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报告

2023-11-13 来源:年旅网
临床兽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年29卷第7期 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报告 康立军刘学未 052560)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畜牧局,河北深泽2012年10月间,深泽县某养兔专业户发生了一起以急性死 发现细菌;无菌取肝、脾、心血分别接种于血斜、肉汤、厌气肝 亡为特征、病理变化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疾病。该兔群不仅在 肉汤分离细菌,结果均为阴性。 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接种有效期内,而且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病 3.3抗菌素治疗 兔生前曾用抗菌素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强力霉 集,细菌学检查阴性。疑似此病病原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变 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均无效。 料常温下对人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在4℃~8℃时能发生微弱凝 异株,或是一种新的病毒病。 3.4动物试验 1 临床症状 无菌采集病兔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制成匀浆,加入青 急性死亡生前基本无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个别出现精神沉 霉素、链霉素,冻融1次,3 000 Nmin,离一b20 min,吸取上清 郁,不愿走动,呼吸急促,达130次/min以上,心跳加快,达120 液,剂量0.3~0.5 ml/kg体重,肌肉接种易感兔。结果,试验兔 次/min以上,有角弓反张现象。死亡兔均为种兔和青年兔,幼兔 出现出以实质器官淤血、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呈现典型 及乳兔不发病。但不像兔病毒性出血症那样呈爆发性急性流行, 的出血症症状。但接种其他动物,均未引起发病。 而呈散在发生,发病率约占同龄兔饲养量的15%一20%,但死亡率 4讨论 高达100%。兔死亡后,常有尿液流出,而且全部呈现腹水现象,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 这一点与兔病毒性出血症有所不同。 致死性传染病。以传染性强、实质脏器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为特征,本病仅发生于兔,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本 2剖检变化 病兔各实质脏器不同程度的都有出血现象,以肺部最为严 病。兔出血症病毒能凝集人的红细胞,对人的“0”型红细胞的凝 重,点状至斑片状;气管黏膜严重郁血,出血;心肌有针尖大小 集活性最强,血凝的pH和温度范围都很宽。而本病从临床症状及 的出血点;肝肿大郁血,肝小叶间质增宽,肝细胞索明显,质地 病理变化来讲,类似兔病毒性出血症,但对人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变脆,切面粗糙,流有多量凝固不良的暗红色液;胆囊肿大,胆汁 不明显,仅在4℃~8℃时才发生微弱凝集,这一点与通常的兔病 郁集,囊壁增厚;脾肿大,郁血,呈紫黑色;肾肿大,质地呈暗红 毒性出血症截然不同,且死亡兔均有大量腹水现象,另外也排除 色,皮质部有散在针尖大的出血点;胃内充满实物,胃底粘膜出 血;肠粘膜下有出血点。死亡兔腹水严重,量约100—30o r 『:等。 了细菌感染的可能。 由于条件所限,未能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用其肝、脾、肾等制成10%的组织灭活苗接种于易感兔,却有良 好的保护效果。 3诊断 3.1红细胞凝集试验 取10%肝组织上清液做人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常温下不发生 综上所述,病原可能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变异株,仅 凝集,但移入冰箱后(4~8℃)却发生微弱凝集现象。 失去了对人的红细胞的凝集能力,或是兔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 3.2细菌检查 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诊。 取病兔肝、脾、心血涂片,经革兰氏、瑞氏染色,镜检均未 溶菌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李鑫, 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泻率分别降低77.56%、74.91%、76.33%和 谭志坚,符德文…//(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 55.21%,且差异显著(P<O.05)。溶菌酶高剂量组的白细胞数量 东佛山528138)养猪.-2012, (6).一9~12 比溶菌酶低剂量组、溶菌酶+抗生素组和抗生素组有明显降低,且 试验以(28±2)日龄长白×大白二元杂种断奶仔猪为研究 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数溶菌酶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明 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溶菌酶,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显高于抗生素组,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各组的血红蛋白 腹泻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15 d,溶菌 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溶菌酶高剂量组的炎症指数明显低 酶高剂量组比空白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46 g,比抗生素组高22 于溶菌酶低剂量组和抗生素组,且差异显著(P<O.05),也低于 g,但差异不显著(P>O.05);溶菌酶低剂量组、溶菌酶高剂量 溶菌酶+抗生素组和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O.05)。免疫 组和溶菌酶+抗生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泻率分别降低61.33%、 强度指数溶菌酶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溶菌酶低剂量组、溶菌酶+抗生 56.75%和59.04%,且差异显著(P<O.05)。在1~30 d,溶菌酶高 素组和抗生素组,且差异显著(P<O.05),也低于空白对照组, 剂量组比空白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3 g,差异不显著(P>O.05); 溶菌酶低剂量组、溶菌酶高剂量组和溶菌酶+抗生素组、抗生素 ・156・ 但差异不显著(P>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