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议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21期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但因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薄弱、思政活动设计经验不足,以及课程思政执行标准和示范课程缺乏等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因此,选取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从课程的思政目标确定、思政内容选取、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思政要素融入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方法探索,归纳并提炼了建设中所遇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示范和经验。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反思;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56-02 一、课程思政建设动因
市场调查实务是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中对接采购专员岗位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专项能力和从事调查工作所必备的职业素质。在经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建设后,学生能通过情境任务学习,获得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能力与素质,但早期课程建设时,对职业素质的理解更多地侧重于社会能力,对课程的思政要素挖掘和提炼不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活动偏弱。根据“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指示,需对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进行二次建设,即“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程建设全过程,根據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规划思政教学的要点和重心,并体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1]”。 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与细化
首先,根据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指标点中的思政要点,正确适当地确定市场调查实务的课程思政目标,即在市场调查过程中,领悟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其次,细化课程思政目标,即细化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以及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淡泊名利等子目标。最后,围绕各情境的教学任务特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特定思政要素,在思政子目标与思政要素匹配的基础上,落实情境和任务思政目标。 (二)课程思政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需围绕教学任务的思政目标选取思政内容,由于所选内容在思政课程中已有讲授,因此应少量选取理论型的内容,把精力放在思政活动设计上,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和践行相关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在市场调查实务的文案调查、询问调查、观察调查和实验调查四个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分析情境的训练项目是否蕴含价值观核心要素,否则需基于价值观形成和技能形成的双重目标开发新的训练项目;其次需分析教学载体是否能承载价值观培育行动,否者需设计新的教学载体。
(1)爱国情怀培养,以校园超市为载体的学生购物需求调查,不能满足爱国情怀培育需要。因此,在调查方法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思政目标将调查主题调整为“大学生爱国意识”调查,由学习小组查阅文献并拟定爱国意识评定指标,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网络或现场调查,在行动中培养爱国情怀。(2)敬业精神培养,是否敬业是在工作过程中去衡量和判定的,各学习小组需按要求自拟询问调查主题,并到设定情境中开展调查活动,由观察组暗中拍摄并记录调查全过程。任务结束后,师生一起回放视频,对各组在调查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专业思想、尽职尽责、工作态度、进取意识和忘我工作等方面判定是否有所违背敬业精神,以达到让学生领会和养成敬业精神的目的。(3)诚信品质培养,组织学生到校内超市进行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观察调查活动,要求学生与观察场所的所属单位进行协商,保证在不影响营业和消费群体行动的前提下进行观察调查,观察内容不能超出设定方案的内容范畴,且保证做好保密措施,以此培养学生信守承诺、诚实活动的品质。第四,友善美德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超市促销实验调查,要求学生撰写实验调查方案,并对如何友善地开展活动设定评定指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人,能友善地接待人并建立和谐的关系。 2.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培养
譬如,在文案调查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1)在“文案调查认知与模拟训练”任务中,学生需完成角色转变,即以采购专员的身份完成市场调查,其中蕴含了两个思政点:一是职业责任,即采购专员在市场调查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个体责任和团队责任;二是职业理想,通过认识岗位和模拟调查,从中领略工作乐趣,初步树立从事采购工作的理想。(2)在“文案调查方案撰写与实施”任务中,蕴含了三个思政点:一是职业态度,即各组成员是否按调查方案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调查工作,是否努力追求调查质量;二是职业纪律,即在调查工作中,是否遵守时间、组织、岗位和协作等纪律;三是职业技能,即是否高效完成调查工作,是否主动学习调查技巧,并在工作中产生效能。(3)在“调查材料分析与报告撰写”任务中,蕴含了四个思政点:一是职业信誉,即学生在撰写调查报告时是否客观、诚实地反馈信息,引用是否标注,是否具备学术诚信;二是职业作风,即各组员在调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持续性工作态度,这种态度带来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三是职业良心,即每个调查人员是否清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是否反思工作过程并不断改进方法,内心渴望提供最优的成果;四
是反复雕琢,在材料分析和报告撰写时,是否反复论证、不断优化、力求报告的最佳品质。(4)在“文案调查报告汇报与答辩”任务中,蕴含了两个思政点:一是严谨、一丝不苟,即调查报告汇报内容是否经过严格审定,所述内容是否精确,无逻辑和内容上的疏漏;二是专业、精益求精,即是否用心呈现作品,汇报前是否有反复演练,是否呈现有追求完美的意识。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调整
市场调查实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早期教学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融入了思政内容,教学设计需进一步调整,但一个授课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指导40余名学生,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时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中的理论点、素质点和思政点剥离出来,通过微课教学等方式创建线上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非实训内容的教学前置;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活动实施、调查报告撰写和报告汇报答辩等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顺利实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
(四)课程资源中融入思政要素
将思政要素融入教学资源,是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基础。譬如,搜集“调查报告汇报与答辩”教学案例,首先需考虑案例的呈现形式,是文档型还是视频型,前者较易获得,后者学生更喜欢;然后需思考初选案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与任务思政目标是否关联。经比选,选定偶像剧《初遇在光年之外》中男主角论文答辩的视频片段,在内容上兼具汇报与答辩注意事项和思政要素切入点,在视频中谈到了“创新思维”“游戏和工作本质上都是劳动”和“游戏的规则来源于政治的规则”,由此可从专业内容分析延伸到上述思政点的内涵分析,通过启发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确的劳动观和规则意识。 三、课程思政建设反思 (一)课程思政建设所遇问题 1.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偏弱
专业课教师因长期专注于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时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对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缺乏敏感度,在职业工作与思政素质间不能准确建立关联性;第二,对挖掘的思政要素缺乏精确解读,在语言描述上存在模糊感;第三,难以对思政内容、专业理论和技能任务之间的融合进行契合度评价,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思政素质考评手段。 2.课程思政建设无明确方法
方法薄弱致课程思政建设时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思政培养目标片面地追求广而全,缺乏对目标的正确性与适当性论证,且未将目标细化落实到情境任务中,流于表面;第二,缺乏思政内容选取手段与方法,所选内容与思政目标匹配度不高,内容形式缺乏多样性,制约了思政目标的达成度;第三,思政教学案例缺乏典型性和针对性,不能在同一案例中达成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第四,缺乏情境和任务设计方法,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相对独立,融合效果欠佳。
(二)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建议 1.学校培训与教师自育相结合
(1)学校层面。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思政素质提升培训和课程思政改革方法培训,拟定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激励机制,支持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另一方面,建立课程思政评估管理办法,加强对课程的思政内容审核和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考核,确保政治方向正确和课程思政目标可达成。(2)在教师层面。一方面,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2],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政素质,做到知行合一、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中引入思政课教师,其中专业课教师承担主体作用,思政课教师承担指导和推进作用[3],通过实践探索,优化思政教学内容,提升育人效果。 2.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规划设计
思政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的融合度决定了专业课的育人影响力,越是水乳交融,育人效果越好[4],这就需要依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类别特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规划设计。一是确定课程建设思想,即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二是编制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并根据课型特点匹配思政内容;三是思政内容融入工作过程;四是教学手段选用与方法设计;五是考核评价与思政目标达成性论证。通过上述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可实现思政内容的自然融入。 参考文献:
[1]许涛.高校怎样全面推进课程思政[N].解放日报,2019-10-29(14).
[2]刘冰,牛莉莉,张璐.“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8(12).
[3]程德慧.產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2).
[4]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
编辑 马燕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