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四诊法”
在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就已经发明了”
望”“闻”“问”“切”的四诊法。通过望病人气色,闻病人气味,询问病人病情和切病人脉搏这些方法诊断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在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我发现:中医学中的四诊法可以移植到班级管理中来,对搞好学生思想工作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当然我们把受教育的学生比作”病人”,虽有失偏颇,但有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不容我们回避。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不良诱惑的影响,人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造成在有些地方社会风气很不好,这无形中就会影响到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学生群体,使他们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上出现偏差,出现许多令人担忧的心理障碍,从而引起一些行为失衡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已严重蔓延到学生这一群体中,慢慢侵蚀着这一群体,使这个群体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出现了一批”问题学生”。诸如:吸烟成瘾的,赌博成性的,结伙打架斗殴而不及后果的,说脏话骂人而没有感觉的,偷窃、贪占小便宜而不记影响的,自私欲望强的,公德意识淡薄的,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的,因偷听、偷看不健康书刊和影视音像制品而失去理智的,视抄袭作业为家常便饭的,考试作弊脸不红心不跳的,目中无人顶撞师长、不接受教育的是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
的孩子也在逐年增加,这无疑是问题更加复杂。
对一名有着强烈职业道德责任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每一件事情,每一种现象都令人痛心疾首。痛定思痛,唯有好好思考探索总结教育良方,方是上佳选择。下面就学生管理中实施”四诊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指导思想:不把每一名学生当成”病人”,但要想方设法去发现”病人”,然后及时就诊,决不拖延,并定期进行复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实施原则:不等”病人”自动送上门,深入群众中去细心观察,发现”病人”,并送药上门,指导服用,检查效果,进行必要的回访,达到不复发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法:”望”、”闻”、”问”、”切”。 一、望主要是望气色、精神状态以及行为表现。 第一、望气色:
心理健康者,面色红润,皮肤舒展,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透出股股正气;而心理有问题者则表情阴沉,皮肤收敛,愁眉紧锁,目光呆滞游离而闪躲,神情木讷异常。13——1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内心很难深埋心事,很难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感情外露比较明显。因此可以抓住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一些问题。 第二、望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者说话比较流畅且内容比较健康积极,走路轻快有力,抬头挺胸;有问题者则精神状态不佳,或因病而愁眉不展,或因晚
上偷着去上网而倦容满面,或因心事重重失眠而愁容满面,或内心筹划坏事而满脸阴沉,还可以有多种其它的推测。只要细心观察留意是一定有收获的。 第三、望行为表现:
心理健康者活泼可爱,乐于交往,做事专心、专注,谈吐自然,喜欢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而有问题者见人总是躲躲闪闪,东张西望,说话躲躲藏藏怕人知道,生怕别人知道后找自己的麻烦;有的喜欢独处、发呆,一下不爱说话;有的神吹鬼吹,出言庸俗;有的上课爱讲话,开小差走神;有的递纸条,深夜还游荡校园,行踪诡秘。
针对以上现象一定要细心观察,了解其活动的时间,活动的范围,交往的人群,家庭背景以及其成长历程。并把了解到情况记载下来,科学的分析,不急于下结论,先进行试探性谈话。发现问题促膝长谈,帮其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尽人意的局面,促其有悔改之意。寻找合适的良方,家校结合,助其纠正改观,检查监督,真诚关心,肯定其长处并鼓励其发扬,以促全面改观,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二、闻,主要指闻味和听闻。 第一、闻味。
任何一些事情发生后总要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气味就是其中一种。人久在鱼市中身上自然会沾上大股腥味,人在有兰花的房间呆久了,身上自然会侵染兰花的香味。有抽烟习惯的学生从你身边走
过时烟味自然会进入你的鼻腔;喝过酒的学生从你旁边经过时酒精味很容易被你嗅到;在网吧呆得太久的学生在你面前出现时,身上也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很易被扑捉到。只要有心,你一定会知道网吧里的味道是怎样的。 第二、听闻、探闻。
可以从其同伴的言谈中听闻,可以从当事者口中探闻,可以从家长口中听闻,可以从课任教师口中听闻,可以从街道、农村的乡邻口中听闻。因为当事者有心理问题必然要表现在行为上,而这些行为最容易暴露在这些人面前,在这些人面前当事者很少有戒心,所以这些人就易成为知情者。而在管理者面前,当事者大多都要故意隐瞒,掩盖事情的真相,或故意歪曲事实以混淆视听。所以我们向这些人了解情况比较容易得到真实情况,再对得到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筛选,事情也就一清二楚了。之后及时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效果比一般方式要好得多。 三、问,主要是询问、探问。
针对前面望闻得到的情况,及时向与当事人有密切相关的人询问,如同伴、邻居、家长、课任教师、以及一些社会场所的人员,问其活动情况,问其行为表现;还有就是直接问当事人本人,根据其回答的状况,边问边进行分析,直至弄清楚事情的原委。问之前要想好要问的话题、问话的步骤和问话的技巧,争取达到一种”不抵抗”的效果,顺利实现问话的目的,了解到最真实、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在对症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四、切,主要是切题和关切。
首先根据前面了解到的情况切合实际地分析,把准问题的真实度,明确问题的实质以及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然后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就是关切,即针对有问题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她。这不是喊几句口号,说几句暖心的话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必须付出真正的爱心拿出实际行动,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让其真正体会到你打心眼里对他好对他负责,这也不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举动,也不能是一时心热之举,这需要你的耐心和真心,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透,这样的工作才有实效。如果我们再把当事人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处理他,教训他,处罚他。使其感到这种教育是真实的、贴心的、暖心的教育,那我们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奉献自己无私的、真诚的爱。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把”望”、”闻”、”问”、”切”这四个环节做好了,学生的思想工作则相对来说就会容易一些,轻松一些。人都是感情的,情到真处,再难转变的学生也会有变化的。只要你有心而为之,你的心血就一定不会白费,你的职业成就感、幸福感也就会油然而生,你从教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定,你的工作成绩就会更加优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