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

2022-06-28 来源:年旅网


1

健康大数据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2月出版

正文目录

1、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 4 1.1、医疗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 4 1.2、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 7 2、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有望闭环 ....................................................... 11 2.1、互联网医疗具有7 大类别,其闭环需构建三大要素 ....................................... 11 2.1.1、互联网医疗具有7 大类别 ................................................................................ 11 2.1.2、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闭环需要从三大要素的构建着手 ..................................... 12 2.2、我国医疗服务的特点决定医院成为最好的流量入口 ........................................ 13 2.2.1、医生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流量导入的关键 ..................................................... 13 2.2.2、对接公立医院是卡位医生资源的关键 ............................................................. 15 2.3、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具有强用户粘性 ........................................ 16 2.3.1、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核心原因 ..................................... 16 2.3.2、对接医院与患者的模式将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要手段 ......................... 18 2.3.3、第三方平台有望形成对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 ................................................. 20 2.4、分级诊疗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模式落地 ........................................................ 21 2.4.1、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 21 2.4.2、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运营分级诊疗将成趋势 ............. 23 2.5、健康大数据运营打开互联网医疗长期价值空间 ................................................ 25 2.5.1、健康大数据价值巨大,亟待挖掘 ..................................................................... 25 2.5.2、我国健康大数据融合开始启动 ......................................................................... 28 2.5.3、平台模式成为转型数据运营的最优路径 ......................................................... 29 3、由提供产品到数据运营,医疗信息化厂商涅槃 ................................................... 31 3.1、医疗信息化厂商具有与医院连接形成平台的优势 ............................................ 31 3.2、把握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 ................................ 34 4.3、美国价值医疗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 .................................................................... 36 4.3.1、Athenahealth 打通健康大数据运营获得高估值 .............................................. 39 4.3.2、Practice fusion:数据运营的典型 ..................................................................... 41 5、主要公司分析 ........................................................................................................... 42 5.1、创业软件:向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转型 ............................................................ 42 5.2、万达信息:建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 43 5.3、卫宁软件:医院信息化高速扩张,B2B2C 战略转型互联网医疗 .................. 44 5.4、银江股份:通过社区医疗和健康管理O2O 变现 ............................................. 45 5.5、海虹控股:医保资源优势显著,PBM 模式的最佳标的 .................................. 45 5.6、延华智能:以城市级医疗数据平台打造健康管理闭环 .................................... 46 5.7、万方发展:覆盖医院数量有望快速提升 ............................................................ 47 5.8、东华软件: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蓄势 ................................................................ 48 6、健康大数据行业投资结论 ....................................................................................... 49 6.1、边界扩张和衍生产业的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产业10 万亿空间 ......................... 49 6.2、医改不断推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 ............ 49 6.3、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是互联网医疗最具前景的方向 ................ 50 6.4、第三方平台有望成为健康大数据运营的主流模式 ............................................ 50 6.5、医疗信息化厂商占据关键入口,转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具有天然优势 .... 51

2

6.6、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有望胜出 ........................ 51 附录1:PBM 模式成型的关键: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权 ........................................ 52 附录2:医改已经触及核心利益环节,改革成效值得期待 ...................................... 56 附录3:福建三明模式标杆效应明显,医改破冰能见度大幅提升 .......................... 61

图表目录

图表 1: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GDP 比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 5 图表 2:2008-2013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提升 ............................................................ 5 图表 3:2008-2013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逐年提升 ............................................................ 6 图表 4:大健康服务产业范围不断拓展 ............................................................................... 6 图表 5:我国医疗服务行业核心产业链条 ........................................................................... 7 图表 6:互联网医疗对服务本身的推动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 8 图表 7:2013 年医药电商销售额仅占药品销售额0.32% .................................................. 9 图表 8:医药电商销售品类处方药占比极低 ..................................................................... 10 图表 9:国家政策彰显医改力度与决心 ............................................................................. 10 图表 10:我国当前互联网医疗有7 大类别 ...................................................................... 11 图表 11:服务标准化、供给充足,打车平台快速扩张 ................................................... 13 图表 12:服务个性化,医生资源稀缺,互联网医疗扩张受多方制约 ........................... 14 图表 13:2020 年公立医院每千人床位数 ......................................................................... 15 图表 14:制度设计造成优质医疗资源向发达地区大型医院聚集 ................................... 16 图表 15:2012 年我国城市每千人医疗资源远高于农村 ................................................. 16 图表 16:2012 年我国三级医院床位利用率显著高于基层 ............................................. 17 图表 17:公立医院平均药品收入占比超过40% ................................................................ 17 图表 18:远程医疗功能示意图 ........................................................................................... 18 图表 19:互联网医院功能示意图 ....................................................................................... 19 图表 20:区域健康管理功能示意图 ................................................................................... 19 图表 21:互联网对接医院与患者,平台模式与垂直整合模式的对比 ........................... 20 图表 22:世界主要卫生服务体制国家均采用分级诊疗进行医疗资源配置 ................... 21 图表 23:其他国家实施分级诊疗的基本框架 ................................................................... 21 图表 24:2012 年我国各级医院平均诊疗人次 ................................................................. 22 图表 25:2012 年部分国家每万人口医师数量 ................................................................. 22 图表 26:医改从多方面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撑 ................................................................... 23 图表 27:我国分级诊疗体系顺利运营的三大要素 ........................................................... 24 图表 28:分级诊疗实现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医院与医院对接 ........................... 24 图表 29:第三方通过提供云管端的互联网设施与应用,搭建分级诊疗平台 ............... 25 图表 30:第三方平台来主导医疗资源的联动将带来更大的灵活度 ............................... 25 图表 31:健康大数据资源池 ............................................................................................... 26 图表 32:我国已具有一定健康大数据基础 ....................................................................... 26 图表 33:预计我国可穿戴设备将快速增长 ....................................................................... 26 图表 34:健康大数据将为美国每年节省千亿美元级卫生费用 ....................................... 27

3

图表 35:健康大数据运营的5 大商业路径 ...................................................................... 28 图表 36: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市场对于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 ................... 28 图表 37:当前我国健康大数据融合是趋势 ....................................................................... 29 图表 38:平台模式更贴近大数据的本质 ........................................................................... 29 图表 39: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 ....................................................................... 30 图表 40:分级诊疗平台转型数据运营,潜在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 30 图表 41:四种建立平台的主要途径 ................................................................................... 31 图表 42:以医生为入口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符合平台对于粘性的要求 ....................... 31 图表 43:春雨医生、平安保险开展自建诊所计划,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 ................... 32 图表 44:医疗信息化厂商向数据运营转型的路径 ........................................................... 32 图表 45:主要医疗信息化厂商服务客户与产品 ............................................................... 33 图表 46: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提供产品实现医疗资源卡位 ........................................... 33 图表 47:区域卫生信息化具有区域统筹优势 ................................................................... 34 图表 48:美国医疗保障计划中商业健康保险人口覆盖率达57% .................................... 36 图表 49:美国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巨头企业 ................................................... 37 图表 50:各医疗参与主体共同推进健康管理 ................................................................... 37 图表 51:奥巴马平价医疗法案主要内容 ........................................................................... 39 图表 52:美国涌现大量基于健康数据运营的公司 ........................................................... 39 图表 53:2006-2014年Athenahealth 收入及增速 ......................................................... 40 图表 54:2006-2014年Athenahealth 净利润 ................................................................. 40 图表 55:Athenahealth 与美国其它主要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对比 ............................. 41 图表 56:Athenahealth 商业模式: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 41 图表 57:数据平台与入口助Practice Fusion 实现健康管理模式闭环 ...................... 42 图表 58:ESI 药品福利管理由处方审核监控向综合控费转变 ....................................... 52 图表 59:保险、药品零售\\电商、第三方平台组成PBM 厂商主体 ................................ 53 图表 60:PBM 模式主要通过药品流通议价与配送盈利 ................................................... 53 图表 61:2012-2014年ESI、Catamaran 药品相关收入占比 ......................................... 54 图表 62:2012-2014年ESI、Catamaran 毛利率 ............................................................. 55 图表 63: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能力成为PBM 的重要竞争力 .......................................... 55 图表 64:医保控费市场格局开始呈现集中化趋势 ........................................................... 56 图表 65: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和垄断性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内因 ............................... 57 图表 66:多方制度设计造成医改难题 ............................................................................... 58 图表 67:三医联动是本次医改的核心内容 ....................................................................... 58 图表 68:三医联动触动核心利益环节 ............................................................................... 59 图表 69:三明市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现多方共赢 ............................................... 61

1、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1.1、医疗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个人健康需求驱动医疗服务价值不断提升:医疗健康需求是刚需。随着居民

4

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对于健康的需求没有止境。这种需求将不断催生更高疗效的药品,更精确的诊断设备,更好的服务设施,更高效的诊疗手段。因此,各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相当的比重,巨大的医疗行业市场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以美国为例,2012年美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达到GDP 的17.6%,总额达到2.76 万亿美金;就我国而言,我国卫生总费用在2013 年达到3.16 万亿元,约占当年GDP 的5.57%,相比美国而言提升空间巨大。

图表 1: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占GDP 比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医疗服务行业空间有望达5 万亿规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次均医疗费用稳步增长,医疗服务支出将随之稳步增长。据统计,我国居民的就医诊疗总次数从2008 年49 亿人次增长到2013 年的73.1 亿人次,全国居民的住院人数从2008 年的1.15 亿人次增长到2013 年的1.92 亿人次,居民年住院率从8.66%也增长到14.13%,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8.5%,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从2008 年138.3元增长到2013 年的206.4 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预计2013 年至2020 年医疗服务行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8%左右,2020 年有望达5.41 万亿元。

图表 2:2008-2013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提升

5

图表 3:2008-2013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逐年提升

治病转向防病,健康服务产业空间更广:广义的健康服务产业包括了医疗服务,同时还包括医疗前的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其服务1,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我国卫生总费用主要针对医疗服务支出,基本反映当前传统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考虑养老保健、健康体检、健康保健产品等非医疗但与居民健康相关的产业模块,广义上的医疗健康产业将远超过此规模。

2013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到2020 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 万亿元以上。

图表 4:大健康服务产业范围不断拓展

6

1.2、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

公立医疗机构主导我国医疗产业格局:药品生产与流通2、医疗机构、医疗保险三大模块构成我国医疗价值链的核心部分。如果割裂来看,2013 年,我国药品流通收入约1.3万亿元,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超过2 万亿元,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收入约1.37 万亿元,其中医疗疗机构是医疗价值链核心环节,公立医疗机构占据核心主导地位,2013 年我国公立医院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数3.04 张,是社会办医院的6 倍。药品流通主要围绕公立医院进行,2013 年我国处方药销售额约1 万亿左右,其中80%左右通过公立医疗系统销售,OTC 非处方药销售额约3000 亿元左右,通过药品零售和电商模式向居民销售。围绕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监管部门提供服务,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厂商以2G或2B 的方式建立商业模式,例如为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系统,为卫计部门、医保部门提供结算、管理、控费、数据平台系统,为医院提供检验检测设备等。

图表 5:我国医疗服务行业核心产业链条

7

公立医院逐利性和垄断性造成医疗困境,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医疗服务定价机制、财政制度设定共同造成公立医疗机构的逐利性,而逐利加垄断直接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在这种背景下,纯市场化力量的革新(比如互联网挂号)难以触及公立医院利益核心环节。

我国目前医疗健康数据尚处于割裂状态,以数据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值提升处于初期,体现为:1、远程医院模式(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宁波互联网医院为代表)无法缓解医生资源的紧缺的核心矛盾;2、在线轻问诊(以春雨医生、挂号网、丁香园为代表)停留在健康咨询层面;3、垂直慢病管理(以三诺生物、宝莱特、九安医疗等为代表)尚未带来服务价值有效提升。在药品流通领域,我国医药分离尚未实现,公立医院对于处方药销售的垄断有待打破,网售处方药的相关配套政策有待明确,尤其是如何确保用药安全,如何对接处方与医保。目前占药品销售额80%的处方药仍主要通过医疗机构销售,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占整体销售额78%左右。在医疗保险领域,商业健康保险2014 年保费收入约1400 亿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医保控费目前仍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模式获得收入,数据的变现模式仍在摸索过程当中。

图表 6:互联网医疗对服务本身的推动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8

国家层面推进医改的力度和决心空前: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印发3 份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 年工作总结和2015 年重点工作任务》,基本勾勒了医改阶段性目标和路线图:1)2017 年全面推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建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2)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相协调;3)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4)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品)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 元以下;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推进医改的力度和决心。

图表 7:2013 年医药电商销售额仅占药品销售额0.32%

9

图表 8:医药电商销售品类处方药占比极低

三医联动将重构医疗产业格局,奠定互联网医疗土壤:三医联动的核心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包括破除以药养医、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推动公立医院由逐利性回归公益性。同时,通过医保支付改革对医院控制费用形成正向激励,通过药品流通机制改革挤压药品流通环节水分,破除逐利性与垄断性条件。我们认为改革是在重构医院、医院管理者、医生、药品厂商、药品流通厂商的利益格局,已经触碰到了最核心的利益环节,为互联网医疗的孕育奠定土壤。

图表 9:国家政策彰显医改力度与决心

10

2、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有望闭环

2.1、互联网医疗具有7 大类别,其闭环需构建三大要素 2.1.1、互联网医疗具有7 大类别

按对接主体划分,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包含7 大类别:对接医院与患者(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对接医生与患者(轻问诊、健康管理)、对接药品流通厂商与医院(B2B药品电商、配送)、对接药品流通厂商与患者(B2C 药品采购(医药电商)),对接医生与医生、对接患者与患者、对接保险与医院。

图表 10:我国当前互联网医疗有7 大类别

11

2.1.2、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闭环需要从三大要素的构建着手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闭环需要构建三大要素:流量、用户粘性、用户价值是互联网商业模式闭环的三大要素。而供给充分且标准化、供给与需求匹配存在痛点、能够通过线下实体环节实现变现是构建三大要素的关键。

以打车软件为例,商业模式的闭环充分体现了三大要素的构建方式:以打车

12

软件为例,在其价值链中,的士司机提供的服务高度标准化且供给充分。线下打车的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低,司机容易形成空载,乘客经常无法打到的士,痛点显著。而打车软件可以通过线上运营降低信息不对称,匹配需求与供给从而解决双方痛点,具备极高的用户粘性,实现快速扩张。打车软件的使用频率较高,用户活跃度能够被有效激发,广告、支付等线下环节导入顺利,实现了打车软件价值变现。其余大量O2O 商业模式,例如消费电商(淘宝)、住房(链家)、旅行预定(携程)、餐饮(大众点评)等,其闭环都通过类似的要素构建方式来实现。

结合医疗服务的特点,互联网医疗实现闭环的路径将呈现出以下特征:1)对接公立医疗资源能够最大化流量的导入;2)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医疗核心痛点,形成强大的用户粘性;3)中短期来看,药品流通有望成为价值变现的途径,长期来看,健康大数据运营打开了价值变现的空间。基于此,我们认为对接医院与患者的平台模式有望率先闭环。

图表 11:服务标准化、供给充足,打车平台快速扩张

2.2、我国医疗服务的特点决定医院成为最好的流量入口 2.2.1、医生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流量导入的关键

医疗服务具有个性化、资源稀缺、普遍受到制度约束的特点,所以医生资源

13

成为互联网医疗流量导入的关键。

医疗服务高度个性化:医疗服务具有高度个性化特点,患者表面症状对应着生活习惯、个人体质、遗传因素等大量信息,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深入了解,辅以检验诊断信息才能对症。治疗过程中医生的主观判断至关重要。因此医疗服务难以被标准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作为提升医疗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在相当长时间内尚难以替代医生的核心作用。

其次,医疗资源具有稀缺性: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具有刚性,普遍追求最好的医疗服务,导致优质医疗资源普遍稀缺。据美国医学院学会估计,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到2020年,美国医生的缺口数量将达到3 万人,医生供给缺口呈放大趋势。对于我国而言,人口老龄化与健康需求的提升同样将成为长期趋势。同时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资源稀缺性体现得尤为强烈。

再次,医疗服务的供给普遍受到制度约束:由于医疗资源具有普遍稀缺性,通常需要通过制度设定对医生资源进行分配,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同时对于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合理控制,防止医疗机构过于强势而导致过度的、不合理的诊疗发生。例如,我国的医保报销政策不支持随意的异地就诊,对于在低级别医院就诊的报销比例更高。美国建立管理式医疗体系,在HMO 健康保障计划中,保险公司要求全科医生的转诊证明才能够在体系内的专科医生处就诊。

图表 12:服务个性化,医生资源稀缺,互联网医疗扩张受多方制约

对接医生资源则拥有用户流量:由于医疗服务具有供给需求个性化、供给稀

14

缺的特点,患者天然向具有医生资源的平台聚集。因此能够实现医生资源充分对接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能够得到最大化的用户流量导入。

2.2.2、对接公立医院是卡位医生资源的关键

目前主要医生资源基本服务于公立医院:目前公立医院对于医生有编制与职业发展通道的制约。医生的收入与晋升都依赖医院,因此绝大多数优质的医生都服务于公立医院。这种强绑定的现状使得对接医生无法绕开公立医院。

中短期来看,公立医院将是医疗资源供给的重要一级: 80%以上的处方药流通和医保支付都围绕公立医院进行。据卫计委统计,2013 年我国公立医院每千人床位数是社会办医院的6 倍。而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显示,到2020年我国规划的公立医院每千人床位数依然是社会办医院的2 倍。中长期来看,公立医院仍将是医疗资源供给的重要一级。

图表 13:2020 年公立医院每千人床位数

长期来看,对接公立医院相当于卡位多点执业后的医生资源: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工具为医生与患者提供便利,使用户产生使用习惯。目前我国医生基本还处于与某家医院强绑定的制度之下,但未来有望形成医生可在具有相应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执业的多点执业制度。互联网医疗厂商通过让公立医院使用互联网工具平台,间接获得了医院当中的医生用户,并培养了他们的使用习惯。当多点执业成熟之时,医生很可能继续使用形成习惯的互联网工具。

15

2.3、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具有强用户粘性 2.3.1、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核心原因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成为我国看病难的核心原因: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稀缺,配置不合理加剧了这种稀缺性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由于公立医疗普遍追逐利润,并通过制度对医生资源形成垄断,医生在收入激励与职业发展机制下向大型医院集中,基层与农村医疗资源薄弱。患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不信任,向大型医院集中,加剧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萎缩,使得看病难尤为凸显。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萎缩导致了预防疾病缺少医疗资源的支持,看病向防病扩展遇到切实的困难。

图表 14:制度设计造成优质医疗资源向发达地区大型医院聚集

图表 15:2012 年我国城市每千人医疗资源远高于农村

16

图表 16:2012 年我国三级医院床位利用率显著高于基层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加剧看病贵:我国当前医疗服务定价未能反映医生价值。药品、耗材等成为了医生收入重要补充。患者普遍追求优质医疗资源的刚性需求与大型医院医生增加收入的刚性需求相结合,形成了我国过度诊疗、用药、检验的闭环,滋生了众多不透明的中间环节。2008 年至2012 年,我国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在医院平均收入占比中均超过40%,显著高于美国等国家约15%的水平,而药品流通环节的收入占据了药品价格的40%。这些中间环节所产生的费用消耗通过个人支付与转移支付加重了患者与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

图表 17:公立医院平均药品收入占比超过40%

17

2.3.2、对接医院与患者的模式将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要手段

以互联网对接医院与患者当前主要有4 种服务类型: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主要利用互联网减少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优化医院资源的配置,帮助医生建立与患者的长期互动,提升医疗质量。其主要具有4 种服务类型: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区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

远程医疗:利用大型医院医生资源为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实现疑难病症的会诊。

图表 18:远程医疗功能示意图

互联网医院:将医院的资源以云管端的互联网方式输出给患者。实现挂号、预约、缴费、病例查询、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的移动互联。对诊疗环节、康复健康数据采集、分析,优化临床知识、病理知识,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控制医疗

18

费用。

图表 19:互联网医院功能示意图

区域健康管理:以互联网平台化运营区域级大型医院、社区医院,在区域形成分级诊疗、健康管理。在区域内实现医疗数据、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

图表 20:区域健康管理功能示意图

慢病管理:利用互联网实现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针对某种慢性疾病与患者进行紧密互动,提升健康水平。

对接医院与患者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将从3 个方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

19

置:1)医院内资源优化配置:互联网消除挂号、问诊的信息不对称,提升检测、缴费的效率。进一步,互联网向治疗、手术等环节渗透,大幅提升诊疗环节的数据化程度,有助于释放医生资源,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2)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互联网打通区域内的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与分级诊疗相结合,帮助基层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实现不同层级的医院之间的医疗数据共享交互。3)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互联网将以远程医疗为主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输出,弥补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

2.3.3、第三方平台有望形成对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

平台模式与垂直整合模式共存:平台模式和垂直整合模式是实现医院与患者对接的两种重要方式。平台模式主要指第三方厂商提供云、管、端的互联网架构来对接医疗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垂直整合模式主要指医院本身或者第三方厂商将从医疗服务供给到与患者互联的多个价值环节纳入商业模式之中。

图表 21:互联网对接医院与患者,平台模式与垂直整合模式的对比

平台模式覆盖医疗资源更广,将具有极强的用户粘性:垂直整合模式重在掌握医疗资源。掌握医疗资源专业性壁垒深厚,需要接受多方的监管,模式较重。平台模式重在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的架构来满足医疗机构的共性需求,

20

为医疗机构和患者输出信息技术服务。由于医疗改革与技术变革的融合正在加速,卫计委、医院对于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预计将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平台模式在形成医疗资源广泛覆盖的基础上,有望成为医院在互联网端的统一入口。

2.4、分级诊疗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模式落地 2.4.1、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分级诊疗是被各种医疗服务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医疗资源配置方法:分级诊疗的医疗资源配置方法是为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设定准入门槛,并通过支付方案倾斜形成对优选获取基层医疗资源的正向激励。以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卫生服务体制国家,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体制国家均通过立法保障分级诊疗。

图表 22:世界主要卫生服务体制国家均采用分级诊疗进行医疗资源配置

图表 23:其他国家实施分级诊疗的基本框架

21

我国要解决看病难,分级诊疗势在必行:我国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可以总结为: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向大型医院倾斜,基层医院业务不足。我国人均拥有医师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全科医生匮乏,三级医院平均就诊人次显著高于二级与一级医院。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于医疗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提升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医生各司其职。

图表 24:2012 年我国各级医院平均诊疗人次

图表 25:2012 年部分国家每万人口医师数量

22

医改从多方面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撑:政策从医生资源供给、医疗资源共享、医生能力提升、支付倾斜四大方向推进分级诊疗。

图表 26:医改从多方面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撑

2.4.2、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运营分级诊疗将成趋势

分级诊疗需要在政策推动下实现医疗资源联动与数据联动:1)政策推动:从上至下的推行才能够形成全面的医疗资源覆盖。2)医疗资源联动体系:包括医疗资源纵向联动(上级与下级)、医疗资源横向联动(不同科室、医院之间)、医疗服务前后延伸(院前预防、院后康复)。3)数据联动:以数据联动为基础,分级诊疗才能有效节省医疗资源。

23

图表 27:我国分级诊疗体系顺利运营的三大要素

分级诊疗需要对接多方主体,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联动要解决医生与医生的对接、医院与医院的对接、医生与患者的对接、医院与患者的对接,多方需求与供给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

图表 28:分级诊疗实现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医院与医院对接

云、管、端的互联网架构能更有效地实现医疗资源与数据联动:医患互动、健康数据的互联需要信息化的支撑。这部分系统将成为叠加于医院信息系统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之上的增量系统,相对标准化。相对于传统的项目式软件系统,云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能够实现此类系统的快速部署,弹性扩张,减轻成本压力。

第三方厂商可通过提供云、管、端的互联网架构形成分级诊疗平台:分级诊疗需要联通区域中的医院、医生、患者,支撑其信息化的互联网将会以区域覆盖的模式进行渗透,最终呈现为平台模式。

24

图表 29:第三方通过提供云管端的互联网设施与应用,搭建分级诊疗平台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将提升分级诊疗资源联动的效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主导意味着独立于医疗机构的企业来承载分级诊疗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于医疗机构自身来主导,这种方式有助于实现同级别医院之间的互相导流,资源联动的效率更高。

图表 30:第三方平台来主导医疗资源的联动将带来更大的灵活度

2.5、健康大数据运营打开互联网医疗长期价值空间 2.5.1、健康大数据价值巨大,亟待挖掘

医疗服务产业链中蕴含巨大的数据资源:医疗机构、卫计部门、医疗保险承办机构、药品厂商与流通厂商在业务运行中已经沉淀了海量的健康大数据资源。

25

我国90%的公立医院均已具备医院信息化系统并采用电子病例,全国约50%以上人口已经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全国95%以上人口,信息化已经基本普及。随着可穿戴设备兴起,个人行为感知数据具有更为宏大的规模。

图表 31:健康大数据资源池

图表 32:我国已具有一定健康大数据基础

图表 33:预计我国可穿戴设备将快速增长

26

健康大数据潜在价值空间巨大:麦肯锡预计健康大数据将为美国每年带来3000 亿-4500亿美金的卫生费用节省空间,约占美国2011 年GDP 的12%-17%。

图表 34:健康大数据将为美国每年节省千亿美元级卫生费用

健康大数据运营5 大商业路径形成生态体系:基于健康大数据来提升医疗服务的价值、控制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医疗服务提供方、药品和流通厂商、医疗服务支付方都对于健康大数据有着强烈需求。麦肯锡指出,美国健康大数据运营存在5 大商业路径:个人健康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机构优化、服务费用控制、价值创新。3一条路径上的动态变化将激发其余路径的发展,5 大商业路径将形成生态闭环。例如通过大数据对于阑尾炎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进行阑尾炎手术次数越少的医生,通常会产生更高的医疗费用,从而可能促

27

进服务机构优化和服务费用控制领域的变革。

图表 35:健康大数据运营的5 大商业路径

2.5.2、我国健康大数据融合开始启动

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市场对于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我国对于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保护的相关法律尚不健全,数据能不能用,要如何用是阻碍大数据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疑虑。国务院于8 月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包含4 大要素,1)提出健康数据融合的目标:构建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平台。2)对数据融合开放设定明确的时间表:2018 年底前要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2020 年底前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等等民生领域的数据向社会开放。3)明确数据开放对象:鼓励和规范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研究,加大对大数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到2020 年培育10 家国际领先的龙头大数据企业。4)明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推进: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保护制度,明确数据使用的权限与范围。我们认为,数据能不能用已经基本明朗,后续将快速出台政策明确数据如何去用,对健康大数据运营的长期发展将起到催化作用。拥有医疗行业深厚积累与信息化基础,与政府建立互利信任的厂商最有可能成为健康大数据运营的载体。

图表 36: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市场对于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

28

我国健康大数据亟待融合:我国健康大数据长期处于地域割裂、行业割裂的格局之下。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融合程度仅达到20%-30%,跨区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尚未成型,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的个人健康数据亟待融合。数据融合的迫切需求恰恰为医疗信息化厂商的转型提供了切入点。

图表 37:当前我国健康大数据融合是趋势

2.5.3、平台模式成为转型数据运营的最优路径

平台模式更贴近大数据本质:平台模式优势在于数据的量级、维度、多样性,更加贴近大数据的本质。垂直整合模式则在细分领域价值链上拥有更大的利润分成空间。医疗服务更容易标准化以及与患者互动更频繁的慢病更适用于垂直整合模式,对于这种模式将在后续文章中讨论。

图表 38:平台模式更贴近大数据的本质

29

我国分级诊疗平台有望形成生态: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健康管理需要通过健康数据分析来提升运营效率,药品流通需要电子处方实现处方社会化流转,保险机构需要健康数据形成产品设计与定价。综合来看我国尚处于健康大数据融合的阶段,前景广阔。

图表 39: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

分级诊疗平台向数据运营转型,有充分的变现空间:短期来看,平台对接了公立医院与社区医生、电子处方、健康档案、医保支付,从而形成对于商业保险、药品流通厂商、健康管理机构巨大的吸引力。通过患者支付、保险转移支付、药品流通环节来实现变现可以期待,平台既有望以第三方平台的方式获得分成收入,也可以在平台上提供自有的健康管理、药品电商等服务来获得收入。

图表 40:分级诊疗平台转型数据运营,潜在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30

3、由提供产品到数据运营,医疗信息化厂商涅槃 3.1、医疗信息化厂商具有与医院连接形成平台的优势

四种途径形成平台切入健康大数据运营:从医生切入、从医院切入、从医保切入、从区域切入是我国当前切入数据运营的四种主要模式。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通常采用以医生为入口的方式建立平台。以平安保险为代表的保险公司则着眼于自建诊所并签约全职或兼职医生,其平台的流量与粘性取决于医疗行为覆盖的广度与深度。医疗信息化厂商则从公立医院和卫计管理部门切入,意在将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公立医院纳入,从而优化公立医疗资源的配置,形成患者覆盖和粘性。从医保切入在医疗服务资源上有所欠缺,对于患者缺少粘性,但在药品福利管理上具有优势。我们将在附录1 中单独介绍这种模式。

图表 41:四种建立平台的主要途径

以医生为入口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由于医生当前尚处于与医院深度绑定的制度之下,只有在医疗机构之中才能形成有效的诊疗行为。因此从流量与粘性的角度,平台需要与医疗机构形成对接。微医(挂号网)、春雨医生等都由单纯连接医生向连接医院和诊所转变。随着多点执业推行,医生将依托于诊所与医院来行医,与诊所和医院的连接也有望顺利转换为与医生的连接。因此建立与医院的连接是形成用户粘性的关键。

图表 42:以医生为入口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符合平台对于粘性的要求

31

图表 43:春雨医生、平安保险开展自建诊所计划,向以医院为入口转变

医疗信息化厂商具有与医院连接形成平台的优势:由于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垄断优势,互联网厂商、保险厂商在寻求与公立医院对接时通常缺少话语权。春雨医生与平安保险都选择了自建诊所这一模式来寻求突破,但难以形成对优质医疗资源足够的渗透率。医疗信息化厂商选择从公立医疗体系切入,具有资源卡位优势,有望转化为与医院连接的优势。

医疗信息化厂商向数据运营转型的路径:需求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公司业务转型的内在需求相结合,驱动医疗信息化公司进行商业模式升级。国务院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使大数据运营的政策支持明朗化,数据运营需求爆发。供给端,健康数据呈现行业、地域割裂格局,迫切需要厂商来进行融合。采用云、管、端的互联网架构满足医疗体系的共性需求,促使医疗信息化厂商向平台模式转变。

图表 44:医疗信息化厂商向数据运营转型的路径

32

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提供产品实现资源卡位: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向医院、卫计部门、医保部门提供信息化产品实现收入。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深厚的客户资源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客户资源的积累需要优秀的渠道拓展能力与对行业的理解,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与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医疗信息化厂商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行业理解与产品优势,与公立医疗体系形成深厚的互利关系,实现向互联网医疗转化时的资源卡位。

图表 45:主要医疗信息化厂商服务客户与产品

图表 46: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提供产品实现医疗资源卡位

33

医疗资源的卡位优势使医疗信息化厂商脱颖而出:由于制度原因我国医疗体系形成了医生资源壁垒(医生被公立医院垄断),健康数据壁垒(处方数据在医院内部流通,电子病例与健康档案由医院与卫计部门掌握,医保结算数据由基本医保部门掌握)。对于医疗资源的卡位使医疗信息化厂商在平台化竞争格局中最具前景。

3.2、把握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

区域卫生信息化具有区域统筹优势:在我国公立医疗资源长期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卫计部门事实上是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主导了区域的医疗体系设计。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区域内健康档案的聚集系统,对接卫计部门。从区域切入以卫计部门为合作客户,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至上而下推动,对接医疗资源具有地域覆盖优势。我们认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极有可能承载人口信息、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三大数据库功能,其承建厂商将有望顺理成章地获得当地卫计部门的支撑,转型健康大数据的运营服务。

与医改形成合力最有望形成分级诊疗平台:医改要求2017 年分级诊疗体系初步成型,基层就诊量明显提升,地方政府的需求将释放。区域医疗信息化通过为卫计部门承建信息化产品形成互信,最有望成为分级诊疗平台的载体,从而形成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图表 47:区域卫生信息化具有区域统筹优势

34

以区域切入转型健康大数据运营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以区域为切入口转型健康大数据运营,呈现区域竞争格局。行业目前尚未形成足够的集中度,跑马圈地为当前主要的发展逻辑。预计今后有望形成数个跨区域的龙头企业以及众多的地域级厂商竞争格局。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竞争优势显著:获得在大型区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运营权的企业具有充分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医疗的区域属性为众多的中小医疗信息化厂商创造了向区域互联网医疗平台转型的机会,但同时,传统医疗信息化龙头厂商将有望形成龙头竞争优势,扩大覆盖范围,形成更加集中的竞争格局:1)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有望成为重要的抓手: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对接区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并通过卫计部门从上至下推进,最有可能成为当地卫计部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方和运营方。2)越是大范围的平台统筹与运营,卫计部门越信任具有综合产品体系(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互联网应用)、跨区域的网络布局、长期的医疗行业积淀的龙头厂商。

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价值巨大,互联网估值模式具有合理性:1)健康大数据运营面向客户群体巨大。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健康/亚健康人群、保险机构、政府决策部门、药品生产部门等都是数据运营的潜在受众。2)健康大数据具有隐私性,必须与医疗服务者、患者等关键群体形成粘性才能够运营健康大数据,因此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通常具有资源壁垒。3)在广大客户群体与粘性基础上,单个用户价值的提升渠道丰富,例如健康管理,高端诊疗服务、药品精准营销、健康大数据咨询、医患对接等服务模式。用户数、用户粘性、单个用户价值都具备,投资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是投资其爆发后的巨大价值。

平台对接的患者与医疗资源越丰富,变现能力越强:在平台上沉淀的客户越

35

多,议价权越强,单个客户的AURP值就越高。考虑到商业健康保险潜在约8000 亿保费收入规模,药品流通约1.3 万亿销售规模,个人健康管理支出约4500 亿市场规模(以占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15%预计),共2.5 万亿市场空间,若以10%的互联网平台渗透率计,则潜在约2500 亿元的收入规模,有望支撑千亿市值的龙头厂商。

4.3、美国价值医疗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

控制费用、提升价值的需求支撑美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美国以政策为保障、商业保险凸显支付作用,促进医疗诊断价值提升、后端治疗转为全程健康管理、数据聚集逐步完善,推升数据挖掘、向精准医疗迈进,推动医疗健康价值效率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多方共赢:政府有效利用健康费用支出、保险机构提升盈利能力、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质量、居民提升健康水平、医药与医疗器械企业不断创新、创新企业层出不穷。

支付主体充分商业化:美国于20 世纪初逐步建立了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体的支付体系,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2013 年商业健康保险覆盖人口达57%,商业保险追求利润最大化催生了提升参保人健康水平、控制医疗费用的强烈需求。

图表 48:美国医疗保障计划中商业健康保险人口覆盖率达57%

行业空间充分释放,商业巨头涌现:支付主体的充分商业化使得美国卫生费用世界顶尖,2012 年其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达17.6%,达2.75 万亿美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8895 美金,医疗健康行业空间巨大。围绕商业健康保险强大的支付动力,药企、药品零售/批发、医药电商、医疗设备器械、医疗信息化

36

等行业都充分受益,涌现了大批巨头,且纷纷借助移动互联网,向互联网医疗迈进。因此,保险公司、药企、药品流通商、医疗设备与信息化厂商共同构成重要的互联网医疗参与主体。

图表 49:美国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巨头企业

各医疗参与主体共同推进健康管理:保险公司降低参保客户赔付费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即防止客户得病,得病后控制不恶化,因此其将不遗余力对健康管理领域进行投资,不但自身建立健康管理业务,同时积极对于促进个人健康提升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给予支持,成为其潜在的支付主体,带动整个健康管理产业创新。PBM 和TPA 公司均将健康管理作为自身的重要业务内容;药品零售/批发/电商企业需要增强客户粘性,对用户进行健康教育,必然青睐以移动互联为入口的健康管理。

图表 50:各医疗参与主体共同推进健康管理

37

38

平价医疗法案促进价值医疗:奥巴马总统于2010 年颁布平价医疗法案,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同时,改变医疗服务付费方式,以按医疗价值付费代替传统的按照服务项目和服务次数付费的方式。

图表 51:奥巴马平价医疗法案主要内容

价值医疗促进健康大数据应用:保险公司不得以过往病史拒绝承担赔付责任,要求保险公司具有更强的费用控制能力,保险公司大力支撑基于健康大数据运营的商业模式。按医疗效果付费的方式逼迫医疗机构提升治疗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健康数据挖掘分析的需求。按医疗效果付费客观逼迫医疗机构重视与患者的紧密互联,降低重复就诊率,提升健康数据采集融合的需求。大量创新型公司涌现,形成了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分析到数据干预的闭环。

图表 52:美国涌现大量基于健康数据运营的公司

4.3.1、Athenahealth 打通健康大数据运营获得高估值

Athenahealth 的高估值来自于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属性:Athenahealth 是美国一家以云计算方式提供电子病例、账单支付处理系统、医患交流平台的信息化公司。通过让医院、诊所、医生使用其相关云端的系统,公司以使用量分成模式实现收入。同时,公司通过移动端APP 服务医疗工作者与患者,显著增强用户粘性。2010 年,公司收购移动医生临床决策方案厂商Epocrates。截至2014

39

年,公司共为美国和全球62000 家医疗服务提供商(医院、诊所、医生、医联体等)提供服务。

图表 53:2006-2014年Athenahealth 收入及增速

图表 54:2006-2014年Athenahealth 净利润

相对于其他美国医疗信息化企业,Athenahealth 体现出互联网的估值特点:美国提供电子病例等信息化厂商数量众多,例如Allscripts,Cerner 等均为此领域的领先企业。Athenahealth 与Cerner 等巨头相比,估值呈现明显的互联网特征,对比其商业模式,可以看出以传统软件服务模式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厂商估值方式遵循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Athenahealth 则具有以云服务切入,

40

形成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的能力。

图表 55:Athenahealth 与美国其它主要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对比

Athenahealth 主要商业模式体现出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特征:1)以云端医疗账单管理系统、电子病例系统切入医疗服务提供者,低价进入,按使用量收费。降低客户的部署、维护成本。2)云端电子病例从2006 年开始启动,运行至今积累了大量的健康大数据。3)针对健康大数据开展运营:A、移动端APP 对接云端系统,医生、患者可以轻松访问健康大数据,并形成对于健康大数据使用的授权。B、建立医患沟通平台,通过将医生的排期、报告提取、检验安排等进行线上安排为医生患者提供增值服务。C、分析人群健康大数据,为需要的人群对接医疗资源,形成健康大数据库方便医疗服务提供者访问。D、疾病、药品数据库为医生优化诊疗行为提供支撑。

图表 56:Athenahealth 商业模式: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4.3.2、Practice fusion:数据运营的典型

Practice fusion 收入增长体现健康大数据通过药品变现的能力:Practice Fusion 是美国最著名的电子病历云平台公司,成立于2005 年。与我国不同,美国电子病历系统除服务大型医疗机构外,对于私人医生与诊所等长尾同样需要

41

覆盖,因此Practice Fusion以电子病历云平台免费形式迅速扩张。截至2012 年,平台已经拥有12 万医生用户,积累了6500 万份病历,并通过吸引药企、保险公司的精准营销广告获得千万美金级别的收入。

Practice fusion 收入增长体现健康大数据通过药品变现的能力:丰富的数据入口为公司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分析提供疾病、患者、药品销售分布与趋势,直接吸引医药厂商、保险公司、研究机构等;优秀的电子病历是积累数据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吸引3.6 万注册医生资源提供预约问诊服务;丰富的医生、患者使用人群吸引医药厂商、保险公司等进行广告投入;

图表 57:数据平台与入口助Practice Fusion 实现健康管理模式闭环

5、主要公司分析

5.1、创业软件:向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转型

创业软件医疗信息化龙头地位显著:创业软件于1998 年成立并进军医疗信息化,在医院信息化和区域卫生平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前列。公司已累计实施4000 多个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等。1)医院信息化产品涵盖HIS、CIS 的全面产品,占有率全国领先,目前已经拥有3000 家以上的医院客户,其中大型三甲医院150 家,突显公司本身综合实力;2)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龙头地位显著,特别是大型省级卫生信息化平台的能力突出,已经承建浙江、湖北,云南,江西四个省级平台,以及上海闵行区、杭州、北京朝阳区等多个地市级平台,县市级平台共

42

188 个,充分体现公司的综合能力在卫计主管部门的认可程度。3)跨区域全国业务布局体现其竞争力:公司2012-2014 年主营业务收入华东地区以外占比分别为34.7%、38.4%,41.2%,呈逐年上升态势,预计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其全国化扩张有望加速,其市场稀缺性理应得到估值溢价。

中山区域卫生平台运营拉开公司互联网医疗平台转型序幕:公司与中山市政府通过合同约定以9000 万投资额换得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的实际10 年运营权,验证了公司作为医疗信息化龙头厂商在地方卫计委资源、综合产品体系、跨区域网络布局、长期医疗行业积淀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对于医疗信息化平台的需求将不再停留在信息化建设上,迫切需要具有资质的厂商助其实现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落地。

预计,在当前区域卫生平台省级统筹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中短期内地市级区域卫生平台的运营权争夺将呈现分散性竞争格局。但同时龙头厂商将取得一定先发优势,并最具有跨区域扩张的可能性,本次公司在非华东区域落地运营平台即是其跨区域扩张能力的最好证明。因此公司未来继续不断落地此类项目可以期待。

5.2、万达信息:建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

区域资源优势最丰富,健康大数据运营的标杆:我国已经为约7 亿人口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万达信息为全国3.6 亿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万达信息建设并运营上海市健康云,通过政府授权,将全面实现电子病例、电子处方在医疗体系内部的流通,实现数据与分级诊疗、健康管理体系的全面对接。

健康云平台商业模式成型能见度高:上海市于近日发布《关于在全市开展医保慢性病长处方工作的通知》鼓励慢病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并设定激励机制转变社区医生职能。上海健康云将有望成为实现社区慢病管理的核心平台,可以预计,公立医疗资源将充分与平台实现对接,医疗资源的引入将充分吸引社区居民入驻平台来实现切实的健康管理。同时,公司健康小屋、健康包等针对不同服务人群设定的数据采集方式正在全面落地,移动端应用全面测试,高频度健康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显著提升公司盈利模式。健康云平台是公司三医联动的核心,平台上进行深度健康管理的客户数达到一定量级将显著提升公司估值。

43

保险、药品流通厂商实现对接,生态体系优势尽显:在健康云基础上,公司在上海实现医保结算、处方流转的闭环。其健康管理场景、处方流转通道对药品流通企业吸引力巨大,先后与上药、国药开展合作,有望实现2C 处方药电商销售分成。同时,公司区域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资源对商保作用显著,与太保等多家保险公司深度合作有望丰富变现模式。

跨区域扩张能力被低估,有望超预期实现平台落地:市场普遍认为公司在上海的深厚积淀是其商业模式成型的重点,而事实上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资源整合与平台化能力得到广泛认可,后续有望实现跨区域平台落地。

5.3、卫宁软件:医院信息化高速扩张,B2B2C 战略转型互联网医疗

全国化布局推进迅猛: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软件标准化能力突出,外延扩张战略优势明显,接连收购浙江万鼎、杭州东联、天津津微首家60%股权,新设重庆卫宁、黑龙江卫宁、宁波卫宁等控股子公司,全国化布局迅猛推进,上海以外地区收入占比达74.7%,奠定互联网医疗多点开花基础。医疗信息化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张,传统的HIS 系统与医技信息化的界限正在融合,信息架构向松耦合与板块互联演变。医院信息化方面:公司产品向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演变,打通院内移动服务、血透检测等医技系统、医院决策信息系统与质量控制系统,有望充分受益于医院信息架构融合带来的市场增速提升;患者终端方面:糖尿病管理康讯上线,引入上海六院优质医疗资部署慢病管理垂直整合。综合其外延步骤、产品融合趋势,公司全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B+B2C 战略持续突进,多点切入保障互联网转型:公司与吉林卫生信息学、与浙大邵医共建互联网医疗O2O 服务模式,中长期的目标是打造多方共赢的分级诊疗、慢病管理、医药联动生态体系。在平台体系基础上,公司不断推进以康讯、优孕宝为代表的慢病、健康管理应用。看好其以此为根基打造生态体系,并通过与乐视合作、参股好医通加大向C 端渗透的力度。公司控费审核系统已经服务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山西、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市医保部门,以及平安养老、太平人寿、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华财险等多个商业保险公司,有望向药品流通领域渗透。

44

5.4、银江股份:通过社区医疗和健康管理O2O 变现

智慧城市成为互联网医疗用户资源入口:市场普遍认为医生资源是互联网医疗的稀缺资源,因此软件公司通过抢占医院入口获得医生资源将可实现互联网医疗的卡位。由于医疗具有资格认证和责任承担、非市场化定价、公共服务、临床精确问诊等四大特点,导致纯线上诊疗难以发展,O2O 将会是行业趋势,因此区域性的线下用户资源也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卡位的重要方面。由于社区医疗和养老管理需要打通政府、医保、民政三方,包含区域医疗平台、人口健康养老管理等的智慧城市将成为社区医疗的入口。

与做医院HIS 公司相比,HIS 公司通过单点扩张抢占医院入口资源,而银江通过智慧城市总包模式实现区域扩张,通过社区抢占用户资。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卫生领域政府行政干预权力较大,因此通过政府渠道抢占用户有可能后发先至。

以社区健康、养老O2O 平台切入互联网医疗,坐拥2400 万人口有待重估:公司已与50 多家医疗机构、养老社区达成了战略合作,并在医院HIS/CIS 系统、电子病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远程医疗上积累多年。目前银江签订的智慧城市总包协议基本都包含区域医疗平台和健康养老管理,依托智慧城市协议获得政府支持,通过健康宝、养老宝APP、可穿戴设备等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慢病随诊,快速转诊等,打造区域性健康、养老服务O2O 平台,未来引入基层医生与医疗资源后,通过长期的随诊、问诊、转诊服务模式可实现变现,并可继续向医保控费、药品流通等模式推进。江股份目前签约智慧城市或区域达17 家,覆盖2400 万人口,互联网医疗已在杭州等多个城市试点,考虑未来智慧城市业务扩张翻倍,将坐拥过五千万的人口资源。考虑一个人一年在健康管理领域平均支出几百元,那么仅医疗业务已将是过百亿级的收入。

5.5、海虹控股:医保资源优势显著,PBM 模式的最佳标的

控费系统能力突出,低价战略助医保控费全面开花:公司2009 年开始与 ESI 战略合作,开发了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并不断本地化,并通过低价或免费的战略向全国扩张。目前已经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多个区域落地,在杭州、苏

45

州等地成为控费模式标杆。已经为全国186 个地市建立控费系统或者签订了共建协议,占据全国地级市数量50%以上份额,医保资源优势极为显著。

逐步向PBM 模式迈进:公司与湛江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签署支付审核服务委托协议,公司受托作为第三方专业审核机构进行湛江市医保基金审核、支付、评价以及参保人服务等。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代表医保支付方向上游进行议价的可行模式,其本身也是医保支付价格形成的有益探索。

药品议价权的市场化是行业的催化剂:当前我国明确以省为单位进行药品集中采购,对占销售额80%以上的基本药品和非专利药品进行招标采购,对于专利药品和独家药品实行国家和省级谈判机制。招标采购由药品生产商直接投标,投标价格中包含药品配送费用。短期来看,政府通过建设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削弱了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议价的必要性。同时,我国医保支付价格体系尚未形成,在药品价格形成过程当中没有形成话语权,在逐步取消发改委最高药品限价之后,医保支付价格有望成为药品指导价格的重要标杆。而是否放开第三方厂商参与制定医保支付价格,主导医保药品目录的制定以及对药品经济学全面评估将成为PBM 模式重要催化因素。

5.6、延华智能:以城市级医疗数据平台打造健康管理闭环

智城模式结合领先技术,拉开城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序幕: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以医疗机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为载体,数据融合必然依赖于至上而下的顶层规划。延华智能的智城模式与当地政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有效实现顶层规划到数据运营管理的身份合理性;至上而下推动医疗机构合作,依托成电医星领先的电子病历产品与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系统地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

智城模式正在加速,数据积累为健康管理闭环奠定基础:公司于2011 年开始运行智城模式,2012 年成立了武汉、三亚两家智城公司,经过3 年积累,于2014 年进入加速期,遵义、贵安、南京智城相继落地,2015 年已成立新疆智城。公司于2014 年与湖北高投共同发起设立省级智城平台——湖北智城,意味着其将充分利用资本杠杆加速智城模式的扩张。以智城为入口成电为基础打造城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预计其将逐步积累大量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资源,

46

从而吸引医生资源对接,实现健康管理闭环。

产业并购有望加速,打通个人数据应用闭环:个人医疗健康大数据理应属于隐私范畴,美国HIPPA 已经做出明确的个人数据应用规定。在健康管理中应用个人健康大数据,理应获得个人明确授权,而移动APP 应用无疑为个人授权提供最佳渠道。由于此环节目前为公司的薄弱环节,我们预计公司有望继续通过外延并购打通个人数据应用闭环。

5.7、万方发展:覆盖医院数量有望快速提升

打造医院诊疗全流程移动平台:万方发展收购义幻医疗40%的股份。义幻医疗为医院提供公共wifi、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与运营。与通常的微信公众号不同,义幻所搭建的微信公众平台事实上是医院HIS 系统向移动端和云端的延生,解决患者就诊过程中面临的挂号难,支付慢的痛点。目前义幻已在华西第二医院落地移动挂号与诊间支付,后续将进一步向医院PACS,LIS 系统延伸,提升挂号,处方流转,电子病历查询,缴费,取药等院内环节的患者体验,打造医院诊疗全流程移动平台。

华西第二医院模式有望被快速复制:政策、产品、资源、团队四大因素将决定公司华西第二医院模式的复制速度。政策端,四川省卫计委已经与万方签署战略协议,明确万方为医院云HIS 方向的优先合作伙伴。产品端,华西第二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城市服务中高调落地,其就医环境改善明显,起到标杆作用。资源端,预计公司将积极开展与HIS 厂商的合作与并购,进一步强化医院渗透能力。团队方面,义幻具有强互联网基因,同时在华西第二医院深耕四年,深谙医院信息系统体系与利益格局。目前公司新签医院数已快速逼近十家,包括卫计委新推荐的两家三甲医院,公司目标为明年年中覆盖四川60%~70%的三甲医院,约30 到40 家规模。由于三甲医院用户粘性高,公司在三甲医院的渗透率提升有望带动对接医院数量的爆发性增长。

有望以资源与外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跨省扩张:公司医院云HIS 业务实现跨省扩张需要具备当地政策支撑、医院资源、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力等核心条件。预计公司在西部其他省份具备一定的上层资源基础,具有以外延方式获取当地医院资源与医疗信息化系统能力的资本运作条件。公司在四川与省卫计委签订

47

了基于云HIS 以及数字口腔的战略框架协议,分别满足了义幻和执象的创新业务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体现了万方对标的公司核心诉求的把握能力,支撑公司以资源与外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跨省扩张。区域统一的医院入口具有巨大价值变现空间:相对于医院自建APP 的模式,万方模式的领先性在于其作为连接微信与医院的通道,一方面天然对接了最强大的C 端用户入口,一方面实现了医院入口的统一。对于个人用户,统一的医院入口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有利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建立。对于医院,统一的入口能够克服医疗服务应用的低频化弱点,以患者覆盖的广度克服活跃程度的欠缺。同时,区域统一的医院入口更容易承载后 续的分级诊疗、处方流转、健康数据运营等模式,具有巨大的价值变现空间。

5.8、东华软件: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蓄势

互联网医疗2C 端开始发力:公司面向医生、个人的移动APP 健康乐已上线运行。1)针对个人:院前:可进行快速寻医、预约挂号、电话咨询等轻问诊;院中:可进行导诊,检验报告、诊断信息、处方查询,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缴费;院后:可通过移动端与医生互动,进行健康管理。2)针对医生:通过后台审核,上传行医执照确保医生的真实性;设置医生网络诊室,帮助医生定期安排出诊时间、服务内容;引入药典、医技手册,高危人群信息供医生行医查询。我们认为,健康乐相当于春雨医生+阿里未来医院模式,具有独特优势:1)深度绑定顶级医院:东华以HIS 系统为拳头产品主攻高端医院,目前已经覆盖全国200 多家三甲医院,至今无客户更换系统,极强的用户粘性成为健康乐医院资源基础,目前已经签约十多家医院,且都是三甲医院。2)与互联网协同推广:东华与医院的粘性是互联网巨头不具备的,公司有望与阿里等深入合作,借助其2C 端流量优势加速推广健康乐。随着接入用户数扩张,健康乐商业模式有望进一步丰富,慢病管理,医保控费、对接医药电商都有可能,其价值将迎来重估。

民营互联网医院发力,转型医疗健康数据运营:东华软件与西安国际医学、阿里云计算拟以合作的模式共建大型民营互联网医院,有望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提供远程问诊、健康管理等服务。东华以其医疗信息化经验为基础,将未来医院业务网络化云化,并提供咨询、设计、建设、运营、应用开发等服务;阿里云提供底层云计算产品及服务,并有望引入支付、电商等平台。民营医院体系较公立

48

医院相对灵活,我们认为其从顶层设计时就考虑医疗健康数据的运营、就医效率的提升以及远程问诊等互联网医疗方式,有可能领先全国开展基于数据的医疗服务。东华有望通过参与互联网医院数据运营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

补齐区域卫生平台短板,收购万兴新锐协同效应显著:万兴新锐在北京区域卫生信息化中的地位显著,1)其是北京DRGs(疾病诊断分组)小组唯一的软件平台合作方,其DRGs 软件平台已经在北京卫计委以及下属70 多家三级医院推广应用,并有望在国家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全国推广的标杆,有望产生新的盈利模式;2)扎根北京区域卫生信息化15 年, 承建了北京市卫生统计信息平台等四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有望与北京市进一步合作,开展基于数据运营的服务,助东华互联网医疗实现数据闭环,实现区域的强势落地。

6、健康大数据行业投资结论

6.1、边界扩张和衍生产业的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产业10 万亿空间

人均收入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提升居民健康需求,健康产业边界扩张趋势不可逆转。医疗服务行业之外衍生出的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其服务等将涉及众多支撑产业,有望再造一个医疗服务行业量级的巨大市场。在边界扩张和衍生产业的双重驱动下,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 万亿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目前互联网模式在医疗服务行业三大价值板块中均未形成规模化盈利模式,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6.2、医改不断推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

医改的关键问题已经被充分认识,三医联动带动综合性改革正在推进,国家对于医改的力度和决心空前,标杆区域已经体现出示范效应。我们预计,虽然医改整体会经历较长时间,但2017 年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与医改紧密相关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也将迎来成熟化进程。国务院于8 月颁布的《促进大

49

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构建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目标,对健康大数据运营的长期发展将起到催化作用。我国健康大数据长期处于地域割裂、行业割裂的格局之下。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融合程度仅达到20%-30%,跨区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尚未成型,数据融合的迫切需求恰恰为医疗信息化厂商的转型提供切入点。

6.3、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是互联网医疗最具前景的方向

医疗健康大数据对于健康服务业意义重大,我国的医疗资源的垄断性强烈,而在新医改推动下正致力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多重垄断格局。在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当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厂商将会形成渠道卡位,包括处方流转的渠道卡位,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融合的区域卡位。当几种卡位在区域内部同时实现时,平台将呈现显著的生态化特征。

平台面向客户群体包括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健康/亚健康人群、保险机构、政府决策部门、药品生产部门等,单个用户价值的提升渠道丰富用户数、用户粘性、单个用户价值都具备,投资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是互联网医疗最有前景的方向。考虑到商业健康保险潜在约8000亿保费收入规模,药品流通约1.3 万亿销售规模,个人健康管理支出约4500 亿市场规模(以占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15%预计),共2.5 万亿市场空间,若以10%的互联网平台渗透率计,则潜在约2500 亿元的收入规模,有望支撑千亿市值的龙头厂商。

6.4、第三方平台有望成为健康大数据运营的主流模式

医疗服务具有个性化、资源稀缺、普遍受到制度约束的特点,所以医生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流量导入的关键,由于公立医院对于医生有编制与职业发展通道的制约,所以对接公立医院是卡位医生资源的关键。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核心原因,对接医院与患者的模式将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要手段。平台模式和垂直整合模式是实现医院与患者对接的两种重要方式。垂直整合模式重在掌握医疗资源,但掌握医疗资源专业性壁垒深厚,需要接受多方的监管,

50

模式较重。第三方平台模式重在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的架构来满足医疗机构的共性需求,为医疗机构和患者输出信息技术服务,覆盖医疗资源更广。由于医疗改革与技术变革的融合正在加速,卫计委、医院对于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预计将持更加开放的态度。第三方平台模式在形成医疗资源广泛覆盖的基础上,有望成为医院在互联网端的统一入口。

6.5、医疗信息化厂商占据关键入口,转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具有天然优势

医生、医院、医保、区域是切入互联网医疗数据运营的四个入口。由于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垄断优势,医疗信息化厂商选择从公立医疗体系切入,具有资源卡位优势,有望转化为与医院连接的优势。控制费用与提升价值是医疗体系的内生需求,当信息化厂商承接这种需求来运营健康大数据时,客户的粘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数据运营需要基于之前的信息化平台来实现技术上向互联、交互的转变,医疗信息化厂商以技术服务商的角色占据转变的重要入口。

6.6、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有望胜出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区域内健康档案的聚集系统,对接卫计部门。从区域切入以卫计部门为合作客户,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至上而下推动,对接医疗资源具有地域覆盖优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极有可能承载人口信息、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三大数据库功能,其承建厂商将有望顺理成章地获得当地卫计部门的支撑,转型健康大数据的运营服务。区域医疗信息化通过为卫计部门承建信息化产品形成互信,最有望成为分级诊疗平台的载体,从而形成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越是大范围的平台统筹与运营,具有综合产品体系(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互联网应用)、跨区域的网络布局、长期的医疗行业积淀的龙头厂商越有机会胜出。

51

附录1:PBM 模式成型的关键: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权

费用控制需求强烈,PBM 崛起:从需求端而言,居民收入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了医疗服务支出的需求增加;从供给端而言,医疗服务本身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医生与医疗机构掌握话语权,在缺乏对医生、医疗机构进行制衡的体制下,医疗费用的增速很难被控制。政府通过管理式医疗、医药分离等综合措施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控制医疗费用为出发点,以药品福利管理(PBM)为主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价值链的重要一环。整体竞争格局在经过激烈的淘汰并购之后,形成了专业的PBM厂商、保险公司下属的PBM 厂商、连锁药店下属PBM 厂商相互竞争的格局,其中快捷药房(ESI)在兼并Medoc 业务之后成为全美最大的PBM 厂商,2013 年销售额达到1000 亿美金以上,当前市值超过600 亿美金。

药品福利管理向综合性控费转变:在美国体制下,医药全面分离,商业保险占主体地位,其迫切需要合作伙伴来与医疗机构、药厂、药品流通厂商进行博弈,尽量降低药价从而降低赔付金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药品福利管理由最初的处方审核监控转向了以药品配送、药品折扣谈判、健康管理等构成的综合控费阶段。 保险、药品零售\\电商、第三方平台组成PBM 厂商主体:医药分离、处方社会化流转给予零售药店网络,互联网处方药蓬勃发展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诞生了销售额超过千亿美金的巨头(CVS、Walgreen 等)。商业保险强大的控费需求下,零售药店必须配合进行药品的费用控制,否则会有丧失保险客户的风险,因此药品零售企业对于药品福利管理有天然的需求,而零售药店网络的建立无疑又正向提升PBM 厂商对于保险公司的吸引力,形成正向平台效应。因此在美国药品零售/电商与PBM 相互促进,互相渗透:PBM厂商通常会涉足药品零售、批发业务,并以其巨大的保险客户群为依托,与药厂谈判得到药价折扣;而药品零售企业也会积极开展PBM 业务。

图表 58:ESI 药品福利管理由处方审核监控向综合控费转变

52

图表 59:保险、药品零售\\电商、第三方平台组成PBM 厂商主体

药品福利管理的核心价值在平衡药品费用与治疗价值:药品福利管理(PBM)已经成为美国医疗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级,尤其是以ESI 为首的第三方独立PBM 厂商获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市值已经超过600 亿美金。药品福利管理的核心价值在平衡药品费用与治疗价值,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1)评估药品的价格、价值以及功效来帮助客户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品清单; 2)通过规模性的药品采购为健康福利提供者带来药品折扣; 3)促进非专利药物以及低价格的品牌药物的使用;

4)提供低价的药品家庭寄送服务以及特殊服务,帮助福利计划制定者降低成本,帮助会员降低支付成本。

PBM 厂商盈利主要来自药品流通议价与配送:通过对其商业模式进行透视,PBM 盈利模式来自于药品流通议价与配送。议价:1)为医疗保险客户向零售药店谈折扣然后分成,2)为零售药店向药厂或药品批发商谈折扣然后分成。配送:1)从药厂或批发厂商直接配送至家庭,2)从药厂或批发厂商配送至零售药店。

图表 60:PBM 模式主要通过药品流通议价与配送盈利

53

PBM 厂商来自药品的收入比重占比极高:以美国最大的两家独立PBM 厂商ESI 与Catamaran 为例, ESI 营收主要分为:1)处方药流通与配送:包括为零售药物网络中的药房配送处方药;为家庭配送处方药;生育药品分发、特殊药品物流;2)服务业务:包括零售药店网络处方审核、医疗咨询服务、特需药品分发服务等。其中处方药流通与配送收入2012-2014 年占比分别为98.4%,98.8%,99%。Catamaran 营收分为:1)PBM 综合业务:包括药品审核、配送、药品目录制定、药物咨询、零售药店网络等;2)HICT 业务:包括在线处方审核系统等。其中药品相关收入2012-2014 年占比分别为98.0%,99.3%,99.1%。

图表 61:2012-2014年ESI、Catamaran 药品相关收入占比

54

图表 62:2012-2014年ESI、Catamaran 毛利率

PBM 厂商核心竞争力来自资源优势与药品流通议价权:构成PBM 药品议价权的核心要素为三点:1)医疗保险客户基础2)零售药店网络3)药品目录制定权。推演其商业逻辑,1)PBM 厂商搭建在线处方审核系统,帮助支付主体审核处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确保患者采购到价格更低的药品,药品经济学能力与处方审核引擎是关键。2)在拥有支付主体客户的情况下,PBM 得以向零售药店议价,并构建零售药店网络,保险客户在零售药店网络中购药可降低费用。3)PBM 厂商通过其药品专业能力制定并维护药品目录,保险公司与零售药店网络带来客户采购规模化效应,PBM 厂商得以向上游药品厂商和流通厂商议价并折扣采购药品。

图表 63: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能力成为PBM 的重要竞争力

药品议价权,我国PBM 模式的关键

药品议价权市场化是关键:我们在讨论美国PBM 商业模式时已经论述了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资源优势与药品议价权。在我国,资源优势正在形成,关键突破点在政府是否放开药品议价权的市场化。

资源优势正在形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绝对支付主体地位给予了为其提供

55

医保控费系统的厂商切入PBM 模式的重大机遇。医保客户的数量决定了资源优势的强弱,因为客户数量显著影响PBM 厂商的药品议价能力,进而影响其生存能力与盈利能力。海虹控股、卫宁软件、万达信息等厂商以此入手,为医保管理部门提供控费系统。通过为地方医保局建设系统或者与其达成共建协议,医保控费市场格局开始呈现集中化趋势,也就意味着资源优势开始形成。

图表 64:医保控费市场格局开始呈现集中化趋势

政府目前依然主导药品议价权:我国目前尚在探讨药品议价的主体交给谁来完成。国务院2015 年2 月下发《国务院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意见》,卫计委2015年6 月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以省为单位进行药品集中采购,对占销售额80%以上的基本药品和非专利药品进行招标采购,对于专利药品和独家药品实行国家和省级谈判机制。招标采购由药品生产商直接投标,投标价格中包含药品配送费用。短期来看,政府通过建设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削弱了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议价的必要性,长期来看,以医保支付价格为管理药品价格形成可能成为长期趋势。

附录2:医改已经触及核心利益环节,改革成效值得期待

医疗体制改革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成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们在之前的章节已经阐述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显著依赖于体制的设计。互联网医疗最终将着力于提升医疗服务价值,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必将涉及对于医疗资源整体优化配置。而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其配置无法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必须依赖制度的设计。在我国当前医疗体制造成多方参与者痛点突出的情况下,医疗体

56

制改革已经成为符合发展趋势的内在需求。我们在此主要论述宏观层面医改对于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成型的关键作用,针对具体的商业模式的讨论已在前面章节中涉及。医疗体制症结需要综合性改革,无法一蹴而就

制度设计造成公立医院逐利性:医疗服务定价机制、财政制度设定共同造成公立医疗机构逐利性: 1)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由发改委制定,显著低于医生服务应该得到的合理价值,医院被迫由药品、耗材、检验等环节寻求补贴。2)国家财政降低公立医院投入并赋予公立医院通过药品、耗材加成销售获得收益的权利令公立医院逐利性合理化。逐利加垄断,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内因:1)医院实施事业编制,医生多点执业尚未普及,医院对于医生的培养、晋升、收入获得具有最关键的作用。由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规模与科研实力上与公立医院有较大差距,医生大规模从公立体系中脱离还不具备成熟条件。公立医院对医生形成事实垄断。2)药品流通与医院形成利益共同体,高药价提升医生与医院收入,医院与医生通过药品销售获得回报。3)稀缺医生资源进一步向大医院集中,医院和医生有高价售药、过度医疗获得回报补偿的动力与条件,公立医院有扩大规模获得更高利润的内生动力,看病难与看病贵相应而生。

图表 65: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和垄断性是看病难看病贵的核心内因

多方制度设计共同造成医改难题,综合性医改无法一蹴而就:在核心内因驱动下,医保支付方式、支付主体单一化、药品定价机制、交易机制、医疗资源分配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共振,进一步加大了医疗体制改革的综合性难度。从我国历年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效果来看,仅仅从破除以药养医、改革药品流通方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入手都不能打破逐利性与垄断性的双重链条。因此,医疗体制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同时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等核心改革,才能打破僵局,其过程涉及面广,

57

同时牵动公立医疗机构、医保支付部门、药品厂商、药品流通厂商等多方面利益,推进速度必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图表 66:多方制度设计造成医改难题

医改已经触及核心利益环节,改革成效值得期待

医改难度已经被充分认识,三医联动带动综合性医改:对于医疗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环节,医改主导部门已经有充分认识。从改革目标设定、改革细节的路线图、试点城市的标杆作用等多维度出发,本次医改的顶层设计尤为强调三医联动的综合性改革,分别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流通改革、医保支付改革为抓手,对现有利益格局开始进行系统化重构。

图表 67:三医联动是本次医改的核心内容

58

三医联动已经触碰到了最核心利益环节:三医联动的核心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包括破除以药养医、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其中医院管理、人事薪酬、分配制度决定了医院的基本运行方式,需要解决的是包括医院管理权归谁,医生编制如何来定,医院管理者和医生的薪酬如何确定,如何考核医院和医生的绩效等根本性问题,综合决定公立医院是回归公益性还是保持逐利性。同时,通过医保支付改革对医院控制费用形成正向激励,通过药品流通机制改革挤压药品流通环节水分,破除逐利性与垄断性条件。以目标而言,要明确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主办机构对于投资与监督上的职责,公立医院并不以盈利为目标,医院管理者不以医院盈利为考核,医生以医疗服务获得阳光收入,收入主要与服务数量与质量挂钩,而不与科室收入挂钩。改革是在重构医院、医院管理者、医生、药品厂商、药品流通厂商的利益格局,已经触碰到了最核心的利益环节。

图表 68:三医联动触动核心利益环节

改革目前处于攻坚阶段,方法体系正在形成5:本次改革已经瞄准这些基本制度的设定,通过多年试点不断总结迭代,体系正在逐步成型。我国于2010 年开始在17 个城市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国1101 个县成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352 个县成为省级试点,覆盖全国69%的县(市),其中12 个省份实现了试点全覆盖。

1)取消药品加成方面:全国66%的县(市)已经取消药品加成,并建立多

59

渠道补偿机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贴平衡医院收入。取消医院15%的药品加成只是打破公立医院药品垄断的第一步,全国正在建设省级药品阳光化集中采购平台,由于药品生产商在平台上直接进行应标,将挤出药品流通的中间冗余环节。

2)医院管理体制方面:试点地区探索医院主办与管理权分离,医院具有更大的人事任免、收入分配等权利。目前政府机构与医院主办机构的分离正在探索之中,目标是实现卫计部门负责规划与监督,办医部门负责医院主办职能,医院微观管理下放医院。

3)人事薪酬体制方面:医院事业编制内人员与编制外人员在薪酬体系、职称评定、科研立项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开始推行岗位聘用制度。目前编外人员比例已占到总量的1/3-1/2,编内外人员在基本工资、事业发展和养老待遇等方面存在差别,医院和医务人员仍看重事业编制。

4)分配制度方面:大多数试点医院仅在现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框架内鼓励多劳多得,对医务人员实行正向激励,奖励性绩效工资占医务人员总收入的比重在30%-60%。但目前部分医生的工作强度很大,收入增加的弹性还不足以体现其核心价值。

5)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付已经形成趋势,各地在总额控制基础上,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存的复合式支付方式。57%的试点县探索实施了按病种付费,13%的试点县探索实施了按人头付费,10%的试点县探索实施了按床日付费。

6)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国务院2015 年2 月下发《国务院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意见》,卫计委2015 年6 月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以省为单位进行药品集中采购,对占销售额80%以上的基本药品和非专利药品进行招标采购,对于专利药品和独家药品实行国家和省级谈判机制。招标采购有药品生产商直接投标,投标价格中包含药品配送费用。阳光采购机制将显著挤出流通环节中的价格泡沫。

60

附录3:福建三明模式标杆效应明显,医改破冰能见度大幅提升

福建省三明市既不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也不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该市自2012 年2 月自行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经过一年多时间将医保基金扭亏为盈,并创造了诸多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措施,初步实现了医院、医生、医保、患者多方共赢,成为医改的重点标杆城市。

居民方面:人均出院费用由2011 年的4938.51 元下降到2013 年10 月的4752.20 元,人均门诊费用2011 年为123.86 元,2013 年10 月为125.99 元,基本持平;医院方面:2013 年1-10 月份22 家公立医院的实际收入同比增长12.54%。医院收入的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疗服务性收入(检查、化验、护理、诊察、手术治疗等收入)占比由2011 年的43.11%提高到2013 年的62%,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由2011 年的56.89%下降到2013 年10 月的38.92%。

医生方面:医务人员的收入比改革前平均增加了30%-40%。

医保方面:职工医保基金2012 年当年收支结余2632 万元,2013 年1-10 月份收支结余12042.80 万元。

图表 69:三明市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现多方共赢

三明模式充分体现三医联动综合性改革的合理性:三明市从公立医院管理机制、人事薪酬体制、分配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医保支付体系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1)取消药品加成销售:全市22 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2)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通过调整服务价格由医保付费补偿、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消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补偿公立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调整80 项

61

医疗收费价格补偿87%左右,通过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服务成本自行消化3%左右,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补偿10%。

3)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改革:政府承担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投入,医院自身负责软件与日常管理投入,以及医生的收入。医院院长实行年薪制,由政府办医部门全额支出。政府办医部门负责院长绩效考核。对院长的考核体系包括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发展等方面。

4)人事薪酬体制:对医生按照岗位和级别制定年薪等级,大幅提升阳光收入。医生薪酬由医院支出,政府办医部门对医院工资进行总额控制。

5)收入分配制度:医院可在年薪等级的基础上对医生进行绩效考核,主要与岗位的工作量、医生医德、社会评议挂钩,科室收入不作为医生绩效考核内容,医生收入全面阳光化,消除医生通过过度医疗补贴收入的动力。

6)医保支付体系:城镇医保与新农合医保整合管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内用药目录一体化,医保基金报销向基层倾斜,一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显著高于三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在30 多种疾病中推行单病种预付费制度,提升医院费用控制积极性。

7)药品流通体系:全市药品目录统一采购管理,只允许药品生产商到配送厂商环节开具一次增值税发票,配送厂商到医院只允许开具一次增值税发票。对于辅助性高回扣药品重点监控,建立药企黑名单,对于药品贿赂企业取消供货资格。流通环节水分被大幅挤出。

医改将不断推进,红利必将释放:医改的关键问题已经被充分认识,三医联动带动综合性改革正在推进,国家对于医改的力度和决心空前,标杆区域已经体现出示范效应。医疗体制改革最终要实现利益格局的重构,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并不断迭代修正。从计划时间表来看,2017 年是城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的关键年份,2015-2016 年的经验累积尤为重要。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三医联动带动综合性医改可以形成破题,而以福建三明为代表的标杆性地区的进展给予医改充分的信心。我们预计,虽然医改整体会经历较长时间,但2017 年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与医改紧密相关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也将迎来成熟化进程。

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