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病理学特色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2020-12-15
来源:年旅网
・880・ 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9月,12(9 DOI:10.3969/J.ISS N_1008—7249.2010.09.008 诊断病理学特色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杨 景, 郭乔楠,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重庆400038) 摘要:诊断病理专业是第三军医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的军内唯一的病理专业。为探索特色教学方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 医学人才,思考以课程教育整体目标为导向,在原有教学体系基础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化专业素质教育、完善考核机制, 以转变教育模式、淡出应试教育、提升学员综合品质,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学科特色与创新教育特色的诊断病理课程教学 体系。 关键词:诊断病理学;教学方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36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249(2010)09—0880—03 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其两个关键 是“注重质量,突出特色”,中心环节是“教学”ll 。 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理论与实践脱 节,知识的验证与升华难以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思 维的形成举步维艰;④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从根本 上仍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体系,素质与能力体现不 够,未能全面体现本专业人才的特色与优势,因而从 学的角度上人才培养已缺乏原动力。由此可见,要 在我国,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基地,代表 并引领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决定着医学教育水 平。课堂教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载体之一,体现着 教育的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与技术性。要在高等 医学教育发展浪潮中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 着眼于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 培养高质量、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本课程体系在素 质教育、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终结性考核评价 上尚需进一步的构建与完善。 目前,课堂教学是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的需求,打破教育封闭、统一的规律,创新模式、突出 特色,构建具有各校园及专业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诊断病理专业是我校在总部首长的关怀和大力 支持下针对院校和部队各级医院对病理专业人才的 实际需求而新开设的病理专业之一。从1993年至 为体现素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探索 具有诊断病理学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我们基于该 课程教学目前的形势与专业特点,在原有教学体系 基础上提出以下设想。 1加强人文素质渗透培养。造就完美医学人格,体 现课程教学的医学人文特色 今已招生十余届,是国内最早、军内唯一的诊断病理 专业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在课程建设上秉承了 病理学科的优秀教育传统,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 优势,但处于当今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与高潮 迭起的改革洪流中,在课程教学上仍存在着弱势与 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模式从根本上仍然遵从千 大学是实践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文化素 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以加强人文素质教 校一面的规律:强调以专业培养为主,人文素质教育 较为薄弱,不能满足当代人才知识结构与人格、内涵 健康发展的需求;②专业教学体系尚待进一步整体 优化:教学内容及教材面面俱到而不深透,内容编排 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 教育理念,也是改变我国教育界长期形成的单科意 识,提高大学文化自觉的关键。让科学精神与高尚 人格完美结合,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实现医学最大 拘泥于按系统讲解疾病,而疾病问的优化组合、有机 渗透尚不够,以致部分内容交叉、重叠,缺乏内容的 价值是现代医学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专业课程 的开篇增设医学人文教育专题,实现专业理论教学 精致与独立,总论与各论的有机联系不够;③实践教 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不足,与专业实际结合不够,难 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如通过大量医患感 基金项目: 第三军医大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C16) U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9月,12(9 ・881・ 人事例引申出人文关怀,通过医学及病理学历史沿 革、学科发展趋势和不同学术观点的介绍,从中提炼 医学发展的名人轶事、著名医学家的艰苦奋斗的人 文素材等,对学员进行励志与德学教育,注重学生健 导,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积极开展讨论式、交互式 教学,使学员真正参与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与中 心 j。在病例讨论会的开展中,建议以典型、特殊 及疑难病例的资料收集、病理形态观察、患者跟踪、 康个性培养、深化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高尚人格的 随访,临床病理分析,学员自主讲解、讨论、提出疾病 形成,从根本上激发专业学习的原动力。 2强化专业素质教育,开设特色教学课堂,体现课 程教学的专业特色 2.1 密切结合实际,全面优化教学诊断病理学是 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科,内 容广袤,涵盖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疾病,其病变千 变万化,同种疾病可显示多种病理改变,同一病变又 可出现于不同疾病中,教与学都有相当的难度。我 们将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密切结合,根据诊断病理 实际工作需要和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对现 有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着重在教学内容 上加强整体优化以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系统性与科 学性:①实行内容精简、重组,精讲疾病共性,适当压 缩病变个性,将重点投放于常见病与多发病,删减少 见及疑难病,将各论的相关类似内容以专题讲座形 式讲授或结合临床病例采取讨论式教学,既避免教 学内容的重复,又减少教学资源浪费;②加强基础与 临床的相互渗透,发挥课程中基础性知识的辐射作 用;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分子生物 学、分子免疫学等与诊断病理学的交叉与融合;③在 内容编排上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进行粗线条 框架讲授,实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形成体系成熟、 结构合理、信息量大、能系统反映本领域全貌而又重 点突出、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④根据本学科的规律 与特点,重点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形态感知能力为目 标,充分利用现有图库、网络与临床资源,进行特色 专业素质教育:适当开设经典图片及病例赏析,在品 味精美中熏陶、感悟、提升,在寓学于乐的浓厚病理 学氛围中“修身养性”,形成学员的“诊断病理专业 素质”。 2.2转变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本”,改良课程 实施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方法,加强推行 “自学一辅导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 材施教,尊重学员的差异与个性,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形成课堂教学主线,实行以学员 讨论、争辩、学习成果多媒体幻灯汇报的多样化课堂 学习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让学员自主学习、自觉参与,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 的协调发展;宽松学习环境,容留自主学习大空间, 以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为出发 点,推进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以新开发的“诊断病 理教学阅片室”与“诊断病理学虚拟教室”,给学员 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层面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 络教学平台,拓宽教与学的互动渠道,加强在线实时 辅导与帮助,体现教学的时代特征。 2.3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品质实践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 应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 进行课内与课外教学环节的协调与统筹安排,实现 专业知识的获取、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发展以及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四方面的有机协调。病理标本 的光镜观察是诊断病理学不可或缺的主题内容之 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发现,要达到理论 与实践相辅相成、彼此强化的效果,可推行理论与实 践直接糅合,即在授课中直接将理论内容融入切片 示教和显微镜共览讲授,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 的讲授格局,实现理论、实践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出 课程高度实践的特征。 尸检教学历来是国外医师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历 练,但这一教学实施在我们原课程教学中未能充分 体现,在专业病理医师的素质培养上必然会大打折 扣。因此,增设尸检实训,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学习 任务,实行专人负责带教与实训的示范、点评与总 结,将尸检的质与量与考核及学位挂钩,在教学内容 与培养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加强学员对现实、完整 的病例的形态观察与分析,无疑能充分体现理论与 实践、基础与临床、大体与光镜、传统阅片与现代病 理技术的结合,以培养学员正确的病理形态学思维 与科学观察方法,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 其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突出课程教学 ・882・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9月。12(9 的国际化特色。 为解决教学内容中传统内容与新知识、新进展 的关系,缓解教学时数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我们已开 或发表了综述、科研论文、临床病案报道,以及进行 了科研设计与参与实验的学员给予额 ̄'l,JJI1分,形成 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估,尽可能全面反映学员的综合 素质与实际能力。 设第二课堂达3年之久,包括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 室、医院、地区的疑难病理读片、临床病例讨论、专题 学术讲座以及青年论坛等,积极引导学员开展多种 学术观点与思想的交锋。遵从“不考核、不检查、不 综上所述,我们以培养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精 于专业、勤于实践、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高质量的、 特色鲜明的人才为目标,拟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学 验收”的原则,旨在开阔视野,浓厚学术氛围,培养 科研兴趣,重点加强学员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的 培养 J。为扩大影响面和切实见效,建议建立项目 团队和研究小组,推行导师制,以一对一,一对多的 形式,采用导师直接面授、参与科室科研实验与学术 活动,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从文献的查阅、自主性课 题的选题与设计、论证与开展、课题结果分析与学术 论文的撰写等环节人手,了解科研全过程,使诊断病 理学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实现互动与融合,促进创 新性思维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务必要尊重学员的 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发现新问题、研究新 现象,能平中见奇,敢为人先,保护学员的求新热情, 培养创新性人才,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特色。 3完善考核机制。淡出应试教育。全面反映学员的 素质与能力 进行课程考核体系的科学设计,对原考核内容 及方式进行调整、完善,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科学和 柔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喜爱学 习。结合本专业课程特点,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 将平时成绩、网上测试、尸检实训、病例讨论与病理 标本考试成绩和课终考试成绩作为学员的综合评定 成绩,此外,对于第二课堂取得明显成绩者,如书写 改革,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与 能力有机结合,思考并探索诊断病理专业特色教育 的新思路与新举措,通过问卷调查以考察、分析、探 讨其可行性,并评价其实效,建立教学体系与人才素 质的动态反馈机制,以此提出科学、可行的特色教育 方案,以建立充满平等、友好、团结、向上的学术氛 围、使学员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优质教学体系,为培 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探索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贡献绵 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刘丁.以特色增实力,以贡献求发展——地方院校可持续发展 之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4—55. [2] 周远清.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 研究,2008,(7):1,l2. [3] 肖荣驰,李强,唐志宏,等.P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实习生临床 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12(1):73—76. [4] 王建国.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谈大学发展 的三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6,(2):16—19. [5] 刘友生,柳君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49—50. 作者简介:杨景,女,1973一ol生,在读博士,讲师,主治医 师. [收稿日期:2010—07—15]