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2020-02-28 来源:年旅网


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 要]广西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让地方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高等职业院校应主动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学校发展与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客观认识校情,从适应广西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高度来谋划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经济发展;校企合作

一、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占有和竞争,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国家、地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培育各种所需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已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为目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高职院校价值的体现,也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每个地级市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本土性与职业性、技术性一起,成为高职院校的三个重要特征。高职院校也因此成为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机构。

二、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目前,广西有高职职业学院33所,占全区高等学校(76所)的43.42%。2012年,高职院校招生12万人,占全区高校招生总数(22.5万)的53.33%。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广西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广西正从一个相对封闭、边远的地区转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服务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本土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且增长相对缓慢。如何使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秉承立足广西,辐射东南亚,为繁荣广西经济服务的宗旨,培养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行业企业服务。学院每年派出师生上千人次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翻译、礼仪和志愿者工作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多人被评为“志愿服

务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志愿者”。该学院长期为博览会及相关会议、贸易洽谈提供现场翻译服务,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

该学院依托广西国际商贸人才小高地和商务部“人才强商”基地,对商务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领导干部进行不定期培训。如2012年9月,学院承办由商务部主办的牙买加糖业人员技术培训班,给学员们讲授中国国情、经济政策、糖业技术和专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与知名制糖企业的参观和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交流,共同促进两国制糖产业的发展。10月,“全区地税系统财产行为税业务培训”在学院开班,共有65名来自各地税局的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此外,学院还根据合作单位的要求,派出教师为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技术协助等服务。这不仅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也使学院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3.为广西的国际交流合作服务

2012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活动,让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关注的热点,广西在其中扮演了“开拓者”的角色。目前,该学院已经与英国、越南、加拿大、泰国、缅甸等国家的知名大学开展合作,通过互派教师进行交流,拓宽服务领域。2007年,该学院应邀派教师赴越南海防大学进行汉语教学;2010年,该学院分别向越南海防大学、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泰国坦亚布里工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派出了125名留学生;同年还为泰国坦亚布里理工大学的62名教师进行短期培训。2013年,承办商务部培训项目“中国-东盟公共管理与地方治理研修班”。

(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1.成立商务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平台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凝聚商务职教力量,在广西商务厅的统筹下,由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商业学校、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广西商业汽车运输公司等组成的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于2008年成立。这是目前广西正式成立的唯一的职教集团,搭建了集人才培养、实践培训、就业指导、教育科研为一体的良好平台,以校际、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优化职教资源体系、共享教育资源。

2.校企共建特色专业,满足社会需求

(1)行业专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2005年该学院成立了由企业专家、行业协会、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论证专业设置与调整,设计与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工作岗位需要,使专业建设更紧密联系并依托行业、企业的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与企业合作,共同开设新专业

2003年该学院与中国外运广西分公司合作,成功申报物流管理专业。此后在桂通报关行、北海港务集团公司、中国外运广西分公司等外贸企业的支持下,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07年,该学院与广西人本科技公司、清华IT广西工作站合作开办软件技术专业。2012年,该学院与辽宁天业民用航空培训服务公司合作,开设航空服务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校企合作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水平、专业建设快速发展、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赛事成果丰硕。

(3)满足企业需求,开设“订单班”

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学院与企业进行协商,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订单班”,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及素质要求,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负责安排顶岗实习、吸纳学生就业,“量身订制”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该学院分别与企业签订“顺丰班”、“仙茶美班”、“清华IT班”等订单培养协议,引入企业奖学金——“顺丰奖学金”、“仙茶美奖学金”等表彰成绩优秀的学生。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形成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融合”的合作格局。(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建实训基地

1.加大投入,建设资源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

该学院目前拥有五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学院还是广西外语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广西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广西商务干部培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而且对外承接各种师资培训、干部培训、考证培训以及资格证书的考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合作开发,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2011年,该学院与广西人本科技有限公司、清华IT广西工作站合作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公司投资在学院建设软件实训室,供上课及实训使用,而且企业派出老师指导学生实训。2013年,该学院与钦州保税港管委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这不仅为学校提供了实战操作性高、业务切合性强、技能培养突出的实践教学平台,而且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培训服务。通过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3.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真实工作实训环境

该学院投资入股南宁海外旅行社,成立南宁海外旅行社国商学院分部。分部成立旅行社运营小组,教师担任管理人员,安排学生跟班实习,负责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广西商务厅于2006年将广西经贸对外服务公司交由学院管理,公司的经营业务包括外企服务、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和进出口业务等。该公司既是学生

的创业平台,又是教师专业实践工作的平台。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实现学习内容与岗位需要统一、教师与师傅统一、教学场所与工作岗位统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地方“职教攻坚”服务

1.积极开展职业院校间的对口支援

该学院积极贯彻教育厅《关于开展广西高职院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主动承担起示范性院校的责任与义务,发挥辐射与带动作用,与梧州职业学院、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为此,该学院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协助对口支援院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指导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2008年学院被教育厅评为“职业教育攻坚示范性高职院校”。

2.面向社会,培训、考核专业技术人员

该学院现有广西会计从业资格、全国外贸业务员、全国外贸会计证、全国报关员资格等多个考点,每年都面向全区考生举办各类考试。同时,学院利用校内的广西外语培训中心、广西外派劳务培训中心,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开展家政服务工程定点培训单位,学院每年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家政培训,对国家规定的专业技能进行了示教、培训和考核。

广西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让地方高校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如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会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实现学校发展与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N].广西日报,2009-12-21.

[2]覃雯.构建广西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2).

[3]弓秀兰.高校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的对接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