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22-09-21 来源:年旅网


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体育课“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要以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体育课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首先应对教育对象有一个整体、全面、崭新的认识。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要明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一个能动的、发展的主体。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真正还课堂给学生。最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关键词: 主体意识 认识学生 教学方法 言传身教

正 文: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课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要以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体育课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体育课中能自主地、能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应对教育对象有一个整体、全面、崭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不是为了培养和选拔各类体育竞赛运动员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开展的一种适应于全体的体育教育。通过体育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看、听、想、练”的过程中来增强身体素质,增强体育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无论是性别、年龄、性格、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加之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大多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过程是动荡不安的。美国的青春期研究先驱霍尔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心理和情绪方面都蕴藏着极大的潜能,然而他们迅速发展的身体和思想的不成熟、不协调,在儿童期累积的不良问题到了青春期便会更加明显与严重。男女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对周边发生的事物敏感程度超过任何时期,他们一方面追求成人感,另一方面脑力和身体发育之间却不协调,使他们产生自卑自弃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而好奇、渴望,一旦遇挫,便迷惑、害怕、甚至厌恶等等。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不自觉的表现出自己的

1

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喜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另外,尽管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学生被固定在课桌前的教学形式,在以集体教学为主导的模式中便于采用分组教学,但是个别差异照顾不够的弊端仍然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其次,我们要明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一个能动的、发展的主体

从意识的特点上来说,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进行“自觉自由”的活动。从意识的结构上来说,无论是需要、愿望、兴趣,还是认识、情感、意志,都是有能动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的负荷、身体素质等有其各自的特点,且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特点,但调节和完善都是建立在原有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多感受,多一些亲身体验,启发他们自主动手、动脑,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建立起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使学生真正享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学生是尚未成熟,还需要发展,同时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身体的发育,尤其是心理的发展导致大脑的差异性和可塑性,经验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个体接受的的选择性和多元性使得青少年学生具有多向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体育运动本身包括协调内在机能应对瞬息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等诸多特点也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做事与思考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需要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真正还课堂给学生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设定的活动区域和规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活动,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呢?

1、角色换位,发挥学生各自潜能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选择内容,撰写教案,准备器材,然后按着大纲的规定和教案的顺序依次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虽说是课堂的主人,但学习仍是被动的,“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如何教,我就如何学”。跟着老师依葫芦画

2

瓢,自然就谈不上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了。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活动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才可能在心灵上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因此,让学生学当 “小老师”,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好方法。例如初一新生进校后必须面对的学做广播体操的问题。学操是一个相对枯燥而又时间拉长的教学内容,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兴趣是最关键的。这里利用角色的互换,变换学习的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让不同的学生站到老师的位置做一回“老师”,做示范,喊口令,观察分析其他同学动作不到位的地方,一对一或者一对几地练习纠错等等。老师评价的重点不是同学们操做的好与不好,而是“小老师”当的是否称职。学生对老师这样的注意力转移比较感兴趣,他们为了找到别人的错误必须保证自己的动作标准,而且为了获得同学的投票,必须考虑批评别人的语言艺术,动脑筋寻找提高效率的好点子。不经意间,学生们在当老师的活动中互相比拼,不自觉的掌握了一套新的广播体操了。穿梭在课堂中间的我,看着同学们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下课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的样子,庆幸自己找到了这样一个当“懒老师”的好方法。

2、因人施教,分层次教学

体育教师的授课班级一般比较多,而且经常跨头,我们的施教对象又存在年龄、性别、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个性差异,所以在选择方法上还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我在进行“后滚翻”的教学中,首先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ABCD男女生各四个小组。对不同层次,不同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A组以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B组动作还没达到熟练,应巩固练习动作的熟练程度;C组动作尚未完全连贯起来,还需完整练习;D组则要求掌握基本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对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及时调整到高一个组别,做到进步者上,退步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3、时空保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体育是一种参与性的活动,读书看报的静态学习是掌握不了运动技能,增强不了身体素质的。体育课主要是室外的活动课,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

3

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当然不能“放鸭子”),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意识的提高。

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不等于老师就可以站在一边做“看客”。高明的老师此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在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时要能用最快捷的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在他们参与活动的情绪“走神”和动作“走样”时,有积极应对之策,把学生“拉回来”;在他们遇到困难活动受阻时,及时引导学生动脑筋,找到解决阻碍的出口。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与空,老师需要做的功课就越多:目标愈明确,准备愈充分,安排愈周密,自然教学效果也会愈好。

4、体验成功,搭建展示与表现的舞台

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是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当学生学会或者掌握了一个动作或技能时,他们往往都会表现出想要展示或表现的欲望。十次说教不如让他表现一次,十次表现不如让他体会一次成功。教学中,确实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好,表现能力强,在课堂上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老师除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发挥创造的时机。如我在上“正面双手垫球”这节课时,我在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时,一边示范,一遍用眼睛迅速观察学生的表现。一旦发现有领悟快的学生学会了,洋洋自得时,立即请他展示,一方面满足了他(或他们)想要表现的心理,让他获得成功的快乐,一方面也促使其他学生加紧练习,奋起直追。

5、友好相处,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体育课上自我练习、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能力的锻炼,如果没有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作为前提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体会到“自我”的存在,他的思维和活动才可以在无拘无束中发挥,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幽默的语言,通俗形象的表达,清脆有力的口令,标准又富有美感的动作示范,会心一笑,友善的拍拍学生的肩膀,这些细节都是营造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当你的学生因为某个动作做的很糟糕时,你千万别说“老师讲解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别人都会,怎么就你这么蠢呢!”“大家看看,很美的一个动作都被他丑化成什么样子了!”“你的协调能力怎么练就是不行呢?”等等。这些话语不仅对提高教学效率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会刺伤学生的自尊,长此以往,学生会疏远你,甚至与你为敌。

三、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4

新课程指出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降低教师的责任,而是教师的责任更重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育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如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体育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值得尊敬、值得依赖、值得信任和值得学习的人为此,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语言、教态、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主体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终身影响都是巨大的。

体育课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具有特殊性。需要调动学生动脑学,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口说,是多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活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它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特别需要我们从事一线体育教育工作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其中,为推动体育教育健康地向前发展共同努力。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