丹
4.1 处方
全蝎、蜈蚣、蜂房炭、干蜘蛛、僵蚕、乳香、没药、磁石、斑蝥、炙甲片。
4.2 制法
上为末。
4.3 功能主治
《内外验方秘传》方之黑虎丹主治搭背对口。
4.4 黑虎丹的用法用量
掺患处,外贴膏药。
4.5 摘录
《内外验方秘传》
5 《普济方》卷一一五方之黑虎丹
5.1 处方
苍术(米泔浸7日)1两,川乌(煨)1两,草乌(米泔浸,去皮,煨)1两,细辛1两,防风1两,荆芥1两,麻黄1两,两头尖1两,金钗石斛1两,天麻1两,川芎1两,白芷1两,甘草1两,何首乌1两,当归1两。
5.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5.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一一五方之黑虎丹主治诸风。
5.4 黑虎丹的用法用量
《便览》有乳香、朱砂。
5.5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五
6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黑虎丹
6.1 处方
草乌1两(去黑皮,生用),川乌(去黑皮,生用)7钱半,甘草7钱半,麻黄(不去根节)半两,甘松半两,熟干地黄(净洗)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芷半两,油烟墨(烧存性)半两,猪牙皂荚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何首乌半两,南星(生用)半两,僵蚕(去丝)半两,赤小豆半两,羌活半两,白胶香半两,木鳖子(去油)半两。
6.2 制法
上锉,或焙,或晒,为细末,糯米粉煮糊为丸,如麻仁大;儿小者,丸作粟壳大。
6.3 功能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黑虎丹主治小儿诸般风证。
6.4 黑虎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或70丸,稍空心用淡姜汤送下。
6.5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7 《圣惠》卷三十一方之黑虎丹
7.1 处方
芦荟1两(细研),雄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白狗粪1分(微炒),虾蟆1枚(涂酥,炙令黄),天灵盖1分(涂酥,炙令焦黄),蛤蚧1对(头足全者,涂醋炙令黄),乌驴蹄3分(烧),乳香1两,猪胆2枚(汁于茶碗中,以慢火熬如膏)。
7.2 制法
上为末,研入猪胆膏令匀,以粟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圣惠》卷三十一方之黑虎丹主治骨蒸劳。
7.4 黑虎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服药前先吃煮面少许,然后以茅香汤沐浴,以砂糖、麝香各少许,以冷水1小盏调令匀,将药纳水中,放星月下露1宿,平旦顿服。吃药了以衣被盖之,微有汗出为效。
7.5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一
七,独角莲膏
1 拼音
dú jiǎo lián gāo
2 制法
取白附子 500g,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1500g 同置锅内(或浸泡3 ~ 10天,用文武火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 750g,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待温,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或纸上的黑褐色膏药?
2.5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8页)。
2.6 功能与主治
消肿拔毒。用于疔毒疮疖,手足皲裂。
2.7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2.8 规格
每张净重 5g
2.9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3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独角莲膏
3.2 组成
独角莲45g,皂角刺45g,白芷45g,防己45g,银花45g,连翘45g,生南星45g,刺猬皮45g,山甲片45g,当归45g,海桐皮45g,苏木45g,海带45g,大麻仁45g,豨莶草45g,干蟾3个,乳香35g,没药35g,血余45g。
3.3 功效
提脓拔毒,消肿轻坚。
3.4 主治
痈肿,毛囊炎,瘢痕疙瘩,神经性皮炎。
3.5 独角莲膏的用法用量
用厚纸摊成大、中、小三号厚薄不同的膏药,用时烘烊,贴患处。
3.6 制备方法
用麻油6升,入大铁锅内,投入干蟾以上各药,熬枯去滓,再用强火熬至滴水成珠,离火,投入章丹(冬天约2.5kg,夏天约3kg),用铁棒急调,油渐变成黑色,最后将冷
凝时,加入后药末,调和成膏。
创灼膏
处方
炉甘石(煅) 320g 石膏(煅) 640g 甘石膏粉 366g 白及 50g 冰片 8g
2.4 制法
以上五味,炉甘石、石膏、白及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取凡士林 1600g , 羊毛脂 20g,液状石腊 200g置锅内,加热使熔化,并升温至 200℃左右,慢慢加入炉甘 石粉和石膏粉,边加边搅拌,加完后继续搅拌,在 200~220℃ 保温 2~2.5 小时,过 筛,搅拌降温至 130℃左右,加入甘石膏粉及白及粉, 130℃保温30分钟,加入对羟基 苯甲酸乙酯3. 2g,搅拌降温至80℃左右,加入研细的冰片,搅匀,再继续搅拌至冷,即 得。
2.5 性状
本品为灰褐色的软膏;具冰片香气。
2.6 检查
应符合软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9页)。
2.7 功能与主治
排脓,拔毒,去腐,生皮、长肉。用于烧伤,烫伤,挫裂创口, 老烂脚,褥疮,手术后创口感染,冻疮溃烂,慢性湿疹及常见疮疖。
2.8 用法与用量
外用,涂敷患处,如分泌物较多,每日换药 1次,分泌物较少, 二~三日换药一次。
2.9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注 甘石膏粉处方及制法:
2.10 处方
苍术 50g 木瓜 50g 防已 50g 黄柏 50g 延胡索(醋制) 50g 郁金 50g 虎杖 150g 地榆 50g 炉甘石(煅? 320g
2.11 制法
以上九味,炉甘石粉碎成细粉,其余苍术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2 小时,滤守,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65~75℃) ,静置沉淀18~24小时,取上清 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65~75℃) 的清膏,将炉甘石粉加入清膏内,搅匀,干燥, 粉碎成细粉,即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