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生活利益分配的差异——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由此可以明确与固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由于自然因素带来的,如年龄、性别、血缘等;有的则是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如身份、等级、官职等。不管何种因素所带来的差异,礼乐制度都是表征这种差异的主要手段,也是固化差异的主要途径。随着礼乐表征的差异而来的是权力以及生活利益分配的差异,由形式上的差异带来了实质上的差异。这种实质上的差异意味着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从而使得礼乐制度具有了政治意义。《礼记》以及其他礼书所强调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差异,最终体现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异,这为古代中国政治生活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范式参照,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礼记》集中体现了儒家“生活政治”的政治哲学范式。
所谓“生活政治”,指的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日常生活被提升到政治层面予以解读的一种政治范式。“生活政治”的展现路径是“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前者指的是将政治价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后者指的是将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政治色彩的活动。“生活政治”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促使良善的政治意志为人们广为接受,成为促成社会凝聚的途径;“生活政治”的消极意义是使得日常生活被“泛政治化”,导致社会生活中的公私不分,使得社会逐渐失去自由和生动。汉语里所指的“生活政治”特别体现在传统的礼乐文明中,礼乐制度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礼仪规范起来,在衣食住行中反映儒家主导的政治价值观念。礼仪制度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标志着等级、身份、权力的礼乐制度以日常生活为主要作用场域,并将政治价值通过礼乐仪式的载体,传递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和强化等级、身份和权力差异的认同。
在《礼记》中,儒家理想政治秩序主要落实在日常生活规范之中,无论是庶民还是政治人物,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都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与尊卑差异。
饮食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是日常生活的中心内容,能够体现和反映社会政治情况。在《礼记》所记载的饮食之道里,“吃还是不吃”“给谁吃”“吃什么”“怎么吃”等日常问题,关涉了政治认同、身份等级、权力秩序以及社会公共交往活动等政治问题。由此,在一定意义上饮食成为政治事务,成为权力、秩序的展示场,尤其成为等级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标示物。《礼记》里所体现的饮食之道,正是通过围绕饮食问题的礼仪制度性安排,将人们限制在不同的宗法等级、爵秩等级、官僚的秩品阶位等级等一系列社会等级“框架”里。这种“生活政治”的色彩,使得我们不能仅仅从生存欲望的满足以及饮
食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儒家的饮食之道,而应该关注到古典饮食之道背后的政治关切。
以《礼记》为代表的礼乐制度所展现的“生活政治”范式,在传统社会中起到了区分等级、规范行为、维持秩序以及落实儒家伦理政治观念的多重作用,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生活文明和政治文明。历史地看,《礼记》中的“生活政治”范式,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对我们理解古典中国及现代中国,以及发掘古典中国日常生活之政治维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朱承《<礼记>中的礼乐制度与“生活政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日常生活利益分配的差异。 B.《礼记》所强调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差异,最终维护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异。 C.《礼记》中的官民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与尊卑差异。 D.《礼记》所记载的饮食之道,关涉政治认同、身份等级及社会公共交往活动等政治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阐明了《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体现儒家“生活政治”范式这一观点。 B.第二段先从概念、展现路径、意义等方面对“生活政治”进行介绍,再谈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紧扣标题。 C.文章在论证“儒家理想政治秩序主要落实在日常生活规范之中”这一观点时,以饮食为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D.文章肯定了以《礼记》为代表的礼乐制度所展现的“生活政治”范式在传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及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政治”的意义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文章只做客观介绍,不带主观情绪。 B.理解儒家的饮食之道,在果腹及饮食审美之外,还应关注它背后的政治关切。 C.礼乐制度是用礼仪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衣食住行中体现儒家主导的价值观。 D.从历史的角度看,《礼记》中的“生活政治”范式是我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反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精神,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了一种新价值观。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倡导对话协商、共享共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需要,当今国际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价值得到凸显。“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种共同价值是对不同国家、民族价值观念的融合与升华,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价值共识。应当看到,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共同的价值尺度,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而共同的价值观念则是共同体的精神存在方式和思想基础。作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这种共同价值观打破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旧观念,明确了一种以和平发展、责任共担、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价值观,成为改进全球治理体系的观念基础。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一种新时代观。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审视时代问题,对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出当代的自我阐明。正如黑格尔所言,“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作为我们时代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对时代发展变化的真知灼见,反映了对时代境况和发展取向的准确把握,从而彰显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当今时代,体现世界文明意识的纽带将各国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必须增强互信、促**等和共享,基于满足共同利益的需要,实现更加公平合理、包容互惠的全球治理。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了一种新文明观。人类历史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融汇而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不同文化主体在交流与对话中增进共识,人类未来的命运处于相互构成的境遇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明壁垒,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汇聚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文化合力,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主张。只有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的交往中生生不息,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才能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
为此,应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走向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自觉培育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在生生不息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汲取实践的智慧,在当代世界文明交往实践中生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创造性,促进跨文化对话并在其中形成一种面向未来的世界观念。同时,要切实分析当今时代全球领域的矛盾和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实质,开辟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合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化对当今世界发展总体格局的认识,把握时代要求和现实问题,确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逻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惠及现代人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臧峰宇史海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资源与时代内涵》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内涵。 B. 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联结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是改进全球治理体系的观念基础。 C.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各国需要倡导新型国际关系,从而使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得到凸显。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一种新文明观,消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文明壁垒,打破了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
5. 下列对全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亮明中心论点,接着从不同角度,层层递进,展开论证,最后提出建议。
B. 文章第二段综合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了一种新价值观的观点。
C. 文章第三段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的时代精神,是一种新时代观。 D. 文章论述全面,既阐明了全球治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又客观地指出当今时代在全球领域仍存在着矛盾和问题。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丛林法则这些观念是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不能体现当今世界的价值共识。 B. 在当今时代,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新冠病毒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达成价值共识,团结合作。 C.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文明观是一致的。
D.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西方文化,携手共进,将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体融为一体,自觉培育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少卿,杂役,今日公案何时毕?”随着戏腔念白风格的片尾曲响起,国产动画《大理寺日志》第一季收官。动画不仅收获了豆瓣8.6的评分和B站过亿的播放量,其中展现的唐代风俗文化,也让不少网友直呼“神还原”“细节赞”。
《大理寺日志》讲述的是在唐朝式则天时期,大理寺白猫少卿李饼带领众人侦破各种案件的故事。动画一开始,就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繁华的洛阳城。大到街景、建筑,小到服饰、器物,几乎都能从古时找到原型。
在剧中,李饼因受家族牵连被关押进了大理寺,后来又因大赦出狱,当上大理寺少卿。这个在古装剧中出镜率极高的大理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在唐代,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判中央朝廷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大理寺还与刑部、御史台合称“三法司”,经常会一起审理复杂疑难案件,后世所谓的“三堂会审”就是由此而来。据《唐六典》记载,大理寺的主官叫大理寺卿,少卿则是寺卿的副手,因此李饼担任的是极为重要的职务。
剧中的大理寺评事、“歪果仁”阿里巴巴,因为一口“塑料”普通话成为笑点担当。其实,在唐代,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留学生还真不少。据史料记载,长安城里的留学生最多时达到上万人。贞观元年,大唐对留学生开放科举考试,登科及第被称作“宾贡进士”,甚至可以成为大唐的官员。因此,来自大食国的阿里巴巴能在大理寺任职也并不稀奇了。
(摘编自2020-7-29“人民网·文化频道”)
材料二:
《大鱼海棠》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和情节,均借鉴于上古神话传说。《庄子·逍遥游》有记载:“上古有大椿者,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些用典,不仅成为男女主角名字
的来历,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此外,影片中还出现了木神句芒、火神祝融等多位来自《山海经》的神仙异者,形成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除了名字,角色的造型也颇具文化含义。比如樁的爷爷是神农后裔,长发和胡须都非常长,象征着长寿。灵婆是负责掌管所有好人灵魂的神,有着头顶鲤鱼的造型,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鲤鱼是吉祥的象征。
从场景设计上,也能看出很多传统文化的影子。比如椿居住的“神之围楼”,建筑外形参考的是福建永定的客家族土楼。圆形的建筑结构和内部众多的木栏杆,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中式古典美感。
(摘自“中国日报网”)
材料三:
《白蛇·缘起》取材于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白蛇传》,但又突破了原有的故事格局,对背景进行了延伸加工,永州,捕蛇村等重要情节均来自唐代柳宗元的《摘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中以毒蛇之毒类比苛政之毒,电影中产蛇而又大肆捕蛇的永州也遭毁城之灾,白蛇为了拯救同类去刺杀国师,才有后续认识许宣的故事。这一处用典正是为了批判国师欺凌百姓、肆意索取的暴政。
在视觉效果上,影片中展现的江面上的一叶扁舟、汉字幻化的灯笼、地下神秘莫测的五行空间等场景元素,营造了一个具有东方古典美的世界。另外,角色的服饰、建筑风格、生活习俗,也都力图真实还原了晚唐风貌。
(综合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四: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虽然哪吒化身“烟熏妆”叛逆少年,剧情也较原本的传说有比较大的颠覆,但影片的许多地方还是与现实中的文物对上了号,堪称“细节控”福利。
影片中,太乙真人带着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玩起了“激流勇进”,这是化用了“仙人乘槎”的典故。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记载,据传天上银河与人间大海相通,有人乘船槎而去,发现了牛郎和织女生活的世外桃源。这个典故也常见于竹木牙雕和彩绘瓷器等文物上,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著名银匠朱碧山所制的银槎。两位看守哪吒的呆萌结界兽,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同时,可能还会觉得有些眼熟。原来,他们的形象源于三星堆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和“青铜乌首”,是殷商时期的古老文物,奇特的造型反映了古蜀文明浓郁的地城特色。另外,太乙真人的酒坛子图案参考了马家窑文化涡纹彩陶罐、哪吒出生时的乐队是用铙、竽、排箫等古老乐器来演奏......这些细节,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了影片对古代文物的致敬。
这些“爆款”国漫不仅处处藏“彩蛋”,还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出了新活力。接下来,随着各地影院复工,《姜子牙》等新一批国产动画也备受瞩目。
(摘编自刘颖颖《这些国漫的传统文化“彩蛋”,你都get了吗?》)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理寺日志》剧中在唐朝做官的大理寺评事、“歪果仁”阿里巴巴因登科及第被称作“宾贡进士”。 B. 《大鱼海棠》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和情节,如樁、灵婆、木神句芒、火神祝融等,均借鉴于上古神话传说。 C. 国产动漫《白蛇·缘起》取材于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和晚唐文学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D. 太乙真人带着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玩“激流勇进”,这个典故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著名银匠朱碧山所制的银槎。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理寺日志》为观众呈现了大唐繁华的洛阳城。大到街景建筑,小到服饰器物,几乎都能从古时找到原型。 B. 《大鱼海棠》里樁的爷爷是神农后裔,椿居住的“神之围楼”,建筑外形参考的是福建永定的客家族土楼。 C. 《捕蛇者说)运用类比来论述“苛政猛于虎”:电影用白蛇传之典批判国师欺凌百姓、肆意索取的暴政。 D. 后疫情时期,随着各地影院复工,《姜子牙》等一批国产动画备受瞩目,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推动。 9. 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国产动漫应该如何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愿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一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驍。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诺傲之心。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勒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
(节选自《清史·彭玉麟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B. 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那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C. 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D. 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附生,古代科举名词,始于明代。清代沿用在定额学生之外所取的府州附学生员。 B. 兵部,官省名,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兵械、军令、狱讼等事务。 C. 赐恤,文中指彭玉麟死后朝廷依据其功劳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家属抚恤金。 D. 专祠,专指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的祠宇,文中指为彭玉麟在他生前立功地方建立祠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玉麟不恋钱财,散尽家财。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钱财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耒阳城保全后也不贪心功劳,声名远扬。
B. 彭玉麟运筹帷幄,治军严整有方。担任兵部右侍郎。坐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忽前忽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C. 彭玉麟精忠报国,心系国家危难。光绪九年因年老生病而辞官。却逢法越交战。他不顾病体,主动请缨并募集四千人前往防守广东。
D. 彭玉麟未雨绸缪,上陈海防要略。中法和议后彭玉麟毫不懈怠,上书夺请周密准备,以防后患。并陈述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13. 把文中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
(2)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 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说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发展了孔子这一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说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图是某网站“春天的印记”图片集里的一张,请根据图片,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表现这一主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至80字之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请根据下面的意境写出下联。
近观水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心旷情闲;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情思邈远。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有一副集句对联,化用了崔灏和李白的诗意,请结合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将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上联: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 下联:但见____飞去,更谁吹___ ,落___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生活嘉益分配的差异”。
B项,“最终维护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异”错误,根据原文“最终体现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异”可知,不是“维护”,而是“体现”。
C项,“《礼记》中的官民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中的“官民”表述不当,根据原文“无论是庶民还是政治人物,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可知,应是在《礼记》中,无论是庶民还是政治人物。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曲解文意,“肯定了以《礼记》为代表的礼乐制度所展现的‘生活政治’范式在传统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及积极意义”错误,原文是“对我们理解古典中国及现代中国,以及发掘古典中国日常生活之政治维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而非“肯定了……”。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范围扩大,“体现儒家主导的价值观”错误,原文是“反映儒家主导的政治价值观念”。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联结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是改进全球治理体系的观念基础”错,原文“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共同的价值尺度,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这种共同价值观成为改进全球治理体系的观念基础”。
C项,“世界各国需要倡导新型国际关系,从而使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得到凸显”错,“从而”强加因果。 D项,原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消除”,不是已经“消除了”“打破了”。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全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项,“层层递进”错误,主体部分应是并列结构。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选项,“努力学习西方文化”不对,根据“人类历史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融汇而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不同文化主体在交流与对话中增进共识,人类未来的命运处于相互构成的境遇中”“只有让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的交往中生生不息,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才能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可知,“努力学习西方文化”不符合第4段的“新文明观”。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内容能力。
A项,“‘歪果仁’阿里巴巴因登科及第”于文无据,且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一的表述是“因此,来自大食国的阿里巴巴能在大理寺任职也并不稀奇了”。
C项,“晚唐文学家柳宗元”错,柳宗元是“中唐”并非“晚唐”文学家,这是基本常识,文中只是说“唐代柳宗元”。错在概念范围缩小且不合事实。
D项,这是化用了“仙人乘槎”的典故,材料四第二段: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早就有记载。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项,“《姜子牙》等一批国产动画备受瞩目,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推动。”此表述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材料四的表述是:“这些‘爆款’国漫不仅处处藏‘彩蛋’,还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出了新活力。接下来,随着各地影院复工,《姜子牙》等新一批国产动画也备受瞩目。”可见,《姜子牙》等备受瞩目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推动并无因果关系。故D错。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
材料一是从《大理寺日志》一片出发,引出国产动画片对传统风俗文化、街景、建筑、服饰、器物的还原。这可以从材料一的第一、二段中找到依据。
材料二从《大鱼海棠》一片引出情节、人物均借鉴于上古神话,男女主角的名字来源于《逍遥游》;角色造型也颇具文化含义;场景设计上,也能看出很多传统文化的影子。
材料三从《白蛇·缘起》出发引出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视觉效果上加入了一叶扁舟、汉字幻化的灯笼、地下神秘莫测的无形空间元素等场景,营造了古典美的东方世界,角色的服饰、建筑风格、生活习俗,也都力图真实还原了晚唐风貌。
材料四中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背景来源于古代的文物,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彩蛋,让传统文化融入了时代语境,迸发出新的活力。
综合以上筛选与分析,分条概括整合出答案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为协标书识以养母”,“养母”是“为协标书识”的目的,语意连贯紧密,不能断开,排除BD;“为附生”的主语应是玉麟,故前面应断开,排除A。
本句译为: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招他进入官署读书,作为附生。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兵械、军令、狱讼等事务”分析错误,“狱讼”由刑部主管。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主动请缨”错误,根据原文“命赴广东会筹防务”可知应为朝廷命令在前,募集勇士在后。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得分点:
(1)“叙功”,评议功勋的大小;“武生”,军事官员,武官;“拔补”,提拔补官;“就”,就任,赴职。 (2)“间入”,暗中进入;“奸宄”,犯法作乱的坏人;“莫”,无定代词,没有谁。 参考译文:
彭玉麟,字雪琴,是湖南衡阳人。他的父亲彭鸣九,官至安徽合肥梁园巡检。彭玉麟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族人夺取他家的田产,(彭玉麟一家)躲避到郡城居住,做协标的书识来奉养母亲。知府高人鉴看到他的文章,对此感到惊奇,招他进入官署读书,作为附生。新宁盗匪作乱,他跟着协标搜剿抓捕盗贼。评议功勋的时候,将领误以为他是军事官员,提拔补任他为临武营外委,他不去。到耒阳城,佐任当商理事。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所有的钱财来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敌人知道他们有防备,没有来攻打,耒阳城得以保全。彭玉麟不愿评议功劳,只是请求归还所借出的钱,因此他的声名被世人所知。咸丰三年,曾国藩管理水军,创制十个营,征召他分管一个营,其余九营有很多是武官。报告事务都依靠彭玉麟,彭玉麟暗中主导了整个水军。彭玉麟在开始创制水军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有很多的谋划。咸丰六年,提升为广东惠潮嘉道。咸丰十一年,授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予兵部右待郎,管理监督各镇守的将领。将士们突入敌阵跟敌人厮杀时,彭玉麟经常坐着小船督战,用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他悄悄进入陆军查看战况,到来离开很快速没有固定行踪,行程中经过的地方的军民不敢做违法乱纪的事。光绪九年,提升为兵部尚书,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奔赴广东主持谋划防守事务。彭玉麟募集到四千人跟着他去,驻守大黄骁。他派遣部将防守琼
州、钦州、灵山,驻守沙角、大角,与广东军联合。增加士兵设置堡垒,整编沙洲上的人家和渔船,分派他们把守内海港口。法国军队最后没有到来。光绪十一年春天,朝廷和法国的和议很快达成,停战,各自撤兵。彭玉麟上书奏请严密备战和防守,来防备后来的祸患,陈述妥善处理海防遗留问题的六条举措。这年秋天,因为生病请求退休,朝廷用词情恳切的诏书来劝慰挽留他。光绪十四,彭玉麟支撑着病体巡行视察。到了安庆,巡抚陈彝看见他病情严重,让皇上知晓这件事,皇上下诏书允许彭玉麟卸任回乡,仍然保留巡阅差使的职务。光绪十六年,彭玉麟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称号,按照赐予尚书的规格给其家属抚恤金,在他立功的地方建立专祠,赐予谥号刚直。彭玉麟刚直耿介与一般人完全不同,历来讨厌法令条文,做事时总能在法令条文外有所变通。不与权贵相交往,并且坦荡和悦正直磊落,没有排挤打压同僚、高傲自大的心。每次外出巡查,侦查到官员不守法纪就弹劾惩治,情况比较严重的按照军法把他们斩首,斩杀之后报告皇上,所以他所到之处,官员都恐惧战栗。百姓有冤屈,常常盼望彭公来。朝廷竭尽诚心听从他的意见,他虽不处高位但朝廷定期考核官员时多次被表扬嘉奖,朝廷对他的倚靠信任超过高级地方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注意根据诗歌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分析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根据“忙日苦多闲日少”分析劳于仕宦的疲惫;根据“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分析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6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罔”“德”“庙堂”“江湖”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抓住图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图,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本题:
图中大背景是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桃花盛开了,一丛丛,一簇簇,散发出阵阵迷人的气息,运用比喻修辞,把“桃花”比作“一束美丽的彩霞”,表现它的美丽;小鸟被迷人的桃花吸引,站在枝头,好像在说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它欢快的心情。“花儿”、“鸟儿”就是“春天的印记”,并为春天增添了许多乐趣。 【18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撰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重复。 (1)上联提到“清风明月”,这是写景,所以应找出下联中的景色,下联中的景色通过“近观水面”“远望青山”可概括出“近山远水”,上联提到“本无价”,根据下联“心旷情闲”和“情思邈远”,可以得知山水都是有情的,所以可对“皆有情”,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
(2)上联提到“黄鹤”,应在诗歌中选择对应的景物,根据“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得知,“白云”可对“黄鹤”,根据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第二处可填“玉笛”。第三处根据“江城五月落梅花”填写,注意仄起平收。“洲渚”对“江城”,“千年芳草”对“五月梅花”。 【点睛】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下联字数相等;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种类相当;
结构(格式)一致; 围绕同一主题; 仄起平收。
【19题详解】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
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
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
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单一,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深度
解读,对于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命题内容看,本题避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选择了数学家勒内·托姆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的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实际上是引导考生将逻辑思辨与现实生活构建关联。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由此,考生既可以根据材料先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实用和审美各自的意义、作用。然后,选择“谈美”的一方,围绕材料引申说理:“人不是只靠吃米活着”。此外,要求“选好角度”,说明考生不管是从材料的哪个角度出发立意,均应视为“符合题意”。行文,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的立意,可以从材料引入,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现象折射出的东西,接着联系现实,最后回扣开头和标题。
【审题】本题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命题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指向。其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题目故意省去了命题常式“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权衡比较,说出你的看法”这些写作导引语句。这一省略,无疑增加了审题难度。另外,某些语言的直白性和含蓄性的互换,也成了考生审题上的拦路虎。比如,两位古人类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质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哪位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哲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总之,“活”,是这道题的做大特点。不管怎么说,相信“活”一点的考生应该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好文章来! 材料梳理。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双方看法:第一类人“古人类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 材料的立意难点:
厘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
供选立意有:1、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2、从数学家角度: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3、从辩证说理的角度: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
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总分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总说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
1、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古希腊·普洛丁
2、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
3、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
4、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5、“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
6、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7、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古希腊·柏拉图 8、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