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总第185期)
=
-----从
堉与¥音苋
精神分析视角看《寒夜》
孟箭杰
Dreamland and Illusion : Unscrambling Chilly Ni^^ht in ProsjDect of Psychoanalysis
MENGJia - jie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1103)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China 201103)
[摘要]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视角出发,对巴金长篇小说《寒夜》中的梦境与错觉现象进
行 。小中出现的梦境与错觉, 其社会文化 理波澜起伏的必然,其中隐含着复杂的身体信息、社会信息与文化信息。梦境怪诞,错觉离奇,却是黑暗的社会现实、错综的文化纠葛与幽暗的心理 折射。悲剧之沉痛、悲剧成因之复杂,小人物之无奈,借助梦境与错觉得以呈现与加强。
[关键词]《 》;神 法;梦境;错觉
[中图分类号]/207. 425 [文献标识码]8 [文章编号]1008 -0597(2018\"02 -0056 -06
的
DOI:10.16161/j. issn. 1008 -0597.2018.02.009
《寒夜》是巴金1944年至1946年创作的长篇 小说,其艺术水平足以代 前针对《寒、 精神分析
金小说创作的高峰。
。本文试图从
的梦境与
》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说的人物形 化对文本的影响 人手,分析文本里不断
的描写,小说中提到的梦境可以分成两种:一部分梦 境得 现的
展开,
能够从文本中直接得知汪文宣
则未描述 的痛苦。有如下7处:
内容,侧重表
什么;另一部
文宣 。⑴6
傍晚时分,他的热度加高,他又落进了可怖 的梦网里。庞大的黑影一直在他的眼前晃动, 唐柏青的黑瘦脸和红眼睛,同样的有无数个,它 们包围着他,每张嘴都在说:“完了,完了。”他 害怕,他逃避。他走,他跑。多么疲倦!但是他 不能够停住脚。忽然他走进了荒山。他看不见 人影。他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天黑了。他 在黑暗中摸索。好累人的旅行啊!忽然他看见 了亮光,忽然四周的树木燃烧起来。到处是火。 火燃得很旺,火越逼越近。他的衣服烤焦了。 他不能忍受,他嘶声大叫:“救命!”
《
展开描述的
错觉,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细读与阐释。
_、梦境的不同叙述
在《寒所。《寒中大
》中, 》中多
一个相当重要的元素和场“梦”,其中一部
于
主人。文本
公汪文宣做的梦,另一部分则 述,以描述人物混乱、清醒的
“像一样”、“像醒一样”之类的表
。还有两处则是汪
文宣故意将现实中的情景当成梦境。
小说中一共有11处汪文宣“做梦”的表述。参 照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于 论述,
的键不仅在于
什么,
梦的人自己如何描述
[收稿日期]2018 -06 -05
[作者简介]孟嘉杰,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
部分的 在于做
:
。[1]据文本中关于 》第十四章[1]P75
—56 —
孟嘉杰梦境与错觉一从精神分析视角看《寒夜/她刚走到他的床前,忽然他在梦中发出了 一声哭叫。他唤着她的名字。她吃了一惊,连 忙问:“什么事?什么事?”她俯下头去。
他向外一翻身,伸出一只手来抓她的手。 她把右手送了过去,他抓到她的手便紧紧捏住。 他低声呻吟着。再过三四分钟,他睁开眼来。 他的眼光挨到她的脸,就停住不动了。“你在 这儿!”他惊喜地说,声音软弱无力。“你没有 走?”“走哪里去?”她问。
“兰州去,我梦见你离开我到兰州去了,” 他答道,“把我一个人丢在医院里,多寂寞,多 害怕!”
《寒夜》第十八章[1]P120
他做了 一个可怕的梦:她丢开他跟着另一 个男人走了;母亲也好象死在什么地方了。他 从梦中哭醒,他的眼睛还是湿的。(《 》二十一章)
[?]P?ET
从这一晚起,他又多了做梦的资料。梦折 磨着他。每晚他都得不到安宁。一个梦接连着 另一个。在梦中他不断地跟她分别,她去兰州 或者去别的地方,有时甚至在跟他母亲吵架以 后负气出走。醒来,他常常淌一身冷汗。他无 可如何地叹一 口长气,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
。
《寒夜》第二十二章[1]P141
他梦着她抛开他走了。他正在唤她回来。 他立刻用眼光找寻她。门开着。电灯亮得可 怕。没有她的影子,一只箱子立在屋子中央。 他很快地就明白了真实情形。他一翻身坐起 来,忙忙慌慌地穿起棉袍,连钮子都没有扣好, 就提起那只箱子大踏步走出房去。
《 》二十三章[?]P?U>
这个夜晚他时睡时醒,老是觉得有一个可 怕的重量压在他的胸脸上。他不断地小声呻 吟。他梦到钟老死去,甚至全公司的人都死去。 他小声哭叫。他的声音只有他自己听得见,所 以没有惊醒母亲。
《寒夜》第二十八章⑴6\"
未描述梦境的梦有如下4处:
他做着不愉快的梦。有一次他低声哭着醒
现当代文学研究
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
》第十章[1]P51
他睡着了。同事们的笑声惊醒了他。他连 忙坐正。脑子里还装了一些古怪的影子。他从 悲欢离合的梦中醒过来了。他还有一种张惘的 感觉。
《寒夜》第十二章[1]P62
他一晚上不停地做着可怕的梦。早晨醒 来,他疲倦,发烧,四肢无力,心神不安。母亲和 妻不再争吵了,她们一样亲切地看护着他。
《 》 mP5
他做着短而奇怪的梦,有时他还发出呻吟, 一直到母亲端了药汤进来,他才被唤醒。他大 吃一惊,而且出了 一身汗。他用了求救的眼光
她。
《寒夜》第二十四章[叩164
小说的第二章是文本展开最详细的 。在梦境中,汪文宣和曾树生 在一个小城里,汪文宣想
要去找自己的母亲但 树生阻拦,
发了争
吵。汪文宣走出家门又
的人群阻拦,曾树生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最后 以汪文宣
群推搡而惊醒。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以为“显
性的
”。梦境有几点细
得注意,这有助于
挖掘“显性的”背后“潜藏的梦意”。
首先,汪文宣已经在梦中预示到自己未来的命 运。
中树生为要不要去找婆婆和汪文宣争
执,最终愤而离开。弗洛伊德
,“的元素并非
原有的 ”,
渗透了更多“潜意识”的因
素。
在汪文宣的内心最深处,早已预感到曾
树生的离开,而纷的战火及同母亲的争执不断为 此推波助澜。 不
文宣对自身命运的预测,也是对整部小说“
性”的渲染。汪文宣从一开始就已经 树生的离开,哪怕是在梦中,这
种体验对汪文宣
为痛苦的。而小的内容实一步步
他的
,他内心最隐秘、最害怕 的事,在
中将要
降临在他身上。但
求,他没有任何可能的解决方式。
在 中,生成为每个
要面对的课题。
而汪文宣
提供生存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健康身
体,他难以挽回曾树生的离开。汪文宣在生活中仍
—57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旧保持着对曾树生的爱与尊重,但他脑海里不可避 免的猜忌全
在心里,映在
中。
在描
中的曾树生时,展一个更
加强悍、主的女性
!
她果然转过身牵着孩子走了。她没有露一 点悲痛的表情,不,她还用她那高傲的眼光看 他。[1]P11
曾树生此处流露出的高傲、不屑是她在现实中 从未展现过的;由整个文本 ,这也并不
树生
的形象,这更像经过汪母丑化的树生。由此可
,
截然不同的经济实力、
的不同前景无形中已经
文宣巨大的
。在家,汪文宣和曾
树生的经济地位长期
;
文宣的家
实
统,在男权社会的影响下,汪文宣对曾树
生的一切工、生活上的交际行为异常敏感。他 潜意识里的
与排斥是他之后心理痛苦的一大原
因------方面,他爱她的,所以汪文宣一定会要求自己尊重、体谅曾树生; 一方面,汪文宣
识
中又对曾树生怀有他自身都未察觉的不满,母亲的
闲言碎语已在他不自觉的 下进人了他的潜意识,他内心各个 的缠斗必
复杂的。i
刻画 文宣纠结、懦弱的性格,他的懦弱又一步
一步
的形成。
点是母亲在梦中的。梦境中汪文宣认
定了母亲在城里,一定要离开曾树生去找母亲。但 最后是曾树生在附近的一牛花下发现了她。作 者刻意描绘一场景!
他母亲就站在牵牛藤下面(牵牛藤是沿着 一棵老树干爬上去的),头发蓬乱,脸色惨白, 额上好象还有血迹。[1]P10 从小说全文看, 有在叙述中使用括号的习
惯,括号大多
的
。这一处补
外重要,是小的叙述者从汪文宣的梦境出发,
对自
进行细节性的。牵牛藤攀附在树干
上的细节有了对汪母更多的隐喻一
其依附于儿子、依附于封建 观,又与曾树生的独立、甚至是梦中的高
成了对比,这种 断都在汪文宣的
识中。另一个细 ,梦中
最先发 母的其实 树生,
在汪文宣
:
识 旧
相连,汪文宣仍旧希冀两者能够—58 —
2018年第2期(总第185期)
和解,但是梦中两者分离的结局说明在潜意识里汪 文宣也不认为这能做到。
最后是对如流群众的隐喻。在梦中,密集的人 流把他与母亲推开, 也因此结束。现实生
活中的炮火作为“刺激”,以相同的形式进人
.
文宣的梦中,但并没有 束他的
;人流的
阻隔给他 更深的刺激。《寒夜》的故事发生在
利前夕,但文本中的主人公并没有获得
希望。回 文宣的梦中,人流的阻碍有
的隐喻,它 民内部的相
轧,也
文
宣
自己随从大流,亦可以
母和社会主
流的背道。这处隐喻的关键在于,汪文宣最重 的心结不在于战争, 有其他原因。这实际上
揭
小
成因的复杂性。
费了一整章的笔墨对汪文宣的梦境进行
描绘,这也文本中对 最详细的段落,之后对 内容的描
相
对
。全文对内容有交代 的 共有T处,其中 外,有4处的
内容与此处相似, 在小说的第十、第二十一
、
十
、
十
。
小说的第十四章,曾树生第一次提出陈主任要
州,之后树生便开始在走与不
徘徊。她一开始坚决不去,但随着陈主任更加频繁的
关切和家中汪母的讥讽,曾树生内心发生 摇,曾
树生内心的矛盾在第十
开始逐渐激烈,在十
峰,在十
最后做
离开的决定。
文宣虽然嘴上一
树生前往兰
州,但是内心深处其实相当不安。这种不安体现在 了自身的
中。他
树生去了兰州就不会再回来,但他既没有条
,也没有勇气面对,因而
能让自己劝树生离开,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曾树生对留下信念的动摇和汪文宣口是心非的 成了一组对比,曾树生越动摇,汪文宣的 越不。自身的疾病与战争的 不断加深
文宣的
挣扎,人物运的 性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使
得
更加关注悲剧后人物的性格成因。
所有展 内容的 具有预言意义,剩下的 处 全 与
的不
。
在小说中,
个人物
文宣为数不多的朋友,也
为数不多的
物。
孟嘉杰梦境与错觉一从精神分析视角看《寒夜》运
的成因与汪文宣是类似的,两 过高
,曾经也怀有伟大的理想,但家庭
都不幸福,工中遭
司的刁难,在
中苟且
不到希望。在第十四章中,汪文宣梦中的
青可怖,口
叨着“
”并将汪文宣围
;
来。汪文宣想要逃开时误人了树林,梦境以树林被 点燃而告终。唐柏青与汪文宣有着相似的命运,汪 文宣在 识
识
共同的命运
,“完
”不
,也
自己。面对运
的揭示,汪文宣仍旧没有选择面对, 奋力逃开。这一反应再一次揭 文宣深人骨髓的懦弱。梦境因为汪文宣的疾病而结束。这也
文宣疾病
逐渐恶化,促使曾树生
的转折点。
小说中有口
的好人,最后却也死于霍乱。他的病发 文宣
更大的绝望。对汪文
宣 ,
以在中 ,他再也看不到
在
中生存的可能。汪文宣此时已经 妻子
的陪伴,好又病重,他人了更大的孤独与绝望 中,使他的情绪不断恶化,最终
他的死亡。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 》中从不讳
病
对
的影响,他的关注点集中于做梦者自身的阐
释。但当做
反复
,却又不再解释梦时,这一的成因值得我们
。
小
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一书的 启发, !“在
,肺
不
一系列的症状或
必然的比喻,它同时还引进了对疾病自
身的诊断,促使我们对疾病 义又最终消解义这一过程进行病理式分析。” [3]温奉桥、李羽
在《精神生
野中的20
中国文学》
“肺
在20
中国文学中完全变成一类文化
码,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上的隐喻,并与20 t
中国的阴暗、沉重、压抑、毫希望的社会现
实形成
义同构。”[4]这一病在当时的作家圈
以及作品内很,而肺结核低热、咳嗽、神混乱、 难以治愈等众多病症帮助作家塑 各种内心矛
盾、充
满
、
痛的“病人”形象。在肺结核
病人群体中,生理的问题与心理的痛
。
部《寒夜》可以将汪文宣的疾病作为故事发
展的线索之一,在汪文宣病重时,梦魇旧侵蚀着他 参与的生命力,文本中几处未展开内容的
与
现当代文学研究
汪文宣肺结核的病发有关。
文宣第一个没有描述梦境的
在第十章,而他身体
化,开始咳
从第十一章开始
的。文本用“不愉快” 容十章的
:一
面,树生还未回家又遭 母亲的奚落;另一
,他也感受到了身体上的力不从心,如何在
时局
下继
成自己的工作,
司的刁难成为他生
存的难题。第十二章的梦发生在汪文宣病重却依然
工作之时。汪文宣原先的工 很
,他之前的工
度是紧张、小心的。疾病让他更加
如履薄冰,但他的身体和
以 。
的有 的所指,然
能
的
下“悲
欢离合的梦”,可他意识的薄弱。第十四章与第
十 的
与 文宣病重 系
。 如 “ 欢离合”还能大概猜
的所指,
的“可怕”、
“
奇怪”显得更加难以捉摸。肺结核不
发
了汪文宣生理上的痛苦与经济上的拮据,病症更给 其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错乱一这使得我们很难再从 文宣的视角得到其对自身 的描述,因为汪文宣已然 对自我心理进行剖析的能力。生理上
的折磨将心理上的
一个新的高潮,他的
疾病又
树生的出走。公司并没有因为
他的病而对他有丝毫的宽容,战争和逃难又是时刻 笼罩在他心头的阴云。
因最终一步步酿成了
文宣的悲剧,促成了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全面崩溃。
二、频发的错觉与不确定性
《寒夜》中汪文宣的错觉描写在文本中非常突 出,纷繁的错
成了人物纷繁的内心
。小中的错觉可以分文两种。
一种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
》的一开始 重强调“
行为”。在弗洛伊德眼中,误
、 、笔误、口误都可以
义为
行为,并且为“失误行为其实是心理行为,
由种意
图相 成的。”失误行为的成因十分复杂,弗
洛伊德提 识的“本”可以有意地欺骗有意
识的个体,
机性
对自我欺骗
重要的。
但是快要挨近了,他才发觉那两个人是一 男一女,被他误认作母亲的人却是一个老头儿。 不知道怎样,他竟然会把那个男人看作一个上
—59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了年纪的女人,他的眼睛会错得这样可笑!
《
/ 一章mK 曾树生出走后,汪文宣游荡在街头,误将一男一
女看成了母亲与妻子。 一个标准的
行为。文宣会发生
离奇的
,确实因为过于盼望
树生回家。这一错觉不 树生的 ,母
亲如此敌意下妻子又怎么会和 在一起?弗洛伊
德
,人越
避过失,过失反而越容易发生。真
欺骗汪文宣的眼睛不是身材相 远的一男一
女,而是他愈发强大的
识和本我。文本
外一种错觉即为弗洛伊德定义的“白
日梦”,他在《精神分析 》中
,“日梦是那些自大、好和性愿望在 的满足,这些愿望在
现实中越 和排挤,在
中就越枝繁 。的快乐,本质是在不
实约束的
下
重
感。”
……他低声对自己说:“我不能再这样 做!”“那么你要怎样呢?你有胆量么?你这个 老好人!”马上就有一个声音在他的耳边反问 道。他吃了一惊,掉头往左右一看,他立刻就知 道这是他自己在讲话。他气恼地再说:
“为什么没有胆量呢?难道我就永远是个 老好人吗?”
《寒夜》第一章[1]P1
这是故事最开头的一段对话, 自文宣
自我、本、
的三个声音,是他内在的“自我欺
骗”行为。
文宣的自我是身处乱世的小知识分子,是在
家庭中经济地位落后的丈夫,是在母子关系中 反抗的儿子,是他的自 察到“自自语”的
谬。自
助汪文宣苟活于 的一个
,在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支配地位。在争中,生存成为
一目的,对汪文宣这类知识分子提 很高的
生存要求。 于大街小巷的
不停刺激着
他的神经,把不 于其中;单位内部复杂的
系
、敏感的他小心翼翼地为微薄的薪水而
工作;而家庭内部母亲与妻子的撕扯让他更加无可 奈何,他能在
不停地周旋。文宣的本
在对
反问的那方,他的
气恼、反问,他大
绪的抒发。汪文宣曾经也
—60 —
2018年第2期(总第185期)
是怀有教育理想的知识分子,但他逐渐发现自己无
当下的
,现实与理想的
在了他的心里。而工中,上司不断对他刁难,眼下的工作 又难以给他成就感,微薄的 也
不起他作为
男性的 ,他的不满无处发泄。在家庭里,汪文宣
早已经厌 母亲与妻子 的争吵,可他又受
限于亲情、爱情,不能解决问题:他识到母亲对他
的控制欲和
的旧
,却碍于
没有勇气和
;他不喜欢曾树生一和别的男子 、
跳舞,但他出于对她的爱而怯于开口,并且他也明
, 树生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去做的“工作”。他的“本
”既不满于社会与家庭,也不满于“自”
在
流露出的无能、怯懦。文宣的“ ”
他不能这样做。他受过
的教育、曾经拥有的理
他的这一面。他受
的 他更清醒得意识到自己在
中的无,让他深刻体察时代的不幸。他的 也使得他
更加深刻地体谅母亲与树生:自的母亲独自将自
养长大,其中的 必然超过想象,因对母亲
不合时宜的 欲也报以宽容;树生同样是受过教育的新青年,他 树生也未必甘于待在公司的这个职位,树生也 为了家庭。但是在社会背景、家条件、身体
多重因
下,汪文宣难以再
纯粹、理性的一面,他的
薄弱的。
“我站在这里干什么呢?”这次他说出来 了,声音也不低。这时他的思想完全集中在 “自己”两个字上面,所以他会这样发问。这句 问话把他自己惊醒了。他接着就在想象中回答 道:“我不是在躲警报吗?——是的,我是在躲
警报。——
我冷,我在散步。——
我在想我跟
树生吵架的事。----我想找她回来----”他马上又问(仍然在思想上):“她会回来吗?我们 连面都见不到,我怎么能够叫她回家呢?”
《寒夜》一章[1]P4
这段话再次回归了密集的自言自语,一 一往 里是几个人格的辩驳。汪文宣注
以集中是错
发的原因, 和曾树生的离开打破了原有的理智。原先由“自”约束的心理活动逐渐失控。
随着小说进行, 的自问自答几乎看不,主要原因是多重因
文宣的心理渐渐
崩溃。
孟嘉杰梦境与错觉一从精神分析视角看《寒夜》在之后的文本里,汪文宣的疾病愈加严重,恐怕会恶 化家里的经济条件;战乱又一家老小的安全 胁,他们在 中找不到依靠;家矛盾日益严
重,树生离开的 渐
。对文宣 ,生活的
已与故事的开头大不相同。这些因
垮了
他的内心,我们在文本 不
复杂的内心活动。
文宣病发前的阶段在文本中虽然占据的篇幅
不长,但是对理解汪文宣病发后的心理以及行为有 重要帮助。对于汪文宣 ,肺结核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是推动他最终 的重要动因。而小的开头实 他生活的
一
妻子与母亲不
和, 的争吵绝不可能一次发生,
文宣也早已经注 身边的陈主任;战争仍旧
,但是
作为平民并不 的
,生活在不安和确信中
;单位上司一如既往的苛刻,自己的收人
全不能与树生相比,也难以 小宣的学费。可
以预见在疾病爆发前, 复杂的内心活动在 ,,他的心理一直处于一种非健康的
下,
因而在疾病来袭时
崩溃。
病爆发前后,文本的心理描写的方式发生
了改变,虽然汪文宣的错 旧
会
,但错觉体验
在表述
得更加
。
“你应该使自己忘记一切,”好象有一个声 音在他的耳边说。他朝那个小店里面望。桌子 都被客人占据了。只有靠里那张方桌比较空, 只坐了一个客人,穿一件旧棉袍,头发长,脸黑 瘦。那个人埋着头喝酒,不理眯旁人。“我去 拼个位子,”他低声自语道,就走进去,在那个 人的对面拉开板覺坐下来。
《寒夜》第十三章[_
汪文宣在第十三章的 ,此时 他最受病痛 的时刻。受肺病的影响,他的意识开始
模糊,他在
的实
其本我的
。但
已经看不到激烈的
,因为汪文宣此时的生
理和心理都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那个时候我多傻,我一直想着自己办一 个理想中学,”他又带着苦笑地想。他的眼前 仿佛现出一些青年的脸孔,活泼、勇敢、带着希望...。他们对着他感激地笑。他吃惊地睁大眼睛。蜡烛结了烛花,光逐渐暗淡。房里无限
现当代文学研究
凄凉。“我又在做梦了,”他不去剪烛花,却失 望地自语道。
《寒夜》第二十二章⑴653
这处“白日梦”发生在树生动身前往兰州前。 汪文宣的不舍、遗憾体现在这处错觉中。 在大学里相识, 有远大的
理想,但因为战
、家庭的
般田地。他眼前
的
实
经与树生相爱时的自己。那时他们还未经 实的种种残酷,也他们最为相爱的时刻。意识 不过是错觉的汪文宣,只好安自
不过
罢了。
在这些最后的时刻里,他始终不肯把眼光 从母亲和小宣的脸上掉开。后来他们的面影渐 渐地模糊起来,他仿佛又看见了第三个人的脸, 那自然是树生的,他并没有忘记她。
《 》三十章这处错觉发生在汪文宣临终前。自己已经行将 就木,而自己的家庭仍旧未能团圆。他死前的悲凉 景象为他
的一生画上最终的句号。
文中的错 有“ ”以“
”,还有
将真实发生的
当
。
他的眼睛模糊了,他仿佛看见一辆大得无 比的大卡车在他的身边飞跑过去。
《
》
三章⑴63
他点点头,过了 一会儿,才费力地吐出一 句:“我做了 一个梦,一个可怕的梦。”母亲从里 屋跑出来,大声说:“宣,你回来了!”
《
》
三章⑴64汪文宣在酒馆外清楚地
汽车碾
死。在意外发生的当下,汪文宣竟本能地将其当作 自己的错觉,汪文宣回到家意识稍稍清醒后,仍旧不
对真相,可 的死对他的冲击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懦弱。 文宣在这一束完全病倒陷
人昏迷,心理和生理 崩溃。
在当下对《寒夜》的研究中,有学者从精神分析 的
解读文本,他们大多从性欲的角度分析曾树
生、汪文宣、汪母 的关系。小说中
的梦
境与错 “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少有专门
对此进行解构。
(下转第68页)
—61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总第185期)
“眼睛”处移开后, 将自己“ 可以
的“臂膀”,他的一员一
从以
如“我”、如普鲁弗洛克一
逃离
析可以发现,艾略特和鲁
,即使意识
中的的产物,是
”的识安顿在了欲望中。欲望的迷识变得混沌,可以让敏感的心灵变得不
中的一个典型的逃避行为便的
,我们无论如何
。普
如何清明,依然 欲望的纠缠。
再痛苦。所以城市 的意识, 也
过
城市作为现实与虚幻、客观与主观相 一种典型的 义上, 的意义不
于欲望。如果撇开普鲁弗洛克的欲望和内省 拼凑出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城市
。普鲁弗洛克在宴会
经验
和《死后》的“我”在棺材里的细节性感受,在种意
一种现代世俗城市的经验,但 限于提
种细节的真实,鲁和艾还有真实之外的意义探
在其诗中所生动
得意,或多或少,在《普鲁
鲁弗洛克观察到的 碎片其实更多的是“意识”
,普鲁弗洛克限于
而
个角度,对于读者的流言和陈见,。他自以为被禁
的碎片。在相对封闭的
的内在意识中。但是,如 ,普鲁弗洛克与其 不如说他 省的自
逃离自 识。
锢于人群,却没有发
不开 识
的
略特诗中的城市建 地描绘的 是从圣
“身于内”的局限,陷人看不清又逃不掉的 寻。正如利罕所言,“尽管艾
代的、世俗的城市,但他笔下的城市还斯丁的《上帝城》
俗意义的
的范围再扩大一些的话,现代主种超越现实的企图。但
义。”[2]P171把
他的是自己过分内义诗歌里的城市不 弗洛克的 并没有
》、《求 “圣城”的
在某种意义上,与普鲁弗洛克随时有可能 于色情欲望的勾引相似,《死后》的“我”在棺材里依 然 的
摆脱金钱欲望的纠缠。金钱与色欲
机制,
个城市
地
。而城市中的人或主动或
代城前滚入到
市的两大
/和《死后》里的城市印象
,普鲁弗洛克和“我”在
一个意识比一般
内部主观
”的原因。
个世俗的城市中也并没找到一种超越的意义,究 其原因,这两个城市的体 敏感一些的 的局限
城市“
已,他们
种欲望生产的机制中无处可逃,只要还是城市中
Soja, Edward W.Third sp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Real - and - Imagined Places. # M] • Oxford: Blackwell, 1996.[2][美]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吴子枫译)[M].
# 1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 艾略特. •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汤永宽裘小龙等 译)[].荒原:艾略特文集•诗歌[].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4] 鲁迅•野草[].鲁迅全集(第二卷)[社,2005.
J
AC
A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责任编辑:王雪炎]
(上接第61页) 逐渐崩溃的心理与其生命消逝、疾病恶化等方面的联
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出发,可以发现汪文宣系,会对小说人物的内在
[1]
巴金•寒夜[]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M
哲,2006,(4):112-119.
[5] 徐道春.《寒夜》心理描写艺术初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1,(4) :97-101.
[6] 陈思广•新时期以来的《寒夜》接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丛刊,2012,(7):132-141.
[2]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徐胤译)[].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11 -57,61 -96,281 -294.
[3] 唐小兵•最后的肺病患者:论《巴金》的寒夜[].唐小兵•英雄与 凡人的时代——[4]
解读20世纪[]•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76.
MJ
A
M
温奉桥,李萌羽•精神生态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史
J
[责任编辑:王雪炎]
一 6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