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引火归原的临床应用

2023-09-13 来源:年旅网
・2056・ 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12月第20卷第12期 JETCM.Dec.2011,Vo1.20,No.12 引火归原的临床应用 郭 杰 王玉平 l山东省高密市中医院(山东高密261500) 2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山东高密261500)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1)12—2056—02 【关键词】71火归原应用 1卒中先兆案 患者王某,男性,61岁,因“眩晕1h”于2005年3月21日初 诊。自述晨起突感头晕,继而有倾倒感,伴心烦,恶心欲吐,四肢 厥冷,舌卷囊缩,小便自遗,1年来曾有过类似发作2次,每次持 续约2h,缓解后感口中干涩,周身乏力。平素胃脘嘈杂泛酸,时 感热从小腹上冲,口渴喜热饮,大便溏,小便清长。诊见患者精神 紧张,面色潮红,舌质红,光滑无苔,脉两关上洪大,关后濡软而 数。血压220/110mmHg。辨证属肾阴亏损,龙雷之火上越.虚风 内动,有阳虚欲脱之兆。慎防卒中暴脱,急予以育阴填下,引火归 原。处方:生龙骨3og,生牡蛎30g,熟地黄30g,山茱萸肉10g,炙 龟板15g,枸杞子15g,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0g,制附子 3g,肉桂1.5g。3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3月23日二诊:服药后 眩晕减轻,心烦未再发作,面色潮红已退,舌淡红,略有白苔出 现,上肢已温,仍感足凉,脉关上仍洪大,关下濡软、已不滑,血压 180/85mmHg,上方再服3剂。3月18日三诊:药后眩晕消失.下 肢已温,小便已不频,大便日行1次、已成形,面色正常,舌淡红, 苔微自,脉濡滑,血压160/80mmHg。病情稳定,予以地黄饮子加 减调治月余,1年后随访,前症未犯.血压稳定。 按:本例为中风欲脱之先兆.证属阴精亏损,虚阳上越.故脉 见关上洪大,关后濡软而数;头眩乃虚风内动之象;四肢厥冷.舌 卷囊缩,小便自遗,为虚阳欲脱之兆;口干喜热饮,便溏,溲清,即 命门火衰之侯;心烦,面赤为真火衰于下,虚火浮于上.此为阴不 敛阳之危候。若失于推理,仅以高血压、面红、脉洪大等局限认 证,妄用平肝潜阳之剂,恐使虚阳再伤而难挽救,选桂附八味引 火归原,加龙骨、牡蛎、龟板仿三甲复脉之意填下潜上,导龙以归 海,使阴平阳秘而诸症消失;继以地黄饮子,滋补。肾命而收功。 2咳喘痰壅案 患者曹某,男性,7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d”于 2007年9月2日初诊。症见发热恶寒(T38.6℃),咳喘,痰鸣,不 能平卧,舌质暗红,苔黄略腻,脉滑数,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水 煎分服。5d后复诊,发热、恶寒等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仍咳 喘,痰壅,吐痰量多、色白质稀如涎沫,伴心烦,少寐,夜尿频多, 细查可见患者面色潮红,脉弦迟细弱,尺部微沉。辨证属肾阳不 足、虚火上浮,给予桂附八味加减:熟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 肉10g,茯苓10g,牡丹皮6g,泽泻10g,制附子6g,肉桂3g,陈皮 10g,紫苏子10g,炒莱菔子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服。 14剂后咳喘、痰鸣等症状消失,睡眠好转,效不更方,取中成药 桂附八味丸,坚持服用半年,至来年春天随访,患者甚喜,自述一 个冬季未发作,偶有轻微感冒,自服中成药即愈,而且以往怕冷、 夜尿频多、心烦、少寐等症状亦明显减轻。 按:《内经》云“肾者水脏,主津液”,“痰之本水也,源于肾”。 肾阳的盛衰与人体津液的气化、痰浊的生成关系密切,本例患者 久病咳喘,由肺及肾,肾阳不足,虚火浮越,致咳喘痰壅,心烦不 寐,给予桂附八味补。肾纳气,引火归原而愈。正如《医学心悟》所 云“。肾阳风越则丹田虚冷,其痰涎上壅者,水不归原也。面赤烦躁 者,火不归原也,惟桂附八味能引火归原,火归水中,则水能生 木,木不生风,而风自息矣”。 3消渴多饮多尿案 患者李某,男性,66岁,2008年11月16日初诊。自述糖尿 病病史10余年,曾间断自服降糖药,未经系统治疗。近1个月, 多饮、多尿(日尿20—30次),消瘦,乏力明显,伴脘腹冷痛,厌食 呕逆,虽畏寒路卧,反见目赤气喘,头面轰热,脉右微细,左沉滑 数,空腹血糖12mmo ̄L。脉证合参,当属阴阳两虚,命门火衰,虚 火浮越。给予滋阴补阳,引火归原,纳气归肾。处方:熟地黄20g, 麦冬15g,天冬15g,五味子10g,山药15g,山茱萸肉15g,茯苓 10g,人参6g,吴茱萸6g,肉桂3g,砂仁10g(后人),生姜3片。每 日1剂,水煎分服。5剂后,胃痛,呕逆,目赤,气喘,头面轰热均 愈,纳食好转,饮水量减少,小便日10次左右,守方3剂。11月 25日三诊,小便日7次,渐觉有力,畏寒减轻,舌质红润,中有裂 纹,上方去吴茱萸,再服1O剂,查空腹血糖8.6mmo ̄L。后改用六 昧地黄丸合二甲双胍控制病情。 按:本例患者肾之阴阳两虚,命门火衰,失于温煦,致津失蒸 腾,膀胱失约,故多饮,多尿;虚火上浮,釜底无火,故见目赤轰 热,胃脘冷痛,厌食呕逆;肾不纳气,故见气喘。拟滋阴助阳,引火 归原,纳气归肾治之。一至三诊期间未口服任何降糖类西药,患 者不仅症状得以控制,血糖亦明显下降.真乃辨证准确,效如桴 鼓。 4顽固性头痛案 患者林某,女性,66岁,因“剧烈右偏头痛3d”于2009年3 月26日初诊。自述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l1年,每因感寒、劳 累或情绪波动而诱发,曾经西药、针灸及中药百余剂治疗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痛势加剧,以致不能进食咀嚼。此次发病右头 部如火灼、电击,日发数次.大声讲话、打喷嚏即可引发,痛苦难 忍,伴右眼红赤流泪,右耳鸣如潮,头晕脚软,足膝冰冷,大便干 燥、3 ̄4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脉洪大无力。脉证合参,辨证当 属肾阴阳两虚.龙雷之火上攻所致。给予滋阴敛阳,引火归源,佐 以柔肝缓急,处方:熟地黄30g,巴戟天15g,天冬15g,麦冬15g, 茯苓10g,白芍30g,炙甘草10g,肉桂1.5g。3剂,每日1剂,水煎 分服。3月29日二诊:服药后目赤,耳鸣均愈,头痛发作频率减 少,痛势减轻,上方加细辛6g,全蝎10g,蜈蚣2条。4月4日三 诊:服药2剂后头痛缓解,已3d未发作。嘱患者原方再服5剂, 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l2月第2O卷第12期 JETCM.Dec.201I,Vo1.20,No.12 按:《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 阴、巨阳,甚则人肾”。此患者年逾六旬,。肾气已衰,肾阴下夺,阴 不敛阳,时值春令阳气升发,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致头痛剧作,同 时伴见目赤、耳鸣、足膝冰冷等上热下寒之象.取傅青引火汤加 减,从补肾温阳、引火归原治愈。 若误从实火论治.苦寒直折.釜 底抽薪,必致变生不测。 (收稿日期2011—07—17) 肠梗阻治验2则 刘西强,徐 苏z 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161) 2江苏省无锡市徐苏中医门诊部(江苏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745X(2011)12—2057—01 【关键词】肠梗阻硝菔通结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胆汤 初诊。患糖尿病7年,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在10~15mmol/L 之间波动,因春节期间过多摄人油腻之物,而至大便闭结,7d未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引 起梗阻肠段解剖和功能性改变。进而出现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肠 壁坏死和继发感染,甚或致毒血症、休克、死亡。笔者提供两则治 疗肠梗阻的验案,以飨读者。 病例1:王某,男性,50岁,常州人。患者于2009年夏确诊中 晚期胃癌,继行胃全切术,后数月饮食、气色尚可。2010年3月 初,夜间腹胀如鼓,白天则正常。患者女儿电话向笔者求诊,考虑 患者正在医院治疗,不能面诊,便建议当地就医。某医予四磨汤 行,伴腹痛腹胀,某医院诊为急性肠梗阻及2型糖尿病,历经禁 食6d、输液、胃肠减压、甘油灌肠2次、番泻叶泡服等处理而未 效,始终腹胀、腹痛、恶心、无排气,无奈之下由亲属登门代诉,脉 苔不详。处以硝菔通结汤。取生白萝卜2500g,切块。煎药容器 内放入3000mL,加入部分萝卜,中火煎煮,待萝 熟烂后去渣、 滤汤,在药液中继续加入适量剩余萝b,如上法煎煮、取汤。待萝 b全部煎煮完毕,最后制得500mL萝I-汤液再加入芒硝100g, 口服液灌肠,第1日大便水泻数次,夜胀减轻;再灌肠3d,不料 竞发展为粘连性肠梗阻。2d后,患者肠蠕动消失,无大便、无排 气,已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面晦乏力,正禁食、插胃管、输液,等 煎40min,药汁浓缩至300mL。嘱患者每2小时服用汤药1次, 每次30~50mL。患者初服药汁50mL,10min后便有排气,大约1h 待观察。其家属焦虑万分,且最近不能转院。考虑患者病情危急, 不可推脱,电话处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姜半夏 50g,厚朴30g,干姜50g,生甘草20g,制附片30g,红参15g,桂枝 后排出大便6枚,硬结如羊粪,伴稀水,病症若无,遂停服;第2 日自动出院。 按:硝菔通结汤乃张锡纯创制,由生白萝卜和芒硝组成。芒 硝软坚泻下、清热除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萝b下气消食、除 痰润肺、解毒生津、和中止咳、利尿通便,张锡纯谓其味甘,性微 温,功能补益,治便结不通有“推墙倒壁”之功。两药相合则软坚 润下甚伟,而无伤正之嫌。此汤起效较快,一般服药2—3次,即 汤药50—150mL,即可见效,最快者lOmin即有肠道排气反应,慢 者3~5h见效。如排便后腹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大便变稀,有大量 矢气排出,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后续不可再服。肠梗阻缓 解后,可服红糖水促进康复。硝菔通结汤起效迅速、药少价廉,尤 适于体弱、便秘而发展成的肠梗阻,但此方适用面较广.无论虚 实、寒热都有应用的机会,值得同道参考。肠梗阻的原因有多种, 治疗方法不一,如肠梗阻之轻证有矢气者,可选大柴胡汤:阳虚 20g。2剂。考虑附子量大.嘱每贴分2次灌胃.间隔5h。经主管 医师同意,准予灌胃。灌胃1次即有数次排气,再灌1次又有排 气,表明有效。第2剂灌服后也有排气,但患者出现头晕、四肢酸 痛等症状。转予温胆汤加红参、桂枝、厚朴,其中枳壳40g,中午 前口服。当日下午患者诉“喉咙处感觉气往上冲”.20rain后已大 便,量多,质稀,并有黑色残渣。乃知此上冲咽喉之气,正是推动 大便下行之气。次13续服此方,至第4日,又有大便,量多,质稀, 同样有残渣。后稍调本方,患者饮食逐渐恢复,大便也渐转正常。 按:临证处方,当认真观察,方能切中病机,提高疗效。患者 夜间腹胀如鼓而白天正常。四磨汤灌肠后初则大便水泻数次,再 灌肠则发展为肠梗阻,面晦乏力,以上诸项均说明患者体质虚 弱,阳气亏损,并非阳明热结之证,所以选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 草人参汤变化之方,重在扶阳气、补正气、降胃气,而非重用芒 硝、大黄之类通肠腑。患者服剂半剂即有矢气排出,可见效如桴 鼓。2剂后转用温胆汤加味.以调和肝脾.健脾和胃,也有助于患 者心神调节,加入大量枳壳以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排宿便,药后 遂效。此案药少力宏,因患者脾胃虚弱、腑气不通,汤液不可过 多,每帖煎200mL即可。 肠结腹痛者,可选大黄附子细辛汤、温脾汤;瘀血阻滞者,可用桃 核承气汤、下瘀血汤等;体壮、阳明热盛、痞满燥实较甚者。可用 大承气汤。不能口服汤药者,可用胃管鼻饲,亦可灌肠;也可用外 治之法,如葱白熨法、针灸、药浴等措施,外治时应加入冰片、麝 香等芳香药物。 此上拙案2则,希望有益于同道,不当之处敬请不吝指教。 (收稿日期201l一06—08) 病例2:梁某,女性,59岁,无锡北塘人,20l1年2月2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