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编研一体”:期刊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2021-03-08 来源:年旅网
“编研一体”:期刊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作者:沙培宁

来源:《传媒》 2014年第12期

文/沙培宁

“编研一体”即编辑在编中研、在研中编,编以研为基础、研以编为旨归,编研相融相契、互助互促的一种专业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它是纸媒编辑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期刊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近年来,笔者在期刊发展方面多有思考与探索。

为期刊的持续发展建立强大的专业支撑

《中小学管理》这样一个创刊已有27年的品牌期刊,在纸媒大都“日子不好过”且自身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时,如何实现持续发展进而“从优秀走向卓越”?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后认定,走“编研一体”之路,为期刊与编辑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强大的专业支撑,是增强期刊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剂“良方”。

坚持内容为王要以“编研一体”为前提。《中小学管理》从1998年即开始进行办刊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2001年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办刊体制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十几年来,《中小学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足于“强身健体”凸显优势。《中小学管理》与其他纸媒一样,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但在与一些电子媒体接触后发现,他们虽然占有媒介的优势,但“生产核心产品”的能力严重不足,这让我们意识到高品质“内容”的重要价值。因此,《中小学管理》一方面积极建立自己的官网,另一方面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凸显我们在内在品质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以这一稳定的核心优势,积极回应期刊市场的种种变化。“内容为王”中的内容要成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足够的专业含量和专业品质。而要在几百、上千本教育类期刊中以这样的“专业”为基础,就必须在“研”上做文章。这是一个慢工夫,但也是提升期刊与编辑品质的一个最重要的捷径。

建立专家型编辑队伍是“编研一体”必备条件。《中小学管理》现有4名专职编辑,依学历、专业对口等标准来衡量,与一般期刊无异。但如果编辑素质仅仅停留在一般水平上,则难以适应期刊品牌提升的要求。因此,《中小学管理》必须找到编辑加速成长的内在机制。经过

探讨,提出了反映我们组织内部发展诉求的“高标”,即“建研究型组织”“做专家型编辑”。

与很多期刊提出的“建学习型组织”的要求相比,这一“高标”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的特殊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以组织和个人的学习为基础,但不囿于一般的学习,而是“以研带学”,将学习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最终指向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这样的“高标”要求我们实现“编研一体”,以专业的研究成就专业的期刊。

发挥自身优势,为提升办刊水平提供专业支撑。在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大量复杂的、带有极强挑战性的实践问题亟待解决。然而,本该具有鲜明的“实践本性”的教育管理学科的研究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界“自说自话”的现象非常普遍,真正能对实践领域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理论成果非常稀缺;一些学人在“天上”说“地上”的事,“假问题”“假研究”很多。

这样的研究很难为期刊提供有价值的专业理论的支持,我们常常感到很苦恼,因为面对大量急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我们可以寻到现成的、管用的研究成果微乎其微,甚至根本就是空白。怎么办?答案只能是:发挥自身优势,亲自参与研究,为提升办刊水平提供专业支撑。

探索以提升专业品质为导向的研究机制与研究方法

现在,“编研一体”已经成为《中小学管理》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与职业生活方式。

建立专业自觉,培植研究兴趣,强化研究意识,实现“选题”与“课题”的自然转换。要使研究成为编辑们自觉自愿、乐在其中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就必须首先解决动力问题,建立专业自觉、培植专业情意、强化研究意识,最终使研究成为一种习惯。研究无疑是一种极其“费脑子”的事情。在起步阶段,如何让大家愿意接受这个“苦差事”进而“以苦为乐”呢?

首先是示范与“传染”。研究绝不能靠强制,最好的办法就是主编自己先做起来,慢慢感染编辑们,让大家从主编的苦与乐、从“研究”对主编自身发展的贡献中看到这样做的好处。这种“编研一体”的专业生活方式使笔者获得了一般编辑无法享受的专业尊严、专业地位,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满足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接下来就是在工作环节中的慢慢渗透。从

2004年起,《中小学管理》在国内教育类期刊中率先采用主题化运作模式,每期以《本刊视点》为载体,集中就某一专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析。每一期的策划都充满挑战,也都充满期待与诱惑。期刊社为了鼓励编辑们结合重点选题策划所做的这种研究,还专门设立了“本刊视点策划”的奖励制度。编辑们以自己能争取到做《本刊视点》的策划为荣。此外,我们还指导编辑们将“选题”转换成“课题”;同时,又把自己参与研究的一些“课题”转换成“选题”,以使科研成果为我们所用,通过刊物放大、实现成果本身的价值。

凸显“两栖人”的独特优势,理实结合,从“玩概念”转向对“真问题”的研究。作为编辑,我们努力发挥自己作为“两栖人”的独特优势:与专业研究人员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见得多、信息饱满,对一线比较了解;而与一般期刊的编辑比,我们的优势在于有自身专业研究的支撑,能“深”得进去。此外,我们既有机会接触众多的教育管理研究者,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也有机会接触众多的教育管理实践者,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关切;同时亦有机会参与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合作会议。这种得以行走于“天”“地”之间的独特背景,为我们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研究中努力找到“真问题”,力避“玩概念”;同时在推进“编研一体”的实践中,始终恪守服务于基层所需、服务于期刊所需的原则,注意把握好研究方向。这使我们的研究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成就了编辑的成长,也成就了期刊的发展。

努力实现期刊几个融合。《中小学管理》在推进“编研一体”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实现几个融合。

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每日每时心里都带着问题、装着选题,能随时随地因研究而兴奋起来,那么,这样的研究就是扎了根的研究、渗透到血液中的研究、获得内在动力的研究、成为生活本身的研究。所以,我们很看重那种非正式的“即时研究”。当然,我们也特别支持编辑参加正式的课题研究。我们将这样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研究融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们既关照编辑的差异化发展,又让个体研究成果在共享与流动中增值,将个体研究与合作研究结合起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编辑研究自身的个性特点,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依此确

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式。我们特别强调编辑凸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中小学管理》在编辑个体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大家的对话、合作与交流,以使个体的知识在流动中增值。比如《中小学管理》请编辑不定期地“发布”自己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体会,就自己近期集中研究的课题或选题给大家当“小老师”“讲一讲”“评一评”。这样,全社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我们注意兼顾组织发展需要与编辑个体发展需要,特别注重以推动“编研一体”为载体,为编辑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愿景提供组织支持,防止单纯从组织发展目标考虑,将编辑“工具化”。

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编研一体”大大提升了期刊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是我们努力实现从优质走向卓越的一大“法宝”。

作者系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