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复习举隅
昆山市第一中学 魏兆凯
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高考十分重视对此项内容的考查。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此考点应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高中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具体文句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中绝大多数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代汉语是相同或相近的,高考要考查的是辨析常见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语,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解释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见而古汉语常用的词语,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活用)等。
阅读文言文辨析文言实词一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古今关系。古汉语中绝大部分实词与现代汉语相同或相近(古今同义),只是古文中单音词较多,我们理解时,只要把它切换成双音词就行。如“朽木不可雕也”,应理解为“腐朽的木头是不能够雕刻的”。有的简直不需要切换,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但有少部分实词与现代汉语差异甚大(古今异义),如“去、走、汤”等。“去北京”,古代使指“离开北京”,今却指“到北京去”。在古汉语中“走”是“跑”的意思(如“走马观花”),“汤”是“热水”的意思(如“金城汤池”)。也有的实词部分与今相同,部分与今不同,如“劝、坟、丑、臭”等,在古汉语中分别有“勉励、大堤、类别、气味”意义等。另外,古今异义词中还有感情色彩的差异,如“卑鄙、爪牙、讽、谤”在今天都当贬义词,
1
但在古代却没有丝毫贬义,有的甚至还是褒义(如“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苏健列传》,爪牙:健将)。
二、注意表里关系。词有本义和引申义,而词的大部分义项是由本义引申的。如“兵”的本义是“武器、兵器”(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引申为“砍杀、军队、战争、军事、打仗、战略”等。例句:1、大叔完聚,善甲兵(兵的本义“武器、兵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2、左右欲兵之(“砍杀”)。(《鸿门宴》)3、于是约兵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军队”)。(《触龙说赵太后》)4、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争”)。(姜匮《扬州慢》)5、故上兵伐谋(“战略”)。(《孙子.谋攻》)
如“息”的本义是“呼吸”,这个字上面是“鼻子”,下面是“心脏”,呼吸时心脏跳动,鼻子出气、吸气。呼吸中间有间息,可引申为“休息、停息、停止”,凡呼吸的东西都是活的生长着的,可引申为“生长、增长、利息”。就连生下个儿子也越长越大,也可引申为“儿子”。例句:1、时间不容息(本义“呼吸”)。(《史记》)2、树成荫而众鸟息焉(“停息”)。(《荀子.劝学》)3、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停止”)。(《韩非子.五蠹》)4、蕃而息之者,岂能有怒乎(“生长”)?(柳宗元《天问》)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增加”)。(《庄子.秋水》)6、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利息”)。(晁错《论贵粟疏》)7、老臣贱臣舒祺(“儿子”)。((《触龙说赵太后》)
三、注意分合关系(单音词和双音词的关系)。1、古汉语中有一些词看似今天的双音词,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词;如“妻子、指示、卑鄙、其实”等。例如:①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读qīzǐ,指“妻子和儿女”);②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意为“指出来给…看”);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④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其实”,可理解为“它实际上”)。2、不要把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看成两个词,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原文中刘兰芝有母无父,有兄无弟,所以“父母”和“兄弟”是偏后的
2
偏义词。“昼夜勤作息”句子中的“作息”,是偏前的偏义复词,指“勤奋劳作”。3、另外,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如“踟躇、彷徨”)同义复词(如“希冀、拔擢”)都不可分开来解释。
四、注意实词的活用。古汉语中实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古代汉语的实词活用现象。实词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原属于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被当作另一类词来使用,从而取得与该类词相关的另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实词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主要有四种:1、活用为一般动词;2、活用成使动词;3、活用成意动词;4、活用成副词作状语。(例句:但二月草已芽;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孟尝君客我;吾得兄事之。例句中的“芽”、“王”、“客”、“兄”分别活用成动词、使动词、意动词和状语)(二)动词活用。动词活用有三种:1、活用成名词;2、活用成使动词;3、活用成为动词。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项伯杀人,臣活之;等死,死国可乎?例句中的“出、入”动词活用成名词;“活”是使动用法;“死”是为动用法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有四种:1、形容词活用成名词;2、活用成一般动词;3、活用成使动词;4、活用成意动词。例句:与苍梧太守有旧;山多石,少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吾妻之美我者。例句中的“旧”、“多、少”、“高、长”、“美”分别活用成名词、动词、使动词和意动词。
文言实词考查最常采用的是从原文中选四句话,对每句中加点的一个实词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不正确的一项。1996年至2003年八年高考试题中,除1999年考的是“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其余七年考的题型是一样的。如2003年第11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讽帝大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这道题考查考生能在若干选项中挑选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联系上下文从语感上事理逻辑上去贯通文意。A项很明显,我们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此句中应是“劝告”义。B项“哂”原是“微笑”,也可引申为“讥笑”,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是“夷人有识者”对裴矩的做法不以为然的意思,“讥笑”是对的。C项的“遇”有“遇到、接触、对待”等义,放到文中看,裴矩担心惹祸上身,对待所有的人竭尽礼节,当解释为“对待”。D项“务”有“事务、务必、致力、从事”等义,从上句看,太宗刚即位,有整顿政务的决心,解释为“致力”是比较确切的。
今后文言实词的考查究竟采取哪一种形式,这还得看所选阅读材料的具体条件。总之,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永远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