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译读 4 伯禽问政

2020-08-09 来源:年旅网
伯禽问政

《吕氏春秋》

阅读引导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里“贵公”一节。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在赵国京都邯郸遇见入赵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游说华阳夫人,立为秦太子。子楚继位(即庄襄王),吕不韦被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卒,秦王嬴政年幼继位,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吕不韦集合自己的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是杂家代表著作。全书二十六卷,分内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对译注释 昔 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 先公, 公则 天下 平矣。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 平得于公。 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伯禽将 行, 「伯禽:周公之子,被封到鲁, 请所以 治 鲁, 周 伯禽将要赴任时, 成为鲁国第一位国君。」(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 公曰: “利 而勿 利也。”荆人有 遗 弓者,而不肯索, 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国有个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 曰:“荆人 遗 之, 荆 人得 之,又何 索焉?” 孔子闻 之 曰: 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 “去其‘荆’ 而可矣。”老聃闻之 曰:“去其‘人’ 而可矣。” .‚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 故 老聃则 至 公矣。 天地 大矣,生 而弗 子, 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 成 而弗 有,万物皆被 其 泽、得 其 利, 而莫知 其 .使万物成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 所由 始, 此 三皇、五帝之德也。 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有 病, 桓公往问 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 国 人 弗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 讳, 寡人将 谁属国?” 管仲对 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 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 之也, 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 能言?” 桓公曰:“此 大 .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 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 诺,曰:“公 谁欲 相?” 公曰: 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齐桓公说: “鲍叔牙可 乎?”管仲对 曰:“不可。夷吾「夷吾:管 善鲍叔牙, 鲍叔牙之 ‚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 仲的名。」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

1

为人也,清廉洁 直, 视 不己若 者, 不比于 人; 一 闻 ..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 人之过, 终身 不 忘。” “勿 已, 则 隰朋其可乎?” 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 “隰朋之为人也,上志 而下求, 丑 .‚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贤人追慕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 不若 黄帝, 而哀不 己若者; 其 于国也, 有不 闻也;其 于 ...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 物也,有 不 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 隰 .事物,份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举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 朋可也。” 夫相, 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 小察,不欲小智, 故 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耍小聪明。所以 曰:大匠 不 斫, 大庖 不 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搬弄锅盆 豆,大勇 不 斗, 大 兵 不寇。 桓 碗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 公 行公, 去 私 恶, 用 管子 而为五伯 长。 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 鉴赏评点 作为鲁国的第一位国君,伯禽在去上任之前请教父亲怎样治理鲁国,这反映出他对治国之策的高度重视。而周公的回答却颇能启迪人。他除了对儿子进行“利而勿利也”的告戒外,还讲了一个“荆人遗弓”的故事,启发伯禽认真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具公心的人。

而作为齐桓公称霸天下的股肱之臣管仲在临终前的一番话,更能展示什么是公心。毫无疑问,没有鲍叔牙的极力举荐,就不会有名重天下的管仲,可当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能否为相时,管仲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可”,而经过一番思考分析,进隰朋于桓公。

如果以公心为上,国事就好办了。这可能正是这篇短文题为“贵公”的缘由。 练习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国:国都、京城 .

B.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亲近 .C.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 .D.哀不己若者 哀:怜悯,同情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公则天下平矣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其于物也,有不知也 .

B. 今王国猎于此 .

2

去其“荆”而可矣 .

C. 若无罪而就死地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

D.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指代对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物皆被其(指“天地”)泽 .

B.犹未足以知之(指“谁将属国”)也 .C.视不己(指“管仲”)若者 .

D.其(指“隰朋”)于人也,有不见也 .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明“应以公治国”的一组是( ) ①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③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

④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⑤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⑥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教育自己的儿子,为政要“利而勿利”,目的就是教育儿子做事要出以公心;楚人丢了弓却不肯去找,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做事出以公心。

B.对遗弓都的话,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就不应该有国别的限制;老子认为,真正的“公”,应该是面向所有的生物,而不应该仅仅限于人。

C.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临终的时候,却不肯向齐桓公推荐鲍叔牙,而推荐隰朋做齐国的相,足以表明他真正为齐国的长远利益打算。

D.作者认为,大工匠不做砍削的小活,大厨师不管锅碗瓢勺的小事,大勇士不和人打架斗殴,正义的军队不能侵害百姓。 参考答案 1.A/国政。

2.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那么,就;却;B对于;在;C就;连词,表修饰,不译。

3.C/指“隰朋”。

4.A/②为伯禽请教如何治国;③是周公所讲故事的开端;⑥是管仲评论鲍叔牙的优点。 5.A/“楚人丢了弓却不肯去找,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做事出以公心”错,这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