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咨询技能

2021-07-30 来源:年旅网


心理咨询技能

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尊重

尊重,意味着把求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

恰当地表达尊重,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1. 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 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3. 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4. 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5.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 尊重应以真诚为就础

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

第二单元 热情

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些。尊重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而热情则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咨询师的热情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 2. 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 3. 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第三单元 真诚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背后,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在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 真诚应实事求是 4. 真诚应适度

第四单元 共情

共情,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 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

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 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具体表现为: (1) 求助者感到失望 (2) 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3) 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 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 表达共情因人而异

4.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

价值观。

为了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盲目乐观 2. 反对过分消极 3. 立足实事求是

第一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第一单元 确定咨询目标

工作程序:

(一)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收集资料要围绕七个问题进行: “Who”他是谁?

“What”。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比如儿童的某个时期,还是现在。

“Where”,在哪里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发生?原因何在?有什么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表层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

“Which”与哪些人相关?事情往往与他人相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恋人、或同事领导等,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

“How”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情绪、行为如何反应,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样的变化? 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照如下思路: 1. 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 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3. 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映,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4. 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二)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 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1. 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

2.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四)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 1. 具体 2. 可行 3. 积极

4. 双方可以接受 5. 属于心理学性质 6. 可以评估 7. 多层次统一

(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 三、注意事项

(一)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二)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三)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行为主义学派对人本主义咨询目标提出了批评 ,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交互分析学派希望帮助求助者能有脚本自由、策略自由,成为自主性的人,能选择、达到他们想要成为的人,帮助他们检验早年的决定,并能在觉察的基础上作新的决定。

第二单元 制定咨询方案

工作程序:

(一)划分咨询阶段 1. 诊断阶段

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2. 咨询阶段

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 巩固阶段

这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 (二)制定咨询方案

一般来说,咨询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 咨询目标

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P74 3.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4.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 咨询的费用 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第三节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 参与性技术

(一)倾听 1. 如何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 正确的倾听应:

倾听时咨询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 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

正确的倾听要求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 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2.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 急于下结论

(2) 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 干扰、转移求助者的问题 (4) 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 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询问过多; 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3. 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最常用、最简便的动作是点头。 (二)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1. 开放式询问

开放式询问通常用“什么” “如何”“为什么”“能不能” “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2. 封闭式询问

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 “对不对” “要不要” “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三)鼓励和重复技术

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四)内容反应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管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五)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与上述的释义很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六)具体化

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可采取相应的“具体性”对策。 (1) 问题模糊

(2) 过分概括(以偏概全)

(3) 概念不清 (七)参与性概述

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八)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 1. 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

2. 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尽管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的涵义,但这种涵义并不是惟一的。

3. 如何看待言语内容和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一)面质

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我们把咨询中常见的矛盾归结如下: (1) 言行不一致 (2)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3) 前后言语不一致 (4) 咨访意见不一致

在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事实根据 (2) 避免个人发泄 (3) 避免无情攻击

(4) 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 可用尝试性面质 (二) 解释

指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三)指导

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四)情感表达

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的情感内容。 (五)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 (六)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自我开放有两种形式:

1. 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2. 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七)影响性概述

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

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不同,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 (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言语表达是咨询双方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的主要工具之一。 以下是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知识。 1.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1) 加强言语 (2) 配合言语 (3) 实现反馈 (4) 传达情感 2. 目光注视

3. 面部表情 4. 身体语言 5. 声音特质 6. 空间距离 7. 衣着及步态

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 (一)阻抗的识别

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以下是阻抗的表现形式 1.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表现 :沉默、寡语和赘言 2.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常见形式: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 3.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其中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4.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指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最突出的表现是: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二)阻抗产生的原因 1. 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1) 开始新的行为问题 (2) 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 2. 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1) 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

获益。

(2) 阻力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

冲突。

3. 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1) 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2) 阻力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 (3) 阻力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三)应对阻抗的要点 1. 解除戒备心理 2. 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 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四)处理沉默现象

大部分的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怀疑型 (2) 茫然型 (3) 情绪型 (4) 思考型 (5) 内向型 (6) 反抗型 (五)调整多话状态 1. 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

咨询师角色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咨询师对多话的理解

2. 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

求助者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 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移情通常有两种类型: (1) 负移情

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景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

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 (2) 正移情

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移情与依赖的区别:

依赖是一种责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浓。

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

工作程序:

(一)明确耙目标 (二)监控耙行为 (三)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四)实施强化 相关知识:

(一)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

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起来的。 (二)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灭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与惩罚。大多说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的接近目标。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第六单元合理情绪疗法

工作程序: (一)心里诊断阶段

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能过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 (二)领悟阶段

咨询师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说明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

(1) 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 使求助者进一步的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

系。

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① 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②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③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所谓修通,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技术: (1)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咨询师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咨询师的提问具有明显的挑战性和质疑性的特点,其内容紧紧围绕这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在辩论的过程中,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所谓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

样一种理性观念。 (2)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具体步骤: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

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其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提样,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

反应。 最后,停止想象。 (3) 家庭作业 (4) 其他方法 (四)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的重点也在于改变这些观念。埃里斯总结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1) 每个人绝对要求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任务的喜爱

和赞许。

(2)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

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 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 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 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5)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不适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

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

(6)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

避它们。

(7) 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

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8)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

才能生活的好些。

(9)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

永远难以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 难过。 (11)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 上述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征:提出绝对化要求; 过分概括 糟糕至极 合理情绪疗法注意事项:

首先: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

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

其次: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

智力和文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

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第七单元 阶段小结与效果评估

工作程序:

(一)小结每次咨询效果 (二)商讨下次咨询任务 (三)布置家庭作业

(四)正视与处理咨询中的反复现象 (五)处理咨询失误

第八单元咨询关系的结果

工作程序:

(一)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 (二)全面回顾和总结

(三)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四)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第九单元 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效果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 (1)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 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4) 求助者咨询前后心里测量结果的比较。 (5) 咨询师的评定。

第十单元 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

心里咨询个案所包括的各项内容: (1) 一般背景资料 (2) 来访原因 (3) 现主要症状

(4) 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

(5) 个人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 (6) 既往病史、家族病史 (7) 心里测验结果 (8) 咨询师一般印象 (9) 诊断与评价意见 (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 (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第十一单元 咨询关系的匹配

一般来说,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 智力正常

(2) 年龄适宜。一般地,青年人比其他年龄的求助者更适合心理咨询。 (3) 内容合适。一般来说,心因性疾病、神经症、行为障碍、心身疾病都

属于咨询的范围。

(4) 人格正常。求助者应无明显的人格障碍。

(5) 动机正确。有无咨询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

(6) 信任度高。求助者对咨询、咨询师以及咨询师所持理论和方法应抱有

较高的信任度。

(7) 行动自觉。

(8) 匹配性好。这是就求助者与咨询师的相互接受程度而言的。

第十二单元 必要的转介

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咨询 不适宜的情况归纳为以下三类: 1. 欠缺型

由于咨询师的训练重点不一,擅长内容不一,因而,对某些类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 不擅长。 2. 忌讳型

指有些咨询师在价值观念上、情感方式上很可能对某些人、某些内容,持有某种程度的敏感、偏见、忌讳,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走入误区。 3. 冲突型

咨询师与求助者可能在个性等方面存在这某种不协调。

(五)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

咨询师如果发现自己与求助者明显不想适宜,或发现自己不善处理

时,就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到的,明智地转介个合适的咨询师,或及时中止咨询,推荐其去寻找更有效的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