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作者:刘聪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1期
摘要: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关键词:模因 模因论 翻译 模因基因型 模因表现型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1-02 1 引言
模因(meme)一词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 在其专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到。该词源自希腊语mimeme,指被模仿的东西,是基于生物学词汇基因(gene)仿造而来的。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模因和基因一起,相辅相成,成为进化的原动力。Richard Dawkins提出模因的三个特征为复制 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而后,Susan Blackmore(1999) 出版The Meme Machine,由此产生模因学。目前,国内学者在模因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翻译模因的传播方式、翻译教学和文化传播研究方面。王斌(2004)在《密母与翻译》指出翻译研究是文化模因研究的一部分,有利于翻译研究在微观与宏观、语言与文化、结构与认知上整合起来。马萧(2005)把模因论和外语翻译教学结合起来,指出翻译教学过程就是模因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何自然(2005)提出翻译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理论,为翻译等效论和等值论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的翻译作简要探讨。 2 模因的传播与翻译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方式。(何自然2007:158)翻译是模因的一种传播方式,翻译的过程是模因的传播过程,模因通过翻译将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在异族间加以传播,模因的传播与翻译密不可分。 2.1模因基因型话语的翻译
模因基因型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可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异形传递两种形式。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模因基因型的翻译意味着原语与目标语的转化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这种模因可以在合适的语境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播。这虽是简单的模因传播方式,却也是文化模因传播最基础和最普遍的方式。如,“元芳,你怎么看?”译为“Yuanfang, what do you think?”。
另外,由于其传达意境和文化差异不同,诗歌翻译常常会出现内容和形式上不同程度的流失。尽管如此,诗歌翻译中也不乏同义同形模因的例子,如李白的《送友人》诗中的前两句及其翻译: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Green mountains bar the northern sky;White water girds the eastern town.(许渊冲译)该译文不仅与原文达到了语义上的等值,还保留了原文的形式,重现了原诗的对仗美,实现了原信息在原语与译语中的等值传递。因此,翻译这类模因时,可基本采用直译,保留原语特色及完整性,尽量实现原语信息等值传播。 2.1.2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
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且往往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但内容本身并无变化。例如,青蛙和恐龙分别指网络语言中相貌不佳的男女。异形传递的模因,其原始信息的内容都是不变的。只是它们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名称有所变化,但实质没变,形成了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一般来说,相同信息异形传递的模因翻译是指原语和目标语的转化是原信息的等效传播。例如:“Bad news has wings”译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该译文话语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将原文拆成了两个短句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原语模因恰巧可以在目标语找到类似的表达,虽形式不同,但语义基本等值,译文如原文一样通俗易懂,使新的读者能有效解码,实现了原信息的等效传播。
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为等值翻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至于采用等值模因的何种形式,即同形同义或异形同义或两者的复合体,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译者应根据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程度及读者的认知状况,调动一切有利因素,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力求较为忠实地表达出原作者的思想观点,实现异国模因的跨文化传播。(王雪瑜,2009) 2.2 模因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模因表现型是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的内容,可分为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和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三种形式。如民谣流传到今天,其内容有的早已失去现实意义,复制时只保留其形式而换以新的内容,这种以“旧瓶新酒”的方式横向扩散传播的是模因的表现型。(何自然,2007:159)翻译模因表现型为信息源语到目标语的转化过程是一种不完全对等的复制和扩散。
2.2.1同音异义横向嫁接
这类模因保留原来结构,以同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如广告中常借用原成语的形式,不改变成语的结构,只对其中的关键词语按需要换成同音异义词,如:清凉一“夏”、趁早下“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请勿“痘”留等等。这些模因成功的复制了原成语的形式,同时增加了趣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话语“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译为“Tableware is to the table what tragedy is to life”。原文利用杯具与悲剧的同音异义关系,表达了一种自嘲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译文巧妙地脱离了原语的行文结构,重现了原语的内涵,使译语读者轻松理解原文话语的意义。 2.2.2同形联想嫁接
语言形式不变,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不同的联想意义。如:“别问我,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I’m just going out to buy some soy sauce.(译文)该原文话语通过模因“酱油”同形联想嫁接,现引申为对公众话题漠不关心。读者看到该词,立即会联想到“事不关己不开口”之意。翻译此类模因时应在传达语义的同时,保留其原语特色与风格,使译语读者产生共鸣。
2.2.3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但内容改由另外的词语所取代。这些常见的词句一旦成为固定的模式便被到处复制、模仿,成为新的模因复合体,活跃的语言模因。如话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Where there is a way for car, there is a Toyota(译文)”。原文巧妙运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个俗语,使用了顶针的修辞,创造了一个新的的对偶句。译文则套用模仿了英语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的结构,重现了原文的内涵。译文同原文一样通俗易懂,体现了原语的语用价值。又如:Walking 30 minutes a day keeps fat away. 每天走上半小时,就让医生远离我。(译文)原文套用了英语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译文亦可以套用其翻译“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我”,便于译语读者接受该翻译模因,也促进了原语模因的传播。以上译文话语属于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的翻译模因,形象生动的表达了新的内容,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促进原语模因的传播与复制。 3 总结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通过翻译将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在异族间加以传播,翻译是模因的一种传播方式,翻译的过程也是模因的传播过程,两者联系紧密。本文主要探讨模因的两种主要传播方式即翻译模因的两种类型的翻译。其中,基因型模因的翻译一般来说是原信息在译语和原语中的等值或等效转换;表现型模因的翻译则要求译者脱离原文外壳,正确解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避免死译。总之,结合模因论来研究翻译,能加深我们对翻译模因现象的认识,丰富译学理论,也能为翻译的原则、归化和异化翻译以及翻译的方法研究可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Blackmore Susan. 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Dawkins Richard. The Selfish Ge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何自然等.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马萧.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5(3):72-76. [6]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
[7]王雪瑜.基于模因论的等值翻译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6):87. [8]谢超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2). [9]许渊冲.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