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国内医学对于压疮护理的认识,明确压疮发生机制,从压疮的评估、预防、分期、护理等方面阐述压疮的进展。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以求进一步提高压疮护理技术。
【关键词】 压疮 预防 湿性愈合 护理
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所致的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是护理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原发疾病的康复。 1 对压疮护理的认识
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护理不当确实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1]。从全球范围来看,压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 2 引起压疮的原因 2.1 外因
2.1.1 垂直压力 指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压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概率越高,皮肤受压超过
32mmHg,并且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组织就会发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现压疮[2]。
2.1.2 摩擦力 由两层相互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
2.1.3 剪切力 因为骨骼和深层组织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滑行,但皮肤和表层组织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仍停留在原位,使两层组织产生相对性移位而引起的血管被拉长、扭曲、撕裂而发生的深层组织坏死。
2.1.4 潮湿和温度 皮肤经常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而被软化,降低抵抗力,削弱了屏障作用。而体温每升高1度,组织代谢的需氧量增加10%。所以皮肤在潮湿和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持续受压,可使压疮的发生率大大增高[3]。 2.2 内因
2.2.1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的患者,蛋白质合成减少,皮下脂肪层薄、肌肉萎缩;肥胖患者体重对皮肤的压力较大;脱水、低蛋白血症、水肿患者的皮肤弹性和顺应性差等。
2.2.2 年龄 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变薄、萎缩、感觉减弱等。
2.2.3 器械使用不当 骨折患者使用石膏固定,石膏内面不平整或有渣屑,夹板固定内衬垫放置不当或牵引的患者矫形器固定过紧、骨折部位水肿时,肢体的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压疮。
2.3 高危人群 昏迷患者长期卧床,自主活动能力丧失;脊髓病变的截瘫患者,大小便失禁;骨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减弱;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体质虚弱;各种消耗性疾病导致身体脂肪组织减少或水肿。 3 压疮分期
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委员会(NPUAP)发布了新的压疮分期方法,在原来的I~IV期基础上,增加了不可分期以及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4]。
3.1 Ⅰ期为瘀血红润期
压疮皮肤完整,但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45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 3.2 Ⅱ期为炎性浸润期
压疮已损伤表皮层和真皮层,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常有水泡形成。
3.3 Ⅲ期为浅度溃疡期
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直达肌层,可伴有感染的混合伤口。 3.4 Ⅳ期为坏死溃疡期
此期压疮是在上述基础上广泛累及肌肉(肌腔及骨质)。 3.5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
指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泡,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结、有粘湖状的渗出、潮湿、表皮发热或发冷。可疑深度的压疮需在完成清创后才能准确分期。 3.6 难以分期
指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的底部腐痂或痂皮覆盖,只有腐痂或痂皮充分去除,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4 压疮危险因素预防 4.1 Braden评分法
世界上很多医疗机构采用此法针对压疮发病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使压疮的发生率下降50%~60%。主要用于临床压疮管理的流程中,它包括患者感觉、潮湿、活动、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项的评分内容。要求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4.2 压疮预报制度
运用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对住院病人进行实时评估,将评分≤12分的病人作为压疮高危对象,拟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填报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通过信息平台上传护理部,压疮小组成员将在24h内对所报的高危病人进行床边检查[5]。主要检查评分是否与病人目前病情相符,评分依据是否正确,护理计划是否可行,病人或家属是否知情并已了解注重落实一系列防压疮措施的必要性等,如补充营养、使用气垫床、定时翻身、局部悬空、翻身时避免损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并定期指导、督促和评价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动态监控[6.7]。
5 湿性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新理念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湿性敷料的出现,是压疮和其它慢性伤口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一次重要变革。湿性敷料主要种类有:水凝胶敷料、藻酸盐类敷料、银离子抗菌敷料[8]。它的优点是:
5.1 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9]。 5.2 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10]。 5.3 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 5.4 不增加感染发生率。
5.5 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轻疼痛[11]。 5.6 保持创面恒温,利于组织生长。 6 全身综合护理
6.1 加强基础护理
重视体位和翻身的重要性,建立床头翻身标识,每2h翻身1次,注意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摆好体位后在患者的胸部、下肢和背部放置软垫以维持体位,每班床边交接。使用气垫床避免局部再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床单元整洁。 6.2 饮食营养支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另一方面根据病情给予输血、复方氨基酸等,同时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6.3 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
经常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并共同制订康复锻炼计划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 6.4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
按摩能够使皮肤的温度上升、血管扩张,进而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按摩将会加重损伤[12]。
6.5 避免使用烤灯和气垫圈
使用烤灯不仅会使伤口干燥,而且依据皮肤温度每增加1℃,会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及需氧量增加10% [12],造成细胞缺血或使细胞的缺血情况更加恶化,甚至坏死。 7 小结
综上所述,积极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分层次的跟踪监控是压疮防治的重要保证,确定难免压疮人群是实施预防监控的重点,因此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和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做好压疮的防治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促进原发性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冯灵,杨蓉.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9):8-9.
[2]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3]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3432-3433.
[4]于瑛.压疮护理国际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 10(9):18-20.
[5]陆微,温缤,谢晖,吴迪(综述).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
[6]李瑜,丁小容,石兰萍,王丽,余颖娟,罗捷.压疮风险预警报告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26-729.
[7]赵丹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应用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6):24-25.
[8]张燕辉,鄂乐子,于艳青.湿性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3):1528-1530.
[9]付小兵,盛志勇.新型敷料与创面修复[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4).
[10]惠蓉,梁晓霞.新型敷料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6,5(5):71-72.
[11]唐迎红.新型敷料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5,5(12). [12]傅代秀,应秀华.改良法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杂志,2009,25(36):60-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