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陆静修、陶弘景等【人物】
一、葛玄
葛玄(164—244)三国时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属 江苏)人。据《抱朴子》记述,他曾经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 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 传授给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瞄服食,擅 符咒诸法,奇术甚多。后世道教尊称为“葛仙公”又称“太 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时封为 “冲应孚佑真君”。二、范长生 范长生(?一318)十六国时 成汉道士。又名延九、重九,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 丹兴(今四川黔江)人。他精通天文术数,博学多艺,居于青 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拥有部曲干余家,为当地天师 道首领。巴氐族人李特率领流民在益州起义,范长生曾资助 军粮物资。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率众攻入成都,打算迎立 他为国君,固辞不就。李雄建立成汉政权,拜他为宰相,加 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称为“范贤”,封西山侯,并免 征其部曲的军粮,全部租税由他本人征收。范长生修道长寿, 传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著作有《道德经注》,《周易注》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旧时四川青
城山有“长生宫”,为
范长生的纪念之地。宋代诗人陆游曾到此游览,吟诗说:“碧 天万里月正中,清夜珥节长生宫。”三、许逊 许逊(239 —374)东晋道士。字敬之。许昌人。吴赤乌二年(239)母感风 珠随腹而生。生而颖悟,姿容秀伟。少小通束,与物无忤。 及长,尝从猎射一鹿,鹿子堕后,鹿母犹回顾舐之,因悟。 遂弃弓矢,刻意为学。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 谶纬之书。尤嗜神仙修炼之术,初即颇臻其妙。又闻西安吴 猛得至人丁义神方,乃往师事。丁公悉传其秘,遂司郭璞访 名山,求善地,得西山逍遥山金氏之宅,日以修炼为事,不 求闻达乡党。代其孝友,交游服其德议。长吏许穆皆其弟子 也。晋太康元年(280),尝为旌阳县(今湖北枝江县北,一说 今四川德阳县)令。时年四十二岁。在职期间,为政清,廉, 治法简易,吏民悦服拥戴。后知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遨 迹江湖,寻求至道。传说他曾斩蛟为民除灾。据传:东晋宁 康二年(374)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北宋徽宗赐号为“神 功妙济真君”。后人将其尊为净明道始祖。称为许真君或许 旌阳。传称: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
《石函记》、《玉匣记》等书。四、吴猛 吴猛晋代道士。 字世云。濮阳(今河南濮阳县)人。仕吴为西安令。性至孝。 四十岁时,得至人丁义神方。继师南海太守鲍靓,复得秘法。 吴
黄龙(230)中,得白云符,遂以道术大行于吴晋之间。晋武 帝时,以所得秘法尽传许逊。当时流行有许多关于世云的传 奇故事。有著作郎宝感其异,作《搜神记》行于世。东晋孝 武帝宁康二年(374)解化于宅。宅号“紫云府”。宋政和二年 (1112),徽宗封为真人。五、魏华存 魏华存(252--334)晋 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 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常静居行导引、 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 在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彦幼)。刘文任修 武(今河南境内)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后来别 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 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 庭经》。后被尊奉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 人”。《道藏辑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元始 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总论》 一卷,均题为魏华存疏义。六、鲍靓 鲍靓,晋代道教徒。 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 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
“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 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 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
白石充饥。 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 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 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七、葛洪
葛洪(283—363)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字雅川, 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的从孙。 他性情沉静,喜好长生道术,曾经拜郑隐为师,得受内修炼 丹法。咸和(326—334年)初年,任官司徒掾,迁谘议参军, 因以前击败石冰有军功,赐爵关内侯。闻知南方盛产炼丹用 的丹砂,于是上书求为句漏(今广西北流县)令。向南行至广 州,被刺史邓岳所留,便在罗浮山居住下来,著述不辍,养 生修道,以丹鼎生涯终老。他所著《抱朴子》,内篇讲“神 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外篇讲“人间 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是以神仙修炼为内,儒术应 世为外。该书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以后道 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 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 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 中有治天花等病的世界最早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 续道藏》收有他的著作十余种。八、许谧 376)
许谧(305--
东晋时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一名穆,字思玄。许迈第五 弟。年少知名,博学有才章,儒雅清素,与时贤多所交往。 少仕郡主簿功曹吏,选补太学博士,出为余姚令,后为尚书 郎,官至散骑常侍。其虽外混俗务,而内修真学,行上道, 后归隐茅山。太元元年逝世(376),享年七十二。梁高祖为其 别立祠真馆,本宅立为宗阳观,后改名紫阳观。宋宣和间敕
封为“太元广德真人”。道教中尊为上清真人,上清派第三 代宗师。(《真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一) 九、杨羲
杨羲(330—386)东晋时吴人,后居句容(今属江
苏),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 渊懿沈厚。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许谧荐之相王(即晋简文 帝),用为公府舍人。简文帝登位后,不复出。《真诰》、《清 微仙谱》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 黄制虎豹符》;六年(350)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 经》;兴宁二年(364)受《上清真经》,并托神仙□授,制作大 量道经秘笈。宋宣和年间敕封为“洞灵显化至德真人”。十、 寇谦之
寇谦之(365—448)北魏道土。字辅真。祖籍上谷
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是东 汉功臣寇恂的十三世孙。早年倾心慕道,修习张鲁道术,但 未成功。后来随成公兴入嵩山,修道七载,神瑞二年(415年) 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
科 之戒》二十卷,传授导引服气□决诸法,并令他“清整道教, 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 而加之以服食闭炼”。三张指张陵、张衡、张鲁。八年老君 的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 劾召鬼神及金丹、云英、八石、玉浆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 方“泰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424—428)中,寇 谦之亲赴魏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 浩的帮助,在平城东南建立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遵其 新经之制,后人称为“北天师道”。太延(435—440)末,太武 帝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并亲至道坛 受箓,成为道士皇帝,封寇谦之为国师。北天师道由此在北 方大盛。寇谦之对早期道教的教义和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 吸取儒学的“五常”观念(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吸融儒释的礼仪规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义和斋 戒仪式,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十一、陆静修 陆修静(406 —477)南朝刘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 三国时东吴名丞相陆凯的后裔。自少修习儒学,对大易象数、 河洛图谶等也感兴趣。成名后,尤好清静养生之道术,于是 离家到云梦山隐居修道。后来遍游天下名山,寻访仙踪,广 搜道书,其足迹曾南至九嶷、罗浮诸山,西至巴蜀的青城、 峨嵋诸山。元嘉三十年(453),他来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卖药, 宋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请他入宫讲道。后避太初之难,离京 南游,大明五年(461)
在庐山东南建立道观,隐居修道。宋明 帝泰始三年(467),他应诏再赴建康,住在北郊天印山崇虚馆。 在此期间,他将长期收集到的大量道经加以校刊整理,辨别 真伪,经戒、方药、符图等书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八卷,分为 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大类)。泰始七年(471)编定《三洞 经书目录》,是道教史上最早道经总目。后来《道藏》中“三 洞”的名称,大概就是由此而来。陆修静主张修道应当用礼
拜、诵经、思神三种方法,以洗心洁行,达于至道,因此他 编撰了斋戒仪范类道经百余卷,使道教仪礼初步统一和完 备。经他改造后的天师道,后世称为南天师道。元徽五年(477) 卒于建康,其弟子奉葬于庐山,谧为“简寂先生”,他以前 在庐山的旧居称为“简寂观”。北宋徽宗时,封为“丹元真 人”。十二、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
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 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士族出身。十岁读《神 仙传》,有养生之志,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 二十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岁 左右,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遂遍游名 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杨羲、 许谧手书真迹。永明八年东行,拜谒各地居士和法师。永明 十年(492),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后,多次派使 者礼聘,他坚不
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 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 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 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他继陆修静 之后,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颇有贡献。撰成《真灵位业图》, 排列了包括天神、地祇、人鬼以及群仙众真在内的等级森严 的神仙世界。他还整理《神农本草经》,增收魏晋间名医所
用的新药,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有药物七百余 种(原书已佚,现在仅存敦煌残本)。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 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
《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 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 图》、《山居图、《瘗鹤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