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的特征
1.世界的基本格局:单极世界
世界基本格局主要指国家间实力和权势的基本分布状况。这方面二十余年来尤为突出的大致是这么一个事实:美国及其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共同体在大部分功能领域(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技术、财政、思想文化影响和国际规则体系等)占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然而,这决不是唯一基本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经济腾飞变得非常显著并且持续不断,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初始前景由此开始浮现;另一方面,美国差不多紧随2003年春发动伊拉克战争而陷入严重的战略和外交困境乃至国内舆论分裂,其经济则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由此,人们正在非常广泛地谈论世界格局的最大晚近变化;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优势衰减。关于中国的崛起可以认为,从国家规模、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增进趋向上看,如果中国在维持国内基本稳定和奉行稳健进取的对外政策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发展政治经济改革和加速军事力量现当代化,那么在21世纪临近终了时,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实在和潜在强国都将在总体力量上显著亚于中国,中国在总体力量上目前与美国相比的巨大弱势也可能大大缩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格局尤其如此。 2.世界的基本潮流:
当代世界基本潮流大体上分成往往互相交错的四个时代趋势,一是往往被人较片面地局限在经济领域来谈论的全球化。就其全面含义而言,全球化可以说以四大事态为标志:(1)国际/跨国交往愈益广泛和稠密;(2)全球国际体系中非国家行为体迅速增多,其作用显著增大;(3)民族国家及其主权愈益被侵蚀和削弱;(4)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之间的传统区分渐趋模糊和逐渐丧失。在全球化之外,多极化(更确切地说是权势分布相对分散化)构成世界政治第二个基本潮流。当前,它首先表现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权势的相对衰减,同时也表现为大西洋共同体内的严重政治不和甚而政治分裂、欧洲一体化的步步重大进展、印度和巴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快速成长等事态。第三个时代趋势在于社会政治生活现当代化,特别是法制化和民主化,它们在西方发达世界以外持续扩展。最后,国际规范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中间发生的重大变化代表时代的又一基本趋势,它们中间尤其与先前时代有别的是与国家绝对行动自由信条相反的若干重大变迁。
3.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提示的应有国际态度
显而易见,世界基本格局与基本潮流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就是美国的优势或局部霸权与多极化趋势以外的所有上述基本潮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全球化主要有赖于美国的实力、国际影响和政策促进,民主体制和民主理念的广泛扩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然而,另一方面必须指出美国的优势或局部霸权与上述世界基本潮流之间的关联并不证明简单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顺应(或更确切的说,依据本国国情有所防范、有所保留和有所调节的顺应)全球化、民主化、国际规范正义化的世界基本潮流,决不意味着全盘遵从美国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制度,更不等同于认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过来说,人们也不应当由于厌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或者过分执着基于民族特性至上论的文化相对主义,便轻视顺应世界潮流的的必要,甚至干脆漠视世界潮流本身。这类轻视或漠视,曾经构成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都有过的早期或“原始”民族主义的一大特征,是这些国家严重落后并且因此遭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密切相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在权势分布和国际规则两方面的不公正。今天的中国人颇有理由认为自己国际远未得到超级强国的足够承认和起码尊敬,并且因此感到愤恨;他们非常疑惧周边的一些战略联盟,将其认为完全或主要旨在遏制、围困或挤压中国;他们主要是用制衡概念来设想应有的对美大战略;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伴随国力的提升而高涨,相当急切地希望改变世界格局。总之,他们或多或少地怀有非常强烈的“受害者心态”、“受困心态”或“富强心态”。鉴于世界历史经验的启示,中华民族仍然有经过社会学习而具备成熟的民族心态的必要。中国人特别需要防范在受困心理的刺激下形成狭隘偏激的国际态度,不被过头疑惧、悲观主义或冲突命定论俘虏,不让关于对付最坏情况的考虑占据大战略思维和政策制订的主要出发点或核心位置。
以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论,也有助于正确看待当代世界在权势分布和国际体制规则两方面的不公正。世界体系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核心、半边缘和边缘组成一个整体。但是,世界体系论还表明,就单个国家而言,其命运并非总是注定的和不可改变的。 二.21世纪前期中国的国家根本目标 1.中国的基本安全
基本的国家安全,意味着国家总的来说安享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选择国内生活方式的自由,只要它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同等的当然权利。 2.中国的基本富裕
基本富裕也是中国在21世纪前期起码的国家目标。基本富裕无论是对中国人民的体面生存和自尊自信,还是对中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国家安宁,都是必不可少的。
3.中国的世界强国目标
中国在21世纪前期应有国家目标还包括争取成为世界强国。所谓世界强国,在现当代是全球
国际体系内这样的国家:它在世界范围内有较广泛的国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它具有足够的综合国力和远程力量投送能力,以至在平时能够有效地维护这些利益,在战时则能够或通常能够抵御至少其他两个地区性或世界性大国的联合力量(在此不考虑超级大国的情况);它一般来说被别国广泛地认为有权利参与处理世界范围内所有重大国际问题和足以严重影响其他多个国家的安全的国内问题; 它通常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大国有起码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念、共同国际规范和共同国际运作机制,从而是公认的大国共同体的一员。 世界强国是一种最稀有的价值,竞争这地位的最终结果一般总是非此即彼,落选者将处于比先前更加被动、更受压抑的境地。有鉴于此,中国更有必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21世纪前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实际上,取得世界强国地位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所希望、所追求的一大目标,其现实关系到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而且大有助于减轻所有对中国心怀叵测的国家的实在或潜在的威胁,也大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其他国家(包括其他大国)的合作和支持,从而能更加有效地维护和追求中国应有的国际利益。 三.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战略机遇期”
“和平崛起”是指中国在21世纪头20或30年可有和应有的国家方向或国家基本意图。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是一个适应新的历史大时期和大需要的对外政策纲领性观念,是按照这基本需要来塑造中国对外政策舆论的一个头等要素,以统帅当前时期各个局部对外政策的处理,使之具有统一的“战略逻辑”和“哲理依据”。
和平崛起首先指中国在一个历史长时期内用基本和平的方式上升为建设性的世界强国,同时也应当指中国此后能够确实经久的保持这一地位,就像近现代史上那些确实经久的世界强国一样,而不是大起之后迅即大落。换句话说,和平崛起的应有含义,在于基本和平地崛起为真正可持续的世界强国。另一方面,由于和平崛起是一个历史长时期内的基本国家方向,因而它并非与有可能迫不得已和绝对必须的局部军事冲突不相容;它只是绝对意味着不经历中国与其他强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不仅如此,和平崛起并不排斥一个常识性的基本道理:无论是要成为或保持为世界强国,还是要有经久的基本和平。都要有可信的、在绝对必须情况下能够进行并赢得军事冲突或战争的能力和意志,那在平时意味着可信和稳定的军事威慑。 21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的基本战略机遇
第一,只要中国坚持除非绝对迫不得已、决不同美国长时期对抗或大规模冲突的根本国策,连同争取广泛的睦邻关系的基本方针,中国的处境和战略任务就会比在“一超多强”(两层而非三层的大国格局)下简单得多,更比经典多级格局情况下简单得多。这是一种大有助于集中战略方向和资源、从而保障成功的大战略裨益。
第二,美国由于紧迫感和较长期的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平定”中近东地区等国家战略优先事项,加上它对与中国冲突或长时间对抗的巨大代价的深切顾虑,可能长时间的不以中国为标准敌手甚或主要敌手,其对华政策将长时间保持战略警戒和威慑、政治压力、缓解对抗、协调合作四者大致动态平衡的形态。
第三,在东亚国际政治中,总的长期趋势将是美国权势衰减,中国影响增长,特别是在中国能经久阻止台湾独立、较好地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和防止中日经久敌对的情况下。
第四,鉴于中国的国家规模和发展速度,中国大致可以说是美国以外已经并将继续得益于全球化最多的国家,中国大可有所防范地“搭全球化之车”,以达到基本富强,实现中国广泛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其中很大部分政治影响将出自基于中国有效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而愈益增大的经济分量和经济影响)。
第五,多极化潮流有助于中国制约美国和构建自身更大的国际力量,只要中国注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一方面积极利用多极化趋势展示或蕴含的种种具体机遇,另一方面坚持不过分地卷入与自身至关紧要的利益关系不大的国际纠葛。 2.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
从根本上讲,中国和平崛起重在历史性创新。现代历史上那些真正兴起的强国,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兴起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创新。例如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宪制政府,后来又发动了工业革命;美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极大规模的现当代教育、科学和技术开发体系。同理,为了中国的和平崛起要考虑我们在发展中实现非常重大的创新。 3.中国“和平崛起”的平台:
第一大“平台”,在于中国至少参与主导的多个亚洲次区域多边安全体制,连同同样是亚洲次区域的多边经济合作体制。在本区域逐步创设、培育、巩固和发展如此的多边体制是为经久的缓解甚或逐渐消除中国处于其中地多项“安全两难” 所必需,也是为创造、开发、利用中国的中长期性经济、政治和战略影响的机会所必需。在这两方面,中国都必须比现在更进一步地拓展眼
界、解放思想和多有作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在东南亚和东北亚。
第二大“平台”应当是对外经济战略,特别是对周边近邻的经济战略。它与一项项具体的对外经济政策有别,而且往往需要从政治和战略高度指导或支配这些政策。 经济实力的空前迅猛增长和对外经济的异常蓬勃发展,构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突出的民族成就。多半由于这个原因,在中国和平崛起的漫长过程中,对外经济战略应当也可以成为当前“初级阶段”内的首要战略分支。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滞后,急需加快构设的步伐。 第三大“平台”,在于中国主要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角度出发的应有高度选择性的与某些国军的“特殊关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包括在几乎完全不结盟的当今时期,一项与若干国家有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意义上的“特殊关系”,他们都对中国安全有过重大的助益,但也伴有种种复杂性、代价和麻烦。现在的问题是要根据国际政治的变化和双边关系的实况(包括其广义的成本效益)进行重新审视,以确定什么需要予以重大调整,什么需要予以巩固或重建。需要考虑在大致可行的情况下,逐渐同中国周边个别地缘位置特别关键、国家实力实属可观的国家新建“特殊关系”。多少与此相关,还有一个长远问题,那就是中国未来可能需要更应有高度选择性的、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联盟,从国际政治的某些常理和应对未来可能事态的需要看,不应当将此绝对排除在任何未来考虑之外。
当我们在面对西方国家丑化、妖魔化中国的时候,都把这种现象归咎于西方国家及其某些人固有的"偏见"。事实果真如此吗? 1、恐惧心理。 1)发展速度。中国睡狮醒了,发展速度太快了。这样快的速度,对于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都会是很让人不舒服的。
2)土地面积。中国领土面积太大,只比整个欧洲略小,是世界第三大国家,但由于排位前两名的大国人数较少,加拿大又远在美洲,俄罗斯又多是苦寒荒漠之地,因此,对世界最具"威胁"的国家就属美国与中国了,而美国已经发展定型,西方(除美国自己外的其他国家)对美国一是没有办法,二是欧洲、日本与美国之间本身有着紧密的渊源与共同利益及相同的意识形态,因此中国就是他们唯一的针对与讨伐对象。
3)人员总量。中国人口13亿多;而整个欧洲才7亿多人口,人口密度虽然比中国小,但由于年龄老化程度比中国重得多,因此其发展潜力有限。在中国面前,整个欧洲都显得是那么无足轻重,更不用说只占领土面积几十分之一的某一个欧洲国家。
4)经济总量。中国的经济总量从人均上来说还很低,但由于总量大,发展迅速,30年间增长了10几倍,现在已经超过了日本,按目前的增长势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首位,也是不久的事,因此,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必定有说不出的各种滋味在心头。同时,由于中国的发展,必定要分销一部分自然资源,这对于某些紧缺资源来说,就会对一些国家形成成本压力与资源压力。
5)适应能力。中国人吃苦耐劳,又不乏聪明才智与牺牲精神,适应能力极强,这对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的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在他们想标榜自己是优秀民族的时候,都不免自惭形秽。 6)意识形态。中国跟他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根本不能够被他们所容忍,所接受。对于这样的"异物",能不恐慌吗? 2、自卑心理。
在中国面前,西方国家还有什么绝对的优势可言吗?没有!政治,只是自诩的优越,而按马克思的论断,他们已经是日薄西山了;经济上,前面有述,就不再赘述了;文化上就更不用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在未来事物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中国文化更会显现出它的长处,西方文化最终有可能走向灭亡!而其他的,还有什么很重要的呢? 3、分裂图谋。
这基于中国的强势。西方国家以为,只要分裂了中国,就会解除中国的威胁,遏制中国的发展。他们日日夜夜处心积虑地想着把中国搞分裂,这样,他们就去除了心头之患,就失去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人口优势地缘优势都会丧失,中国的发展就不可能再顺风顺水了! 4、平衡心态。
但对中国的疑虑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中国不是西方认为的民主政体,却发展很快;第二,中国国内存在人权等问题;第三,中国军费增长迅速,意图却很不清晰,“我们搞不懂中国究竟要做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