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识分数教案课堂小结

2022-12-26 来源:年旅网


认识分数教案课堂小结

【篇一:《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教案

第1节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情境图、2个桃子、2把凳子、1张桌子、几张长方形纸。

教学设计

一、出示情境图,讲故事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情境图,分角色扮演,表演图中的故事。

故事内容大意参考如下:

小猴子皮皮可淘气了,这天,它站在树上,东张西望的,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亮亮和莉莉坐在树下的一张石头桌子旁,桌子上摆着2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皮皮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可是它爱吃的呀!它还没有吃早饭呢,肚子早就敲鼓了。

亮亮对莉莉说:“2个桃子,正好我们每人1个。”说着他们就要伸手,皮皮“嗖”地一下从树上跳下来,拿起1个桃子说:“我也要吃。”莉莉笑着说:“小猴子,你一定饿了吧,这个桃子就送给你吧!”

“2个桃子,送给小猴子1个,就剩下1个桃子,怎么办?”亮亮皱着眉头对莉莉说。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看表演。

(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接近自然也是孩子的天性,通过主景图,把孩子的心与大自然联系到一起,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走进课堂。分角色表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又能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

师:对呀,1个桃子两个人怎么办呢?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

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这时聪明的莉莉回答说:“咱们一人一半吧。”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二、导入新课

1.师:2个桃子我们记为2,1个桃子记为1,分桃时提到了“一半”,这个“一半”是

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整个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数字朋友——分数。

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

学生议论交流。

(自然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吗?学生思考。

生1:一半月饼。

生2:半个西瓜。

生3:半个馒头。

生4:半张纸。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影子,联系实际)

2.教学例1。

出示例1图片及问题。把盘中的三种食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师:观察一下,盘子中有哪三种食品?

生:橘子,牛奶,月饼。

师:这三种食品中橘子有几个?

生:橘子有4个。

师:那么,4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生:2个。

师:牛奶呢?

生:牛奶有2盒,平均每人分1盒。

师:月饼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

生:掰开,每人一半。

师:说得很好,对于一个月饼如果分给2个人,每人只能分得一半,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得二分之一块月饼。

3.动手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①把它平均分成2份。(强调平均)

②把其中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教材上的三种折法和涂法)

学生独立操作。

(动手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长处,这时的感性思维比较强,让他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折纸学习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师鼓励学生用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

④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一半,也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记作

⑤无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回答:二分之一。 用分数表示:1。 21。 2

1? 2⑥拓展:什么物体也能平均分,表示出它的

(2)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①把它平均分成3份。(强调平均)

②把其中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④出示教材的两种折法和涂法。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占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张纸的三分之一,记作1。 3

自由发言。

(在学生熟悉之后,把知识点给他们)

介绍写法与读法。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3表示平均分成3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为分成的

1份,这个数读作三分之一。

(3)再拿出1张长方形纸。

①把它平均分成4份。(强调平均)

②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③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④请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巩固新知,尝试利用所学解决新的问题。

⑤读出自己写的分数。

学生尝试读出“四分之一”。

⑥展示学生各自的分法。

4.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3、4份,下面我们进一步把一张整纸平均分成5份、6份??能做到吗?

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发新思维,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①演示把一张纸平均分为2、4、8份的折法。

②启发学生其他的做法。

③给其中1份涂上颜色,然后写出份数并读出来。

学生:观察老师的做法。

独立动手操作。

小组间读一读。

(这个环节里,教师需要细心,鼓励孩子独特的做法,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启示)

5.议一议。 师:回想折纸的过程111、、中,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234

生1:2表示把1整张纸平均分成了2份。

生2:3表示把1整张纸平均分成了3份。

生3:4表示把1整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

(通过“议一议”栏目,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孩子把自己对“份数”的理解充分表达出来)

(1)依次出示:

师:请在这三个图中选出含有

学生议一议,说明道理。

学生思考:前面和后面的圆分成的两部分大小不一样。

学生得出结论:没有平均分。

教师讲解:平均。

(针对容易出现的漏洞进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印象深刻)

(2)观察折纸,想一想,平均分的份数和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所占的就越小。

(3)比较:

①同一个苹果,2个人分;

②同一个苹果,3个人分;

③同一个苹果,4个人分;

思考三种分法中,哪种分法1个人分得的苹果多?

利用结论,比较。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

出示“练一练”第1题,学生读出分数。

2.“练一练”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置各种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学生在掌握了新的知识后,会有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冲动,课堂设置这些练习,既可以满足孩子,也可以充分暴露出存在的各种不足)

四、课堂小结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请你联系实际,在身边找一找“分数”。如: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几分之几。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地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1的图形。 2

第2节认识几分之几

【篇二: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方巷镇中心小学 蒋毕奎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 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1) 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 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 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摘要板书)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 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

(1) 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

把“饼”叠在一起再分)

(2) 说一说。

交流分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 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

(4) 想一想。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再问:它还表示1/4个饼吗?(不是,而是表示每一份和整体的关系。)

(5) 反思小结: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堆”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按照学生已有的经验(整数除法的思路)是不可分的,需要把这3个饼叠成“一堆”,才能像分1个饼那样平均分。在教学例题前,创设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借助直观操作——把3个饼叠成“一堆”——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借助这一特例,还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里的几分之一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再表示饼的个数。]

三、 分桃,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出示4个桃。

提问:猴妈妈要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 根据学生口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

2.讨论:如果用分数表示这里的“每份1个桃”,可以怎样表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课件演示: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盘”(在外面加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4。

3. 提问: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再问:这里的“每份2个桃”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4. 反思小结: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盘”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分数表示。前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整数除法的旧知,要分的总数和每份分得的数都是具体数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后一种表示方法则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需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与第一种表示方法相混淆。上面的设计,没有刻意回避学生的旧知,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旧知用整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再启发学

生思考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角度的变化和新旧知识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 分其他物体,完成知识的迁移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 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 说一说填的结果,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 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

[说明: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

表示的含义。]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 核对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3) 拓展延伸: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说明: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母含义的理解。]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 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 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

[说明:这一层次为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孕伏。]

五、 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解释和应用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再问: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说明: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分数》评课记录

蒋毕奎:

备课思路:

教材通过小猴分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桃的过程中理解将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进一步丰富分数的内涵,教材的安排分两个层次,第一是理解将若干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个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二是认识还可以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某几个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知识基础;更是学生五年级学习认识单位“1”的知识前奏。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对分数的一次新的认知,是对原有分数内涵的一次丰富;但是由于受以往学习经验的影响,学生往往很少会主动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这些整体,教

师在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对比感知“为什么同样是1/4,分得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到所分物体的不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体,教师便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一次“刚才我们把什么平均分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会,学生对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有了自己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谈谈“这些整体还可以是那些物体?”整个设计无不以“整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围绕体验认识“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将“整体”观念贯穿课堂始末。

本节课学习中,认识 “由一些物体所组成的整体”是一个重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为了排除这些物体个数所带来的干扰,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了多媒体的辅助,在学生极易出错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桃子全部以色块挡住,让学生看不见这些桃子,学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两份的色块,这为学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体的个数和整体个数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合理的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了知识难点,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方巷镇中心小学 蒋毕奎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理解将若干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整体中的某几个物体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 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1) 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 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 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摘要板书)

(4) 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 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

(1) 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

(2) 说一说。

交流分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 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

(4) 想一想。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篇三: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个数表示?

由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教学例1:认识1/2 1、 继续讨论怎样分蛋糕。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样分?(我们用一张圆纸片来代表蛋糕,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提出要求:把1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用水彩笔涂上颜色。

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并说明:把1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追问:这张圆纸片中,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没有涂色的部分呢?

介绍1/2的写法和读法,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然后让学生介绍。

强调:现在你知道小明和小兰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吗?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表示出这张纸的1/2吗?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张长

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观察这些不同的分法,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长方形纸都被平均分成

了几份?每张纸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数来表示?

三、巩固几分之一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 教学例2:

同桌两人合作,按题目要求折一折、涂一涂,再比一比1/2和1/4的大小。

集体讨论,指名回答。你们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比出来的吗? 小结:略

进一步要求:请同学们再拿一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1/8,然后把它和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

学生操作后讨论:1/8和1/2比,谁大?1/8和1/4比,又是谁大?通过刚才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填一填,再读一读填出的两个分数,然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比一比填出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讨论:从图上看,几个1/3是1?1里面有几个1/3?你还能想到什么? 五、课堂作业:

1、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

(可把学生的作业拿到上面展示) 2、 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了解题意后,启发:如果把黑板报的整个版面平均分成2份,那么《科学天地》大约是这样的几份?要想估计《艺术园地》大约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一,你可以怎样想?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七、拓展: 想想做做4

你能折一折,表示出一个分数吗?最好是今天还没见过的分数。看谁行。

阅读:133 次 录入:新庄小学

【 推荐 】 【 打印 】

上一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下一篇:找规律

全部评论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